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失落:放下伤痛的快乐生活智慧
20440600000018

第18章 立刻行动,解开失落与伤痛(6)

给自己一个快乐且有效率的早晨,对彻底告别失落与伤痛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快乐的早晨代表快乐的开始。早上起床后,给自己一个微笑,赞美自己一句“你真漂亮(帅)”,营造一份好心情,这样他人和生活才会以笑脸、友好回应我们。

如果我们早上睁开眼就抱怨“太讨厌了,这么早就要上班”,那么接下来的一整天我们都可能会不断邂逅小失落、小伤痛。

比如,因为内心充满抱怨,如果公交车很挤,我们就容易和他人产生摩擦;这下心情更糟了,类似同事配合不当、上司催文件催得很急等很普通的事件都有可能引发我们激烈的对抗反应——如严厉地责怪同事,大声地发牢骚等;接下来,同事和上司都会对我们有看法,失落感、伤痛感就产生了。

简单地说,快乐的早晨开启快乐的一天;不快乐的早晨带来失落的一天。因此,我们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早晨。

其次,高效率的早晨迎来成功的愉悦,而低效率的早晨导致失败的失落。

如果早上醒来后,我们不能立刻进入高效率的状态,赖在床上,我们就很容易陷入“忙乱的早晨——费力不讨好的低效率工作——累得筋疲力尽,沾床即睡——忙乱的早晨”的恶性循环,进而沦为失落的“穷忙族”。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高效率地度过早晨,将一天都计划得井井有条,那么我们就能进入“高效率的早晨——按晨间计划有条不紊地工作、生活——工作、生活高效,要做的事都轻松完成——早早带着成就感、愉悦感入睡休息——高效率的早晨”的良性循环,进而成为快乐的成功者。

因此,早上千万别赖床积极地开始快乐的一天,才是可取之道。不妨利用刷牙、洗脸的时间计划一下自己的一天吧!当然,真正更适于做计划的时间是晚上。

晚上是每天最后的时光,而这种结束也正意味着另一个开始。

一方面,我们每天晚上都可以总结一下自己一天里所做的事,自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好的、有利于快乐的,哪些是坏的、会导致失落与伤痛的,然后提醒自己扬长避短。

另一方面,规划好自己第二天应该做的事情,在完成了总结和自省以后,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以明确自己要做哪些事情来“更上一层楼”。

有效地利用晚上的时间能够有效地打破上面提到的恶性循环,形成“总结、自省、做好计划的晚上-醒来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始崭新的一天——高效率、有节奏的一天——总结、自省、做好计划的晚上”的良性循环,以增加生活中的快乐。

总的来说,我们要重视早上和晚上。要知道,充分利用好早晚这一天中最重要的两个时刻,是我们一天良好行为规律的前提和保证,是我们一天快乐、不失落的有力支持。

积累“小行为”,让自己不失落

在生活中,对现状不满、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期待的人很多,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失落,尤其是他们没有办法去摆脱失落,达成心中所想,获得快乐的时候,这种失落就会更加明显。那么,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呢?

大多数人在心理上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的、不积极的观念:“我在失落与伤痛中陷得太深了,快乐太遥远了,走出伤痛获得快乐是一场巨大的改变,需要很多时间,或许努力了也不会有用的……”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对自我意志力的不信任,没有认识到量变积累可以促成质变。

当我们从心理上真正开始重视“小行为”,我们就能够从这些小行为的积累中获得巨大的力量,去摆脱失落与伤痛,进而获得幸福和快乐。

有“幸福教父”之称的著名积极心理学家沙哈尔在积极心理学课堂上,常常会播放一段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明媚地笑着的视频,而在此影响下,课堂上的每个人几乎都会不知不觉地面带微笑,心情愉悦。一个微笑或许只是一个小行为,但是它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却会不断地蔓延下去。哪怕我们只是对身边的几个人微笑,而他们又对其他的人微笑……一个小小的微笑就能够营造出幸福的环境氛围。

沙哈尔使用微笑的例子向我们阐述了“小行为”的力量。那么,我们在仰望快乐的时候,是否重视并积累了这些“小行为”呢?

如果我们正因孤独、不被认可而失落,那么我们是否积累过诸如真诚地对人微笑、用心地记住每个人的名字这样的“小行为”呢?如果我们正在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中痛苦煎熬,那么我们是否积累过诸如每天对自己说一遍“我最棒”、抬起头来走路这样的“小行为”呢?当我们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情而痛苦时,你是否积累过每天给他一个温馨的短信、少点唠叨和抱怨、多些聆听和理解这样的“小行为”呢……

只要将这些“小行为”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再大的失落也能被我们踩在脚下,再不可能的快乐也能变为可能。积累这些有益的“小行为”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一旦展现出来,往往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下面这个故事中所描绘的那样。

在古印度,有一位国王,他骄傲极了,碰到任何难题他都不会担心,因为他有很多钱,可以请人帮他解决问题。这次,他请一位智者解决完难题,就骄傲地说道:“你想要什么,尽管开口!”

智者回答道:“尊敬的国王,我不要任何金银财宝,我只想要一些小麦,你只需要按规则用麦子把棋盘放满就可以了。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每一格放的麦子都是前一格的两倍。”说着,智者拿出了一个64格的国际象棋棋盘。

国王想着那不值钱的麦子,又看了看区区64格的棋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然而,随着放麦子过程的进行,国王渐渐地意识到不妙了。要知道,即使用全世界的麦子也不够按照智者规定的规则放满棋盘的。此后,国王再也骄傲不起来了。

这就是积累的力量!因为如果要摆满棋盘,大约需要820亿吨麦子。而按照现在全球麦子的产量计算,需要种550年才够。

生活中的“小行为”就如同不起眼的麦子一样,长期积累,就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满足感、成就感,进而成就我们的快乐幸福。一两次积极的“小行为”或许力量十分微小,我们甚至完全察觉不到,但是它的确能够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愉悦感,而周围环境中也因此而多了一些快乐因子。而这些幸福、愉悦情绪又会调动潜意识实践积极“小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让幸福指数成倍地增长。

总的来说,积极的“小行为”能够带来积极的改变,而这些积极的改变通过日积月累,定会带给我们惊喜!充分认识细微改变的影响力,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完成积累的毅力,从心理上积极主动地对待“小行为”。当这一切都步入“正轨”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那些看来不可思议的、遥远的快乐,只需要我们坚持实践“小行为”就能够实现。

填补这些失落,快乐很简单

人生总有些东西是不能缺少的,缺少了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失落、一种伤痛。比如金钱、友情、爱情、家庭等。我们势必要拥有这些东西才能不失落,才能有快乐。

生活中,没有朋友,让人觉得孤独、寂寞;事业上一事无成,让人沮丧、缺乏安全感、自尊感;病痛缠身,让生活只有煎熬,没有希望;家庭不睦,让人空虚、疲惫、抑郁……

我们唯有填补这些失落,才能拥有快乐。舒适地与人交往——既不一个人孤独也不因过度地社交而疲累,拼搏的同时不忘经营自己的健康,在事业和快乐间找到平衡,让家洋溢着爱的气息……如此,我们就会发现,快乐其实很简单。

在这里,由于篇幅原因不能提供将它们一一拥有的有效方法,但却能指出相对正确的方向,助你去填补这些失落,从而让快乐成为一件简单的事。

社交:舒适地与人交往

生活中,一个人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往往决定了其内心是快乐还是痛苦、失落。

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不快乐、不幸福,都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感到不舒适。著名积极心理学家沙哈尔曾经说过:那些“最快乐”的人并非没有遭遇伤心事,不是从来不会感到焦虑、压力、挫败,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因伤心事而失落、伤痛,他们之所以更快乐、幸福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免疫系统”——舒适的人际关系。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在传统观念中,朋友都是越多越好,人际关系越广越好。这或许对成功有一定的帮助,但也容易给人带来负担,形成压力,造成一定的伤害。著名心理学家沙哈尔指出,适度的社交才更有利于人的自我潜能的激发,有利于人在平衡中取得成功,获得快乐。当然,这个“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因人而异。

比如,有的人只需要几个关系好的朋友、几个亲密的朋友就可以了,过多的朋友或与朋友过于亲密的接触,反而会让其不安、痛苦;而有的人需要很多朋友,且与朋友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才会觉得快乐,才觉得自己被肯定、认可,否则他就会有挫败感,觉得失落。

适度社交不仅有利于人获得舒适愉悦的社交体验,也有利于人获得成就感而非失落感。比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在参加完社交活动或演讲后,往往需要独处来使自己的心理得以恢复,以保证下一次再积极地投入到社交中;而一个性格外向的人,虽然喜欢交朋友,但在面临重大考试时,也需要安静地独处来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考试之后他通常也需要找朋友进行一定的社交活动来进行自我恢复。

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这种适度的社交,无论是对人的心理体验还是对成功,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在这种适度的社交中,人们最容易获得让自己快乐并有利于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不失落的人际关系。

贝洛克从小就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进取之心,他才能进入大学学习。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贝洛克就开始比以往更加努力地经营自己的人脉。对美国流传的“一个人的成功有80%以上取决于人脉”这句话,他更是深信不疑,而这个人才聚集的校园正是他积累优质人脉的好地方。因此,贝洛克积极主动地参加了许多社团,如演讲社、经济研讨小组、化学俱乐部等。每逢有社团活动,贝洛克更是不会错过。

就这样,虽然贝洛克有时也想独处,不想去参加那些多如牛毛的社交活动,也会有心理疲惫的感觉,但他的确成功地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结识了许多朋友。

很快,贝洛克迎来了他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考核。这时,贝洛克理智地暂停了自己的各种社交活动,想要静下心来学习。然而,他却难以集中注意力,即使集中了,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很自然,贝洛克在考试中以低分通过,他失落极了。

后来贝洛克更正了自己的做法,开始适度社交。此后,他不仅能够愉快地进行自己喜爱的社交活动,也不再有那种疲惫的感觉了。而且,他想静心的时候,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并且他的人脉也在这种平衡中稳定、扩大。

从贝洛克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适度社交才是正确的社交方式,才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避免失落,也才能带给我们快乐。因此,根据个人情况去进行适度的社交,别贪多,也别嫌少!

健康:有什么别有病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健康,身体有病痛,那么内心也会失落、伤痛。很难想象一个失去了健康、被病痛折磨的人能够快乐地生活。

当然,随着梅艳芳、乔布斯等名人的相继离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健康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是否足够重视、呵护健康呢?事实上,目前大多数人面对健康的现状是这样的:

在外企工作的部门经理珍妮因为过度疲劳病倒了,面对医生让她多休息的劝告,珍妮无奈地说:“我们也没有办法,工作逼得我不得不加班。虽然工作时间只有8小时,但公司下达的任务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按时完成,不得不‘主动’加班。”

珍妮的状态其实也是众多白领的状态,加班已经是很多职业人士的家常便饭。职业人士的压力并不仅仅是忙到要天天加班,加班的背后隐藏的是激烈的竞争、高质量的业务考核指标、高要求的绩效考核指标。为了完成这些指标,为了不至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许多人不得不奉献出自己正常的吃饭时间、休息时间以及休闲运动的时间,最终是奉献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激烈的同行竞争、繁重的工作任务,逼迫着我们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旋转。终于,被忽视的身体发出了警示:哈欠连天,心不在焉,皮肤干涩,嘴上起泡,肠胃不适,小腿和脚也变得浮肿了。

一个人在感受压力的过程中,各脏器都会有相应的反应,情绪方面主要的表现为焦虑、迷惑、憎恶及沮丧等等。经常感觉精神疲劳,注意力分散,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信心不足。当我们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不当回事,一定要及时检查治疗,防患于未然。

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是现实存在的,我们不可能去除掉。健康状况又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刻不容缓需要保持好的。面对这种矛盾,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冷静面对压力,沉着应对,把压力减到最小,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情,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