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失落:放下伤痛的快乐生活智慧
20440600000010

第10章 勇敢面对,走出失落告别伤痛(4)

别成为一只刺猬

陷入失落或伤痛中的人,大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不愿意面对任何人,不愿意听他人对自己的任何评价,不愿意接近他人,整个人变得很敏感,一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会竖起全身的针刺准备防卫和反击,变成了一只不折不扣的刺猬,小心地防卫,生怕受到伤害。

遭遇伤心事后,有这样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但具有消极的影响。当我们因失落、伤痛而拒绝忠告,忽略问题,认为别人在挑剔我们时,自卫其实就变成了一种自我破坏。我们会拒绝检视有建设性的批评,因为我们把有建设性的批评当做攻击,而不是可能有助益的信息。这样,我们会失去那些真正爱护我们的朋友,甚至失去了走出伤痛与失落、获得快乐与成功的机会。史密斯先生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史密斯先生的生意进展缓慢,但他的朋友们不是已经成了高管就是坐拥数百万的资产。因此,史密斯非常失落,并且由此走入了一个误区:他的朋友或同事想要给他一些构想,但他把这些好意视为羞辱,好像别人是在说他自己该做什么都不知道似的。他拒绝别人的帮助,甚至认为那是对他的攻击。久而久之,他失去了朋友,生意更是毫无起色,他陷入了更加严重的失落和痛苦当中。

史密斯因失落而强化了自卫的心理,过度的自卫让他无法看到别人给他建议的潜在价值。有自卫心理就像戴上耳罩和眼罩一样,会让人无法真正听见他人说的话或看到他人做的事,会以自己的看法错误地诠释他人的言行,以证明他人也在对抗。殊不知,大多数敌对关系正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如果我们不总是先忙着把自己的刺竖起来,做出一副要反击的样子,是很少有人会主动伤害我们的。

心理学中有一条规律:我们对别人所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对方往往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和回答。如果事先就确认某人会伤害我们,则很可能会或多或少地用带有敌意的方式去接近他,在心中握紧拳头准备战斗。

经历了伤痛与失落后,敏感的心和不安全感让我们对别人充满了防备和敌意,我们害怕受到伤害,于是摆出一幅强势的姿态,可是这种姿态其实是很无力的,它只能将朋友吓跑,却不能击退强敌。世界真的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大都是可爱善良的人们,如果我们用芒刺针对他们,我们就会失去可以帮我们对抗真正敌人和困难的帮手,可能使自己腹背受敌、四面楚歌,最后很可能让自己陷入一种可怕的绝望当中。所以,好好想一想吧,然后收起自己的芒刺,对生活报以微笑。

简单地说,过度自卫,将自己变成刺猬,不仅不能使自己从伤痛、失落中摆脱,还可能引来新的伤痛、失落。因此,自卫但别过度。

适当保留情节,让自己成长

知道吗?真正走出伤痛与失落的表现是不介意再提起。也就是说,当回忆起伤心事时,心情是淡定的,不痛苦的,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原谅他人带来的伤害。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释放情绪是走出伤痛、失落的方法,而适当保留情节则是获得自我解脱的有效途径。

在情节中培养自己获得快乐的能力

伤心事的发生或多或少都有自身的原因,是自身的某种缺陷所导致的。对于自身的缺陷,通常情况下,人都是没有察觉的,而失落与伤痛可以敦促人去发现自己的缺陷,并完善自身。

一个小女孩和父亲玩游戏,游戏需要小女孩从一米高的地方跳下来,父亲在下面接住,她玩得很高兴。跳了几次,父亲也都成功地接住小女孩。之后,父亲故意放手,结果她摔在了地上。小女孩坐在地上哭闹,她觉得非常委屈,为什么父亲不接住她,让自己摔下来呢。可父亲没有扶她,也没有对她进行任何安慰,而是站在旁边对她说:“你现在肯定非常讨厌我,但是我这样做就是要让你记住,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意外,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事都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有时甚至还伴随着不幸与挫折。只有你经历过这些之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它们才有可能成为你前进的力量。”

这位父亲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女儿,不经历挫折、伤痛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只有在伤痛、挫败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走好以后的路。

维也纳的弗洛伊德学派心理分析家海因茨·科胡特曾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适度的伤痛”理论:假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伤痛与失落,那么他就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以及未知的未来;相反,那些从未经历过伤痛或失落的人,从没有经历过任何风霜雨打的人,由于没有任何经验,没有应对伤痛与失落的心理准备和能力,那他们获得快乐的能力,甚至是基本的生活能力都相当薄弱。在后来的调查中,海因茨证实了自己的这种推论:那些能够持久地拥有快乐和幸福的人,大都是经历过伤痛或失落的。

伤心事发生,它引发的情绪带给我们伤害,但情节却让我们成长。值得一提的是,处于伤痛、失落中时,如果能够专注于情节而非情绪,那么走出伤痛、失落或许会容易很多。

在情节中领悟幸福快乐的真谛

大多数人都有种心理——总是因得不到或失去而伤痛、失落,却很少因自己已经拥有的而快乐。不得不说,这不仅是让我们总是有那么多的失落和伤痛的心理误区之一,也是对幸福快乐的不正确认识,它让我们生活中的快乐如此稀有。

楚凡过着和大多数都市白领一样的生活,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觉得他的生活虽然平顺,但也没有什么可高兴的,就连女朋友也是家里介绍的,相貌、才华都非常普通,自己并不是太满意。直到一次人生的惨痛经历,才让他改变了这种看法。

那是一个夏日的深夜,楚凡在公司加班到很晚,电梯已经停了,他只能走楼梯离开。这时,女友突然打电话来,因不喜女友再加上马上就要回家了,因此他并没接电话。谁知道女友竟然不停地打,内心烦躁无比的楚凡恼火地接起电话,准备好好说说女友。突然,他脚下踩空,从楼梯上跌了下去,摔伤了脊柱,导致他无法自救。

女友从电话中听到出了状况,急忙赶来把他送到了医院,并精心照顾他。但他却恨上了女友,因为他发现他的双腿一直都动不了,虽然医生和家人都告诉他这时暂时的,但他根本不相信。他时常无理取闹、折腾女友,但女友仍然每天都来看他、照顾他。

但是,这一天女友一直到深夜都没有来,他忽然意识到,女友已经嫌弃自己了,现在的自己不仅没有任何前途,而且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甚至连想去天台跳楼都做不到。内心巨大的伤痛与失落将他淹没,他痛哭失声。

第二天,彻夜未眠的他死气沉沉的样子把来看他的女友吓了一跳。原来,女友昨天工作太忙了。当他见到女友的那一刹,内心被恋人抛弃的失落不见了,并且,看着女友那样贤惠,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后来,楚凡伤愈出院,他觉得生活中充满了快乐:女友的电话、健康、阳光……这些都让他快乐;而原来那些自以为的失落——女友不够漂亮、不够出色,工作不够好等根本不值得一提。

经历过伤痛和失落的楚凡认识到,因不够好、未得到而失落是多么愚蠢,其实快乐一直都在自己身边。

一般来说,伤痛、失落带来的强烈心理体验能够让人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已拥有的是多么珍贵,从而重视、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并获得快乐。要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快乐的事值得我们去关注。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会出现一些美好的、让人快乐的事,只要我们积极地去发现、去接纳,便能获得满心的快乐。

承认自己逃避过

面对伤痛、失落,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都是逃避,甚至是一直逃避下去。

但是,要想走出伤痛与失落,就一定要面对它,承认伤痛、失落的同时,更要承认自己怎样逃避过。这是一种深度的自我检视,更是真正走出伤痛与失落的前提。

承认自己逃避过,是勇气的体现。当一个人有勇气承认自己逃避过,他便已经拥有了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勇气,便拥有了走出伤痛与失落的决心。

承认自己逃避过,是重新认识自我。通过那些自己所逃避的,我们会更明白自己的心结所在,从而拥有更多走出伤痛与失落、获得快乐生活的可能。

承认自己逃避过,知道自己怎样逃避过,是走出失落、放下伤痛的第一步。

承认逃避过才有勇气面对

彼特聪明伶俐,全身散发着个人魅力,他热情洋溢,好动活泼,有种天生对生命的热情投注,这让家人和朋友深深着迷。他天资聪颖,跳级就读,一年到头在篮球场上厮杀比赛。

自从彼特的家搬到一个离原来较远的地方之后,彼特就和朋友们渐渐失去了联络。他的生活也变得不是很如意——以“低空飞过”的成绩从高中毕业,之后又从大学休学,只因他挣扎着想“追寻自我”。

一次婚礼,朋友们终于又能够见到彼特了,都期望见到一丝他之前的活力与朝气,也很希望再度和他取得联系,但让朋友们没想到的是,见到的会是那样一个彼特——他的那道光芒已经消失了。

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彼特始终与大家保持着距离。朋友们试着找他说话,他却以疲惫为由,躲进房间休息。隔天他出席了无法避免的结婚典礼,在接待时,他尽义务似的应酬交际,却一直避开朋友们的视线。以往总能在众人面前施展个人魅力的他,现在看起来却是既僵硬又了无生趣。他还是说着该说的话,但当他跟亲朋好友谈到未来的计划和自己的近况时,却给人一种过度开朗的感觉。

显然,随着时间的飞逝,彼特身上的光芒已经消失了。他虽还是假装世界就在他的脚下,但实际上是一种“心死”的状态,曾经那个意气风发、极富想象力、总是令人惊艳的小孩子已经不见了。

婚礼隔天,一位朋友把彼特叫到一旁,想知道为什么。一开始他闪躲着问题,但当那位朋友把对话转移到这几年的生活时,他紧咬着唇,低头强忍着泪水,终于开始说话了。

“我知道自己完蛋了,好吗?没想到我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彼特支支吾吾地道出了他的故事。他们搬家的前一年,他决定不再做个“完美的学生”。他深信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在中学时回归正常。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我老是告诉自己,明年一定好好念书,但总是做不到。”他说:“明年来到时,又觉得拿来念书很不值得。一段时间后我告诉自己,我根本不在乎。”

彼特不明白的是,当一个人放弃某件事之后,想要回头并不那么容易。当他决定不想再当个乖学生时,他便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去了,把某部分的自己遗忘在一旁,没多久就再也不记得自己曾经是谁了。“篮球”是他唯一还在乎和拿手的事,但他再也无法靠天赋从比赛中脱颖而出。他加入球队练习,但在夏季联盟赛中却不怎么努力。高三时和他一样优秀却比他更努力的对手出现了。尽管如此,当年他还是郡内得分排名第三的主力球员。

但是后来,他竟然眼睁睁让一件毁灭性的事情发生。高中的球队晋级州冠军赛,但彼特这位主力前锋却因为成绩不佳而被禁止出赛。他的老师破例给他一次机会,只要他写出两页任何和宪法有关的文章,就让他过关。可他没有写。

他说:“最让我痛苦的是,我并没有决定不写,但期限就那样过去了,之后自己也无法解释为什么。球队找人替代我,但在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我让每个人失望——球队、家人,还有我自己。”篮球失利之后,彼特变得畏惧退缩,也没有试图振作自己。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生活中,像彼特这样在伤痛与失落中越来越迷惘、越陷越深的人不在少数。分析一下彼特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一直在不断地逃避,却又不肯承认自己是在逃避,直到朋友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他告诉自己“我根本不在乎”,他假装很开朗但却疏远他人,他说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都是逃避的具体表现。那么,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曾这样的逃避过呢?

想要客观准确地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把自己每天的表现记录下来,至少持续一周,看看下面这些行为是否经常出现。

第一,改变话题:有人说了与自己的伤心事有关的话,就假装没听见,改变话题,似乎这样就不需要应付、直接面对那件事所产生的不良感觉了。其实,改变话题并不会改变情况和事情,只不过是把事情缓了一缓,反而让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很多时候就会在心里产生阴影,随着阴影的不断扩散,我们的内心也会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脆弱。

第二,身体上的病痛:小时候,成绩不好的我们如果跟爸妈说肚子痛,爸妈就会很关心我们,就可以不用去上学。这种单纯的反应很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以后,只不过已经转成下意识的了。如果我们的身体常常没由来地不舒服,那么很可能是逃避伤痛与失落的一种下意识的反应。

第三,用各种借口证明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伤痛和失落,很多人都会夸大伤心事以彰显自己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其实,办法永远比问题多,是我们在下意识地逃避,于是自以为的“无能为力”将我们困在了伤痛与失落中。

第四,离开:当伤心事发生以后,许多人都会离开伤心事发生的城市,又或者可以“离开”与伤心事有关的情景、物品等。这种典型的逃避反应往往会让人陷入孤寂和自我否定中,从而更加痛苦。

第五,固执地坚持目标:有些人的逃避行为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或什么都不说,只是向着自以为的目标努力。比如,与恋人分手后,固执地以为恋人仍然爱着自己,自己一定能够留住恋人,于是做了许多荒唐的事去纠缠。这种执拗、偏激的坚持,其实是一种拒绝接受现实的表现,很容易让人钻进死胡同。

一般来说,逃避有许多表现形式,这里我们只列举了常见的几种。那么,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也有上述的逃避行为,或许我们已经知道逃避不是办法,可是就是无法强迫自己去勇敢面对,这让我们的内心十分痛苦。其实,面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无力完成,我们可以寻求帮助,朋友和家人都是支持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度过伤心和失落的时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