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命运密码:决定命运的36个因素
20547000000036

第36章 命运密码之二十五 习惯

1.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长时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一种行为方式。

习惯的特点,一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是伴随人生的伙伴,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慢慢形成的。二是不易改变的,每个人都有一些个人化的习惯,人与人的习惯可能有相似性,但不会完全一样。

习惯一旦形成,有可能伴随人的一生。它在一生命运变化中的作用,可能是你最好的帮手,也可能是你最沉重的负担;可以帮助你成功,也可以导致你失败。

习惯有好习惯、坏习惯,还有一些不好不坏的习惯。所谓好习惯就是对个人的生活工作有利有帮助,对个人的健康有益有促进;而坏习惯则相反,对个人的生活、工作、健康有害无益,或多或少地对生活工作或身体健康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早睡早起的习惯,讲卫生的习惯,抽烟的习惯,酗酒的习惯,爱吃零食与不爱吃零食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等,对生活工作身体的影响各不相同。众所周知,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具有晚上办公的习惯,早晨从中午开始,几乎一生都是这样。这是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的习惯。

很多研究人员、著名名人,都对习惯在人生命运中的影响作过精辟的论述。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专门论述了习惯与命运的关系。他深刻地指出:“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即使是人们赌咒、发誓、打包票,都没有多大用。”“人们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很多人过着贫穷的生活,多半是坏习惯造成的:人生没计划,随波逐流、懒惰、心存侥幸,不肯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在培根看来,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他写道:“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但愿人们能尽可能培养起良好的习惯。”还说:“毫无疑问,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就应该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培根的这些经典论述,为后来的人们所广泛引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也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告诫过一个游荡者说:“人是习惯的奴隶。”英国诗人德莱敦也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不同的童年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不同的基本点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卢致新在谈到成功的人们似乎永远在成功,失败的人们似乎永远在失败的原因时说:“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人们渴望上天赋予自己高智商,盼望拥有大智慧,却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有这样一首小诗《钉子》:丢失一颗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这首小诗说明了一颗钉子与一个国家的关系,可以看见小诗里寓意着一个大哲理,那就是:要想成功,必须从小事做起,而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唯有从小事做起才行。中国民间有三岁定八十之说,足见从小养成一种好习惯的重要。

习惯一旦形成就开始成为你的主人,如果你被它奴役的时间长了,你就会身不由己,你就成了它的奴隶。相反,如果习惯被你掌握了,你就成了习惯的主人。

有人说:“行为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良好的习惯形成,会成为个人人生进步发展的推动力和基石,常常助人成功。拥有良好习惯,就会拥有健康幸福美好的一生。不好的习惯、坏习惯则可能在关键时机贻误人生的发展机遇和机会,甚至为人生的不幸埋下伏笔。

明天是吹牛家的资本,而今天是实干家的利器。明日歌里说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干事拖拖拉拉,总以为还有明天,这样的习惯,只能是一生一事无成。所以说,习惯是成功的最后保证,也是通向失败的最直接的通道。

周士渊是中国研究习惯问题的专家,激励专家,是中国习惯培养的权威教练。作为“习惯改变命运”的倡导者,周士渊先生的忠告便是:想到习惯,人们要么把它与小节联系在一起而不加重视,要么就是害怕付出、漫长和痛苦,这些都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习惯的价值,其实你一旦养成好习惯,意味着你将终身享用它带来的好处。

他不仅这样说,而且也这样去做。他每天都坚持早上5点钟左右起床,然后散步5千米左右;坚持每天吃10个枣、10个枸杞子、10颗花生、3个核桃以锻炼自己的毅力;坚持每天记第二天要做的6件事;坚持每天散步时背一些精彩的诗歌、散文以及幽默小段。由于他每天坚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样经过多年的磨炼,最终成就了他的人生。

40多年前,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他之所以能够在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曾经采访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康奈尔、霍夫特、劳夫林。他们轻松而自然地回答着主持人和观众提出的凝重的问题,在提问者看来,那富于挑战性的夜以继日的工作是常常难以忍受的,而在科学家们看来,那仅仅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常态,在提问者看来那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而在科学家们看来都是习惯后的乐在其中。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在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是在幼儿园。”

“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段对话非常有意思,耐人寻味。从幼儿园学到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多么深刻。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小养成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又有人对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做过研究,发现良好习惯与健康人格是他们成为杰出青年的重要原因。

被美国《纽约时报》杂志评选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25位人士之一的史蒂芬·柯维博士,以多种畅销书作家广受瞩目。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它高居畅销书榜首10年之久,被译成32种文字在70个国家出版,发行量过亿册。柯维博士精心选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封信函中,运用七个习惯改变命运的典型故事,所汇集成的《改变——生活中的七个习惯》。书中以鲜活事例展示了成功人士怎样应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原则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改变自己的生活。表达了运用“七个习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阐述了各自在事业与家庭或内心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运用书中的原则所取得的非凡效果。每个故事都生动叙述了为人处世的一些最重要的教训,结合运用七个习惯的理论作出精彩的分析,故事涉及家庭关系、子女教育、婚姻等故事。这七个习惯是: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增效、不断更新。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虽然对单位的规章制度了如指掌,却屡屡违反。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总是把制度当成束缚自己自由的“紧箍咒”。西方一些社会学家提出,“命好不如习惯好”,说的是在现代企业中,有良好职业习惯的雇员,更容易适应工作,相应的发展机会也更多。很多著名的外企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评价国内青年员工是“有冲劲有想法,但是有很多坏习惯”。迟到、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乱扔垃圾、上班打私人电话、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在同事之间蜚短流长、工作时怨言不断等等。这些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习惯”,恰恰阻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从事国外医疗设备器械在国内的代理销售,自己平时喜欢喝酒,加上经常与客户吃饭喝酒,有时因工作需要一天喝几次酒。正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得了癌症,不到半年就去世了。去世前,拉着另一位喜欢喝酒的朋友,再三叮嘱:一定要少喝酒,身体是自己的。过多饮酒确实不是好的习惯。

一本叫《少年儿童研究》的杂志发表过一篇调研报告:《悲剧从少年开始——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调查》。调查表明,115名死刑犯从善到恶,从人到鬼不是偶然的。他们较差的素质和积累的许多缺点,是他们走上绝路的潜在因素,是罪恶之苗,是悲剧之根。他们中的30.5%曾是少年犯,61.5%在少年时犯有前科,从小就有不良行为习惯,劣迹难改,终致死罪。“浪子回头金不换”也说明了改变习惯的困难。

2.习惯在于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具有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段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对于个人的生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让人的一生发生重大变化。满身恶习的人,是很难有所成就的,具有良好习惯的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一经形成就会具有一种惯性,作为潜意识的活动,自然而然地表现在人的日常行为中。

习惯的惯性力量是一种巨大而顽固的力量。习惯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一生也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写的《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有这样的一则小故事:作者幼年在叔叔的农场发现了一道没有电的电篱笆,叔叔告诉他,电篱笆的设置仅仅是为了给牲畜以警告,它发挥了一两次作用后就可以不再供电,而动物们也不会再次以身犯险,继续过它们平安无事的圈养生活。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人类自身。只不过那道无形的电篱笆并非确有实物,而是深深地套在我们头脑之中的习惯。

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一种现象,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原因就是驯象人在大象还小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不再挣扎了,直到长成了大象。长大后它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它放弃了挣扎。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人们每天的绝大多数行为也一样,都是出于一种习惯,习惯渐成自然,而我们自己却感觉不到。

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人类的动作十有八九是习惯,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儿时期,应当特别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培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培养成功的,换句话说,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他就可以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如果这个时期没有教育好,那么,以后不管你怎么矫正也会有坏习惯的后遗症,就是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常言说的三岁定八十,就是说小的时候,孩子就像一摊铁水,它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这摊铁水冷却了,变成了一块铁砣子,再改变就困难了。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小的时候成为人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抓住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习惯进行培养,为孩子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使孩子一生受益。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建立一种好习惯,通过教育,通过陶冶,直至我们终生不忘。”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曾有过一段放荡的生活和一些不良习惯,如贪玩、酗酒、赌博。但不久,他立即醒悟,对自己非常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放荡行为等于禽兽,他仔细地检点自己的放荡行为,写在日记本上,共有8点:①缺乏刚毅;②自己欺骗自己;③有少年轻浮之风;④不谦逊;⑤脾气太躁;⑥生活太放荡;⑦模仿性太强;⑧缺乏反省。这一次自我反省,好像一个霹雳打在他身上。他决心结束放荡生活,改正不良习惯。于是他跟哥哥来到高加索,在炮兵部队里当一个下级军官,并由此迈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小习惯决定大命运”,绝非危言耸听。坏毛病一沾就上,好习惯难以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要靠后天持之以恒地坚持,要想自已的人生灿烂辉煌,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要有目标,坚持下来,就能成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要求其弟子每天做100个甩手动作,一直坚持下去。多年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柏拉图,一位成就和他的老师一样伟大的哲学家。

问答

请总结一下自己身上有哪些好习惯?有哪些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