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开在瓶子里的温暖
20516400000036

第36章 您贵姓

包利民

陌生人相见,几句寒暄之后,如有必要相互深谈,则会开始互询姓氏。最常见的问法就是:您贵姓?一般都答曰:免贵姓某。

我这人的姓似乎并不常见,包姓者,如在蒙古族中,是个大姓,而在汉人中,如若没有当年那个大青天包拯支撑着,估计更是知者寥寥。一般的场合,有人问我,我都会说:“姓包,包利民!”问之人点头以示记住。可过了没一会儿,便会亲热地叫我:“小鲍啊……”这种现象不止一次出现,让我很是纳闷儿,看来这鲍姓者比包姓更普遍一些。

在一些窗口登记些什么表格或办理一些业务时,人家一问我姓名,必会出现一些周折。也难怪,不像那些张王李赵遍地刘,好说好记好懂,人家是大姓,就是气派。一次,在某大厅的办事窗口,里面漂亮的小姐飞快地打着电脑,还不耽搁甜甜地问我:“先生您的姓名?”我说:“包利民!”那小姐又问:“是鲍利民吗?”我一听,心说麻烦又来了,只好又加重口音说:“姓包!”小姐“哦”了一声,刚要往电脑里录入,突然纤细的手指停住了,果然又问:“是哪个包?”我顺口答:“姓包的包!”里外皆大笑。笑毕,我说:“就是包公的包!”谁知那小姐特有才,仍问:“包公的包是哪个包?”我差点当场晕倒,只好说:“书包的包!”这回那个小姐满意了,看来这书包比包公更有名,更容易让人记住。

我有一朋友,他的姓也并不多见,姓吉。有阵子他的手机总是被莫名其妙地扣费,于是拨通客服电话,把情况一说,要求给个解释并加以解决。那个客服小姐却不急不躁,依然声音甜美地说:“先生的事我们会在调查后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到时我会通知您,先生您贵姓?”这老哥没好气地说:“我姓吉!”谁知那小姐误听成“我性急”,于是更加温柔地说:“先生别着急,我们一定会妥善处理,您贵姓?”这家伙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答道:“免贵姓吉!”那头的小姐有了压抑的轻笑,估计也在回味着这个姓的趣味性。

有一次去外地参加一个笔会,在火车上遇见一个善谈之人,所以聊得火热。为了避免自报姓氏的麻烦,这回我先下手为强,问他:“您贵姓?”那人说:“步鹿根!”我听得一愣,原来真有姓步之人,只是名字有些怪异,一直以为《风云》中的步惊云是瞎编出来的姓。于是我忙说:“啊,原来是步先生,我姓包,书包的包!”没想到那家伙哈哈大笑,说:“老弟,我不姓步,我姓步鹿根,三个字的姓!”

我差点儿背过气去,这也太玄了吧,知道有复姓,什么诸葛、司马什么的,居然还有更牛的三个字的姓,而且被我遇见了!看来这运气不是一般的好。于是我小心翼翼地问:“那你的大名是?”他说:“步鹿根雄!”我直皱眉,怎么听怎么不像中国人!见我神情,他竟掏出身份证让我过目,果然不假。我下车时,和他告别,说:“再见了,老步鹿根!”不是一般的别扭,旁边的人都诧异地看我。

有时会想,咱怎么就没摊上个大姓呢?人数多的姓氏,大都是祖上当过皇帝的。后来开始摆弄文字,四处发表文章,才发现咱这姓也自有妙处,那就是容易让人记住我的名字,就算匆匆扫过一眼,也会留下一些印象。但如果是“张利民、陈利民”什么,估计就不会有这效果。

于是,又是窃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