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2036700000041

第41章 打开农村财富的大门——灾区重建录(1)

◆联建第一人和联建第一村

正当成都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时,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巨大的灾难陡然降临,四川西部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

天地裂变,生命骤逝,这场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震级大、震源浅、烈度高,破坏力极强。近7万人死亡,近2万人失踪,上千万人受灾。

成都也是地震灾区之一,隶属成都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等地都被波及,而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北部地区更是重灾区和极重灾区。

灾难过后,面对满目疮痍的大地,重建的艰巨任务摆在四川人和成都人的面前。

地震,让震中映秀成为“倒下的废墟”,而距成都40公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则变成了“站着的废墟”。大量人员伤亡,中心城区80%以上房屋受损,山区及沿山区95%以上的农房被毁坏,许多乡镇的建筑都荡然无存……

但是通过灾后重建,都江堰农民的住房水平却提前了20至30年。全市共启动了3.4万多户农房重建,建成了205个新型小区。到2010年春天,所有的小区都全面建成,受灾的农户全部住入了新居。这些小区和城市里的小区一样,都有自来水、电灯、天然气、平坦宽阔的道路,乃至光纤、宽带和美丽的绿化园林。

为什么灾后农房重建进展如此之快,能创造出这种不可思议的奇迹?除了全国人民的支援,特别是上海市和成都市的支援外,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都江堰市科学地应用了“统筹城乡发展”这把金钥匙,冲破了旧观念、旧体制的藩篱,突破了瓶颈,打开了农村财富的大门。

在灾后重建中,地处青城外山的大观镇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地方,特别是被称为“‘联建’第一村”的大观镇茶坪村,105户农房重建竟没花政府一分钱,更吸引了许多记者进行了报道;被称为“联建第一人”的村民王全还成了成都市的名人,很长一段时间在公交车的公益性广告上,都能看到他的肖像。

“山如碧浪翻天去,水似青天照眼明”,山峦叠翠、味江奔流的青城外山古称天国山,青城八大洞天之首的天一洞就在天国山中。汉时张道陵曾在此“造作道书”;唐时诗仙李白曾在此学剑修道,道门领袖杜光庭曾在此著书立说,羽化后葬于青城外山太一洞;宋时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萨守坚即为青城味江人……除了道观,还有佛教的庙宇,普照寺就是青城山著名的佛寺,与成都昭觉寺、文殊院及新都宝光寺并称川西四大禅林。

如今这里不但有道观和庙宇,还有别墅、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但“青城天下幽”的独特韵味依然浓浓地浸润着山光岚影。漫步在山中的小径上,碧林深处只偶尔会听到微风带来的悄语和林中山泉的叮咚声,尘世的喧嚣已经远离,难怪主张“清静无为”与“天人合一”的道家,会把这里当作圣山圣地。

当然,青城山毕竟已经不是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虽然翠谷幽深、青山无言,但是这里仍然涌动着时代的春潮,一路都有的“茶坪连锁客店”广告便是明显的佐证。

地震中,青城山遭受了重创,民房倒塌,古迹受损,但经过了两年的重建,竟变得更加美丽,茶坪村的“茶坪连锁客店”便是在灾后重建中出现的。

迎着满眼的绿色,跟着镇上的工作人员,我来到了茶坪村。银杏和桂树环绕间,一栋栋白墙灰顶、素雅别致的小别墅错错落落地依山而立,传统中透出时尚,有一种别样的美丽。来到王全家门前,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上联是“大地震毁家园党的政策来解难”,下联是“小别墅标准间茶坪百姓好喜欢”,横批“震后新生”,这副对联不知出自谁的手笔,写得淳朴而真实,准确地表明了茶坪村灾后的变化。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曾到过王全的家里访问,墙上有他和王全的巨幅合影照片。王全年轻、帅气、精明,他忙忙地和我们见了面,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今天我很忙,村里有人办喜事,要摆宴席,我负责防疫,要去对他们的食品进行检测,只能向你们简单介绍一下情况……”

听了他的话我暗暗吃了一惊——想不到吃顿农家饭都要进行检疫,灾后都江堰农村的变化的确太大了!

王全说,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茶坪村搞了确权颁证,颁发了集体土地使用证和农村房屋产权证,重建中搞联建是镇党委书记柴林的主意。在最初宣传时谁都不相信,“城里人会拿钱给我们修房子?哪有这种好事?”但年轻的王全相信了。第一个拿钱出来给农民修房、和王全达成联建协议的是一家企业的老板张忠贵,他和王全已经认识多年。经过协商,王全家拿出了223平方米宅基地,张忠贵拿出了50万元钱,各建一栋两层楼的小别墅。三个多月后,王全那栋抗震8级以上、面积230余平方米的小别墅首先落成,全家人兴高采烈地搬进了新家,紧接着,张忠贵面积近170平方米的别墅也开始修建。

第一户联产成功后,眼见为实,村民们对联建的积极性大增,而城里的老板们听到消息后,也纷纷前来咨询、联系。特别成都市政府在青城山举办了联建咨询会后,风景秀丽、得天独厚的茶坪村便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前来联系的人更多。2008年9月,成都市委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和成都市国土资源局联合发出《关于重灾区农户灾毁住房联建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后,茶坪村几天就签下了40多份协议。全村153户村民中,除部分房屋在地震中只轻度或中度受损不须重建外,遭到重灾的有105户参加了联建,重建了家园。如今开着宝马、奔驰,带着现金,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的人,都已经找不到联建对象了。

新修的重建房都是按乡村旅店的户型设计的,水、电、气、宽带全通,洁净而明亮的房间里有液晶电视、空调和独立的卫生间,热水24小时供应。由于建筑面积大、房间多,在镇领导的引导下,村民们经过商议,便拿出了一部分房屋组成连锁酒店,成立了茶坪赛格尔乡村连锁客栈公司,由专业公司负责经营、接待。这就是广告上“茶坪连锁客店”的由来。村民除了可在公司得到房屋租金外,还可以在客栈里打工,在家门口就从农民变成了第三产业的工人。

有位年老的村民知道我在考察灾后重建后,便指着不远处房地产公司修建的商业别墅笑着问我:“这些商业别墅每平方米要卖1.5万多元,我们的住房和它相比,也不相上下吧?”

我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老大爷的话。

除了搞联建外,村里还成立了“跑山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城里人提供绿色食品。除拥有一栋面积230多平方米的别墅外,王全还是跑山猪合作社的大股东。

茶坪村一直有家猪野养,也就是饲养跑山猪的传统,还注册了“跑山”系列商标,饲养、宰杀、腌制一条龙,养殖户与农业公司签订了代销合同,销路由农业公司负责。跑山猪由于没有用饲料公司的饲料喂养,属于绿色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地震前王全已经养殖了两百多头。

地震中猪圈大量垮塌,很多猪被压死、摔死,王全的两百头猪只剩下一半。灾后重建中,跑山猪合作社全部报销了养殖户维修猪圈的费用,王全重建了猪圈,猪只的数量慢慢增加,到2009年已经有了三四百头。他向我们算了笔账,出租房屋每年可以收入租金3万元,卖猪仔和猪肉、腊肉每年可以净赚10来万元。

每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王全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了。

除了茶坪村的联建模式外,大观镇在农房重建中,还有另一种模式,这就是引进外资进行统规统建的“欣禾模式”。欣禾村居民点的投资方是新疆一家企业与成都一家企业联合组成的“新农天富公司”,采用土地换资金的办法,新农天富公司投资1亿多元,统一设计、统一建造了101栋三层居民楼,为全村830多户农民解决了灾后住房重建问题。

这个巨大的安置小区,建筑物有白墙灰瓦和黄墙红瓦等各种不同的色调,有绿化带、公园和休闲广场,村集体还准备在小区里建一座漂亮的星级酒店。

都江堰创造的“联建房”模式,在灾后重建中起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个思路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天夜晚,大观镇年轻的党委书记柴林和镇长孙涛、副镇长胡建伟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

曾在基层共青团组织任职的柴林,思维极其活跃,谈话时极富激情。

“五?一二”地震以后,大观镇成为重灾区,房屋损毁达65%。怎样为老百姓解决安居问题,压力很大。2008年6月初,成都市发出37号和38号文,37号文的核心是财政拿出资金帮助受灾群众恢复家园,但受灾农民必须放弃宅基地。文件出台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老百姓质问:援助灾后重建到底是有偿还是无偿?反应较激烈的就有大观镇。

地震前,成都市把都江堰市作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试验区进行试点,大观镇就是都江堰市的试点地区之一,因此产权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老百姓已经知道了土地的价值,因此不愿意轻易放弃。

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到大观镇调研时,一位村支部书记曾对他说:“你不要见怪,老百姓说地震把房子震垮了,难道共产党还要把宅基地给我们震掉吗?”

听了这位支部书记的话,李春城神色变得十分凝重,沉思一会儿后慢慢回答道:“市委、市政府本来想为老百姓做好事,既然老百姓不接受,那就废除吧!”

但是,灾后重建怎么办?从中央到成都市,政策规定平均每户可以补助两万元左右,这笔资金只够对付着修简易房,不可能又快又好地重建永久性住房。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弥补?成都市委转而考虑如何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进社会资金。2008年6月下旬,成都市发出46号文,提出了5种重建模式,核心是大力引进社会资金进行重建,包括联建,用农民手中的产权把资源转变成资本,变成可支配的财产性收入。

社会各界对这个文件反应强烈。成都市重建办在青城山搞了个“联建走廊”,规模很大、很热闹,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真正落实下来的几乎没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经过仔细研究,原来,企业或城市市民投资联建后根本无法办理产权——按《国土法》规定,农村的土地不允许城镇人员购买,只能在农民村组内流转。

土地不能流转就不能办理产权证,投资方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因此才会出现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奇怪现象。

怎么办?工作无法推进,柴林和镇领导们感到痛苦和困惑。大观镇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势十分明显,不但有美丽的味江河,而且有远近闻名的高尔夫球场,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是,怎样才能利用这种优势推进灾后重建呢?

在都江堰市委和统筹局、国土局的大力支持下,镇领导一班人开始认真研究政策、寻找办法了。副镇长胡建伟过去曾在国土局工作,对国土方面的政策、法规比较熟悉,于是他再次仔细研究了国土方面的政策,终于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一块土地,如用于居住,作为农民的宅基地,按《国土法》就不能流转,而如果作为集体建设用地,按《国土法》就可以流转了!当地过去就曾有农民迁往别处后,把宅基地退还给集体作为建设用地的先例。

使用者不同,名称不同,适用的法律也不同。这个发现让镇领导们十分欣喜——终于找到了“突破点”和金钥匙,能突出重围了!

如何让宅基地变成集体建设用地,而且要合情合理合法?使用者是农户,所有者是集体,按市场经济原则,要流转必须取得所有者的同意,并且要尊重使用者的权益。

由于没有先例可循,镇党政领导班子便根据这个思路探索出了“七步工作法”和“九步工作法”,核心是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在所有者和使用者都同意的情况下,老百姓把多余的宅基地拿出来交给集体经济组织,然后再进行流转。而要所有者同意,就必须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作为使用者,农户就要主动申请,包括价格和条件,请村组代为进行流转。采取这种办法后,就不会违反现行法律了。大观镇终于走出了联建需要的关键一步,柴林说:“这是实质性的、革命性的一步。”

由于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再加上青城山得天独厚的环境魅力,投资者便纷至沓来。2008年年底,茶坪村的农民王全和彭州人张忠贵第一个签订了联建协议,当天便动工建设。中建集团以“团购”的形式,一口气和35户签订了联建协议,一位姓贺的先生也与7户人合作联建。很快全镇便有600多户进行了联建。

许多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都对大观镇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国土部、北京大学的专家们专程到大观镇进行考察、调研。专家们认为这种做法“有借鉴价值”“非常宝贵”;国土部经过多次调研后,也肯定了大观镇的做法。

“联建”解决了灾后农房重建所需的资金问题,但都江堰市委和大观镇的领导们考虑得更多、更远——“安居”后怎样实现“乐业”。土地是农村居民的生存之本,离土不离乡的他们,生存之本又在哪里?重建后怎样继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沿袭过去的生产方式,还是脱胎换骨地蜕变?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产业支撑,大观镇震前山地乡村旅游已有一定基础,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档次一直很低,恶性竞争严重,最便宜的农家乐吃三餐、住一夜仅23元,环境的价值被大大低估。地震是灾难,也是机遇,灾后重建给大观镇的旅游业提供了重新定位的契机,市领导和镇领导们都在思考,今后应该怎样发展旅游产业?产业怎样升级?能不能把城内连锁经营的模式引进农村,实现整体提升?

经过认真研究,大观镇领导班子重新评定了青城外山的资源价值,然后与村民和投资商商议,由重庆赛格尔公司和茶坪村联合组成经营体,公司租用村民多余的住房统一规范化地装修、管理、经营。2009年五一正式营业。最初只有两户村民参加试点,以后参加的人迅速增多,客房从十几间增加到几十间,而且经营情况良好,节假日供不应求。

经过装修和经营后,村民们不但实现了固定资产升值,而且还从各个方面增加了收入:有了租金收益,就地聘用的酒店服务人员有了工资,村民饲养的猪和禽蛋等公司全部收购,房前屋后的绿化和美化全部由公司出资打造,实行的是股份制,村组集体分红后还要把红利分给老百姓……

以后都江堰市虹口乡的熊猫客栈等也采取了这种连锁经营形式。

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在政策和法律上保证了投资商的权益,现在到都江堰市投资乡村旅游的企业大大增加,有的酒店投资几千万,有的投资的还是专门针对外国人的、会所式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