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20516200000023

第23章 适当停顿,让你的语言富有节奏

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慢一点儿,多些停顿会更有说服力,而那些吐字特别快,说话像“连珠炮”,以及语调夸张的人,成功说服他人的概率并不高。相反,语速缓慢沉稳、适时停顿的话语更有说服力。

研究还指出,口若悬河般说话,不给对方留出思考的时间,并且语调多样,则会使说话者显得做作、不诚实。每秒吐出“三个半”左右的音节,同时每个长句子停顿4至5次,才是最佳的语速和说话节奏。

口语表达虽然要求流畅连贯,但并不否定停顿的作用。停顿是节奏的特殊处理,是语句中声音的暂时中断。口语表达的停顿,可以给说话的人换气的时间,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语句的意义,同时给听众留下思考、回味的余地。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漏掉一个“间”字。

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遂赐给他银子压惊。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语言停顿的妙处。恰当的停顿不仅能正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还可以使我们讲话更有节奏感,更富有韵律,就像音乐一样,没有节奏、没有停顿的音符不是音乐,而是噪声。

一般来说,常用的停顿有以下几种。

1.换气停顿

正常情况下,普通人的呼吸大约是4至5秒一次,由于换气的需要,在表达过程中必然要有停顿,这种停顿即换气停顿。特别是有些长句,中间没有标点符号,而一口气又无法说完,必须酌情进行换气停顿。比如这样的长句:“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呢!”

适当的停顿,不仅是为了换气,而且是为了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倘若将上述的长句不停顿地一口气念完,既难做到清晰,又不可能有多大表现力,平淡又勉强。

换气停顿要恰当,必须服从内容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尽管换气停顿的具体方法不同,但是,不能随心所欲想在哪里停顿就在哪里停顿,比如:上例第一句如果按下述方法停顿,变成:“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呢!”那就不能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了,甚至会引人发笑,显得有些滑稽。并且,有些句子如果在不同的地方停顿,意义不同,如:“他望着我笑了起来”,若在“我”后面停顿,是指他笑了起来;若在“望着”后面停顿,是指我笑了起来。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所做的停顿。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应有适当的停顿,停顿时间从长到短:句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至于省略号、破折号、感叹号、问号等,要根据其使用的地方和表情达意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停顿时间的长短。

3.逻辑停顿

逻辑停顿,是指在朗诵过程中,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强调某一观点或概念,突出某一事物或现象,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做适当的停顿,它不同于前两种停顿。

这种逻辑停顿,虽然随着所强调的和突出的内容不同,停顿的地方有所不同,但是,它仍然要受语法停顿的制约,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等做逻辑停顿。

4.心理停顿

心理停顿又称感情停顿,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在句子开头停顿,也可以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停顿。前几种停顿,停顿的时间都较短,通常最长只能是几秒,而心理停顿,可短亦可长,短则几秒,长则几十秒,甚至几分钟,由表达者根据所表达的内容或情感的需要自行设计,运用得好,可以产生很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