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气不如争气 斗气不如斗志
20349000000016

第16章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1)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唯一的导演。只有学会选择与放弃的人才能彻悟人生,才能获得充实、坦然和轻松。面向阳光,阴影就在你背后,放弃你紧握的手,得到的也许会更多。

1.该放下时就放下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头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于是就带着这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

《百喻经》里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高高兴兴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着。一不留神,手中的豆子滚落了一颗在地上,为了这颗掉落的豆子,猕猴马上将手中其余的豆子全部放置在路旁,趴在地上,转来转去,东寻西找,却始终不见那一颗豆子的踪影。

最后猕猴只好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土,回头准备拿取原先放置在一旁的豆子,怎知那颗掉落的豆子还没找到,原先的那一把豆子,却全都被路旁的鸡鸭吃得一颗也不剩了。

年轻时,对于某些事物的追求,如果缺乏理智判断,而只是一味地投入,不也像故事中的猕猴只是顾及掉落的一颗豆子。等到后来,终将发现所损失的,竟是所有的豆子!想想,我们现在的追求,是否也是放弃了手中的一切,仅追求掉落的一颗!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耽误了更远大的前途;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利用各种机会去大捞一把,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的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果”果断地放下。

让我们从猴子悲剧中吸取一个教训,牢牢记住:该松手时就松手。

2.有“舍”才能有“得”

“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做人的智慧。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概念,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间,达到和谐,达到统一。要得便须舍,有舍才有得。

也许在舍去的当时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自豪,感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也许正是当年的放,才到达今天的光辉极顶和成功彼岸。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本来是学医的,后来发现了自己有写诗的才能,就当机立断,放弃了医学,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诗歌中。他虽然只活了二十几岁,但他为人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马克思年轻时曾想做个诗人,也曾经努力写过一些诗(后来他自称是胡闹的东西),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并不在这里,便毅然放弃做诗人的梦想,转到社会科研上面去了。如果他们两个人都不认识自己,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那么英国至多不过增加了一位庸医,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也肯定要失去一颗闪耀的明星。

伽利略是被迫去学医的。当他被迫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时候,他同时学习着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数学。偷偷地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他从比萨教堂的钟摆发现钟摆原理的时候才18岁。

罗大佑的《童年》、《恋曲1990》等经典歌曲影响和感动了一代人。罗大佑起初是学医的,后来他发觉自己对音乐情有独钟,所以他弃医从乐,他的选择是对的。

舍得,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舍得才会有另一种获得。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舍去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舍去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舍去咖啡和可乐;要想有永远的掌声,就得舍去眼前的虚荣。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智者带着一个年轻人打开了一个神秘的仓库。这仓库里装满了放射着奇光异彩的宝贝。仔细看,每个宝贝上都刻着清晰可辨的字纹,分别是:骄傲,正直,快乐,爱情……

这些宝贝都是那么漂亮,那么迷人,年轻人见一件,爱一件,抓起来就往口袋里装。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才发现,装满宝贝的口袋是那么的沉。没走多远,便觉得气喘吁吁,两腿发软,脚步再也无法挪动。

智者说:“孩子,我看还是丢掉一些宝贝吧,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年轻人恋恋不舍地在口袋里翻来翻去,不得不咬咬牙丢掉两件宝贝。但是,宝贝还是太多,口袋还是太沉,年轻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停下来,一次又一次咬着牙丢掉一两件宝贝。“痛苦”丢掉了,“骄傲”丢掉了,“烦恼’’丢掉了……口袋的重量虽然减轻了不少,但年轻人还是感到它很沉,很沉,双腿依然像灌了铅一样重。

“孩子,”智者又一次劝道,“你再翻一翻口袋,看还可以丢掉些什么。”

年轻人终于把沉重的“名’’和“利’’也翻出来丢掉了,口袋里只剩下“谦虚”、“正直”、“快乐”、“爱情”……一下子,他感到说不出的轻松和快乐。但是,他们走到离家只有一百米的地方,年轻人又一次感到了疲惫,前所未有的疲惫,他真的再也走不动了。

“孩子,你看还有什么可以丢掉的,现在离家只有一百米了。回到家,等恢复体力还可以回来取。”

年轻人想了想,拿出“爱情”看了又看,恋恋不舍地放在了路边。

他终于走回了家。

可是他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高兴,他在想着那个让他恋恋不舍的“爱情”。智者过来对他说:“爱情虽然可以给你带来幸福和快乐。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你的负担。等你恢复了体力还可以把它取回,对吗?”

第二天,他恢复了体力,按着昨天的路拿回了“爱情”。他真是高兴极了,他欢呼,他雀跃。他感到了无比的幸福和快乐。这时,智者走过来触摸着他的头,舒了一口气:“啊,我的孩子,你终于学会了放弃!”

不懂得放弃的人,在生活中总将两眼盯在眼前的标杆上,一生就像北方腊月的浓雾,模糊不辨方向。就只管一路向前走,不思考,不回头,越走路越窄,最后不知不觉钻进了牛角尖。然后便一味地自怨自哀,自暴自弃,于是青春美丽的容颜与悠悠岁月擦肩而过恰如风过竹面,雁过长空,就像苏东坡的一生人生长叹“事如春梦了无痕”。

舍不得放弃的心绪,像一茎寂寞的芦苇,独立在夜风中守望,把自己幻成一季秋色,再从烟黄的旧页中只能握住一把苍凉……

如果我们永远凭着过去生活的惯性,日常世故的经验,固守已经获得的功名利禄,想要获取所有的权钱职位,什么风头利益都要去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让我们眼花缭乱,什么朋友熟人都不愿得罪,这样我们会疲于应付,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无谓的纷争上,所以舍得舍得,舍去了才能有所得。

舍得,是一种精髓;舍得,是一种领悟;舍得,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

3.放弃是一种智慧

我们的心像钟摆一样在得失之间摇摆。但你要知道,其实放弃是一种智慧。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时时刻刻都在面临放弃和被放弃。但你必须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探索都能发现鲜为人知的奥秘,并不是所有的跋涉都能抵达胜利的彼岸,并不是每一滴汗水都会有收获,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会有美丽的结局。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明白这点,也许你就会在失败、迷茫、愁闷、面临“心苦”时,找到平衡点,找回自己的人生坐标。

从前有个孩子,手伸到一只装满榛果的瓶里,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大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抽出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这时一个旁人告诉他:“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抽出来了。”

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只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为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放弃是一种智慧。尽管你的精力过人,志向远大,但时间不容许你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如把眼前的一大堆食物塞进嘴里,塞得太满,不仅肠胃消化不了,连嘴巴都要撑破了!所以,在众多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依据现实,有所放弃,有所选择。

一位精神病医生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他退休后,撰写了一本医治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足足有1000多页。书中有各种病情描述和药物、情绪治疗办法。

有一次,他受邀到一所大学讲学,在课堂上,他拿出了这本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1000多页,里面有治疗方法3000多种,药物10000多样,但所有的内容,只有四个字。”

说完,他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次。”

医生说,造成自己精神消耗和折磨的全是“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进了大学”、“如果我当年不放弃她”、“如果我当年能换一项工作”······

医治方法有数千种,但最终的办法只有一种,就是把“如果”改成“下次”,“下次我有机会再去进修”、“下次我不会放弃所爱的人”······

钱钟书在《围城》中讲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两种人都感到不快乐。先吃最好的葡萄的人认为他拿的葡萄越来越差。把好的留在最后吃的人认为他吃的每一颗都是葡萄中最坏的。

原因在于,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他常用以前的东西来衡量现在,所以不快乐;第二种人刚好与之相反,同样不快乐。

为什么不这样想,我已经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么好后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为什么要不开心呢?

这其实就是生活态度问题,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如果一生不懂得去选择也不懂得去放弃,那一辈子就永远也没有快乐。

漫漫人生路,只有学会放弃,才能轻装前进,才能不断有所收获。一个人倘若将一生的所得都背负在身,那么纵使他有一副钢筋铁骨,也会被压倒在地。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懂得放弃小利益,不为小恩小惠所动,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当然,用自己的利益做赌注,即使再小,也不是任何人都愿意去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敢于下注。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本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咋能登山呢?”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极至高峰。

在电影《卧虎藏龙》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男女主角坐在一个凉亭之中,背景是一片翠绿的竹林凉风徐徐地吹来,一片与世无争的怡然自得。之中有一句对白是这样说:“我的师父常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放开,你得到的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