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听教育学家讲故事:成就天才的不朽神话
20432800000026

第26章 学习与思考:天才成长的养料(3)

“一天晚上,气象电台发出紧急警告:四个小时后,将有一股威力巨大的龙卷风席卷小镇,电台呼吁镇上的人们尽快地疏散。”

“听到这个广播的人很少,这些人也知道几乎没有人听这个电台,于是他们就打电话给另外那个广播娱乐节目的电台,希望他们能把这个消息广播出去,把这个即将到来的灾难传达给小镇上的每一个人,提前做好防护。”

“可是,没有人相信他们的话,那个广播娱乐节目电台的工作人员还嘲笑道:‘本镇从未有过龙卷风,那个电台之所以播放这样的广播,就是为了提高收听率,而居然真有傻瓜信以为真。’”

“结果,四个小时后,小镇就被夷为平地了,只有那些相信这个‘假’消息的人们活了下来。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个人最大的弱点,是在于以为自己聪明。

——埃德蒙兹

倔强的小马克

以顽强的态度与执著的精神对待困难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大。从小培养孩子借助外力积极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6岁的小马克正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玩具飞机、塑料铲子和塑料桶。小马克在松软的沙堆上修建供他的那些玩具车行使的公路和隧道,他还打算修一条玩具飞机的跑道。他铲沙土的时候,发现在沙箱的中部有一块巨大的岩石。

为了把那块巨大的岩石弄走,小马克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但是由于那块岩石实在太大了,而他的力气又相对很小。他虽然拼尽全身的力气把大岩石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但是却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

小马克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就又开始用尽全力把岩石往外推,然而岩石到这里后却纹丝不动。尽管如此,小马克却并不放弃,他下决心要把岩石弄到沙箱外面。他不断地尝试着各种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进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有了一些进展时,岩石就会再一次滑落,重新掉进沙箱。

小马克着急了,他开始大叫起来,又一次用力猛推石头。结果,岩石再一次滑落,并且砸伤了小马克的手指。

他哭了起来,手指疼痛,再加上失败的打击,使得他的哭声越来越响。

一直在居室的窗户口看着儿子想方设法推岩石的父亲走了出来,他来到小马克跟前。

“小伙子,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父亲温和而坚定地说。

“爸爸,我已经用尽全力了!”小马克垂头丧气地说。

“没有,马克,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为什么不请求别人的帮助呢?”父亲纠正了他的说法。

说着,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轻松地把岩石搬出了沙箱。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

达·芬奇与父亲

一个人只有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父母教育孩子也应该投其所好,因势利导,这样孩子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业。

达·芬奇9岁的时候进入学校读书,他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位神父。神父教授他的课程除了拉丁文,就是经书,而且教学模式呆滞,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们每天除了读书就是背书,没有丝毫生机。对此,达·芬奇更是闷透了,提不起一点兴趣。

一次,神父训斥他说:“你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像你这样不好好学习,每天只知道瞎涂乱画,幻想成为一个艺术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当时,达·芬奇正在全神贯注地思考一道数学题,他根本没有听见神父的话。神父的话音刚落,达·芬奇就站起来问神父那道题如何解答。神父非常恼怒,抡起巴掌打了他,然后又去达·芬奇父亲面前告状。

达·芬奇的父亲并未因此训斥儿子,因为他知道儿子并没有错。

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非常善于逻辑推理,是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公证人。在案卷和诉讼方面,他往往能够以无懈可击的论述战胜对方。关于儿子的职业,他也思考了好久。他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成为一名法学家。但是,尽管他如此希望儿子,却并没有强迫儿子,因为他发现儿子的兴趣并不在此。而在他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就事业的好帮手。依据他的兴趣发展,必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根据儿子的一贯表现,他显然是喜欢数学,可是数学家通常只是呆在家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很少与外界联系,以儿子的性格,朝这方面发展可能不太适合;儿子也喜欢音乐,然而在自家的社交圈子里,并没有非常优秀的人可以做他的指导老师;最后,他想到儿子还有一个长处——绘画与雕刻,而且在自己现有的好友中,维罗奇奥是位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他正好可以担任儿子的老师。说不定儿子经过他的指导,将来会有一番作为!想到这里,他忙把达·芬奇叫到身边来征询他的意见,结果达·芬奇非常愿意学习绘画和雕塑。于是,父亲就把达·芬奇送到了维罗奇奥那里,拜他为师。从此,达·芬奇专心致志地学起画画来。

按理想来说,父母教育孩子不应先确定培养成音乐家或画家等,如同威特父亲培养小威特一样,首选以把他培养成圆满的人作为目的。至于将来成为学者,还是成为政治家、发明家、企业家等等,这应让孩子本人选择。

——木村久一

观察生活

将对孩子的教育渗透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或生活的细节当中去,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对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1915年6月15日,韦勒出生于美国中北部美丽的密执安州阿博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韦勒的父亲是一所大学医学系的老师,专门从事病理学研究,因此喜欢观赏、收集、喂养、解剖各种动植物,他的书架上,总是摆放着许多医学和生物学方面的书籍杂志,他的朋友大多也是医学家和生物学家。这样的环境,使韦勒从小就对医学和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韦勒和小伙伴们经常跑到草地上,他总是学着父亲的样子,把蝴蝶捉来制成标本当做书签,有时候还去小河边捉鱼。

一天下午,小韦勒又与小伙伴们到河边捉鱼。不一会儿,他们就捉了几条小鱼。韦勒高高兴兴地把小鱼带回家,找来鱼缸,把那几条小鱼小心翼翼地放到里面。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不时地吐出一串串水泡,小韦勒看着别提有多高兴了。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小韦勒都去看望小鱼,给它们喂剩肉和面包渣。为了让小鱼能够健康地成长,他还坚持每三天为小鱼换一次水。然而,半个月后,还是有一条小鱼不幸地死去了。韦勒看到它漂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心里难过极了。他不明白小鱼为什么会死呢?为了弄个明白,小韦勒决定将小鱼进行解剖。

于是,他把小鱼捞出来放在一块小木板上,从厨房找来一把小刀,然后将小鱼的肚子小心地剖开。小韦勒的动作颇得要领,俨然一个成熟的解剖家。这都是由于他平日在父亲的实验室里解剖包括鱼类在内的各种动物的原因。小鱼的肚子被剖开后,小韦勒惊奇地发现有一撮乳白色的小虫子在小鱼的肚子不停地蠕动。“上帝!难道这是小鱼的孩子吗?”小韦勒天真地猜想着。一直到父亲下班回家,小韦勒还没有确定那是什么,于是他急忙把父亲叫到跟前,指着鱼肚子里的白色小虫问道:“爸爸,这是小鱼的孩子吗?”

父亲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说:“不是的,这是小鱼体内的寄生虫,并不是它的孩子。”

“爸爸,小鱼是被它们害死的吗?它们是怎样钻进鱼肚子里去的呢……”韦勒不停地提问。

“寄生虫是难以消灭的致病源,不仅鱼体内有,其他动物和人体内也有,它们危害健康,是应该消灭的大敌。儿子!你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去研究消灭这些寄生虫的方法,为人类造福。”

听了父亲的话,小韦勒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从此以后,他学习更加勤奋了,而且对生物课的兴趣日益浓厚。他时刻不忘父亲的激励,经过一番努力,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生物学家。

我看到的和你一样多,但我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夏洛克·赫尔姆斯

父子做板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厌烦的事,父母应当设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对其产生兴趣。当孩子决定做某事时,父母一定要给予支持。

6岁的小科勒斯正爬在地板上玩积木。父亲坐在沙发上看书。

突然,小科勒斯把积木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喊道:“太没意思了!”

父亲忙放下手中的书,笑着说:“怎么了,科勒斯,感到无所适从吗?你想做什么呢?告诉我,好吗?”

小科勒斯把他想做的事情一一讲给父亲听。并说这些事情只能在吃饭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做,因为其余时间他要去找小伙伴玩。

“在这些计划里,我认为你动手做个小凳子的计划还是可行的,不过,要想在吃饭前那一点时间完成,恐怕有些困难。”

小科勒斯看了父亲一眼,说:“是的,爸爸,我一直都想拥有一张自己做的小板凳。但是我只能每次在吃饭前完成一点儿。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父亲忙说:“我们先做出计划吧。”

“噢,爸爸,我不想再列计划了,我想我还是出去玩好了!”小科勒斯的眉头紧锁。

父亲说:“等一下,科勒斯,我这里有张纸,我们来试着做个计划,这花不了太长时间。制定计划虽然听起来好像比较麻烦,但是做起来却是很容易的,根本不需要任何仪器。”说着就开始迅速地在纸上画起了草图。

小科勒斯凑了过来,他看到爸爸画的草图后,惊叫起来:“爸爸,太棒了,画得真像啊!”

看着儿子来了精神,父亲说:“瞧,这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吧?现在告诉我,你认为一张板凳完全做好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什么?”

小科勒斯想了想说:“刷油漆。”

父亲赶紧把油漆两个字写在图纸的旁边:“那么,在刷油漆以前呢?”

“我想大概是打磨吧,爸爸。”小科勒斯挠着头说。

“这样好了,我帮你把做凳子的全部工序都列出来好了。首先把图样做好,然后选择材料,把材料选好后就可以做木工活了,紧接着是打磨,最后涂上油漆,晾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看起来的确也不太难。”小科勒斯说。

“当然不难了,只要你肯做,一切都不会太难。”父亲说,“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计划了,赶紧行动吧,你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将其完成,我可以帮助你,但是我想知道你是否真的肯花时间和精力来做这张凳子。据我推算,做好这张小凳子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这样的话,每天至少需要花去你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你确定要这样做吗?好好考虑一下,科勒斯,想好后再告诉我。决定做的话,就一定要把它做好,这可是你做的第一张小凳子,你的朋友,还有爸爸妈妈都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听父亲这么说,小科勒斯掷地有声地说:“我想好了,爸爸,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吧。”

人应该有探索,有追求。而这些都要从小培养主动性做起。

——冰心

捉老鼠的猫

三心二意是做不成事情的,教育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全身心投入,因为:专注方可胜,忘我才能赢。

1906年的一天,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他的第十三次演讲比赛,此前,他已经连续参加了十二次演讲比赛,结果都是以失利告终。

这次,他为了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在参赛前他去向一位老教授请教自己屡次失败的原因。

老教授说:“年轻人,你知道吗,猫捉老鼠时,会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老鼠身上,它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注意自己。”

年轻人想了想,便向教授辞谢,因为他已经明白了自己屡次演讲屡次失败的原因。

轮到这个年轻人了,他自信地走上演讲台,开始了他的演讲。年轻人演讲的题目是《童年的回忆》,由于他全身心地投入,以至于演讲结束了都还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当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演讲已经结束了。

结果,他的演讲获得了此次比赛的最高奖。

从此,这个年轻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想起老教授给他讲的“捉老鼠的猫”,他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就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演说家戴尔·卡耐基。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蔡尚思

一次实验

一年之际在于春,学习的“春天”更加关键,一旦错过,再想弥补,也许需要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别让孩子学习的“春天”成追忆。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正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做一项实验。众人都在紧张地进行观察,测试、计算、记录等各种准备工作。卢瑟福从一个学生身边走到另一个学生身边,还不时地拿过学生的实验记录,仔细地检查每一个实验数据,有时还会轻声地询问几句。整个实验室充满了一种严肃的气氛。

“准备好了吗?”卢瑟福问。

学生们说:“一切准备就绪。”

“好,开始!”卢瑟福一挥手,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电子显示器里放射出来的一连串红色的数字。

当卢瑟福读到硫化锌的一个闪烁的数字时,突然大声叫了起来:“快!成功了!快记下我刚才读的数!”

这时候,实验记录本都已经记满了,其中一位学生马上跳起来,想跑去隔壁的办公室拿空白记录本。

“回来,记在你的袖子上!”话音刚落,那位学生便毫不迟疑地把数据记在了袖子上。

实验结束后,卢瑟福抚摸着学生那写着数据的衣服说:“实在对不起,可是,我们不能错过每一分每一秒。假如当时把那个关键时刻错过了,那么,这次实验很可能宣告失败,以后,我们还会为此浪费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