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20433600000025

第25章 让家充满快乐的心理策略(3)

2.以退为进,将控诉变为沟通

“糖衣炮弹”有时比真枪实弹来得更有威力,因为男人通常是吃软不吃硬的。

一味地控诉、指责对方,只会让对方恼羞成怒,使争吵变得激烈、难以控制。

Sandy计划在同学会上把哥哥介绍给自己的同学、顺便为哥哥物色一个女朋友,但哥哥却迟到了一个小时,而且简单地打了声招呼后,就匆匆离开了。回到家后,Sandy的怒火再也无法抑制,她开始不停地指责哥哥失礼、控诉哥哥不尊重自己。终于,哥哥再也无法沉默,一场家庭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要知道,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即使你有理,一味地控诉指责也只会消磨掉对方心中的歉意,当对方心中的歉意消失殆尽、甚至感觉到你太过分的时候,就会进行反击。这样自己的情绪会更糟,事情没有解决反而伤害了彼此间的感情,真是得不偿失。

事实上,在家庭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很多时候以退为进、选择撒娇往往是更有用的方法。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而控诉指责很容易激发这种自我保护机制,进而失去原有的理智和冷静。因此,作为Sandy来说,与其愤怒地指责哥哥,不如对哥哥撒娇、引发哥哥心中的歉意,进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她可以这样说:“哥,我知道你一定很忙,才迟到了。你这样忙还因为对我的关爱而专程赶过来,真让我开心!你知道,你若是招呼也不过来打一声,恐怕我真的很难对同学交待。不过,你下次可不可以更疼我一点,不要迟到、也不要来去匆匆?”这样,Sandy就从一个歇斯底里、让人讨厌的控诉者变成了一个让人同情的受害人,这也会更有利于进一步的沟通。

3.绝不打消耗型冷战

生活中,面对争吵,有一个损招、笨招,很多人都喜欢用,那就是冷战。不正眼看对方、不和对方说话、不和对方待在同一空间内……

心理学家指出,各种形式的冷战无外乎出于两种心理,一是为了让对方更加在乎自己;二是为了惩罚对方。显然,无论是哪种目的,你都不可能通过冷战来达到。在冷战中,耗掉的是时间,而冷掉的是感情;用冷战来惩罚对方,何尝不是在惩罚自己呢?

4.有十个争吵忌语不能不警惕

争吵时,你可以用三十六计,出花招耍花样,但切记:有十句话是打死也不能说的,它们一出口就会对家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1)这日子过不下去了,离婚!

(2)我当初怎么就没把眼睛擦亮,笨到找个你这样的人结婚。

(3)你还配做人?什么事都干不好!

(4)你看看你自己,除了脾气,你还有什么?

(5)有本事就混出个样来,省得让我跟你一起吃苦。

(6)就是你得绝症,马上就快死了,我也不会同情你,我只会拍手叫好!

(7)你再这样,我就跟你离婚。

(8)你这样的人不配和我结婚。

(9)总算把你看透了,你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10)你的家人和朋友都跟你一样没教养。

争吵也是家庭成员间的一种沟通方式,积极的争吵能达到沟通的目的,让彼此越来越亲;但破坏性的争吵会损害彼此关系,伤害彼此感情,使温馨的家庭变得让人难以忍受。

生活中,彼此遇到不快,吵一架,算是发泄,也算是交流,关键是要保持争吵的积极性,避免其破坏性,家的氛围才会从战争走向和平、走向美满。

8.婆媳难题的心理解法

婆媳之间的关系,从来就是中国人家庭关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主题。是什么导致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呢?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理状态来正确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呢?

婆婆、丈夫,或许再加上公公、孩子,一个热闹的家庭组成了。但不知为什么,婆婆和儿媳就是常常闹矛盾,遇上这种情况,丈夫往往什么也不说,用“哈哈神功”一笑而过。媳妇向他埋怨婆婆,婆婆向他说媳妇的不是,他一概沉默以对。这样的家庭,是中国城乡千千万万个传统家庭的缩影。

婆媳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其实,婆媳关系之所以陷入混乱之中,是因为婆婆、儿媳、丈夫三方在心理状态的调整上没有到位。

其一,从恋爱到结婚,三方角色都有所改变,他们之间难以很快适应。

对丈夫而言,婚前,在外是女友的“知心恋人”,在家是妈妈身边的“孝子”;婚后,他必须是个爱太太的“模范老公”,同时,也应该一如既往做“孝子”。然而,这就很难顾虑周全、面面俱到。

对妻子而言,婚前,她可以只是被人疼爱呵护、任意撒娇的“亲亲女友”;婚后,角色转变,不仅要是温良贤德的好妻子,还要是温顺乖巧的媳妇。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于婆婆呢?以往,她是家里唯一的权威女性。儿子结婚后,看着自己的儿子受到一个“外来女子”的左右,儿子不再是她一个人的,在家里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

其二,本质上来说,“母爱”和“情爱”其实并不冲突,但由于“爱的对象”被掠夺的问题,妻子和婆婆对彼此产生了敌对心理状态。这才会产生“妻子和母亲同时掉进河里,先救哪个?”这样千古无解难题。妻子和母亲都希望这个“男人”完全属于自己,且都认为这个“男人”越忽视甚至敌视对方越好。于是,一场爱的争夺战就此上演。

其三,婆媳二人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

不少婆婆认为,媳妇进了这个家的门,就要遵守家里的规矩,自己干了几十年的那些苦差事自然应该落到媳妇头上,而家中的大小事也理应都听长辈的安排。但是,在提倡自由平等的今天,婆婆的头衔显然压不倒人,媳妇们有独立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主见,抱持着“我的生活我做主”的心理状态。两个生活方式和观念之间存在差异,并且都不了解对方,生活在一起,产生矛盾也是难免的。

婆媳相处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矛盾得不到恰如其分地处理就会变得不正常了。它不仅是催生“婆媳暴力”的始作俑者,也是婚姻的第二大杀手。

如何拥有一个良好心理状态,让婆媳暗战“无为而治”呢?

首先,婆媳都应当明白:这个男人不仅是一个儿子(丈夫),还是一个丈夫(儿子)。再则,彼此都应该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里跳出来,不要老是想着对方应该给予我什么,应该为我付出什么。农夫如果在春天没有播种,秋天也望不来收获。要先想想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凡事多多易位思考。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要豁达,一个心胸狭窄,只关注自己的人,肯定是闷闷不乐之人;要欣赏对方,对对方的优点认可甚至学习,才能真正从心里接受和喜欢上对方。

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婆媳关系“无为而治”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