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马祖知道小和尚的师父所说的真实含义,他是说佛在自心,自己就是佛。这位老和尚说得很婉转、很幽默,他的意思是:我的眼前是你,你的眼前是我,你就是佛,我就是佛!只是他没有直接说:这个心就是佛。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只会拿别人嚼过的东西,放到自己的嘴里去嚼!你问他:修行怎么下手啊?他回答说:从心下手。但具体下手的方法他根本不知道!
试问在座的大家,你修行几年了?既然你知道从心下手,为什么修行几年了,一点境界都没有呢?可能你会为自己开脱,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境界是不究竟的东西。可是你连不究竟的境界都没有!还谈什么究竟的东西呢?
境界是必须有的,它叫做“沿途风光”,是上路的标记。譬如你到了官渡,还没有到翁源,你就知道离翁源县城还有三十公里;到了翁源县加油站,知道离县城还有两公里。这就是沿途风光,就是标记。
为什么古人讲三界二十八重天,天天有不同的境界呢?无论你入哪一层禅定,你的生理和心理都会有反应,丝毫不会错!你自己没有反应,就说那些境界是假的,还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自欺欺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人家已经修到音、色的境界了,你哪里有音、色?眼睛一闭,眼前一片漆黑!往那里一坐,满脑袋浑浑噩噩!看看大家的眼睛那么昏暗,哪有一个是亮晶晶的?哪有一个是有神的?
为什么你要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呢?无非是为了放纵自己!就像你今年没把一件事情做完,留到明年做;到了明年还是没做完,你又说明年再做。明年复明年,你永远也做不完。为什么说修行要“如救头燃”呢?如同救头上的火一样,刻不容缓!所谓“火烧眉毛了”,一分钟、一秒钟都不能等!
真正用功的人、真正成就的人,都是起于当下,落于当下。佛法不是不承认三世因果,也不是不承认昨天和明天,但是昨天和明天对我们的意义都不大,只有当下才具实意。
“当下”很快就过去了,马上就成为“过去”。如果你真的抓住了当下,就意味着“过去”你都抓住了,没有空过!如果今天你活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当你明天回忆昨天(也就是今天)时,你的昨天也活得很充实、很有意义。
心中有事不等明天,今天不寄望于未来,过去之事不存于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你还把它存在心里,有什么意义呢?明天的事、未来的事,你知道中间会有多少变化呢?佛门里讲“念念不同”!前念与后念都不相同,何况明天的事、未来的事,你怎么把握得住呢?今天和明天心态不会一样,上午和下午的心态也不会一样。所以只管好现在,不要想明天和未来。
为什么人家说因果不是固定的呢?有的人说因果是固定不变的,这是邪见。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不能接受这个观点,不承认这个观点,你永远都活在自己的枷锁里走不出来。这个当下你没有把握好,不要紧,你马上把握下一个当下,总有一个当下你能相应、能把握。一旦掌握了一个当下,你很快就会掌握第二个当下、第三个当下!
临济祖师告诉大家一句话:“吹毛用了,急需磨。”何为“吹毛”?古时候的宝剑非常锋利,从头上拔一根头发,对着剑刃一吹,就断了。他说宝剑用了以后要及时磨,及时保养。否则,再锋利的宝剑也会变钝。那么锋利的宝剑用了还要及时磨,及时保养,何况我们凡夫俗子,怎么不需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观照、保养自己的心念呢?就是大彻大悟之后,同样还要时刻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并不是什么都不用做了。
刚才讲到“现实”与“当下”,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实”原本指客观存在。而社会上的人所讲的“现实一点儿”,有妥协、屈从、刻意和急功近利的意味!佛法所讲的“当下”,是一种超越、一种洒脱、一种自在,一种无碍,是最高的境界!
实际上净土宗并未说只在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只是现在的众生根性太差了,有些祖师出于慈悲,为了方便度众生,知道你的根器不行,活着的时候不可能了脱,达不到你的愿望,怕你退失菩提心,所以才善巧方便地说:你好好念佛,临终能往生净土。结果长期这样说,你也这样说,他也这样说,大家便以为净土宗的精神就是死后成就!
过去的祖师爷明白是出于方便才这样说。现在的大和尚不明白,以为净土宗的境界就是这样。好多人都说禅、净、密不同,不能共容共存。净土宗讲“净念相续,花开见佛”,这与禅宗讲的“当下顿悟”,密宗讲的“即身成就”,有什么区别呢?
是我们自己懂的佛理太少了,每天待在自我狭小的空间里,不接触更多的教理,才会有这样狭隘的偏见。譬如你是修净土的,就不看禅宗的书;你是学禅的,就不读密宗的书。有个成语叫“夜郎自大”,现在很多学佛的人都犯这个毛病。而且很多师父为了抓信众,一味强调一门深入,不让看经典,不让看某某菩萨的著作,某某论也不要读,某某法师的开示也不要看!
不怕你看,就怕你看不懂!一个真正的法师,怎么会怕自己的徒弟多接触不同宗派的人,多读其他宗派的书呢?你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的父母亲怕我们多读书吗?又不是读社会上那些黄色的书,怕会中毒。我们读的是佛书,而且是几十岁的成年人在读佛书!学佛只有先广、先博,然后才能专。
你从来没有见过佛经,当你得到一本佛经后,高兴得又跳又叫:这下我可得到最好的宝贝了,世界上只有我手里的这本经书是独一无二的!当你继续往前走,看到前面还有经书,拿来一看,发现比你手里的经书还要好!再继续往前走,还会有更好的东西。
为什么你不往前走呢?因为你认为你手里的第一本经书是最好的,你认为你的师父是最伟大的,你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所以你就不愿意继续往前探索了。譬如我们都认为佛经是最圆满的,难道道教的经书就不是智慧的结晶吗?难道《圣经》就不是智慧的显现吗?
过去修行人的门户之见特别深。现在不同了,时代进步了,修行人的观念也不得不开放了。如果你再抓住手里仅有的一本书不放,不接触其他的书,你就迈不出自己心灵的空间!你以为念句阿弥陀佛就能成佛,盘个腿就能成道?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你理不明,路就无法清;路不清,你就无法入。既然你未入,又如何出?就算你出来了,最后还有“画龙点睛”的一刻!你出来了,站在哪里呀?落在哪里呀?就像上次我问知客师一样,我说:“在大殿里,我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呀?”在这个问题上我不懂,是个外行,不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应该站在哪个位置。
你说你学佛开悟了,走进去又走出来了!我问你:“你现在落在什么地方啊?”你们出去后也可以这样考考别人,当你听说某某开悟了,你给他顶礼以后,可以问他:你现在落在什么地方啊?如果他说“落在念佛上,落在打坐上”,你就知道他是什么层次了。
佛法有起有落,最终的落,一定是落在最初的起点上!
大家不懂就要问,能问是一件好事。就算我答得不对,或者你觉得不满意,你还可以去看经书,或者把这个问题放在心里,以后去请教别人。
今天就讲这么多,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说出来一起讨论。不要觉得自己的观点不对就不讲。你们认为谁讲得对?难道你们认为万行讲得对?那只是你们认为。我所讲的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只是我学佛以后,领悟到的一点心得体会罢了,不能代表佛的观点。
道芳师:我想找个人少的地方用功,没想到跑到哪里,人都不少……
师:我给你讲一个我个人的故事。我出关的当天,有几个师兄弟和同学来接我出关。那天有三千多人。晚上人走得差不多的时候,有个师兄问我:“你闭关三年,住在山洞里几乎不见人,所见到的也只是护关人员,今天突然见到这么多人,你紧不紧张?习不习惯?”
当时我回答他说:“这句话若是别人问我,我也许会耐心地回答他。但是你问这句话,我就要骂你!懒得回答你!”接着我回答他一句:“目中无人!”他听了马上合掌,说:“明白、明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