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警世通言
20376400000057

第57章 桂员外途穷忏悔(1)

交游谁似古人情?春梦秋云未可凭。

沟壑不援徒泛爱,寒暄有问但虚名。

陈雷义重逾胶漆,管鲍贫交托死生。

此道今人弃如土,岁寒唯有竹松盟。

话说元朝大顺年间,江南苏州府吴趋坊,有一长者,姓施名济,字近仁。其父施鉴,字公明,为人谨厚志诚,治家勤俭,不肯妄费一钱。生施济时,年已五十余矣。鉴晚岁得子,爱惜如金。年八岁,送与里中支学究先生馆中读书。先生见他聪秀,与己子支德年齿相仿,遂令同桌而坐。那时馆中学生虽多,长幼不一,偏他两个聪明好学,文艺日进。后支学究得病而亡,施济禀知父亲,邀支德馆谷于家,彼此切磋,甚相契爱。未几,同游庠序,齐赴科场。支家得第为官,施家屡试不捷。乃散财结客,周贫恤寡,欲以豪侠成名于世。父亲施鉴是个本分财主,惜粪如金的,见儿子挥金不吝,未免心疼。唯恐他将家财散尽,去后萧索,乃密将黄白之物,埋藏于地窖中,如此数处,不使人知,待等天年,才授与儿子。从来财主家往往有此,正是: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那施公平昔若是常患头疼腹痛,三好两歉的,到老来也自判个死日,就是平昔间没病,临老来伏床半月或十日,儿子朝夕在面前奉侍汤药,那地窖中的话儿却也说了。只为他年已九十有余,兀自精神健旺,饮啖兼人,步履如飞,不匡一夕五更睡去,就不醒了。虽唤作吉祥而逝,却不曾有片言遗嘱。常言说得好: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那施济是有志学好的人,少不得殡殓祭葬,务从其厚。

其时施济年逾四十,尚未生子,三年孝满,妻严氏劝令置妾。施济不从,发心持诵《白衣观音经》,并刊本布施,许愿:“生子之日,舍三百金修盖殿宇。”期年之后严氏得孕,果生一男。三朝剃头,夫妻说起还愿之事,遂取名施还。到弥月做了汤饼会。施济对浑家说,收拾了三百两银子,来到虎丘山水月观音殿上烧香礼拜。正欲唤主僧嘱托修殿之事,忽闻下面有人哭泣之声。仔细听之,其声甚惨。

施济下殿,走到千人石上观看。只见一人坐在剑池边,望着池水,呜咽不止。上前看时,认得其人姓桂名富五,幼年间一条街上居住,曾同在支先生馆中读书。不一年,桂家父母移居胥口,以便耕种,桂生就出学去了,后来也曾相会几次。有十余年不相闻了,何期今日得遇?施公吃了一惊,唤起相见,问其缘故。桂生只是堕泪,口不能言。

施公心怀不忍,一手挽住,拉到观音殿上来问道:“桂兄有何伤痛?倘然见教,小弟或可分忧。”桂富五初时不肯说,被再三盘诘,只得吐实道:“某祖遗有屋一所,田百亩,自耕自食,尽可糊口。不幸惑于人言,谓农夫利薄,商贩利厚。将薄产抵借李平章府中,本银三百两,贩纱缎往燕京。岂料运蹇时乖,连走几遍,本利俱耗。宦家索债,如狼似虎,利上盘利,将田房家私尽数估计。一妻二子,亦为其所有,尚然未足,要逼某扳害亲戚赔补。某情极,夜间逃出,思量无路,欲投涧水中自尽,是以悲泣耳。”

施公恻然道:“吾兄勿忧,吾适带修殿银三百两在此,且移以相赠,使君夫妻父子团圆何如?”桂生惊道:“足下莫非戏言乎?”施公大笑道: “君非有求于我,何戏之有?我与君交虽不深,然幼年曾有同窗之雅。每见吴下风俗恶薄,见朋友患难,虚言抚慰,曾无一毫实惠之加,甚则面是背非,幸灾乐祸,此吾平时所深恨者。况君今日之祸,波及妻子。吾向苦无子,今生子仅弥月,祈佛保佑,愿其长成。君有子而弃之他人,玷辱门风,吾何忍见之!吾之此言,实出肺腑。”遂开箧取银三百两,双手递与桂生。桂生还不敢便接,说道:“足下既念旧情,肯相周济,愿留借券,倘有好日,定当报补。”施公道:“吾怜君而相赠,岂望报乎?君可速归,恐尊嫂悬悬而望也。”桂生喜出望外,做梦也想不到此。接银在手,不觉屈膝下拜。施济慌忙扶起。桂生垂泪道:“某一家骨肉,皆足下所再造,虽重生父母不及此恩。三日后,定当踵门叩谢。”又向观音大士前磕头说誓道:“某受施君活命之恩,今生倘不得补答,来生亦作犬马相报。”欢欢喜喜地下山去了。后人有诗赞施君之德:

谊高矜厄且怜贫,三百朱提贱似尘。

试问当今有力者,同窗谁念幼时人?

施公对主僧说道:“带来修殿的银子,别有急用挪去,来日奉补。”主僧道:“迟一日不妨事。”施济回家,将此事述与严氏知道。严氏亦不以为怪。次日另凑银三百两,差人送去水月观音殿,完了愿心。

到第三日,桂生领了十二岁的长儿桂高,亲自到门拜谢。施济见了他父子一处,愈加欢喜,殷勤接待,酒食留款,从容问其偿债之事。桂生答道:“自蒙恩人所赐,已足本钱,奈渠将利盘算,田产尽数收去,只落得一家骨肉完聚耳。”说罢,泪如雨下。施济道:“君家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桂生道:“身居口食,一无所赖,家世衣冠,羞在故乡出丑,只得往地方外郡,佣工趁食。”施公道:“为人须为彻,胥门外吾有桑枣园一所,茅屋数间,园边有田十亩,勤于树艺,尽可度日。倘足下不嫌淡泊,就此暂过几时何如?”桂生道:“若得如此,免作他乡饿鬼。只是前施未报,又叨恩赐,深有未安。某有二子,长年十二,次年十一,但凭所爱,留一个服侍恩人,少尽犬马之意,譬如服役于豪宦也。”施公道:“吾既与君为友,君之子即吾之子,岂有此理?”当唤小厮取皇历看个吉日,教他入宅。一面差人吩咐看园的老仆,教他打扫房屋洁净,至期交割与桂家管业。桂生命儿子拜谢了恩人。桂高朝上磕头,施公要还礼,却被桂生扶住,只得受了。桂生连唱了七八个喏,千恩万谢,同儿子相别而去。到移居之日,施家又送些糕米钱帛之类。分明是:

从空伸出拿云手,提起天罗地网人。

过了数日,桂生备了四个盒子,无非是时新果品,肥鸡巨鲫,教浑家孙大嫂乘轿亲到施家称谢。严氏备饭留款。那孙大嫂能言快语,谗诌面谀。严氏初相会便说得着,与她如姊妹一般。更有一件奇事,连施家未周岁的小官人,一见了孙大嫂也自欢喜,就赖在身上要她抱。大嫂道:“不瞒姆姆说,奴家见有身孕,抱不得小官人。”原来有这个俗忌,大凡怀胎的抱了孩子家,那孩子就坏了脾胃,要出青粪,谓之“受记”,直到产后方痊。严氏道:“不知婶婶且喜几个月了?”大嫂道:“五个足月了。”严氏把十指一轮道:“去年十二月内受胎的,今年九月间该产。婶婶有过了两位令郎了,若今番生下女儿,奴与姆姆结个儿女亲家。”大嫂道:“多承姆姆不弃,只怕扳高不来。”当日说话,直到晚方别。大嫂回家,将严氏所言,述了一遍。丈夫听了,各个欢喜,只愿生下女儿,结得此姻,一生有靠。

光阴似箭,不觉九月初旬,孙大嫂果然产下一女,施家又遣人送柴米,严氏又差女使去问安。其时只当亲眷往来,情好甚密,这话搁过不提。

却说桑枣园中有银杏一棵,大数十围,相传有“福德五圣之神”栖止其上。园丁每年腊月初一日,于树下烧纸钱奠酒。桂生晓得有这旧规,也是他命运合当发迹,其年正当烧纸,忽见有白老鼠一个,绕树走了一遍,径钻在树底下去,不见了。桂生看时,只见树根浮起处有个盏大的窍穴,那白老鼠兀自在穴边张望。桂生说与浑家,莫非这老鼠是神道现灵?孙大嫂道:“鸟瘦毛长,人贫就智短了。常听人说金蛇是金,白鼠是银,却没有神道变鼠的话。或者树下窖得有钱财,皇天可怜,见我夫妻贫苦,故教白鼠出现,也不见得。你明日可往胥门童瞎子家起一当家宅课,看财爻发动也不?”

桂生平日惯听老婆舌的,明日起早,真个到童瞎子铺中起课,断得有十分财彩。夫妻商议停当,买猪头祭献藏神。二更人静,两口儿两把锄头,照树根下窍穴开将下去。约有三尺深,发起小方砖一块,砖下磁坛三个,坛口铺着米,都烂了。拨开米下边,都是白物。原来银子埋在土中,得了米便不走。夫妻二人叫声惭愧,四只手将银子搬尽。不动那磁坛,依旧盖砖掩土。二人回到房中,看那东西,约一千五百金。

桂生算计要将三百两还施氏所赠之数,余下的将来营运。孙大嫂道: “却使不得。”桂生问道:“为何?”孙大嫂道:“施氏知我赤贫来此,倘问这三百金从何而得,反生疑心。若知是银杏树下掘得的,原是他园中之物,祖上所遗,凭他说三千四千,你那里分辨。和盘托出,还只嫌少,不唯不见我们好心,反成不美。”桂生道:“若依贤妻所见如何?”孙大嫂道:“这十亩田,几株桑枣,了不得你我终身之事。幸天赐藏金,何不于他乡私下置些产业,慢慢地脱身去,自做个财主。那时报他之德,彼此见好。”桂生道:“有智妇人,胜如男子。你说得是。我有远房亲族在会稽地方,向因家贫久不来往。今携千金而去,料不慢我。我在彼处置办良田美产,每岁往收花利,盘放几年,怕不做个大大财主。”商量已定。

到来春,推说浙中访亲,私自置下田产,托人收放,每年去算账一次。回时旧衣旧裳,不露出有钱的本相。如此五年,桂生在绍兴府会稽县已做个大家事,住房都买下了,只瞒得施家不知。

忽一日两家儿女同时出痘,施济请医看了自家儿子,就教去看桂家女儿,此时只当亲媳妇一般。大幸痘都好了。里中有个李老儿,号梅轩者,素在施家来往。遂邀亲邻醵钱与施公把盏贺喜,桂生亦与席。施济又提起亲事,李梅轩自请为媒,众人都玉成其美。桂生心下也情愿,回家与浑家孙大嫂商量。大嫂道:“自古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施生虽是好人,却是为仁不富,家事也渐渐消乏不如前了。我的人家都做在会稽地面,到彼攀个高门,这些田产也有个依靠。”桂生道:“贤妻说得是。只是他一团美意,将何推托?”大嫂道:“你只推门衰祚薄,攀陪不起就是。倘若他定要做亲,只说儿女年幼,等她长大行聘未迟。”

古人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初贫困之日,低门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发迹了,反嫌好道歉起来。

只因上岸身安稳,忘却从前落水时。

施济是个正直之人,只道他真个谦逊,并不疑有他故。

荏苒光阴,又过了三年。施济忽遣一疾,医治不痊,呜呼哀哉了。殡殓之事不必细说。桂富五的浑家撺掇丈夫,乘此机会早为脱身之计。乃具只鸡斗酒,夫妇齐往施家吊奠。桂生拜奠过了先回,孙大嫂留身向严氏道:“拙夫向蒙恩人救拔,朝夕感念,犬马之报尚未少申。今恩人身故,愚夫妇何敢久占府上之田庐?宁可转徙他方,别图生计。今日就来告别。”严氏道:“婶婶何出此言!先夫虽则去世,奴家亦可做主。孤苦中正要婶婶时常伴话,何忍舍我而去!”大嫂道:“奴家也舍不得姆姆。但非亲非故,白占寡妇田房,被人议论,日后郎君长大,少不得要吐还的。不如早达时务,善始善终,全了恩人生前一段美意。”严氏苦留不住,各个流泪而别。桂生挈家搬往会稽居住,恍似开笼放鸟,一去不回。

再说施家,自从施济存日,好施乐善,囊中已空虚了。又经这番丧中之费,不免欠下些债负。那严氏又是贤德有余才干不足的,守着数岁的孤儿撑持不定,把田产逐渐弃了。不够五六年,资财罄尽,不能度日,童仆俱已逃散。

常言“吉人天相,绝处逢生”。恰好遇一个人从任所回来。那人姓支名德,从小与施济同窗读书,一举成名,扬历外任,官至四川路参政。此时元顺帝至正年间,小人用事,朝政日紊。支德不愿为官,致政而归。闻施济故后,家日贫落,心甚不忍,特地登门吊唁。孤子施还出迎,年甫垂髫,进退有礼。支翁问:“曾聘妇否?”施还答言:“先人薄业已罄,老母甘旨尚缺,何暇及此!”支翁潸然泪下道:“令先公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此天地间有数好人,天理若不泯,子孙必然昌盛。某忝在窗谊,因久宦远方,不能分忧共患,乃令先公之罪人也。某有爱女一十三岁,与贤侄年颇相宜,欲遣媒妁与令堂夫人议姻,万望先为道达,是必勿拒!”施还拜谢,口称“不敢”。

次日,支翁差家人持金钱币帛之礼,同媒人往聘施氏子为养婿。严氏感其美意,只得依允。施还择日过门,拜岳父岳母,就留在馆中读书,延明师以教之。又念亲母严氏在家,薪水不给,担柴送米,每十日令其子归省一次。严氏母子感恩非浅。后人评论世俗倚富欺贫,已定下婚姻犹有图赖者,况以宦家之爱女下赘贫友之孤儿,支翁真盛德之人也!这才是: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