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有效投资学:提升成功指数的致富秘籍
20438600000010

第10章 投资者不可不知的投资知识(4)

一般情况下,PPI走高的意思就是企业出厂价格提高,因此企业盈利直接增加;但是若下游价格传导不利或市场竞争激烈,PPI的走高则意味着竞争性众多领域的企业面临重大的成本压力,这样则会影响企业的盈利,使整个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受到考验。

自2007年10月开始,我国的PPI涨幅持续提高,2008年8月,PPI从3.2%持续攀升到10.1%,涨幅之高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在全球需求急速扩张下,我国近年PPI攀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而我国的情况是部分资源匮乏、但是内外需求旺盛,因此经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国内PPI走高。然而在PPI连创新高的同时,CPI却是连续下降,从而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

通常来说,PPI对CPI是有一定的传导作用的,PPI在增高的同时会推动CPI增高。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同常理背道而驰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物价上涨时期,PPI和CPI出现峰值的时刻有所不同,CPI峰值往往较PPI峰值早几个月。就拿我国2011年前后的物价上涨来说吧,2011年7月,CPI达到制高点7.5%,而同期,PPI仅为6.5%远远落后于CPI。

(2)现阶段我国的PPI向CPI的传导其实并不顺畅。PPI向CPI传导的上涨压力链条大致上有以下三种:PPI(采掘工业)-水电燃料-CPI;PPI(煤炭、成品油、电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CPI;PPI(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工业消费品-CPI。下游产品市场供大于求,且国家对中间产品实行价格管制,这就直接导致PPI向CPI的传导被弱化,从很大程度上来说,PPI上涨对CPI的影响更多的是在心理层面上。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目前PPI上涨大概只有10%左右是可传递到CPl 中的。

(3)PPI和CPI两个指标侧重点有所不同。PPI涵盖各种工业制造业产品,CPI则在食品和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从价格及权重波动性来看,对PPI影响更为显著的是石油价格变动,对CPI影响最明显的是食品价格。通常而言,衡量国家物价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CPI,政府很少有动力去专门调控PPI以及其他价格指标。

不过,这种PPI和CPI背道而驰的局面不会长久,就中长期来看,PPI和CPI之间的差距一定会缩小,并最终趋于同步。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PPI和CPI的走势方向是相同的。

一句话,整体经济运行的核心指标PPI和CPI,对于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把整个国家经济看作一辆飞驰的列车,普通居民则是列车上的乘客,各类企业就是列车的零部件,国家经济政策就是要确保列车又快又稳地行驶。假如我们把GDP 的增速看作是速度指标,那么PPI和CPI就是列车运行稳定程度的核心。当PPI不正常时,那么列车的零部件则要承受过大的压力负荷;当CPI太高,乘客会感到列车过于颠簸,坐起来很不舒服。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生,就都需要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因此可以说,PPI、CPI的走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经济运行的健康程度,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预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重要指标。

3.什么是货币供应量

通常情况下,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可以将货币的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测量、分析和调控。现阶段,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即M0、M1、M2,确切地说,M0、M1、M2是货币的供应量。

M0:流通中的现金,即除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这类货币同消费的变动息息相关,是最为活跃的一类货币。

M1:狭义货币,指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加上流通中的货币量。这是一类流动性很强的货币,随时可以在流通中进行支付。

M2:广义货币,是在M1的基础上加上商业银行的储蓄,通常情况下,由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都不能随时支付,因此,这类货币的流动性相对较差。

三者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M0=流通中的现金;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数据显示:2011年6月末,广义货币(即M2)余额为78.0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9%;狭义货币(M1)余额为27.4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3.1%;流通中的现金(M0)余额为4.4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4.4%,货币供应量基本稳定,存款余额增加较多。

日常消费生活中,全民生产中M0数值升高证明人们手头宽裕,衣食无忧;M1是经济周期波动先行指标,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仅次于M0的流动性;M2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以及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流动性偏弱。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一般指M2。外汇占款投放和银行信贷投放是货币投放的渠道。它们的投放速度与M2的增速成正比。

关于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我们一般可以通过M1和M2的增长率的变化来了解。将M1与M2的增长率进行对比有很强的分析意义。

若在较长时期内,M1的增长率高于M2的增长率,则说明这段时期经济发展在加快,除活期存款外,其他类型的资产都有较高收益。这样会有更多的人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取出来进行理财,从而使得大量的资金表现为可随时支付,商品和劳务市场将普遍受到压力,从而导致价格上涨。影响M1数值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例如M1的数值变化会受到股票市场的影响,货币在股票市场的投放会促使M1加速上扬。

若在较长时期内,M2的增长率高于M1的增长率,则说明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减少。如此一来,原本可以随时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期存款中的很大一部分逐渐转变为利息较高的定期存款,使得货币构成由流动性较强趋于流动性较弱,这必定会影响到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投资启示录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货币供应量是衡量宏观经济的三个重要指标,这三个指标的高低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投资市场的走势,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一般来说,CPI的走高也意味着货币的贬值,PPI的走高意味着经济趋热,而通过M1和M2的数值变化可以判断投资市场是趋于熊市还是牛市,因此,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一定要了解CPI、PPI和货币供应量的意义,懂得如何运用这些指标判断经济走势。

挑选投资经理的注意事项

2010年10月25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正式宣布,任命托德·康布斯为伯克希尔的投资经理,负责管理公司的部分证券投资业务,此前康布斯为小型对冲基金经理人。

在25日发表的公开声明中,巴菲特表示,在过去的三年中,他跟自己的合伙人芒格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力卓绝的投资经理,托德·康布斯正是这样一位合适的人选。巴菲特说:“我非常高兴托德·康布斯加入我们的队伍。”

事实上巴菲特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接班人,要知道他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他曾经表示,倘若自己退休或过世,他将会把自己在伯克希尔公司的职责分给三四个优秀的投资经理。

那么,投资经理到底是怎样的角色呢,巴菲特为什么如此重视?

投资经理是协助投资者管理资产的重要帮手,其专业水平、道德尺度、敬业程度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理财的结果。因此,把钱交给投资经理之前,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选择。要知道,一旦你选错了投资经理,就可能会血本无归。不要以为这是在危言耸听,事实上,现在投资经理的素质确实令人堪忧。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招募投资经理往往是内部招募(让资深员工转任)和证书通行(招募拥有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两种。资深员工虽然有经验,但是却未必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而拥有资格证书的人也未必对相关专业知识经过了系统的学习,而且还可能缺少经验,这就很难让人对其理财的效果放心。

而且投资经理上岗后,会面临着残酷的业绩考核。要想通过考核,必须每月至少开发3~5位新客户,与客户的往来资产也要达到一定规模,甚至对促成客户购买金融产品的数量、价值的要求都相当高,无论哪一项达不到标准,都会被淘汰。在这种残酷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投资经理很容易变成推销商品的业务员,只关心自己的业绩,而不在意客户理财投资的收益。

有的投资经理为了完成自己的业绩任务,即使在认为某商品根本不宜投资的前提下,也会在客户面前将该产品吹嘘得天花乱坠,让其购买。为了自己的业绩而牺牲客户的利益,将客户变成“被宰割的肥羊”的事件屡有发生。

经验不足、专业能力不够、职业道德欠缺,这些都是投资经理存在的问题,因而客户对投资经理的投诉率高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等到问题出现后再去投诉投资经理并不能挽回损失,与其事后投诉,不如在一开始就选一个优秀的投资经理。那么,应该怎样挑选投资经理呢?具体地说,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资格证是基本配备,但不是收益的保证

在选择投资经理时,千万不要被他的证书晃花了眼、迷昏了头。要知道,证书只是进入行业的基本凭证,理论掌握得好并不代表会理财。理财结果的好坏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情况和投资经验。也就是说,资格证书是挑选投资经理的第一道门槛,而非唯一标准。

2.观察投资经理与我们的互动过程,再进行筛选

需要明确的是,投资经理是我们管理资产的助手,而非决策者;他扮演的角色是提供金融、金融商品信息,协助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来管理资产。在明确了这个认知以后,再根据以下状况进行筛选。

(1)投资经理一直在推销自己的理财产品。我们知道,真正优秀的投资经理首先应该了解投资人的投资属性、清楚其风险偏好以及承受风险的能力、根据投资人的具体情况推荐理财产品,而非强迫推销。如果他这样做,只能证明他很有可能是眼中只有业绩,对客户的权益毫不在乎的投资经理;但也有可能是他事先看过资料,而那款产品确实不错。为了确认他是否是一个出色的投资经理,我们可以问他这样一些问题:“你的业绩目标是什么?”“如果我购买这款产品,银行怎样收取手续费?你能得到多少佣金?”“该产品是否具有风险?风险发生的时机和原因何在?”我们可以根据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进一步判断其业务能力。

(2)投资经理看起来很不专业。随着投资理财的全民化,市场上对投资经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经理的培养往往需要若干年。人才的培养速度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所以便出现了缺少经验、专业能力不足的投资经理滥竽充数的情况。但要确定一个投资经理是否专业,不能只凭感觉,至少我们应该问他这样一些问题后再加以判断:入行多久了?工作经历如何?具有哪些资格证书?做过什么投资?投资结果如何?以什么指标来评估金融商品?能否仔细分析产品的风险和获利点所在?

(3)投资经理联系我们的频率较低。投资经理只是协助我们投资,对投资结果的盈亏不承担责任,因此,他对我们的投资资产运行自然不那么关心,再加上他的客户并非只有一个,因此,他联系我们的频率低并不能成为我们更换投资经理的理由。我们大可以主动联系他,向他了解投资停损点的设定、多久通知一次资产变化等情况。当然,我们更需要向相关机构咨询作为投资经理的他的稳定程度如何,以及当投资经理更换时,我们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投资启示录

一个优秀的投资经理,至少应该具备五方面的素质:一是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二是贴心、诚实的服务,三是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四是对客户有所了解,五是从业稳定。我们在选择投资经理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观察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