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心理操控术:操纵他人心理,实现交际制胜
20433700000029

第29章 与朋友相处的心理策略(1)

与朋友相处的心理策略不少人都感叹过“相爱容易,相处难”。其实,不仅仅是恋人之间会有这样的困扰,朋友之间也同样会有这样的困扰。相识的确容易,然而要让彼此之间的情谊在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需要掌握一些心理技巧,避开一些心理误区,才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得顺利。

1.如何赢得他人的信任

心理学家指出,在人际交往中,他人对你的信任度取决于你自身的透明度。从某种程度上说,高透明度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人类追求的人际关系的一种“超我境界”。那么,为什么透明度越高信任度越高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超我”的心理学概念。

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其中的“本我”是原始的自己,“本我”所遵循的唯一原则就是快乐,它按照自己的欲望和冲动随心所欲地行事,它存在于无意识层面,一般不容易被个人察觉到。

“自我”是真实的自己,遵循“现实”的原则,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试图在个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其言行都是经过理性思考的,虽然是出于自己的欲望,但也是被社会所允许的。

“超我”是完全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如同圣人一般的、超现实的自己,其遵循的原则是道德。

比如说,你和朋友一起吃饭,嘴里正含着米饭,却忽然很想打个喷嚏。这时,如果你不管嘴中的米饭是否会因为打喷嚏而喷到他人身上而无所顾忌地将喷嚏打出来,那么你所遵循的就是“本我”的快乐原则,是“本我”在起作用。如果你为了不将米饭喷到别人身上,宁肯自己难受也要忍住,你所遵循的就是“超我”的道德原则,是“超我”在支配你的言行。然后,你离座,到洗手间处理问题,你在欲望和现实之间找到了平衡,则是“自我”在起作用。

由此可见,当人处于“超我”状态的时候,往往是最让人觉得安全的,他一定不会去伤害别人;当人处于“本我”状态的时候,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他很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快乐而牺牲他人的快乐。

在人际交往中,“本我”要求你将自己全部保留起来,以免被他人所伤害,同时,还驱使你去探知别人的一切,以获得某种有利地位。“超我”则要求你绝对坦诚地和他人进行交往,应该没有丝毫的保留。当你提高自己透明度的时候,对方的潜意识会知道是“超我”在支配你的言行,你是安全无害的;同时你也愿意牺牲自己去满足别人。这样,对方自然能够信任你。并且,你的透明度越高,“超我”状态越纯粹,对方对你就越信任。

同理,你可以通过让对方意识到你是受“超我”支配的来赢得对方的信任。走入人际交往中的“超我”境界,能够让你最大限度地赢得他人的信任。换言之,你必须具备相当的道德修养才能够让他人信任你。具体地说,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打造自己值得信赖的形象:

(1)复述对方的要求。当别人对自己说话时,不要毫无反应,也不要只以点头表示。在对方提出要求时,要简略地复述一次;在对方说话时,以声音表示自己在专心聆听,比如“噢,是吗”、“嗯”、“对”等。这样,对方感觉到被尊重,会说得更起劲,同时也会不自觉地对你产生信赖。

(2)以退为进,用坚定的语气请求。有的人想要别人听从自己的话时,会不自觉地采用命令式语气,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同辈之间不宜,即使是长辈对晚辈,命令式语气也会因为激发对方的反叛心理而收不到效果。

直截了当不如以退为进。用坚定的语气说“请容许我说”、“不妨听听我的意见”或“我有另一种建议”等,这样能消除对方的警戒心,体现你的谦虚和自信,进而让他人信赖你。

(3)表现坚强。有两个人,一个整天垂头丧气,动辄大呼辛苦、抱怨生活,一点点小病轻伤都弄得像要“阵亡”了一般;另一个人总是默默地把事情做好,不怕苦、不避累,即使事情出了问题,他的第一反应也是分析情况、竭力挽救,而非怨天尤人。面对这两个人,你会把自己的事情交给谁去办呢?相信,如果不是以把事情办砸为目标的,都会选择后者。

是的,只有表现得坚强才能够让别人对我们信任。

(4)不轻率许诺。轻率许诺会显得虚浮、不踏实,让人觉得不可靠。比如:一个人几乎每天都说:“我决定从此刻开始不碰香烟了。”然而,事实是这句话的效用只限于5分钟以内。这虽然是生活中极小的事情,但是信心是点滴累积的,从无数小事上,别人可判断你的为人。随便打破自己的诺言,会影响别人对你的信心。

(5)关心失意者。每个人都会有失意、心情不好的时候,若对失意者避而远之,那么,无论你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都只会让其他人认为你是个势利小人、不可靠。相反,如果能够关心一些失意的朋友、下属或同事,设法诱导对方吐露心中的不快并且给予帮助,你就会被认为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6)衣着表诚意。穿戴整齐,除了能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外,也是诚意的表示。别人认为你有诚意,才可能信任你。

(7)善待配角。别以为善待主角就可以了,至于配角,忽略不计。事实上,对待无关痛痒的配角的态度往往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品性,人们也习惯从中判定其是否值得信赖。因此,善待配角一样很重要。

(8)学会沉默。要想别人相信你,先要自己相信自己。喧哗恰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只有“半桶水才会响叮当”。因此,有的时候“沉默是金”。

(9)注意自己的细节动作。心理学家指出:双臂环抱胸前或者叠起双腿的人,是缺乏安全感、自我保护、抗拒对方的一种表现。许多小动作,如拗手指、弄头发、搔痒等,都会破坏信任感的建立。因此,如果我们把握不好什么小动作不能做、什么小动作可有可无、什么小动作能起推动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要做任何小动作。

(10)不要过分标榜自我。过分标榜自我、突出个人形象,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自私,这是非常惹人反感的。

总地来说,开诚布公是人际交往的一条法则。每个人都希望他人能无所隐瞒地、坦诚地和自己交往。如果你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友谊,就一定要在这方面做足工夫。

2.让朋友越来越近的心理技巧

正所谓“人情卖给熟面孔”,在人际交往中,怎样从陌生人变成熟人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面对陌生人,只要能打开突破口,与对方拉上关系,就要毫不放松,接二连三地跟上去,你来我往,双方的关系自然就近了,这就是交往的秘诀。社会学家指出,想与陌生人拉关系、套近乎,只要掌握了如下这些技巧,就会无往而不利。

(1)制造机会拉近彼此的身体距离。生活中,那些销售精英们一般都很善此道。比如,顾客在百货公司买衬衫或领带时,店员总是会说:“我帮你整理一下吧!”然后,借着整理衣物的机会,让彼此的身体靠近,有时甚至会接近到只有情侣之间才可能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就减弱了对方的防御心理,拉近了心理距离。

出于动物的本能,人都有一种防御意识,自己身体四周的一定范围内是陌生人的禁区,通常情况下,只允许亲近的人进入。久而久之,就会有一种错觉:只要能够进入这个范围内的人都是无害的,换言之,人们承认与进入这个范围的人关系亲近。

人与人之间的身体距离能够显示彼此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手能放在彼此肩膀的往往是情侣。那么,即使是陌生人,当对方借机会把手放在你肩膀上时,心理距离也会一下子缩短。推销员就常用这种方法,他们经常一边谈话,一边很自然地移动位置,离顾客近一些,让彼此亲一点。

由此可见,制造自然接近对方的机会,是快速拉近彼此距离的法门。

(2)与初次见面的人打交道,谈话时应该选择在对方旁边的位置。不可否认,和初次见面的人面对面、眼睛看着眼睛地谈话,是一件让人感觉很不爽的事情。而如果站在对方旁边,就可以避免两人视线相遇造成的紧张感,从而保证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人的潜意识认为:面对面的陌生人往往是对手,站在旁边的则是同道中人。因此,与人交谈时选择对方旁边的位置能够有效地增加亲近感。

(3)有事没事,多见面,文火加热彼此间的关系。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两个人,一个与你同住一个小区,经常会碰面,彼此打个招呼;一个是你在酒吧新认识的,你们在一起喝了一夜酒。恰好,两个人与你相处的时间总长是一样的,你会觉得谁比较可信赖呢?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

面对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一次交往时间过长、谈得过多过深,这并不利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像人喜欢吃一样东西,但如果一次吃得过多,也会腻的。而且,这样的行为容易让对方认为你轻浮、不稳重,是“自来熟”。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交际高手们是如何处理的:他们往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新朋友见上一面,并附加上“到附近来办事,顺便来看看你”之类的说法。结果如何呢?几个月之后,甚至更短的时间后,他们就和对方变成了很好、很亲近的老朋友。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遵循“分散法则”,集中交往不如分散交往来得有效。就像我们学习,每天学习2小时,连续6天,绝对比一口气学习12小时更加有效,虽然学习时间都是12小时。所以说,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一定要遵循“分散法则”,这是给对方强烈印象的最好方法。

3.巧用“暗示”避开人的心理壁垒

如果你正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停滞不前而苦恼,那么巧妙的暗示往往能够在不知不觉间让你们的关系一日千里。

所谓暗示,是指在没有对抗情绪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使其产生与暗示相一致的结果。它是一种偷天换日的心理战术,能够非常奇妙地影响人的心理。比如,你感觉身体有一点不舒服,于是你去了医院。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后,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要你3天后来拿化验报告。那么,这3天中,你很可能会感觉身体更加不舒服了。因为医生当时的表情给了你“情况不乐观”的暗示,使得你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这种心理表现出来就是身体的不适程度加剧。这就是心理暗示所产生的影响。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暗示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而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巧妙地避开了人的心理壁垒,因而能够更加有效。我们知道,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在它的作用下,一旦得知别人想要干涉、控制自己,人就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不愿就范。而暗示则以含蓄的方式直接和他人的潜意识进行信息交流,在对方完全没有意识到你的目的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你的影响。由于暗示所带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完全不会引起对方的抗拒,因此,它的影响往往很强烈。

著名心理学家多湖辉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有一个男孩想和A成为好朋友,然而A看上去却不太好相处。不过这一点儿也没有难倒这个男孩。他主动靠近A,并且到处和别人说A是他的好朋友,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出现在A面前,俨然一副和A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样子,拍拍A的肩膀、递一瓶水给A……即使A的态度有时候很冷漠。慢慢地,男孩与A真的成了很好的朋友。

这个男孩非常聪明,他巧妙地利用了心理暗示,通过告诉别人他们是好朋友,并且像好朋友一样对待对方,给对方造成了“我和你是好朋友”的心理错觉,进而真正地建立起彼此的友谊。

在人际交往中,在对方不排斥、不抗拒你的前提之下,你同样可以利用暗示的方法来使你和对方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首先,你可以用肢体语言暗示对方,你很喜欢他。比如,当他需要鼓励的时候,以微笑给予他支持;有意识地拉近彼此的身体距离;毫不吝啬地竖起大拇指赞赏对方等。

再则,你还可以制造一些“亲密假象”来暗示对方:你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比如,你想要和初识的人成为朋友,那么,当你碰到对方的时候,试着用熟人的口吻跟他打招呼,他不会以为你很唐突,反而以为你们真的很熟了;又或者,试着用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和他相处,拍拍他的肩膀、请他帮些小忙等。

此外,你还可以像上面例子中的男孩一样,告诉别人,你和对方是朋友,让别人暗示他,他和你是朋友。

这样,对方就会像你暗示的那样,把你当成朋友,从而为彼此的关系打开崭新的局面。当然,在暗示对方的过程中,你所采用的方式一定要温和。要用春风化雨的方式,不能突兀、躁进,一旦引起对方的心理排斥,暗示就很难再起到什么积极效果。

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你的社交之旅将会变得通畅无阻。

4.慎重地选择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一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作“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在不知不觉间被周围人同化。

其实,从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身边的朋友带来的影响会是多么巨大。“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广为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