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应该读点心理学
20433200000014

第14章 社交心理学:交际场上最受欢迎的人(2)

在生活中常常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即使是一个平常沉默寡言的人,但是一旦谈到他感兴趣的话题就会滔滔不绝。为了增强你的谈话能力,扩大你的兴趣范围,平常可以多关注一些信息,多参加一些活动,在大家谈话的时候你都可以参与进去。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看到满意的结果,你就会看到你和陌生人聊天的时候总是能找到聊天的话题,大家都很愿意和你说话。

心理驿站

1.共同的话题才能让谈话继续下去;

2.找到对方的兴趣所在;

3.积极回应对方的话题。

安全需要原理:诚信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说过,安全需要仅次于生理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的一种。同时,由于生理需要是一种对人际关系依赖程度很小的需要,更显示出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位置。也就是说,一个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人,无论他在其他方面是多么的优秀,都不容易被人接受。而一个讲究诚信的人,就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信任一经产生,人的安全感自然就随之而来。

诚信在人际交往中意义重大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一个不讲究诚信原则的企业也很难存活在社会上。诚信是人一生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它可以为你赢得朋友和机会。

一个美国人,父亲早逝,留下了一堆债务。这个人拜访了所有的债主,保证父亲留下的债务分文不少地还掉,只希望能够宽限一段时间。后来他竟然用了20年时间,把父亲留下的债务,连本带息还清了。周围的人都非常感动,知道他是一个诚信之人,也就都非常愿意和他做生意。从此,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人。

真诚与守信在交往中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意义。马斯洛认为,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心理保证是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交往是难以发展的。只有抱着真诚的态度与人交往,才能使对方有安全感,才会觉得你可信,从而容易引起对方情感上的共鸣。若一个人虚情假意,口是心非,那么交往中就会让人感到不安全,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就不可能相互理解和信任。

诚信为你赢得更多机会

忠诚、守信的人不吃亏,忠诚、守信能帮助你的人生之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稳步航行,能让你得到更多成功的机会。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小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即可成为股东。这正符合摩根先生当时没有现金的境况。然而不久,有一家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按照规定,如果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要求退股。摩根先生认为自己应该为客户负责。于是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房产,并以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人的股份。然后他将赔偿金如数返还给了投保的客户。

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鹊起。已经几乎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濒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参加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不料客户却是蜂拥而至。因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

许多年后,摩根先生的孙子J.P.摩根主宰了美国华尔街金融帝国。

其实成就摩根家族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火灾,而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信誉,也就是对客户的忠诚。还有什么比让别人都信任你更宝贵的呢?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信誉是无价的,通过守信获得成功,就像用一块金子换取同样大小的一块石头一样容易。

“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这是中国传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的立身处世之本,每个人都要靠这样一个道德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社会交往中诚信是做人的美德。“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一个做事、做人都不讲信用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因为人们均不齿于那些言而无信的人。

一个心理成熟且品质高尚的成年人懂得承诺的分量,他不会轻易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如果条件不具备,他不会给自己施加无谓的压力;而一旦作出承诺,他就会全力以赴。松下幸之助说:“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这是一个讲究诚信的社会,做人做事,都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才能被他人所欣赏,才能为创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一个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人,即使其他方面都很优秀,也不容易被人接受;

2.无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还是商业往来中,诚信都是一笔财富;

3.任何人都愿意与诚实守信的人交往。

幽默效应: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它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是人类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方法之一。幽默是真正的生活智慧,是经历过生活的坎坷和挫折,仍然能够保持一份达观、自信,绝不言弃的生活态度,是经过了大富大贵之后依然能够平和的人生心态……

让乐观和幽默影响对方

幽默可以感染别人,同时激起高昂的情趣,缓解沉默紧张的气氛。

在一个公益性组织举办的舞会上,一位刚刚走入社会的男青年邀请了一位他认为很是清高傲慢的小姐共舞。跳舞的时候,男青年紧张地问这位小姐:“小姐,您怎么会答应和可怜的我跳舞呢?”那位小姐听后笑了,她一语双关地说:“这是一个慈善舞会,难道不是吗?”幽默的回答使男青年的尴尬顿无。

幽默就如同一块吸铁石,它可以将你周围的人都吸引过来,而朋友多了,就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乐趣和帮助,还可以将自己的烦闷转化为欢畅,将烦恼转化为快乐,将尴尬转化为平和。

一家饭馆里,顾客把米饭里的沙子吐出来。一粒一粒地堆在桌上,服务员看到了很难为情,便抱歉地问:“全是沙子吧?”顾客摇摇头说:“不,也有米饭。”

“也有米饭”形象地表达了顾客的意见,以及对米饭质量的抱怨,这样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避免了出现使对方难堪的场面。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如果同时也具有幽默感,那么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且因为幽默会让他的个人魅力锦上添花。

培养幽默感

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与痛苦。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满情趣,用幽默来处理烦恼与矛盾,会使人感到和谐愉快,友好融洽。那么,怎样培养幽默感呢?心理专家给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领会幽默的内在含义。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或讽刺。我们要机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别人的缺点或优点,在微笑中加以肯定或否定。

第二,扩大知识面。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必须建立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一个人只有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从而作出恰当的比喻。因此,要培养幽默感必须广泛涉猎,充实自我。

第三,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机智、敏捷的能力,是提高幽默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质,用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才能使人们产生轻松的感觉。

第四,陶冶情操,乐观对待现实。幽默是一种宽容精神的体现,要使自己学会幽默,就要学会宽容大度,克服斤斤计较,同时还要乐观。

第五,注意幽默的分寸。在你运用幽默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运用的场合以及所适用的对象,而且内容必须是健康的、友善的,这样让人在听的过程中,便能感受到你过人的才华以及你睿智的思想。

幽默是一种丰富的调味品,它能丰富人的生活,让枯燥平淡的日子变得令人回味无穷。幽默是一种健康的品质,一种优美的心灵处方,它能使人变得豁达开朗,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一样可以迎刃而解。

1.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品,让枯燥的日子变得丰富多彩;

2.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帮你去除尴尬和难堪;

3.学着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六度分离”理论:以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招募到300名志愿者,请他们邮寄一封信函给一名股票经纪人。因为几乎可以肯定信函不能够直接寄到目标人物手里,他让志愿者把信函发送给他们认为最有可能与目标人物建立联系的亲友,并要求每一个转寄信函的人都发一封信给他本人,以追踪信件的去向。出人意料的是,有60多封信最终到达了目标人物手中,并且这些信函经过的中间人的数目平均只有5个。也就是说,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只有6个人。这就是“六度分离”理论。它起源于一个“小世界现象”的假说,意思是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中间最多只隔着6个人,也就是说,只用6个人就可以将两个陌生人联系在一起。

交流是人类身心健康之必须

人是感情动物,必须时刻进行感情上的交流,需要获得友谊。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要想坚持到底,仅仅依靠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你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和热情,在成功时得到分享和提醒,在挫折时得到倾诉和鼓励,这必将会有助于你心理的平衡。

1920年,印度发现了一个名叫卡玛拉的狼孩。卡玛拉出生后就脱离人类社会,同狼一起生活,回到人间时已8岁,她不会言语,只会嚎叫,智力低下。虽经过科学家们悉心照料和训练,她仍未能实现人的社会化,直到狼孩17岁生命尽头之时,她都依然没有学会人类语言,且她的智力水平仅相当于4岁的儿童。

人出生后就开始了人际交往。个体在与家人、同伴的交往中,积累了社会经验,学到了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伦理道德规范等,从而自立于社会,取得社会的认可,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的人。脱离人类社会的个体,身心会遭受严重的打击,甚至难以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信息的来源

在现代社会中,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是把握住了成功的机会。一条好信息可以使人功成名就,而信息闭塞也可能会使人贻误战机,遗憾终生。广交朋友,善处关系,是一条有效获取信息的途径。

政治哲学家马雅基维利曾有过这样的比喻:从严格的军事意义上来讲,建筑堡垒是一项错误:堡垒会变成力量孤立的象征,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用以防卫的堡垒,事实上截断了支援,也失去了回旋的余地。堡垒可能固若金汤,但是,人类一旦将自己关在里面,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围城不一定要成功地攻破,围困就足以将敌人的堡垒变成监牢。由于空间狭小而隔绝,堡垒更容易受到瘟疫和传染病的侵袭。在战略意义上,孤立的堡垒不但没有防卫功能,事实上,制造出的困难胜过了它能解决的问题。

人际交往是人类特有的需要,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就要善于沟通,就要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要同他人进行交往,这其中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随着通信和运输手段的现代化,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越来越短,唯一能够将人阻隔开的其实是心理距离。人际关系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维护,需要你运用真诚和智慧来逐渐营造。不论对上对下、对内对外,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必然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丰厚的回报。

心理驿站

1.长期的离群索居会让人的思想偏离正常状态;

2.交往可以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用真诚和智慧去营造。

邻里效应:交往越多越亲密

人们一般总是倾向于与自己熟悉的人接近和交往,中国人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儿”。这说明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次数越多,关系越亲密。空间距离的相近容易使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虽然是亲戚关系,但由于相距遥远,很少来往,逐渐地感情就疏远了。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这就叫做“邻里效应”,“邻里效应”反映的实质是,你如果想拥有更多的朋友,你就应该首先和他们亲近。

交往越多越亲密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研究,他把学生们的名字按字母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按这个顺序安排教室座位和宿舍房间。6个月后,要求学生说出3个最亲近伙伴的名字。他竟然发现,学生的朋友都是在名字字母顺序上和自己相近的人。

拥有丰富的人际关系是每一个现代人的需要。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这种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在现代社会紧张繁忙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人们同住一层楼,却对面不相识的现象并不少见。“邻里效应”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弱化。

在社交活动中,很多人都要先了解一下对方。这主要是了解对方容易,只花相对小的工夫,就能获得关于对方的某些信息,容易预测对方的行为。能够预测对方的行为,就可以在和他交往时产生一种安全感。

1956年,心理学家怀特对一个叫派克森林的郊区居民点的友谊模式进行了研究。派克森林的居民迁入这片居民区的时间前后相差不远,那儿的住房都很相似,所有住户选择自己的住户和左邻右舍大多是偶然的、随机的。

怀特查阅了一段时间内的当地报纸上关于社交活动的专栏,仔细检查谁举办了晚会,谁被谁邀请了,谁和谁是朋友。结果他发现,人们联系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邻近性,每次晚会上的客人几乎都住在离主人家几个街区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