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20433400000005

第5章 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吧(4)

接受远比反抗更有智慧

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对无能为力的现状,徒劳的反抗往往只会白白消耗你的精力和智慧,倒不如冷静地接受下来,把这些当做命运对自己的一种考验。这样,反而会显出你的气度和智慧。

乐观地接受所谓的不幸

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比如生了病不能上班、上学、游玩,乘车外出突然车坏了,上街买东西买了伪劣产品,做饭切菜不小心切破了手,两口子拌了嘴,在单位受到了批评,工作没完成任务,恋爱婚姻失败,亲人亡故等。这些情况,在心理学上概括地称为挫折。

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一个人愿意不愿意,它都是必然要发生的。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即使贵为天子,富可敌国,也无法逃脱挫折的侵袭。

实际而言,一个人在一生中不知要遇到多少挫折。人生道路上,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酷暑严寒,没有人能逃避得了。为什么挫折不可避免而具有必然性呢?就是因为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困难是层出不穷的。战胜了旧的,新的更大的困难又会冒出来。

其实,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每一项成就,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许多挫折和失败。比如人类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深刻认识,就是在挫折中进展的。

对我们个人也是如此,生活中人们的智力差别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一些被公认的天才人物,与其说他们智慧超群,倒不如说他们战胜挫折的勇气超乎常人。比如爱迪生,试验电灯的材料,试验了几千次才成功。你说他聪明吗?如果聪明,怎么会失败那么多次?其实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被挫折打垮,他执著地试验下去,直到成功。

其实,一个人只要在前进,他就不可能避免挫折。因为几乎任何一个进步都是挫折带来的。正是因为过去的水平遇到了不可战胜的困难,才让我们意识到需要提高水平。只有挫折才能让我们意识到自我需要的提高,没有挫折,人只会停步不前。所以进步必是与挫折同在的。

因此,一位名人说:“成功的次数比失败要多一次。”也就是说,成功失败只是跌倒爬起的不断更迭而已,而最后一次,如果能爬起来,就算成功了。

有人在挫折面前会丧失斗志,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但幸与不幸并非是根据一个人所遇到的挫折的多少或大小来评判的。有人说,活着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拥有如此胸怀的人,定是经过无数大风大浪后,坦然面对命运的智者。

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会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式发展,许多不期而遇的磨难,给予强者坚实的臂膀,而给予弱者的,则是无限的畏惧与退缩。

《我希望能看见》一书的作家波纪尔·戴尔,只有一只眼睛,而且眼睛上还满是疤痕,只能透过眼睛左边的一个小洞去看东西。看书的时候必须把书本拿得很贴近脸,而且不得不把那只眼睛尽量地往左边斜过去……

然而,面对如此苦难,波纪尔·戴尔却始终不肯接受别人的怜悯,更不愿意让别人认为她“异于常人”。

小时候,波纪尔·戴尔想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跳房子,她看不见地上所画的白线,只好在别家的孩子回家后,趴在地上用眼睛仔细地瞄来瞄去,尽量把小朋友们所玩过的每一个位置都牢牢地记在心早,很快她也成为玩跳房子游戏的好手了。

在家里看书,波纪尔·戴尔把印着大字的书靠近自己的脸,以至于眼睫毛都会碰到书本。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也正是凭着一股子顽强的拼搏劲儿,她先后获得了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

对于心中满怀希望、对人生有着美好憧憬的人来说,不幸在他眼里只是前行路途中的一粒粒小小的石子,偶然被踩到脚下,只是微微发硬,抬起脚,向前迈一步,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显然,在很多的人眼中,波纪尔·戴尔是不幸的,但是波纪尔·戴尔却并没有把这种不幸当成自己不求进取的借口,在她看来,她是幸运的,因为相比那些完全失明的人,她还可以看到一些,尽管做起来很困难。她接受这种现实,并不曾抱怨上帝不公平。凭借自己的努力,她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时,还会有几个人认为她是不幸的呢?

所以说,当不幸偶然侵袭,一味悲伤是改变不了现状的,一切都不可能复原,与其一味悲伤,不如振奋精神,转换思路,积极向前开拓自己的人生。这样,才有可能改变现状。

选择做一个乐观的人吧,其实生活中的一切不幸与磨难都是一笔财富,把这样的财富,一笔又一笔地积蓄在人生的银行里,我们的人生储蓄便会更为丰厚。

作好接受最坏结果的准备

在遇到事情不利的时候,我们往往用“糟糕透顶”这个词来形容。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结果,而最坏的结果,无非也就是“糟糕透顶”。在我们面对压力无法解脱的时候,不妨把事情的结果想到“糟糕透顶”,然后好好想一想这个结果是否真是那么不可接受,并试着在心理上去接受它。如果你连最坏的都能接受和面对了,那还有什么可怕和忧虑的呢?这样,一旦事情发生,即使是真的“糟糕透顶”,我们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不至于让自己承受不起。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卡瑞尔公式,就是告诉我们,凡事首先接受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

威利·卡瑞尔年轻时在纽约州布法罗城的布法罗铸造公司工作。有一天,他接到一个通知,通知要求他必须到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一座花费好几百万美元建造的工厂,去安装一台瓦斯清洁机,该机清除瓦斯燃烧时产生的杂质,避免损伤引擎。这种瓦斯清洁方法是一个创新,在这之前只试过一次,并且当时的情况大不相同。一到密苏里州水晶城,他就投入到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未曾预想到的困难。经过一番调试,机器终于可以使用了,但效果却并不像他们所保证的那样。

威利·卡瑞尔对于自己的失败感到十分震惊,他感觉就像有人在他头上重重地打了一拳一样。有好一阵子,威利·卡瑞尔担忧得简直无法入睡。他日夜都在想此事,不过他知道忧虑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便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接受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这一方法共有三步:

第一步,不是害怕而是客观地分析整个情况,然后找出一旦失败后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肯定不会有人把我关起来或把我枪毙。不错,我很可能会因此而丢掉工作,也可能我的老板不得不拆掉整个机器,使投进去的两万美元泡汤。

第二步,既然已经找出了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就让自己在必要时去接受。告诉自己,这次失败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很大的污点,我很可能因此被炒鱿鱼,不过,就算是这样,我还是能够再找到一份差事。当然,事情可能比这更糟。至于我的老板们,他们也知道目前是在试验一种清除瓦斯的新方法,而假若这种试验要花他们两万美元,他们还可以承担。他们可以把这笔账算在研究费上,因为这只是一次试验。

第三步,从此以后,我就可以平静地把时间和精力都拿来改善我已经接受的那种最坏情况。

在确定了这三步以后,卡瑞尔不再整日担忧了,他全心投入到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工作中。通过一番努力,他发现,如果再花几千美元加装一些设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结果,按照这个办法做后,他成功了。公司不但没有损失那两万美元,还赚了两万美元。

假如当时卡瑞尔只顾担心的话,估计就不会做到这一点了。忧虑能够摧毁人集中精力的能力。它一旦产生,就会使我们的思想到处乱转,从而丧失做出决定的能力。而一旦我们强迫自己做最坏的打算,并且在心理上先接受,我们就可以衡量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从而消除顾虑,投入全身心去解决问题。而这个时候,往往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理想方法。

上述针对顾虑的三步便是卡瑞尔公式。这个公式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都有体现。据说有这么一则既幽默又充满智慧的美国征兵启事,其内容也体现了卡瑞尔公式。启事是这样写的:

来当兵吧!当兵并不可怕,它无非有两种可能:上前线或不上前线,如果是不上前线,那还怕什么?而上前线后又有两种可能:受伤或不受伤,如果是不受伤,那又有什么好怕的?受伤也有两种可能:受轻伤或受重伤,如果是受一点轻伤,有什么好怕的?重伤也有两种:可治愈的或不可治愈的,如果可治愈,还有什么好怕的?而如果无法治愈就更不可怕了,因为可能已经死了。

据说,这份征兵启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美国的年轻人纷纷踊跃入伍参战。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份征兵启事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信息,让人感觉到了轻松,因此放弃了种种顾虑。这也体现了卡瑞尔公式所要传达的信息: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考虑一下事情最糟糕时的状态,并试着去接受这种状态,如此便会使自己的内心不再顾虑重重,就能够放手去做。而这时,成功的概率会变得很大。

俄国作家契诃夫也是一位对人的心理有深刻研究的出色医生,他曾在自己的一篇短文中说:“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那就需要想‘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是的,其实,真正的“糟糕透顶”的时候并不多,只是,我们往往在事情的结果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提前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让自己的心情“糟糕透顶”,这实在不是一种明智之举。当你仔细想时,你会发现,即使自己处于那种最糟的环境中,也是不得不接受的,因此,眼前的状况会给你优越感,让你感觉到幸福。

正如卡瑞尔所说:“惟有强迫自己面对最糟糕的情况,在精神上首先接受了这种最糟糕的情况以后,才会使我们集中精力去设法改善那种糟糕的状况。”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如果你能够事先想到最坏的结果,并做好相对完善的应对措施,那么,结果往往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取得圆满的结果。

所以,如果你也遇到了一些烦恼,那就按照卡瑞尔公式的三步来做吧:

第一,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

第二,从内心上接受这个最糟糕的情况。

第三,积极冷静地寻找改善最糟情况的方法。

凡眼看社会

无法改变环境时就改变自己,很多时候,在我们无法改变、无力改变的事实面前,冷静地接受远比冲动地反抗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