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听懂孩子的话,读懂孩子的心
20516300000026

第26章 读懂孩子的内心,更要会帮孩子消除内心的阴影(3)

让抑郁隔离,与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

抑郁是一种伤感的情绪状态。通俗地说,人只有健康和不健康这两种情绪。前者是理性、热情、大方等象征;后者是狭隘、暴怒、恐惧等代表。

青青自从升入初三以后就没有笑过。她每天都在想:为什么有做不完的作业?为什么每天必须起早贪黑地练习自己并不喜欢的钢琴?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完成?

青青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抛开钢琴谱,和伙伴们在一起玩橡皮筋,和同伴肆无忌惮地大笑,随意地坐在地上。但是她知道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因为妈妈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过上跟普通人不一样的生活。

青青越来越渴望像伙伴那样在外面自由自在地玩耍,而实际上自己只能在屋子里面一遍又一遍地弹着钢琴曲。青青的情绪越来越低落,一整天都一言不发,在学校里也不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因为除了学习和弹钢琴,她并不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

最近一段时间,青青回到家里,都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蒙看被子哭泣。青青也不理解为何眼泪总是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受自己的控制。一天,青青没有去上学,也拒绝练习弹琴,结果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青青低着头,没有回答妈妈的责问,也没有哭,就这样面无表情地进了屋。她想,如果自己的生命只剩下几天的时间了,妈妈还会这样对待自己吗?

抑郁是一种不健康的情感,孩子抑郁的主要表现有:易激怒、敏感、哭闹、好发脾气、不安、厌倦、孤独,常伴有自责、自罪感,自认为没有价值,对身边的事物提不起兴趣,不管做什么都没有愉快感。

除上述情绪障碍外,还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极端行为障碍,举例来说,注意力不集中、攻击他人、逃学等行为。同时,抑郁还能制造出多种体征障碍,例如、失眠、心悸、头疼等症状。

造成孩子产生抑郁的条件有很多。例如遇到不幸的事,就会有心情不畅等表现,但马上还能缓过神来。但是那些遗传基因不良,幼年时遭受苦难的孩子,可能抑郁的情绪要持续得更久。

孩子遇到某些不幸事件,会遭受精神创伤,从而产生抑郁的情绪。有的孩子被某事伤害到,比如,因为各种自然灾害造成亲人去世。

心理专家表示,不要以为孩子会有“大心脏”,能解决掉所有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如果不能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在心中郁积得太久,就会导致孩子用暴力或意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郝静是一个事业有成的成功女性,然而,10岁的女儿桂桂却成了她的心病。当初,郝静为了打拼自己的事业,将刚出生3个月的女儿交给自己的老人照顾。夫妻俩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了自己的基业,才把女儿接回身边。一家人团聚时,桂桂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

没有照顾小时候的女儿,郝静常为此感到歉疚,作为一种补偿,郝静对女儿几乎是有求必应。然而,即使这样,桂桂还是对郝静很冷淡,平日里几乎没有话跟妈妈说。

过了不久,照看桂桂长大的姥姥去世了。桂桂显得很伤心,在追悼会上,她像发了疯一样哭闹,回到家,她就躲进自己的房间,一整天不吃不喝。

为了让女儿开心起来,郝静专门为孩子买了新房子,给女儿转到全市最好的小学,可一切都无济于事。桂桂总是郁郁寡欢,经常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最近,桂桂不愿去上学。妈妈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说桂桂上课总是心不在焉,还和同学发生冲突,居然用裁纸刀差点儿把同桌扎伤。

郝静感觉很震惊,回到家就对女儿大发雷霆。面对妈妈的叫喊,女儿仿佛没听见,眼神里那份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漠然让郝静不寒而栗。

苦恼不已的郝静带女儿采到心理门诊,从医生那里,郝静得知女儿的不正常行为属于“儿童抑郁症”。

孩子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抑郁心理,例如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经历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引起孩子抑郁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当孩子的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时,便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协调,所以,孩子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孩子抑郁的表现常常因人而异,有的是情绪异常或是行为问题。父母一定要留心孩子的心理发展走向,绝不能让抑郁阻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帮孩子消除抑郁心理,让孩子顺利地成长。

首先,父母不管在什么状况下,都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阳光的一面。孩子正在成长,他们的心智正在发育中,父母不能因为孩子抑郁就产生烦躁、厌弃的情绪。父母作为成年人,应该相对理性一些,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学会用开朗的心态去感染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与人交往,鼓励和帮助孩子结交朋友,比如,邀请同学来参加聚会,把自己的玩具带给同学分享,让孩子在友情中获得快乐。作为父母,不要总是担心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会吃亏、会受伤,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学会融入集体中。

同时,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参加一些运动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强健孩子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经常和同龄人玩耍,有助于他们培养人际关系,从而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主动,造就孩子合群的性格。

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快乐人生的方法”。

“快乐人生的方法”就是有一个好心情,这比做对事情更重要。父母应该教孩子先处理好心情,而不是像通常所做的那样只顾批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

暑假的一天下午,父子俩正边吃西瓜边聊天。儿子作文很棒,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时,他忽然想到前几天写了篇幻想作文,便拿出来给爸爸看。爸爸看了一遍后,觉得不够理想,就直言不讳地指了出来——文章内容和标题不是很相符。之后,爸爸就看见儿子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将啃了一半的西瓜随手放在茶几上。

爸爸当时很想给儿子讲一讲道理,比如,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呀,听到别人说不好时反而更有斗志呀,等等,但转念一想,觉得这样做不妥。此时的儿子一肚子不高兴,肯定听不进任何大道理,爸爸觉得还是应当先处理好儿子的心情。

主意一定,爸爸就马上行动。爸爸与儿子一起做了三组成功体操:“我是成功者”;“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做得到”。父子俩一边呼叫,一边手舞足蹈。然后又来了三组感觉问答句:“感觉怎么样?”“好!”“感觉怎么样?”“棒!”“感觉怎么样?”“美!”

这样折腾了一会儿,儿子的精神状态很快就调整过来了,情绪变得积极饱满。之后,父子俩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

如果孩子做的事情不够完美,这时对一些问题从负面影响考虑过多就会导致孩子压力加大,从而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健康。这时候,父母应该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先让孩子调整好情绪先学会接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