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游龙戏唐
20499700000154

第154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一)

终于回来了!

贞观十二年十月初四,陈子明一行人等越蜀道,过岐州,终于到了长安附近,远远望见长安的巍峨城墙,陈子明的心中当即便起了一阵波澜,眼角也因之微微湿润了起来,不容易啊,这一别已是三年余,终于再次回到了社稷的政治中心。

所谓的风光,那都是给外人看的,个中的艰辛与苦楚,却只有自己才知晓,若是运气稍稍差上一点,怕是都不知该死上多少回的,好在总算是熬出了头来,哪怕将来的岁月注定不会平静,已然封了县公之下,他陈子明也算是有了搏击朝廷之底气,而这,正是此番外放历练的最大之所得。

“子明,子明!”

就在陈子明远眺着长安城墙发愣之际,却见官道的远端数骑高速冲了过来,当先一名白袍青年一边策马飞奔,一边扬声高呼着,赫然正是改封了吴王的李恪——或许是陈子明这只蝴蝶扇动了翅膀的缘故,李恪并未似前世那般到处之官,纵使是在贞观十年改封了吴王,也依旧留在了益州,不过只比陈子明早三个月归京罢了。

尽管茂州就在益州边上,可为了避嫌之故,这三年余来,陈子明还真就不曾与李恪碰过面,不过么,通信却是常有之事,多的时候两、三日便是一封,真论起来,李恪之所以能在益州之官三年余,靠的正是陈子明帮其布局指点之功,若非益州的经济大好之故,李恪还真就只能似原本时空那般到处辗转不已,压根儿就别想建立起班底来,当然了,陈子明之所以如此卖力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人其实就是一根绳子上拴着的两只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帮李恪,说穿了就是在帮他陈子明自己罢了。

“下官见过殿下。”

三年余不见之下,陈子明还真颇为想念这位大舅哥的,不过么,激动归激动,礼数却是不可偏废,一见李恪奔驰而来,陈子明当即便下了马背,摆出一派恭谦状地候在了道旁,直到李恪马到,这才紧赶着行了个礼。

“你啊,免了,免了。”

这一见陈子明如此拘礼,李恪不由地便是一愣,不过么,倒是没计较那么许多,也就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很是随意地叫了免。

“呵,一晃已是三年,得见殿下安康依旧,下官也就安心了。”

陈子明淡然地笑了笑,依旧是那等一丝不苟的样子,丝毫不曾流露出太多的亲近,无他,不是陈子明有心要疏远李恪,而是伴随汝南公主的那帮宫女宦官们不见得有多可靠,天晓得内里有多少暗桩钉子来着,这会儿若是跟李恪表现得太过亲近了,将来的大戏可就不好唱了去了,陈子明自是不得不防。

“罢了,不说这个了,啊哈,馨儿来,让为兄好生瞅瞅小外甥,嘿,好小子,睡得还真香么,嗯,像子明,将来啊,一准也是条好汉!”

一见陈子明这等做派,李恪自不免有些犯嘀咕,只是待得见陈子明把眨了几下眼,心中立马便是一动,也就没再跟陈子明多寒暄,而是笑容满面地迎上了款款行下了马车的汝南公主,乐呵呵地将汝南公主怀抱中的陈舒好生点评了一番。

“三哥尽贫嘴,小妹只指望这小家伙能平平安安长大便好,甚好汉不好汉的,还是不要的好。”

这么些年来,尽管汝南公主不曾参与过陈子明的政务与征战,可每逢陈子明去沙场血战,她又有哪一回不是提心吊胆着,自是不愿自家爱子将来也去玩甚沙场搏命的戏码,对李恪的奉承话么,自也就不怎么爱听了的。

“好好好,平安是福么,那就让小舒一世平安好了。”

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李恪自不免有些个尴尬不已,这便赶忙打了个哈哈,顺着汝南公主的话头便胡诌了几句。

“三哥,母妃可还好么?”

汝南公主与李恪感情极深,自也不愿见李恪尴尬,这便紧着便转开了话题。

“还好罢,只是六弟近来出了些岔子,母妃心情不甚佳,馨儿既归,且就先进宫看看母妃也罢。”

听得汝南公主问起了杨妃,李恪的眼神里立马便掠过了一丝阴霾,微叹了口气,有些个无奈地解释了一句道。

“那混小子又惹祸了?哼,回头定要好生收拾其一番,不说了,先进宫去!”

尽管李恪没明说蜀王李愔(初封为梁王,贞观十年改封为蜀王)究竟犯了何事,可以汝南公主对这个顽劣六弟的了解,自是清楚其一准又是干出了甚霸道无礼之非法勾当,当即便怒了,加之心挂着杨淑妃的身体状况,自是无心再在这道旁多啰唣,丢下句狠话之后,便即转身上了马车,一声令下,几辆马车组成的车队便就此缓缓启动,沿着官道向城门处行了去。

“子明,一道走罢。”

李恪显然是早就习惯了汝南公主那等强势的作风,这一见其忿然而去,也自无奈得很,但见其摇了摇头,朝着陈子明便是一摆手,苦笑着道了请。

“殿下,请。”

对于李恪的邀请,陈子明自不会有甚异议的,左右他身为驸马,又是即将上任的工部侍郎,一回京,终归须得先进宫面圣才成,此际李恪既是来接自家嫡亲妹子的,与之一并回宫,他人也难说得甚闲话来着。

“子明既是路过岐州,想必对六弟之恶行已是有所耳闻了罢,那厮之官不过一年,却弄得全州鸡犬不宁,肆意渔猎,扰民无算,还不听人劝解,随意殴打进谏官员,大失朝廷体面,父皇盛怒,召而怒叱,削其实封,更迁怒于母妃,连带着小王也受了几番数落,哎,有此顽劣之弟,小王真是不知该说啥才好了的。”

马车在前迤逦而行,而李恪却是与陈子明一道拖在了后头,待得左右已无他人,李恪终于是憋不住了,气恼万分地便抱怨了起来。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殿下只消做好自家的事,又何须顾忌那么许多。”

李恪所言之事,陈子明在路过岐州时,倒是听到了些传言,不过么,因着怕汝南公主担心,却是不曾告之于其,这会儿听得李恪说起了太宗对此事的处置,陈子明瞬间便判断出了太宗的用心之所在,无非是在借李愔之事敲打李恪罢了,无他,李恪治理益州三年余,政绩卓著,朝野间好评如潮,隐隐然已成了诸皇子中最贤明者,哪怕李恪本人一直很低调,可太宗却是不得不防李恪会冲击到那几位嫡子的地位,自是有心打压上一番,偏偏李恪为人谨慎,让人抓不到甚把柄,太宗也是无奈之下,才会来上这么一手隔山打牛的把戏,对此,陈子明自是心中有数得很,不过么,他却并不打算说破个中之蹊跷,而是作出一派就事论事状地开解了李恪几句。

“嗯,说得也是,左右某再过些天,也该再去之官了,眼不见为净也罢。”

李恪显然是没想明白太宗心下里的那些小算计,这一听陈子明似乎无意深谈李愔之事,也就没再多啰唣,自嘲地笑了笑之后,便将此事揭了过去。

“《离骚》有云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窃以为斯言大善,愿与殿下共勉。”

毕竟是在官道上,有些话,陈子明自是不好说得太明,这便笑着将屈原的《离骚》搬了出来,意有所指地点了一句道。

“嗯,不错,正是此理,多谢子明教我。”

李恪在勾心斗角上或许有些欠缺,可人本身却是个极其聪慧之辈,尽管陈子明所言甚是含糊,可其却是听懂了内里的意思——陈子明这是再次表态将力挺他李恪来着,一想到能有陈子明这等“社稷干臣”相助,李恪的精神立马便是一振,也就没再多啰唣,欣慰地一笑,而后便即与陈子明一道扬鞭追上了车队,一路闲扯着便进了城,径直到了承天门前的小广场上。

“陛下口谕:宣,驸马都尉陈曦两仪殿觐见,钦此!”

女婿说起来是半子,可也就只是半子而已,待遇上么,自然不能跟亲生儿女比的,这不,同时递的请见牌子,李恪与汝南公主是一到便进了宫,就连陈舒那个小屁孩都由汝南公主抱着进了宫,独独陈子明却是在宫门处足足又等了大半个时辰,方才见一名中年宦官领着两名小太监匆匆而来,一板一眼地宣了太宗的口谕。

“臣,领旨谢恩!”

三年余不曾面圣了,要说不紧张,自然是不可能之事,不过么,陈子明城府深,却是不会带到脸上来,口谕一经宣完,他便已是照着朝规,恭谦无比地谢了恩。

“陈大人,请!”

陈子明如今名声鹊起,既是绝世勇将,又是大唐第一诗人,还是太宗钦点的“社稷干臣”,早已不是当年那等刚崭露头角的小卒子,就算宣麻拜相也不过是指日可待之事罢,似这等样人物,宫中这帮子素来眼尖的宦官们又怎敢不小意巴结了去,这不,一待陈子明谢过了恩,那名前来传旨的中年宦官立马堆起了满脸的谄笑,讨好地摆手道了请。

“有劳了。”

陈子明这会儿心中有所牵挂,自是无心去管那名中年宦官的讨好之心思,也就只是淡淡地客气了一声,便即收敛起了纷乱的心思,伸手整了整身上的官袍,缓步便行进了宫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