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与爱情电影,总有斩不断的情缘,沉醉在光影镜头里的悲欢离合往往让感性的女人们难以自拔,尤其是那些爱情片,当女人们窝在舒服的沙发上一部接着一部地看那些镜头里的浪漫和悲伤,感悟实在太多。笔者也不例外,因此希望借着本书和大家一起分享几部爱情片,相信大家也能从中悟出不少的爱情道理。从而演绎出最甜蜜最动人的爱情故事或导演出自己最精彩的爱情人生!
《云水谣》:总有一份爱,至死不渝
举头望青云,云遥遥,
低头观海潮,水涛涛。
云遥遥,水涛涛,
云水难相交。
青云把水瞧,海潮把云招,
青云把水迢,海水把云招。
……
——《云水谣》
在决定写这一部分的时候,想到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云水谣》,初次看的时候,电影院里尽是抽泣声,那种感动,来自心灵深处对爱情最美好的向往。
影片在故事开头用了一连串的长镜头,穿越台北的大街小巷,将当地的风俗刻画得淋漓尽致,也交代了影片发生的背景——故事缘于20世纪40年代两个台湾年轻人的邂逅。
年轻俊朗的陈秋水来到王家做家庭教师,与王家千金王碧云一见钟情,爱的情结悄悄牵住了他们的心,可阶级的差异却把他们分开了,回到农村后的陈秋水满是颓唐和失意,漫天的飞谷打在身上,是少年对爱情的流泪,是他对爱情的困惑。当他再看到王碧云,他们的爱在眼神交融的瞬间由懵懂到坚定,他们已决定排除万难,默许终生。然而,不可预知的未来是他们无法跨越的,当时的台湾局势动荡,陈秋水为躲避迫害被迫离开台湾逃到大陆,他的眼中有痛苦、无奈,但没有一丝动摇和疑惑。而她,已决定了一生的等候。
这样的爱情故事,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或许就已经注定了悲伤的结局。自此,深深相爱的两个人便被乱世分隔在了海峡两岸。生在那样的一个年代,秋水和碧云的爱情就如同那沧海一粟,只能有万般的无奈郁结在心中。私订终身的秋水和碧云唯有坚守着“等待彼此”的誓言相互思念着对方。虽然他们的距离在拉长,但他们之间的情结始终系着彼此的心。他们的爱,在这一刻已然升华,成为他们在未来岁月中唯一的精神支柱,扯不断的情牵。
来到大陆的陈秋水,改名为徐秋云作为军医奔赴了朝鲜战场。就在那里,遇到了单纯可爱的护士王金娣,只是一眼,王金娣就爱上了陈秋水,并开始了执著的追求。直至战争结束,王金娣依旧追随着陈秋水到了条件异常艰苦的西藏。由于海峡两岸的分隔,又几度寻找王碧云无果,在这种绝望中,王金娣的真情如同曙光般照亮了陈秋水的生活,最终与她结为夫妻。为了爱,王金娣甘愿抛弃自我,做一个替身,结束秋水的等待,那是一份无私的爱,将情牵的一头接过,却从不妄想扯断它;那是一份牺牲自我的爱,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谱出另一段云水谣。而在陈秋水心中,他怜惜一个和他一样执著去爱的人,不忍心将对别人不可能消逝的感情加在她的身上,他同意结婚不是意味着背叛,而是感动与成全,他对碧云的情牵从来没有变过。
而当时身在台湾的王碧云依旧执著地信守着当初和陈秋水的誓言,在漫长的等待中度日,并主动以儿媳的身份担负起了照顾陈秋水母亲的责任。与此同时,她一直没有停止寻找陈秋水的踪迹。这一等,就到了1968年,可她等来的却是陈秋水和妻子王金娣双双殉难西藏雪山的噩耗。而几十年前那段纯真美好的爱情却依旧深藏在王碧云的心里……
三个人的故事,在现在这个人们质疑深情、奉献、等待、忠诚的年代,足以让人感动和震撼。这个跨越海峡两岸、情牵一生的动人传奇告诉情感世界日趋脆弱疏离的现代人:一往情深的爱真的存在,而且它应该成为人类栖居尘世最美好的诱因之一。
生于现代,或许会有不少的女人在感叹,碧云一生的等待是悲哀的,然而无法否认的是碧云的等待是动人的,因为它来自对另一个人倾心付出、再无旁移的内心呼唤。王金娣一生的苦恋是艰辛的,一个早已心有所属的男人一定会让女人的心受尽煎熬,但这份爱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它是那么感人,这份爱里面所蕴含的忘我和牺牲源于对所爱之人优美品质的渴慕和崇敬。在秋水与金娣的新婚之夜,改名为碧云的金娣将第一杯酒敬给了远在海峡另一边的碧云:“如果他今生见不到你,来生我陪着他一起去找你。”这份豁达和释怀真的令人动容。
影片采用的是插叙手法,通过王碧云侄女王晓芮对陈秋水的探寻完成了故事的叙述。而正是在这个的插叙中,夹杂着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爱情的轻视,在这样的反差对比中,恰恰显示了云水谣这段爱情的可贵之处,更加可以触摸到观众心底那抹最柔软的关于爱情的感动。
不可预知的未来把相爱的人分隔天涯,但扯不断的情牵却可以让人穿越生死,把相爱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王碧云外表沉静、安详,温婉、恬淡,实则却是个外柔内刚,坚贞不屈的烈女。只因为曾经一个缥缈的约定就为爱情苦苦守候了一生,恪守着自己的承诺和与陈秋水临别时订立的誓言,对这份爱情执著而坚定。她像一个与世隔绝,始终活在自己所构建的爱情童话里的人鱼公主,只靠前半生与陈秋水共度过的那段弥足短暂的美好时光,靠着这段回忆、这种信念而坚强地活着,无声无息,无怨无悔。
影片中两位女主角的性格反差较大,但对于爱情却有着同样的忠贞和执著。王金娣表面看似大大咧咧,实则敢爱敢恨、心思缜密,影片中那些温暖的细节让人感动不已。她直率、豪爽,做事坚定果敢,这一切都让人由衷地佩服。
现代社会,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变数,是否还会有如此经得起时间考验、岁月磨炼的爱情呢?我只想说,对于爱情,不要有太多的束缚,不要有过多的占有,真正的爱情其实就是两个人相濡以沫。手拉手行走,肩并肩散步,无论何时都有说不完的话,不说话的时候也彼此心意相通。
爱情总是需要耐心的,哪怕无法至死不渝,也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平平淡淡中的感动总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生只为一个人
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所以,我爱你,这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
很多评论中都提到,这部电影表现的是一个人的自虐。大家所说的,也不无道理。可是,这样的观点,未免太理性、太客观。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高等感情动物,人,稍微倾向于感性,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在你一生中,曾经对某个人付出过鲜为人知的一往情深,那么你看待这部电影,就会感性起来。
电影由茨威格的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一个女孩在小时候同市侩的妈妈相依为命,后来男人搬来做了她们的邻居。女孩被男人的魅力所吸引,暗自喜欢上了他。男人不经意间的柔情,给了女孩爱情的希望。怀着这份希望,女孩跟着妈妈改嫁去远方,坚强地度过了六年时光。六年后,女孩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再相逢,女孩成了男人的一时之宠。她泪流满面,她满心欢喜,终于圆了儿时的梦。虽然,男人抛弃了她,但她仍幸福地孤单一人拉扯着儿子在动荡的年代存活了下来,变成了风韵女人。女人再次邂逅男人,重复了多年前的一次欢愉、一次哀伤。又是清早,女人吞泪诀别了苦爱一生的男人。多年后,男人风流心去之时,女人的信从天堂而来。暗夜,微光,男人触动的心带着他走到了窗前,想起了对面院墙里女孩消失的童年……
影片延续了小说中的凄美,又融入了东方的含蓄。正是这份含蓄,使得女人为男人默默倾注一生的爱,不责怨他的多情与忘情,承受一切痛楚还选择欲言又止地保守心底秘密,真是看罢惹人怜。
细节上,导演徐静蕾发挥了女性心思细密的优势,拿捏得恰到好处:一处是女孩伏案执笔,认真练习写毛笔字,这是女孩在效仿男人,做他做的事,也算是一种靠近。同时这也为后面女人的厚厚一沓来信,埋下了伏笔。女人只有用文字、用信件,用这种男人惯用的方式,才可以跟他交流,才可以向他倾诉衷肠。否则,就算两人对面,男人也只会把女人看做一般红颜,巧语花言。一处是在女人怀孕搬走后,一个特写,被男人咬过一口的苹果,在窗台上发了霉。这表现出女人等了男人很久,又借用苹果的腐烂,暗指男人的不忠。还有一处是女人最后一次离开男人家时,她瞥了一眼插满白玫瑰的花瓶。那时,白玫瑰虽有些许谢败,但尚算绚烂。这与后来男人看信时,空花瓶的特写,形成鲜明对比。这中间的反差,这反差的原因,浅显明了:女人因爱死死支撑的生命结束了,自然再没人会心甘情愿不计回报地为男人送上问候与关切。
最后一处,也是我认为最精彩的一处,是在影片末尾,镜头穿过长长的过道,推向破旧的小窗。昏暗的灯光下,女孩齐耳短发,双目明澈,看着对面,笑容浅浅。这样的结尾,绵延悠长。那男人会不会痛哭流涕、追悔不已?会不会去女人的坟前(如果她有坟的话)祭奠?会不会就此专情于一个人不再放荡?会不会用自己手上的笔写一部关于这女人的小说?会不会……没有答案,电影也不作回答,就此结束,任你想象。
一曲《琵琶语》,柔肠俱断。影片中反复萦绕,煽情效果颇好。让人每每聆听,那个冬日里动人的相思画面总会浮现眼前。世事苍凉,温暖只有一人给得了。
女人如花,萌芽也罢,绽放也罢,凋谢也罢,匆匆几十年光景,了了自怨自艾一生。她纯洁的心很难轻浮地给每一个人腾出一点地方,一旦千山万水踏过灯火阑珊相逢,决定今生只为一个人,是你,那日便是节日。值此,镜前才有她的梳妆,窗前才有她的张望,日落前才有她的憔悴模样。你大可不必为了被束缚而苦恼,也不必为了担责任而彷徨,一切与你无关,你且继续你的疯癫你的糜烂你的流浪。为了你,孱弱的肩膀可以承担所有的重量,纤细的手指可以抹去所有的悲伤,只等哪一天,你走了很远走累了回来。那时,她会一瓢清水为你容妆,皱纹巧笑倩兮银发风中飞扬!
《乱世佳人》:乱世之后,再无传奇
一直难以忘怀那个坚强勇敢、敢爱敢恨的斯嘉丽,在《乱世佳人》长达四个小时的视觉震撼中,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国经典大片的风格,在这部十年磨一剑的原著作品的改编下,这部电影从前期到后期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和观众见面,它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等八项大奖,自1939年上映至今一直经久不衰。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让人看过之后深受感动并良久难以平静的电影。电影主要是围绕女主角的爱情开始的,加入了当时美国复杂的南北战争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女主角的性格就变得复杂起来。这部电影绝不是只看一遍就能够理解各个主人公的复杂情感的,而且这部电影的时长打破了普通电影的90分钟界限,因为在90分钟里根本无法完全表现整部小说的强大内容,只是战争背景的变化就需要大量的时长,更不用说这里面夹杂了主人公的复杂情感故事。
《乱世佳人》的原著名为《Gone With The Wind》,也被译作《飘》,但是“乱世佳人”这个名字似乎更切合电影的故事内容,电影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乱世中的奇女子,但是“飘”这个字更契合电影的深层内容,就像电影刚开始的一段英文:“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一段文明已经随风而去。听上去是很凄凉的一句话,但是却让人深思,那段美国的历史,是新文明吞噬旧文明的过程,当北方的枪炮打进南方的时候,打的旗号是解放南方种植园的奴隶,推翻农奴制。在后来看来,推翻农奴制确实是进步的,但是在战争的摧残下,很多固有的文明也消失了,但这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历史有它的必然性,在此就不去多评价历史的事情了。
但是这部电影的经典爱情是绝对值得一说的,一直被电影里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精神所触动,虽然我们无法去评价斯嘉丽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但是在电影的叙事中,我们很容易被斯嘉丽所感动。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孩,她从一开始的娇惯任性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处变不惊的女强人,不能不说这是她骨子里的精神所塑成的,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像她那样对生活充满热情、像她那样不向困境低头。
故事是从斯嘉丽和一对爱慕她的孪生兄弟的谈话开始的,影片的一开始就让观众看到了斯嘉丽的美貌和她善于交际的能力。但是这时的斯嘉丽还是不成熟的、浮于表面的,并不能说看了开头就对斯嘉丽产生了喜欢的情感,但是至少对这个漂亮的女子产生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