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中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20548300000022

第22章 孟子(3)

对于陈代的劝告,孟子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通过讲故事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孟子以齐景公时的管理猎场的小官和赵简子时驾车的王良为范例,说明了君子在立身处事上不能苟且,不能搞机会主义的道理。因为,“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把自己弄得弯曲起来,扭曲了人格,是不可能去让别人正直的。所以,孟子坚决不同意陈代的主张,而以“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的方正刚直为行为主张。

对于现代人来说,孟子的这一思想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知识卡片】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前547年至前490年在位。他是春秋后期的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邱据等人。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志豪情,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邦大臣:一邦是治国之臣,一帮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之道。

【故事链接】

弯腰的哲学

在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孟买学院,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一米五,宽四十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必须侧腰弯身,否则只有碰壁了。

这是佛学院为新生上的第一课。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必须弯腰进出,尽管有些不雅,但却达到了目的。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进出当然方便,而且可以让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进出,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可以随便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墙外。”

离娄之明

【原文】

孟子曰:“离娄【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之明、公输子【公输子:人名,即公输班(“班”也被写成“般”“盘”),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古代著名的巧匠。约生活于鲁定公或者哀公的时代,年龄比孔子小,比墨子大。事迹见于《礼记·檀弓》《战国策》《墨子》等书。】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古代极有名的音乐家。事迹见于《左传》《礼记》《国语》等。】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闻:名声。】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不愆(qiān)不忘,率由旧章:引自《诗经·大雅·假乐》。愆,过失。率,遵循。】。’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揆(kuí):度量。】,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天之方蹶,无然泄泄(yì):引自《诗经·大雅·板》。蹶,动。泄泄,多言,话多。】。’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非:诋毁。】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译文】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眼力,公输子那样高超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无法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超常的辨音能力,如果不用六律,也无法校正五音;即便拥有尧舜的道行,如果不实施仁政,也无法治理好天下。现在有些诸侯,虽然有仁爱之心和仁爱的名声,但百姓却没有受到他的恩泽,无法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这是因为他没有实施前代圣王的仁政的缘故。所以说,光有善心不足以很好地执政,空有好的法度也不会自动实行。《诗经》有言:‘不要犯错啊不要遗忘,一切都遵循原来的规章。’遵循前代圣王的法度而犯错误的,是从来没有过的。圣人既用尽了眼力,又用圆规、曲尺、水准、绳墨等来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东西,那些东西已经用之不尽了;圣人既用尽了听力,又用六律来校正五音,各种音阶也就用之无穷了;圣人既用尽了脑力,又施行仁爱之政,那他的仁爱之德便遍布于天下了。所以说,筑高台一定要凭借山陵;挖深池一定要凭借山沟沼泽;如果执政不凭借前代圣王的办法,难道能算聪明吗?所以只有仁慈之人才应居于高位。如果不义之人占据了高位,就会把他的恶行败德传播给老百姓。占据高位的人,不以义理标准衡量事物,居下层的人就不会以法度自我约束。朝廷不信道义,工匠不信尺度,官吏违犯义理,百姓触犯刑律,如此下去,国家还能生存就真是太侥幸了。所以说,城墙不完备坚固,军队装备不充足,这不是国家的灾难;田野没有开垦,财富没有聚集在一起,这也不是国家的祸害;如果居上位的人没有礼义,居下位的人不受教育,违法乱纪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的灭亡也就快了。《诗经》有言:‘上天正在降骚乱,不要多嘴又多言。’多嘴又多言就是放肆随便,侍奉君主不讲忠义,行为举止不讲礼仪,说话便诋毁前代圣王之道,这就是说话放肆随便。所以说,用高标准来要求君王就叫做‘恭’,向君王进良言而堵塞邪恶就叫做‘敬’,认为自己的君王不能行仁政就叫做‘贼’。”

【师说】

本文中,孟子认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相反,“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法先王”非常重要。

如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格言警句。尤其是面对日益紧张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其是与非、正与邪,往往使人感到困惑,感到难以评说。这时候,大家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感受就更加真切而深刻了。

【知识卡片】

六律、五音:六律,中国古代将音律分为阴吕和阳律两部分,各有六个调。六律即阳律的六个调,分别是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和黄钟。五音,中国古代音阶名称,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这五音。

【故事链接】

子濯(zhuó)孺子箭下逃生

郑国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拿弓,我是必死无疑的了。”问他的驾车人:“追我的人是谁?”驾车的说:“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大喜过望,说:“我能活了!”驾车的说:“庾公之斯是卫国善于射箭的人,您反而说‘我能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培养的人一定也是正派的。”庾公之斯追到跟前,说:“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无法拿弓。”庾公之斯说:“我向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您学的射箭,我不忍心用您传授的技术反过来伤害您。虽然这么说,可是今天这事,是国君交付的事,我不敢不办。”说完便抽出箭来,在车轮上敲掉箭头,射了四箭之后返身回去了。

人少

【原文】

人少,则慕【慕:爱慕,依恋。】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少艾:指年轻美貌的人。】;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热中:焦急得心中发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译文】

人在年幼的时候,爱慕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便爱慕君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便内心焦急得发热。不过,最孝顺的人却是终身都爱慕父母。到了五十岁还爱慕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

【师说】

孟子的这段话是通过对大舜作心理分析后引出的。大舜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喜爱,所以即使获得了绝色美女和妻子,甚至自己已做了君王,达到了权力和财富的顶峰以后,也仍然郁郁寡欢,思慕父母之爱。所以,如果我们要做到“大孝”,那就应该既“终身慕父母”,又爱少艾和妻子,这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态。而儿女和美幸福的家庭、健康安宁的生活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

【知识卡片】

本文选自《万章章句上》。万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万章对整理、编著《孟子》一书有一定贡献。

【故事链接】

闻雷泣墓

魏晋时代的王裒,字伟元,晋城阳营(今山东昌乐阳郡)人。他的祖父王修,是魏国的名士,官至大司农郎中令;其父王仪,为司马昭的司马,因讨伐东吴失败,直言得罪了司马昭而被杀害。王裒就携其母,将父的灵柩运回家乡,自己隐居起来,自耕自食,并以教授为生。他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博学多能,德操高尚,言行必遵礼法,侍奉亲人至孝。他的母亲性极胆小,畏惧打雷。其母死后,葬于山林中,每次遇到风雨,听到雷声,王裒就即刻奔向母亲的墓地,跪拜哭泣,并诉说:我王裒在此,母亲不要畏惧!其诗描写得很生动: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冰魂,形容梅花、莲花等清白纯净的品质。这里另有意思,指因夜宿坟墓,有侵骨之冷。夜台,指坟墓、墓穴。阿香,是神话传说中的推雷车的女神;又有阿香车之说,指雷神之车,或雷声。)他终生不面向西而坐,表示绝不做晋朝之臣。司马炎建立晋朝后,知王裒贤德有才,不仅给其父王仪平反,并多次邀请王裒做官,但王裒坚辞不就。

仕非为贫也

【原文】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抱关:守门的小卒。】击柝【击柝(tuò):打更;柝指打更用的梆子。】。孔子尝为委吏【委吏:管仓库的小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乘田:管苑囿的小吏,负责牲畜的饲养和放牧。】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本朝:朝廷。】而道不行,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