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下册)
20410000000074

第74章 学佛关键是能起用

问:在修行的过程中,怎么判断是否着魔呢?

师:说句很实在的话,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最正确,最到位,走偏差了,自己都不知道!别人告诉他,他根本不相信。好在都信佛祖。学佛的人都知道佛门里有三宝——佛、法、僧。有些学佛的人信三宝,有些信两宝,有些只信一宝。

譬如有的人就信佛祖,不相信法,也不相信僧;有的人只信僧,只相信一位出家师父;有的人相信几千年流传的一个法。很少有人对三宝都虔信。

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是否对三宝深信不疑,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只要对“三宝”有一个不信,你在修行途中肯定会出偏差,无法进入核心,更不用说对佛法持有正知正见了。

这次离开东华寺,本打算出去一个星期,结果被一些外境牵缠,半个月才回来。这次出去印象最深的,是好多学佛的人都悲观厌世,对待家庭、对待生活、对待工作都不是健康正常的心态,都很偏激,而且都不愿意做人!

试问,你连“人”都不愿意做,红尘中的事情都不愿意尽职尽责,怎么能学佛呢?红尘中的事情与学佛修道相比,是最简单的,你连最简单的都不愿意做,还能把最难的做好?

一个事物(佛法、宗教)能流传数千年,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否则早就被淘汰了。你认为它无用,那只是对你而言,也许对另外一个人而言,它却是最有用的。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四川人、湖南人每顿饭都离不开辣椒,上海人和广东人可能就不理解:辣椒那么辣,有什么好吃的?而上海人、广东人都爱吃甜,四川人和湖南人可能也不理解。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只是一种存在,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地去评价。你评价它,就赋予它一种概念,给它涂上一层主观的色彩。你们可以问一问自己,每天头脑里是不是都是“人我、是非、对错”这些东西?凡夫不想这些,又能想什么?

身心的力量,你不让它朝这个方向走,它必然会朝另一个方向走。为什么你修道修不进去呢?或者说为什么你想用功用不上呢?就是因为你的心都被六根转走了!如果你能做到眼睛所见,耳朵所闻,都不予理睬,你肯定能抓住身心这股力量,把它往另外一个方向用!

许多修行人要体力没体力,要毅力没毅力,要胆量没胆量,浑身一点力量都没有!他的力量到哪儿去了?都被头脑胡思乱想消耗掉了!一个人的六根哪怕有少许的关闭,静坐一个时辰——两个小时,马上就“充足了电”,体力又恢复如常了!

我讲的不一定是正知正见,只是自己学佛的感悟,代表不了佛陀的观点。

佛法不是讲出来的,是靠一点一滴做出来的。嘴巴讲话,力量就都从嘴巴里消耗掉了。所以能讲的人干起活来肯定没有力气,会吵架的人肯定不会打架,会打架的人肯定不会吵架。如果你每天都把力量消耗在观察别人的对错上,你肯定没有力量用来修行。

你们是否观察过身边的朋友?那些爱打麻将的人,打起麻将来,一夜都不累!可是你要让他去干活,他一点劲都没有。你要是让我们出家人去打麻将,肯定没有劲。让我们去打坐、念经,又会有另外一番感受!

问:晚上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

师:如果没有外界干扰的因素,就与修行的阶段有关。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体内的力量是来回循环的。当力量到头部时,睡眠就很少,甚至睡不着觉。当力量降到下面时,就会昏沉,特别能睡。

用功用得好,会感到很清净。修行,不在于你多用功,而在于你修得是否正确,是否到位。看外面的修行人,修汉传佛教的不外乎念念佛,打打坐;修密宗的不外乎观想,持咒。总之,都是在修加行,都是修一些最基础的。当我们把精力都放在这些最基础的方面,就不可能进入核心。

可是没有办法!谁也不知道何为核心,举国上下,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搞,偶尔有一两个人不这样搞,大家就会说这一两个人是邪知邪见!都知道是“以心入道”“以心悟道”,可是偏偏还是流行这些形式上的东西!

我可以告诉大家,如果你是修禅的,必须读《圆觉经》《金刚经》《楞严经》;如果你是修净土的,净土五经一论你必须读,尤其是《观无量寿经》;如果你是修密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现观庄严论》,都必须读!

既然你是个人,又生在娑婆世界,你对娑婆世界的事物不能接受,怎么生存下去呢?即使你能生存下去,也会活得很累。因为你和它同处于一个世界。如果你在这里不能解脱,阿弥陀佛把你接到极乐世界,你也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还是烦恼人一个!

问:请问师父,修完“四禅八定”,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师:修行很难用时间来恒量。古人修行,快则三天,慢则三年,再长则要三生三世。更有利根器者,当下即成就!怎么能用时间来衡量呢?法是不确定的,最高的法是不定法,也即“法无定法,定法不是法”。

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做事、学习,有的人一看就会,有的人怎么学都学不会。听说有的人一个礼拜就能背会《楞严咒》,我做不到,但我相信有这种根性的人。还有的人会背《楞严经》,有的人会背《金刚经》,有的会背《地藏经》。

据说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的出家弟子都要会背《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90年我原打算去万佛城,一听说要背会这三部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做不到。

修行人一定要学会把事情放在心上慢慢去体会,不要一遇到事情就躲,事情过后就放到一边。如果见人就躲,遇事即避,怎么修行呢?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连自利都达不到,又如何利他呢?

大家总想“开智慧”。如果你的眼根、耳根不能开,不能闭,别说开智慧了,连小聪明你都达不到!根器固然重要,可是在座的,包括我在内,有谁是大根器呢?佛是大根器。大家都知道佛祖早已成佛,是再来。我们现在只有好好修行,累积资粮,以便提升自己的根器。

眼前的事物,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存在,一种现象,有生就有灭。实际上你想留也留不住,想推也推不开。

学佛不在于你学得多,而在于你会用。一旦学会用,就不会被物转。只要有一次你会用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人的力量太渺小,太微弱了!你超越不了环境,说明环境的力量你使用不上。我们“自身”这一点点都做不好,对于外在的大因缘、大环境,更无法把握!

你以为自己成长了,很能干了,跟别人一交手,别人看你仅懂个皮毛,还是个门外汉!不以佛经对照,不依止善知识,很难知道自己对与错。如果你认为自己开悟了,也还是要用佛经来鉴别自己是否真开悟了。

这次在北京,佛教杂志社的一位编辑说看了我的书,觉得我的观点不对,与佛说的不一样。我说,佛说的是佛的思想,我说的是我学佛以后的感悟。

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每一位祖师,他们的思想都不一样。如果都一样,就不会有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经典了。

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样,业力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肯定也不一样。譬如大家读完同一段佛经,每个人的认识和感受都不可能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业力和根器不一样。花园里的花,大街上的人,是否都一样?大家学佛以后,思想不同,很正常,它只是一种存在,没有什么对与错。

魔王还有魔子、魔孙呢,不要以为魔王干的都是坏事,魔王也有干好事的时候,他只是行为偏激,表现不一样而已。

一个真修行人不趋佛,也不避魔,才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要不被佛转,不被魔迷,把握住自己的身心、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