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心理操控术:提高语言能力,提升人生品质
20433500000005

第5章 自我心理操控术:用语言克服心理障碍(1)

想要用语言来操控别人、操控生活,先从学会操控自我开始。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即使能洞察别人的心理,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通过自身的语言来掌控全局的。所以,心理操控的第一堂课就是掌握自我心理操控术,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克服自己的语言障碍,消除说话时的紧张感,进而成为谈话的主导者,让对方跟着你的话题、顺着你的思路、达到你的目的。

1.对自身交谈力的客观认识

我们的祖先不大重视甚至不大喜欢“能说会道”的人,那些健谈的人常被冠之以“夸夸其谈”的帽子。如果一个人被公认为“夸夸其谈”,那就不怎么讨人喜欢;如果被公认为善于为自己辩护,那就没有多少人愿与之交往。相反,如果一个人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这个人往往会受到赞赏。这个传统的评价标准,依然在现代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常常听到有人说:“我这个人,笨嘴笨舌,不会说话。”似乎这并不是什么缺点。显然,这是相当陈旧的一种见解。

现代社会更需要那种机敏灵活、能言善辩的人。羞怯拘谨、笨嘴笨舌的人,在现代社会不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有些人知识丰富,却因为缺乏“嘴巴上的功夫”而不受欢迎;有些人专业水平很高,工作很出色,表达能力却很差,言谈拘谨慌张,语言逻辑混乱,一讲话就语无伦次,虽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却不能让人明白。

现代社会注重语言的表达,谈恋爱、做生意等,凡是要与人打交道的事,口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说话,就能够博得对方的好感;善于说服别人,就足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会说话,口才好,就会比别人多一些成功的机会。无数事实证明,在当今社会,敢表达并且善于表达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发表竞选演说的时候,突然,底下有个人大叫起来:“垃圾!大便!”这明显是在捣乱,威尔逊的拥护者们都很生气,要把这个人赶出去,只有威尔逊不急不慌地微笑着说:“这位朋友不要太着急,你提到的生存环境问题我将在下面讲到。”

威尔逊故意曲解了这位捣乱者的本意,以顺水推舟的方法,使得演讲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这里,威尔逊的机智和口才帮了他大忙。

没有天生就口才好、能言善辩的人,即使是令人钦佩的名嘴或演说家,也不是在任何场合说话都能赢得满堂彩。说话和其他才能一样,需要锻炼,需要日积月累,不是一步登天。口才好的人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经验中借着观察听众,逐渐掌握技巧和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说话是为了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意思,借谈话来取得互信和互谅。如果你认为对方无法了解你的意思,就不去花时间和心力和他交谈,那么这就表示你并不了解说话的功能。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都是使用语言的行家,但他们大多认为自己小时候并不善于言辞。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能够靠嘴上功夫吃饭?原因很简单,正因为他们自认口才不佳,于是才加倍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所谓口才好,并不表示一定要舌灿莲花、八面玲珑。许多人在非正式场合与朋友共聚一堂时,总能说些幽默、逗趣的话,因而大受欢迎。但这些人在参加一些正式会议时,却变得沉默寡言,凡事都以“是”、“不是”、“有可能”或“不知道”来回答。也就是说,他们无法在正式场合说出得体的话。

因为害怕被人取笑,太过于介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估,在这种心理压力下,使得他们无法轻松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任何人在正式场合难免都会怯场,许多著名演员在第一次面对摄影机时,紧张得几乎忘了台词,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表现得从容、大方、自信,谈吐自然就很得体,而如果能“不伤大雅地幽默一下”就更好了。

事实上,说话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你有自信,你所说出来的话自然会显得有力。只要我们勇于尝试,从尝试的结果中,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口才自然会越练越好。

那些所谓的口才不佳,只是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罢了。经过多次尝试与体验,就能学会谈话技巧,只要时常这样想:“这种方法的结果不尽理想,是什么原因呢?”“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如此追根究底,累积各种经验。此外,阅读报刊、欣赏电影、倾听别人说话,都可以学习说话的技巧,从而提升表达能力。

初踏入社会的人,无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礼貌性地应对进退。例如,在用词方面,一般年轻人总喜欢说些朋友间常用的流行语,这些话都过于活泼而不够稳重,给人以随便的感觉。此外,与人谈话时,若漫不经心地以“嗯”、“哦”回应,会给别人留下不认真、随便应付的感觉,也会让长辈及上司对你产生反感。

任何人要被一个群体所接纳,就必须遵守该群体的规则。了解这些规则以后,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语言,使说话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很多时候谈话不是朋友之间的聊天,可以漫无目的,所以谈话仅停留在公式化的寒暄上是不行的,必须向更高层次推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自己的想法或构想获得大家的认同,你会感到内心的喜悦,在交谈中不断感觉自己善于待人处世时,你就会发现会说话真的很重要。

2.别把说话当成负担

“我总是不敢在众多人面前说话,那样我会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脑子里一片空白,说话哼哼唧唧、颠三倒四,老半天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什么。”很多人坦然承认自己害怕当众说话,而且为此感到苦恼。在美国,曾有人以“你最怕的是什么”来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多数答案是“最怕在众人面前说话”。英国历史上有位名为狄斯瑞的首相曾说:“我宁愿率领一队骑兵去冲锋陷阵,也不愿在下院做一次演讲。”

大多数人都有害怕当众讲话的心理,即使是职业演说家也不例外。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出现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神。

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以幽默的演讲才能闻名于世。然而,人们最多的是看到他的辉煌,很少有人知道,他二十岁初到伦敦的时候,却羞于见人,胆子很小。遇上有人请他去做客,他总是会在人家门前忐忑不安地徘徊许久,而不敢直接去敲门。一次,朋友邀请他去参加一个学术辩论会。在现场,他慢慢地站起身,紧张极了,然后开始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当众演讲。演讲完之后,他受到了很多人的讥笑。会后,他感觉自己充当了一次十足的傻瓜,蒙受了奇耻大辱。为了洗雪这个耻辱,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每周都要当众演说一次,人们在市场、教堂、学校、公园、码头,甚至在挤满三四千听众的大厅或者是只有寥寥数人的地下室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听见他的慷慨陈词。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在短短十二年的时间里,萧伯纳的演讲竟然达到了一千多次。

正像萧伯纳的第一次演讲一样,害怕当众讲话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许多大演说家的第一次讲演也并非都尽如人意,有的甚至还曾出现过非常难堪的场面。

国际公认的杰出女活动家蔡特金第一次演讲的时候就出现过这样的状况。虽然在演讲前她已经做了细致而充分的准备,可是一上台,却紧张得把要讲的话全部忘掉了,大脑一片空白。

英迪拉·甘地夫人在初次登台演说时,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讲了些什么,只是听到场下一名听众说到:“她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在哄堂大笑中,她的讲话结束了,然后窘迫地走下了讲台。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他自己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演说的时候,嘴里好像塞满了棉花,脉搏跳动快得像在争夺赛跑的奖杯。

英国政治家路易·乔治说,自己第一次试着公开演说的时候,舌头抵在嘴的上膛,竟然一个字都无法说出来。

美国前总统福特刚刚踏入政坛的时候,讲话也结结巴巴,让人听着很不舒服。

这样的人实在是多得数不过来。然而他们在经过了第一次窘迫后逐渐地成长起来,他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开始变得能言善辩,沉着机智,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演说家。

当一个人害怕当众讲话的时候,往往认为只有自己怯场,而别人并不怯场,因此就总在想:“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呢?”其实,这并非是某个人特有的现象,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只不过别人对于怯场的现象不太注意罢了。

人们往往会被一些潇洒大方、谈吐自如的节目主持人所折服,被一些口若悬河、音色优美的播音员所倾倒。其实,他们也并非天生可以如此。他们也一样有怯场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害怕当众讲话的情况,因此,害怕当众讲话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气色安定、谈吐自如,那他似乎才有些异常呢。所以,不要把说话当成是自己的负担,要敢于说话,要勇于在大众面前锻炼自己的发言能力,只有积极调整和把握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个谈话的局面。

3.找出发言紧张的元凶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别人面前说话会紧张。当你在会议或公开场合需要发言时,勇气就不翼而飞,大脑一片空白,畏畏缩缩无法开口。即使开了口,你还是手心冒汗、声音发颤、语无伦次,谈话常常中断也是常有的事情。这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对此是这样解释的:说话者通常会通过听者的表情、动作及眼神来判断自己的发言质量,而当他们从听者那里得到的信息是其对自己的说话方式及话题内容感到不耐烦时,就会产生紧张情绪。可见,在别人面前说话紧张的原因,就是你把自己的意识和注意力转移到了令你不安的对象身上。

的确如此,一旦听者的表情和态度同说者的预期产生偏差,甚至是超出自身的想象之外时,发言者的潜意识就会不自觉地离开话题本身,而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听者的身上。

例如,说者原以为自己的一席话可以引来哄堂大笑,可是放眼望去,听众却丝毫不为其所动,眼神里充满了冷漠;或者是他希望大家听他讲话时能够表现得很轻松,却不料人人表情严肃,并且眼光锐利。这些没有被预料到的状况,让说者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说话本身,紧张情绪油然而生。

不过,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紧张。无论是谁,无论他经历了多少事情,其紧张情绪多少都会存在,所以说,紧张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仅仅了解别人也会紧张是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的。了解这些,是为了让你对自己、对别人有所认识。要想真正克服紧张情绪,使自己在人前自然流畅地说话,最关键的是要多练习。先一个人多做发声练习,接着多在人前练习说话,不要错过在人多的时候说话的机会,这样才能消除紧张情绪,自然说话。

每个人在即将面对众人说话的时候,都会想:“不会紧张吧?要是真的紧张了可就丢死人了。”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从大脑的功能来看,就等于是在上台前就主动给自己启动了脑中的“紧张接收器”。开始说话后,一旦遇上一点点小问题,脑中的“紧张接收器”便会立刻收到信息,于是就真的开始紧张了。

事实上,“紧张接收器”时刻都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但是它是用在性命攸关的时候,上台讲话的时候,根本没必要把它打开,所以请关掉它。

这的确不是难事,只要你在上台之前对自己说:“现在,关掉紧张接收器!”尤其是当你感到不安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对自己多说几遍,因为说出来的话会影响到你的心理,多说几遍就会帮助你消除心中的不安。记住: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将不安情绪剔除,你必须这么做,因为,所谓的“口才心理操控术”就是先从操控自我心理开始的。

4.专注话题帮你克服羞怯

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自然、流畅地说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极具挑战性。这里所谓的困难,主要是针对那些生性羞怯、不善言辞的人而言的。

人之所以会产生羞怯心理,多半是由于太过关注于自身造成的。说话时有羞怯心理的人,往往在乎的并不是说话本身,也不是说话会不会失误,而是说话失误后人们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在意的是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是完美,害怕说话的失败损害了自身完美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关注的是自己而非话题本身,注意力没有集中到话题当中去,自然就更容易出现差错,而差错的产生则进一步加剧了人的羞怯和紧张感。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说话失误越来越多,羞怯心理越来越重,致使说话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愿意说话。

羞怯的心理是成功表现自己的障碍,只有克服了这种心理,勇敢地把自己展现在众人面前,你才能迈开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