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下册)
20410000000042

第42章 修行人的通病爱清净(1)

今天讲一讲修道人的通病。我们经常听人说某个修行人修了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修了一辈子,养成了一种习惯:喜欢清净,不喜欢与人打交道,怕人多,怕事多。而且动不动就说别人的是非,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在修行人身上。

有一部分修行人性格孤僻,思想极端,身上的棱角特别多,跟社会上的人合不来,不能与社会上的人、事、物很好地打成一片。有时候一条路走不通,他宁可返回去不走,也不愿意想办法往前走!

如果你是这种类型的人,你来走修行这条路,当你走不通的时候,你同样也会放弃这条路,走回头路,也不愿意想办法把这条路走通。

试问大家,世界上哪一条路是畅通无阻的呢?哪一条路不是弯弯曲曲的呢?哪一条路不是充满荆棘、高低不平的呢?如果你不愿意走世间上的路,我劝你也不要走学佛这条路。因为最难走的就是学佛修道这条路。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尽管世间上的路比学佛修道的路容易走,学佛修道的人却愿意放弃最容易走的路,去走最难走的路!既然你怕麻烦,喜欢清净,干嘛来学佛修道呢?难道你仅仅是为了清净才来学佛的吗?

古时候的祖师大德、佛菩萨,哪一个的一生是在清静中度过的?他们的一生是单纯的吗?是清静的吗?既然都不是,为什么我们还要走这条路呢?在社会上做事多单纯、多清静啊,你只要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学佛修道却不同,不仅要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还要在自己身上不断地找问题,检点自己,完善自己,去适应众生。

你们天天求佛菩萨,佛菩萨会不会烦呢?佛菩萨又是怎么来的呢?他们不也是人修成的吗?如果大家对佛菩萨的印象不深,对六祖惠能的印象应该很深。他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以打柴为生。修了几十年大彻大悟以后,当上了大和尚。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围着他,向他提问题、求法。他烦不烦呢?他是不是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求清静呢?别说我们这种心态修不成了,就算修成了,也是一个无用的人!况且以我们这种心态修行,根本没有用!

为什么佛门里要以莲花来象征修行人呢?这个道理不讲大家也明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照莲花生长的规律去做呢?我们这里条件不具备,如果条件具备,我看你们都想一个人一个寮房、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打坐的时候,一个人一个山洞!

谁愿意大家在一起共修呢?在座有愿意共修的请举手。有几个举手的,现在我就可以给你们授记,不需要等到将来:愿意共修的人,说明你们八识心田里有菩萨的种子;不愿意共修,喜欢一个人独自清修的,说明你们生生世世种的都是罗汉的种子。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你们是不能续佛慧命的修行人,也可以说是对众生没有用的修行人,你们不是真正的佛子。真正的佛子必须能续佛慧命,让众生受益。菩萨是心闲,身不闲。罗汉是身闲,心不闲。

为什么作为一个修行人,你会讨厌人,讨厌事,讨厌物;谁也看不上,就看得上自己;谁都坏,就是自己好;哪个地方都是脏的,就是自己的房间干净,自己的床干净呢?为什么都想搞独立王国,喜欢做孤家寡人呢?喜欢做孤家寡人还成什么佛?成佛是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众生,连自己都失去了,都是属于众生的。

你不成佛,还是属于自己;成了佛,就没有自己了。别人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说你是黑,你就是黑;说你是白,你就是白。要是你没有成佛,人家说你白,你还可以说自己是黑;人家说你黑,你还可以说自己是白。

佛是没有自我,没有“立场”的,是由大家来评断的,大家说他是什么就是什么。因为佛是没有我执的人,你可以随便把他说成任何一样东西。

学佛的人不要总把力量放在外面去注意别人。如果你是打着“修行”的旗号混饭吃,那就没有必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可是我看在座的都想成佛!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呢?眼睛总盯着别人,注意别人的言行举止,你是在收集别人的业障,替别人消业障啊!

你眼睛看得越多,眼根录进去的越多;你耳朵听得越多,耳根录进去的也越多。这些全都储存在你的心灵深处,将来你自己受用!

今天种的种子,就是明天的结果;明天种的种子,就是后天的结果。也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结果,就是我们昨天种下的种子。之所以我们现在有这样的习气毛病,说明我们前一世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这般货色!你前一世这堂功课就没有过关,现在还是犯同样的毛病。

如果大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在自己想要的东西上下功夫呢?你越不敢接触社会上的人,你越不会接触。你不敢、不会,更会觉得自己了不起,修行高,关起门来自己就是老大。从来没有走出去与社会上的人接触、较量,跟身边的几个人一比,还觉得自己的素质很高!

为什么要跟你身边的人比呢?为什么不跟那些高素质的人比呢?总跟身边的人比,你有什么出息呢?为什么不跟祖师大德比呢?你想要成佛、成菩萨,就应该跟祖师大德比。你们知道为什么造化在造人的时候,让我们长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吗?这些都是禅哪!你们用功的时候应该在这方面参悟一下。

为什么我不主张一般人出家呢?出家的人大都贪图清净。可是一进入佛门,发现佛门是最不清净的地方!但是,如果你好好修行,只管自己,佛门又是最清净的地方。

为什么我前面说佛门不是一个清净的地方呢?因为佛门是一个度众生的地方,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人,都会到寺庙里来烧香、拜佛,都会向师父请教。作为一个“师父”,你接触的人是最复杂、最不单纯的。如果你本身也不单纯,在寺庙里你根本待不住。

每天来到师父面前的人,都带着种种疑问,也可以说是带着种种病痛来到师父面前。面对他们,师父就是医生。真正的医生是佛陀,他不仅能医治你生理上的疾病,更能医治你心理上的疾病。我们出家人继承了佛陀的思想,所以我说一个“师父”就是一个医生。

我想大家都去过医院,你们是否注意过那些医生?他们每天坐在诊室里,很多病人到他们面前求诊,询问病情。如果他们喜欢清净,就当不了医生了。合格的医生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人少能适应,人多也能适应。人多的时候,他不会感到繁杂;人少的时候,他也不会感到孤独。我们出家人也应如此,没人的时候,耐得了孤独寂寞;人多的时候,也能适应嘈杂的环境。

可是忍受力最差的就是修行人。从社会的角度讲,很多修行人都是失败者。他在社会上不适应,失败了,跑到另外一个空间,没想到这个空间比前面那个空间更复杂。可是已经进入第二个空间了,没有退路了,怎么办呢?只能躲在房间里,硬着头皮盘着腿,诵着不明不白的经文,用不求甚解的心态来诵经,打发时间。

一个人有勇气,不仅体现在能前进,更应该体现在能后退,敢走回头路上。你敢出家,说明你有勇气。但真正的勇气是体现在你敢还俗!当然,我不是主张大家还俗,而是讲一个道理。

就我们目前这种心态、这种修行方式,不愿意接触人,不愿意接触事,怎么锻炼自己呢?怎么把自己修好呢?既然没有锻炼,智慧怎么开呢?没有智慧,你就无法传播佛法,无法度众生。说得现实一点,你自己都无法受用。

我们通常说“修行人应该放下”,究竟应该放下什么?你们说一说(答:我执)。“我执”又是什么?我还不懂,再细化一点。

修行人就是渴望真理的人。既然渴望真理,就应该把自己的身心打开,只有这样,真理才能进来。而且我们对真理不能形成概念,更不能形成我执。一旦形成概念和我执,真理就进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