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天成就好口才:让你八面玲珑的说话艺术
20440200000029

第29章 言之有续:话题不可断(1)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很会说话,句句动听,且话题不断。但是也有些人不会说话,有时候经常出现“相顾无言”的情况。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别呢?就是因为前者懂得说话的艺术,能不断地制造话题。

所以在说话时,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续”,话题不断。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相信通过下面的文章,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推开“寒暄”之门,以获取话题

对于那些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推开“寒暄”之门,是不断获取话题的好方式,而巧妙使用开场白就能有效打开“寒暄之门”,让话题不中断。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陌生人打交道。想要和对方交流下去,初次见面时的开场白很重要。好的开场白给人亲热、友善、贴心的感觉,能够很快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推开“寒暄”之门,就不会使得话题中断,处于面对面的沉默尴尬境地。

通常,开场白的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

1.问候式

“您好”是最常用的问候语,倘若我们能够根据对象、场合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在面对德高望重的长者时,可以问候“您老人家好”,以表示尊敬;面对同龄人时,可以直接称呼其名字或名字的后面两个字或一个字,再说“你好”,使亲切感倍增;面对一些有职业身份的人时,可以说“李医生,您好”、“王老师,您好”、“陈会计,您好”等,也带有尊重的意味。春节时拜访他人要说“新年好”,让人感觉到节日的气氛;早晨见到他人要说“早啊”、“早上好”就比“您好”显得更加得体。巧用称呼语打开“寒暄之门”,然后在交谈的过程中,就能制造出无数的话题,不会让双方陷入沉默。

2.敬慕式

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是一个人热情有礼的表现。注意这种方式必须要掌握分寸,做到恰到好处,万万不能乱吹捧,倘若逢人便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话就过头了。表示敬慕的内容要根据说话对象、时间以及说话地点来定。

3.攀亲认友式

这一招虽然不太被推崇,但的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常,只要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作一番认真调查,都能找到一些或明或隐、或近或远的关联。如果对话时再拉上这层关系,就能一下子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对方备感亲切。

譬如:

“啊?您姓李啊?我也是,我们五百年前可是一家呀!”

“您来自皖南,我出生在皖北,两地相隔咫尺。没想到今天遇到同乡了,令人欣喜啊!”

这种初次见面互相攀认式的谈话方式很容易打开寒暄之门,让话题不断,而且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产生一见如故的印象。

4.扬长避短式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看到并赞美自己的长处。那么,初次见面交谈时,我们应该投其所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指出对方的长处并赞扬一番,这也是推开寒暄之门的一种方法,从而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也能激发彼此交谈的积极性。反之,倘若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触及对方的短处,伤及对方的自尊心,就会让你们的谈话因为不愉快而中断。

被誉为“销售权威”的霍依拉先生有自己独特的交际诀窍:初次交谈,推开寒暄之门的方法,就是一定要扬人之长、避人之短。一次,为了拉广告,他前去拜访梅伊百货公司总经理。打招呼之后,霍依拉突然开口问道:“您是在哪儿学会开飞机的?总经理居然能开飞机,可真不简单啊!”话音刚落,总经理便兴奋起来,谈兴大发,广告之事当然不在话下,霍依拉还被总经理热情地邀请去乘他的自备飞机呢!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的人相处一辈子却形同陌路,而有的人却一见如故。会说话的人,总是能巧妙地推开“寒暄之门”,不断地制造话题,让话题不断,做到言之有“续”,这样才能给人一见如故的感觉,而在寒暄之中,也能体现出一个人言论的精彩独到之处。

话到嘴边留下半句,激起对方无限兴趣

在说话的时候,有时候把话说到一半就打住,不再往下说了,也就说话到了嘴边留下半句,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兴趣。在我们日常用语中叫做“吊胃口”。这样也能实现言而有“续”,给话题一定的神秘感,当话题终止的时候,再给出解释或者是公布答案。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经常会使用这样的艺术手法。在一个章节的末尾,通常会留下一个悬念。通常作者在此处就会写上一句: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发别人的好奇心,让别人继续阅读下一个章节。而说书人在说书的时候,也通常会使用这种方式,讲到精彩的部分,然后戛然而止,在听众们满怀期待地等待故事的结局的时候,说上一句: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而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在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就终止,留下一个悬念,就能成功激发别人的好奇心。大部分人都会急切地想知道后面你会说什么。

国内一所著名的大学,有一次举行一个大型的写作知识讲座,一位著名的教授被邀请作为主讲老师。教授在谈到“写作要注意细节描写”这个论点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女生和男生回家时,拿钥匙开门的时候有一个不同的地方……”

同学们都很好奇,这个不同究竟在什么地方,但是教授笑而不谈了。于是就有人私下讨论,有人甚至直接去拿钥匙,模拟一下回家的情景,但是最终都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然后焦急地等待教授公布答案。

过了一段时间后,教授说:“现在你们听好了,女生在回家时,在快到家的时候,就开始把手伸进包里摸钥匙,一般来说到了家门口就能直接把钥匙塞进锁孔里,打开门。而男生一般是到了家门口,首先是用力推或者是用脚踹,发现打不开之后,才去找钥匙,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串钥匙,塞进锁孔里又发现不对。”教授说到这里,台下的学生都笑了。

接着教授又说:“男生女生回家开门的动作不一样,然后把这些不同描述出来就是细节描写。”

这位教授就懂得巧妙地把话留下了一半,在适当的地方终止自己的话,给同学们留下点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最后教授精彩的讲课,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而这堂课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此可见,言之有“续”的语言,有时候需要留下半句,给人一点悬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最终在公布答案的时候,就会让人印象更为深刻,这样说出来的话,就能更精彩。

找到共同话题,让彼此有说不完的话

有共同的话题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更需要找到双方的兴趣点,才能保证彼此有说不完的话,使交谈继续下去。如果你不善于寻找共同话题,就会使得双方的交往出现冷场,那么你们的交往也就无法继续深入了。

寻找共同话题的方法很多,譬如,你们所面临的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工作任务,共同的行路方向,共同的生活习惯等。只要在生活中仔细观察,陌生人也可以有说不完的话。

第一次和别人交谈时最好不要谈及隐私的问题,因为大家都不熟悉,相互之间的关系还没到这个程度。而且刚接触的人,都不知道对方有什么忌讳的话题,因此,大家首先应该谈论一些无伤大雅的问题。

你可以从一些不易触动对方隐私,但是可以让大家交谈的话题开始,比如,最常见的就是谈论天气,或者周围的环境,或者简单地询问一下对方的情况,让对方和你联系起来,在你们之间找到共同语言,方便下一步的交流。通过这样的谈话你可以了解到对方的喜好,也让对方更加了解你。

一般来说,说话可以从礼貌性的打招呼开始。若认为打招呼只是形式而不去重视它,就无法开启后面的话题,更不可能找到共同的、聊得来的话题。因此,和别人初次见面,还是应该从有礼貌地打招呼开始,这也是找到共同话题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必要的一环。有了礼貌作为铺垫,才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才有制造共同话题的可能性。

与人交谈,要看对方的心情。如果你的谈话无法激起对方的兴趣,或者你说的话让对方感觉不舒服,对方就不会对你有好印象。对方会想:“与其这样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做自己的事情。”当然也就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谈话,这样一来,谈话就可能会终止。这就违背了“让彼此有说不完的话”这一初衷,而你也可能因此而失去一个绝佳的机会。

有一位教师想找校长办事,在与办公室主任的聊天中,他了解到校长对《红楼梦》特别感兴趣,曾在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还获过奖。

这位教师空手来到校长家,敲开门后,校长将他请到客厅,就去倒茶。趁这工夫,他打量了一下客厅,发现墙上有一副对联是《红楼梦》中的。校长过来后,他就问:“这副对联好像是《红楼梦》中的吧?”

校长见他能看出是《红楼梦》中的对联,反问:“你喜欢《红楼梦》吗?”

“哎呀!太喜欢了。”这位教师说,“毛主席对许世友说《红楼梦》不看十遍没有发言权,我已不知看了多少遍。大学时代,无聊时我就看《红楼梦》,感觉是一种享受。但越看越感觉其深奥,很多地方理解不透。”

校长插嘴问:“你感觉什么地方最难懂呢?”

“诗!我有一位朋友说《红楼梦》中任意一首诗只要从中挑一句出来,给他看,他就知道是书中哪个人物写的,我试过好几次他都判断对了,但我却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来。”这时,校长就开始给他解释诗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由于看过校长写的文章,这位教师专找校长比较得意的地方去问他,于是,两个人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过了几个小时,校长一抬头,发现已经十点多了,突然醒悟过来,问道:“哎,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吧?”

由于有前面几个小时的共同话题的谈话作为辅垫,这位教师已充分赢得了校长的好感,所以,他的事情也办得出奇的顺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即使是一个平常沉默寡言的人,一旦谈到感兴趣的话题他也会滔滔不绝。因而为了达到话题不断的目的,让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就要找到彼此共同的话题。这样才能真正把话说好,说得精彩。

敏锐观察,打通情感通道

要实现言之有“续”,需要我们留心观察说话人以及周围的事物,以观察的结果为话题,就能让话题不断,打通陌生的情感通道。

每个人所处的地位和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就要根据这些不同来寻找话题。在开口说话以前,就要先了解对方在哪些方面会有话可说。虽然每个人感兴趣的东西都不相同,但是大体上都和日常生活有关,所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就可以做到话题不断,打通陌生的情感通道,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话题呢?

首先,在说话之前,要注意别人熟悉的事情是什么,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话可说。例如,职业不同,熟悉的事物也不一样。假如和一位幼儿园的老师谈话,你可以与之谈谈看管孩子的经验。而和一位服装店的老板,你可以与之谈谈服装款式和面料的潮流走向。性别不同,熟悉的事物也会有差别。例如,对于女性可以谈谈时尚,对于男性可以谈政治,谈谈世界格局。年龄不同,关注的事物也不一致。例如老人喜欢谈经验,孩子喜欢谈娱乐。

在说话的时候,为了打通与别人的情感通道,还要适当了解别人的喜好,有时候自己也需要适当地充实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个朋友忽然提及一位偶像明星,并且问在场的朋友是否了解这位明星的最新动态。朋友们都面面相觑,其中一个朋友就说:“我们都一大把年纪了,谁还会关注这些当红的偶像啊!”这个朋友急忙说:“我是不关注的,但是我儿子关注啊,我假如不了解一点相关的信息,我怎么跟他交流啊。昨天他还说我落伍了呢,都不愿意再和我说下去了。”

其次,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尤其是对陌生人,让周遭的事物都进入你的话题之中,这样就能打破双方沉默无言的尴尬。

可以以对方的所有物为话题。例如,对方的服饰、手机、包包等,都可以用来作为话题。假如对方用的手机型号刚好你有所了解,你就可以说:“你的手机挺不错的,这个牌子我关注很久了,一直很想买。”然后对方就会开始介绍他的手机。这样双方就有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