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女人要懂点恋爱心理学
20436300000030

第30章 恋爱杂学:除了眼泪和欢笑,恋爱中也有趣味(2)

多接近对方

美国心理学家曾针对恋爱中的情侣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在最终走向婚姻殿堂的情侣中,恋爱时彼此间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接近的成功比例最高。比如,彼此间居住的地方较为接近,或者在同一个公司上班,或者工作的地方在同一栋写字楼,甚至是参加同一个健身俱乐部等,这都可以为两个人提供大量接触的机会。

心理学家对此还进行了一项心理实验:

给大学里的男生看甲和乙两个女生的照片,两个人的魅力几乎是相同的,但是女生甲的照片展示的频率要比女生乙的照片多。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男生对女生甲更有好感。事实上,被测试者根本没有见过这两个人,却认为女生甲比女生乙对自己更有吸引力。

通常情况下,男女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对对方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戒备心理,在见过几次面之后,就会对对方有基本的了解,戒备心理也会越来越少,慢慢地还会对对方产生好感。而大多数男生之所以会选择女生甲,就在于频繁的展示消除了他们的戒备心理,使原本的戒备变成了好感。

所以,在恋爱中,一旦认准了自己喜欢的人,就应该适当地去想办法接近对方,多制造机会与对方进行接触,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对你也产生更多好感。

两周后需精神共鸣

在确定了对方就是你喜欢的人之后,单纯地靠接近来获得对方的好感也是不够的。心理学家还做了这样一个调查:

调查内容是大学里30名一年级新生的择友行为。这些新生在进入大学后,搬进了新的宿舍,在他们入住一周后,心理学家发现,物理接近的作用力很强,学生们常常多从邻近的宿舍中选择朋友。两周过后,心理学家又发现,成为朋友的两个人的价值观大多较为一致。

这个调查证明即使人与人之间消除了刚开始时的戒备心理,但在相处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某种程度的共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会长久。

从以上所讲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男女之间约会的两个关键点,即最初两周以内的物理接近和两周以后的精神接近和共鸣。在男女接触的两周以内,每次的约会、聊天、见面,不仅仅要进行自我展示,还应该用心收集关于对方的各种有益于发展彼此关系的有用信息,比如爱好、兴趣、理想等,然后再从中找出自己与对方的相似之处。在过了前两周之后,把交流的话题集中到两个人的共同点上来,比如看电影、旅游、生活理想等方面,从你们的相同点开始扩大交流的范围和话题。这样一来,不但消除了对方的戒备心,对方还会因为共同点的增多而对你怦然心动。

如果双方发展比较顺利,在过了三周左右,你们的关系就应该会有突破性的进展了,当然,如果事情没有想象中顺利,只能说明你的缘分未到,那个人并非是你的真命天子,重新开始新的接触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恋爱启示录

恋爱是妙不可言的,貌似没有规律可循,但是只要你清楚自己的感受,摸透对方的心理,就能很好地把握属于自己的甜蜜爱情。

爱情受三种力量的支配

人类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在人的一生中,有三种爱在不断地出现,第一种就是对美的爱,第二种是道德之爱,第三种是欲望之爱。下面我们就这三种爱来做一下详细的解释。

对美的爱

对美的爱,源于人性之初,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美,是公共的美,即大众普遍认同的美,但是在这之中也包含着个性的因素,也就是说,每个人对美的认识是存在差别的,因为美的形成也和个人的体验与认识有关。对于美的爱,不管相同或不同,都是纯粹的,是出于人类心灵最深处的。

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人在结婚后仍然会不断地在爱着美,比如男人经常会不受控制地喜欢看漂亮的女人,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就如同女人们也喜欢一些俊美性感的男子或有英雄气概的男子,甚至还会喜欢漂亮的同性一样。

道德之爱

道德之爱,是社会的进化和文明赋予人的精神,如同善良、忠诚、宽容一样。除了美之外,爱的大多数原因都和道德有关。但是,美和道德也常常会混淆在一起,甚至道德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了美。道德在升华后常常会和本质联系在一起,此时对美的认识就会产生不同。比如,一个男人同时认识了两个女人,女人甲天生丽质、性感妩媚,女人乙相貌一般、气质优雅,慢慢相处下来,这个男人就会被女人乙的优雅和内涵所吸引,而这种内在的吸引也会和美联系在一起,男人可能就会觉得此时的女人乙比女人甲更加美丽。这也就是所谓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也可理解为一个人对道德的满意程度,在某些时候会超越对美的爱。

欲望之爱

欲望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生命原始欲望,如性等;另一种是社会文化赋予的恶性欲望,如占有欲、嫉妒、憎恶等。这两种欲望构成了人类的非理性之爱,同时也体现了爱的不完美性和脆弱性。女人常常是受非理性的爱支配,当理性出现的时候,这种爱自然地裸露出丑态。通常人们以为,爱是无法说出的,爱又是无法控制的,原因主要在于非理性的爱占了上风。这种非理性的爱支配着人们的爱与不爱、婚与不婚,而很多人之所以会对婚后的爱情失望,就在于婚后的生活归于平淡,归于无常,理性渐渐地成了生活的常态,而非理性的欲在此便显露出来。欲望之爱的逐渐显现,会让人不再认为爱情是神圣的,最终让爱归于俗念。

在人的一生中,三种爱单独存在的情况并不是很多,常常都是第一种与第三种或第二种与第三种交互在一起,或三种爱同时迸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三种爱的力量会交替出现。在青少年时期,主观的美常常处于上风,这时的女人更容易对爱情产生幻想,对爱情的企图也表现得比较极端,容易在爱情中受到伤害。然而,更多的时候,道德之爱会浮现,这也是女人择偶时最重要的因素。

女人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犹豫的心理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潜意识,然而,每个人总是有道德上的或是美学上或是非理性方面的缺失。所以,更多的人是在命运中随缘定夺的,在这个时候,非理性的爱欲可能会占上风。比如,有很多女人在糊里糊涂中与某男子发生了亲密关系,结果也就迫于自己心中道德的压力选择了他,这便是爱欲决定的。

人常常都会处于抉择当中,一边是美,一边是道德,同时面前又站着非理性的爱欲。在这种意识中,有两种力量在斗争:一个女子代表了美与非理性欲望的结合,另一个女子代表了道德之美。男人在内心深处可能是喜欢前者的,但是,他知道前者会给他带来灾难,或者前者让他无法捉摸,让他有一种隐隐的恐惧。后者则是他想要的生活,是一种踏实的生活。那便是道德,是幸福,是稳定,甚至是永恒。

在当今社会,还有一种爱情观我们不得不提,那就是激情。而所谓的激情,正是美与非理性爱欲结合的爱。人们常常会把平淡的细水长流的生活说成是无聊的并且缺少激情的,所以男人常常感叹,还是古代社会好,娶几个老婆,把美与道德两种爱都可以娶回家,没有遗憾。而他们最终会选择哪一个是靠他身上的几种爱的力量的强弱和对自身的信心来决定的。

恋爱启示录

真正完美的爱情,是三种爱的结合。女人要学会让自己成为美与非理性欲望结合并且保持着道德之美的完美女人,这样才能永远抓住男人的心。

初恋为何成为最美的爱情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你的第一个女朋友和现在的女朋友谁更漂亮?在三千多名男性中,其中有八成以上的回答是第一个,有一部分的回答是两个都漂亮,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的答案是现在的女朋友。心理学家说,回答后两者的人可能是害怕现在的女朋友知道,所以说了谎。

人们经常说:初恋是最美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就认为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爱情的美好能超越初恋。因为初恋是最纯洁的,不掺杂任何性或者利益方面的因素。因此人们甚至会认为初恋才是真正的爱情。

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很多情感学家通过总结得出:一般初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尚美型

这是一种纯精神的恋爱,甚至可以说是单恋,一方只知道自己在背后默默付出,却不求任何回报。这种恋爱一般产生于一些青年男子心中,他们对一些貌美的女人有着一种近乎于崇拜的感情,但是由于年龄或者其他方面的限制,使他们把感情埋藏在心底。尼采就是这种人物的典型,他深爱着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女人并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恋母情结型

在男人年少时期,往往会对比自己年龄大的女人产生好感,他们认为这样的女人成熟、有韵味,能给自己很多母爱般的关怀,使自己感到无限的温暖和安全。在少年或青年初期,往往表现出对比自己年龄大的成熟异性的热恋。犹太著名精神分析专家认为,这种情感是一种无意识的遗传,是人类的祖先留给人的生命记忆符号。

性爱型

男女之间,不论是刚刚接触,还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性对于男人的诱惑都是相当大的,它甚至就潜藏在男人心底的最深处,是一种自然的且非常强大的力量。

虽然初恋往往与性有些距离,但性的诱惑实际上是潜藏在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这也是生命的原初力量在起作用。比如,德国当代作家本哈德·施林的小说《生死朗读》中的主人公伯格尽管只有15岁,但是对于汉娜却有强烈的爱欲和情欲,因此就这样展开了一段忘年恋。

很多人忘不掉初恋的美好,甚至认为初恋才是自己的最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初恋恋人真的要比以后所有的情人优秀吗?其实,这只是人心中的一种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