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1-2年级)
20348100000005

第5章 数学其实可以这样学

“妈妈,阿姨应该找你多少钱?”买完东西付账时,豆豆问妈妈。“我给了100元,买了43元的东西,你算算应该找多少钱?”豆妈说完后,豆豆飞速地转动着自己的小脑袋,算着应找的钱。豆妈有一个习惯,她总是在生活中让豆豆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这样的习惯让豆豆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学习乐趣和方法,让本来很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手指做操学口算

豆豆上小学了,豆妈在未开学前就开始教豆豆十以内的加减法了。每当豆妈提有关的问题时,豆豆的小指头伸伸缩缩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可是等到学习十以上的加减法时,豆豆的小指头就不够用了。这可累坏了豆豆,每次做加减法,不是借爸爸的手,就是借妈妈的手。

“豆豆,现在你算题可以向爸爸妈妈借手指头,那若是到了学校,你算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豆妈问。

“我可以向同学们借啊!”豆豆理直气壮地回答道。

“那若是考试的时候,同学之间是不允许说话的,你又该怎么办呢?”豆妈继续追问道。

“这个,这个……”豆豆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吧,考试的时候豆豆是不是就没办法了?”

“嗯。”

“所以豆豆应该学习另一个手指操,一个不用借别人的手指也能算出十以上加减法的手指操。”

“可是我只有十个手指啊,根本就不够用。”

“没错,豆豆只有十根手指,但是妈妈教给豆豆的这个手指操只需要十根手指。”豆妈笑着鼓励。

“真的吗,那该如何做操呢?”豆豆伸出自己的双手,已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我们打个比方,如:16+6,因为6比16小,所以我们先伸出6根手指,然后从16开始往上数,数一个数就缩回去一个手指。等到6根手指都缩回去了,那么你数到的那个数就是答案。”

等到豆妈说完,一直跟着她做的豆豆的6根手指头也都缩了回去,他忙大声地说道:“是22。”

“豆豆可真棒,你觉得这个办法简单吗?”豆妈一脸自豪地问道。

“简单,可如果是减法该怎么做呢?”豆豆突然好奇地问。

“那你就把那个比较大的数倒着数就行啦,同样每数一个数就缩一个手指,最后数到的数就是答案啦!”

“对啊,妈妈,你太棒啦!”豆豆兴奋地喊道。

对于刚刚接触数字加减法的孩子来说,通过手指来运算是一个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而且在做手指操时,大脑、眼、手需相互配合,能有效地促进其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均衡左右脑的发育,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对视觉、听觉、触觉、语言等功能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许多孩子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时感到有点困难,家长们可以利用故事中所讲的这套“手指操”来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当然这种方法只是一种过渡,学会真正的方法,才是学好数学的不二法宝。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内容相对简单,但这对智力刚刚发育的孩子而言却是个不小的难度,灵活地运用手指操可以让孩子更快地学好数学,并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跟着指针一起跑

“今天是谁惹我们家宝贝生气了,小脸都皱成小麻花了。”豆妈一边开着车,一边笑问道。

“妈妈,今天老师提问问题我没有回答出来,小雪他们都笑话我。”豆豆把今天学校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儿子,别灰心,不就是一个时间表嘛,今天回家妈妈陪你一起练习,一定让你学会。”豆妈鼓励道。

回到家后,豆妈还没来得及收拾东西,便被豆豆拉着学时间表。豆妈拿过来家里的钟表,指着实物对豆豆说:“儿子,你要记住一小时是60分钟,一分钟是60秒,短针走一个格是一小时,长针走一个格是5分钟,长针走了几个格,就把几个五加在一起,明白了吗?咱们试着读一下。”

于是豆妈和豆豆一次次地转动指针进行认知。付出没有白费,豆豆终于把时间表这一关给克服了。再看到练习册上的时间表,豆豆一眼就能读出数来。豆豆准确而高效的表现让老师都大吃一惊,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豆豆学习用心,有明显的进步。

识读钟表是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在换算时、分、秒时孩子很容易混淆。很多孩子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些孩子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但有些孩子却在家长的陪同下,通过练习完成了这项学习任务。因此,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多练习,及时解决孩子学习中的难题。

1.数学源自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学习数学会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简单化、趣味化。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加深他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这对学好数学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由于孩子用惯了十进制,一下子转换思维,可能会转不过这个弯儿。机械地在钟表前指认,怎么也不会记住。这就要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多识读时间,外出时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时间规划,让孩子把钟表牢牢地刻进脑子里。

我们一起来找错

“豆豆,说实话这作业你到底检查了没有。”豆妈检查完豆豆的作业本生气地问道。

“检查了啊,怎么了?”豆豆问。

“那为什么里面的错题你都没有发现?”豆妈真不知道该如何改掉豆豆写完作业不检查的坏毛病了。

“可是我真的检查了。”豆豆有些委屈地说。

“妈妈告诉你,你这些口算里有两道题是错的,你自己检查吧!”

豆豆看妈妈一脸生气的样子,听话地说:“哦。”

等到豆豆来到书桌前检查作业时,豆妈翻看了一下豆豆刚刚放下的书,是一本《找不同》,豆妈每次去书店,豆豆总会要一些这样的书。翻着翻着,豆妈眼睛一亮,心想:“对啊,既然儿子这么喜欢找不同,那我为什么不把握住这一点,来帮他提升学习呢!”

于是,在豆豆做完下一篇口算时,豆妈说:“儿子,你觉得找不同好不好玩?”

“当然好玩了,我最喜欢玩了。”豆豆说起自己的爱好是一脸的高兴。

“那好,妈妈陪你一起来玩。不过,今天的这个游戏比你平时玩的那些有难度,不知道你能不能找出来。”豆妈故意说道。

听妈妈这么一说,豆豆小小的自尊心被激起了,而且兴趣也高涨了起来,忙问道:“那我们找哪个不同?”

“就是这个,谁能找到里面的错误,就算谁胜出,为了公平,豆豆可以先找。怎么样?”豆妈指着豆豆刚刚算完的算术说道。

等到豆妈说完,豆豆便敏锐地察觉到今天的这个找不同确实很难,可若自己认输,那岂不是说明自己真的很差。不行,自己可是找不同的高手,于是他大声地说道:“好,就这么定了。妈妈要是输了,就得给我买QQ糖。”

听到豆豆这么说,豆妈高兴地说:“好。”

于是豆豆家每天找不同的比赛开始上演,豆豆也因此提高了做题的准确度,并慢慢养成了做完作业后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对孩子而言是枯燥的,尤其是数学,孩子很容易在不耐烦中敷衍了事,做完作业不检查是很多孩子都会犯的毛病,对此家长们应该给予正确地对待和引导,用游戏的方式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让孩子慢慢养成做完题就检查的好习惯。

现在不仅成人杂志上,儿童的报纸、杂志上也都毫不例外地登载找错游戏。玩找错游戏时,人很容易集中注意力,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生活中,不喜欢读书、看报的孩子对找错游戏却情有独钟,这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一个良机。这些孩子往往观察敏锐,能比大人更快地找出错误。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将对游戏的热情转向学习。比如,和孩子们一起做习题集的时候,你可以故意把答案说错或做错几处,让孩子尝试着找一找错误。当发现这些错误的时候,孩子们一定会很兴奋,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渐渐浓厚起来。

让计算快起来

这天下班后,豆妈一边做着面膜一边看豆豆写作业。可是明明很简单的加法,豆豆却要算上半天,这让坐在一边的豆妈很着急。“我说儿子,这个题很好算的啊,你怎么都没算出来呢?”

“妈妈,36+27+34这么大的数很难算好不好!”豆豆很不认同地辩解道。

“那你说你是怎么算的?”豆妈问道。

“当然是36加27再加34啊!”豆豆用一脸“你很笨”的样子看着豆妈。

对于豆豆嘲笑的眼神,豆妈不以为然地笑着说:“儿子,你那样算也没错,可是你不觉得36先加34再加27不是更容易一些吗?”

听到妈妈这么一说,豆豆一加,果然,36与34相加刚好是70,再加27确实比较快。他看豆妈的眼神也立马发生了变化。

“儿子,这算术啊是讲求方法和技巧的,以后算题的时候要先看看能不能凑成整数,这样算起来不仅快,而且不容易出错。知道了吗?”豆妈不负豆豆期望,继续讲解道。

“呵呵,还是妈妈聪明啊!”豆豆拍马屁道。

任何学习都有方法,尤其是数学,孩子只要掌握了方法,就会很快地学好数学。因此,作为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学习动态,教他用最简单的方法,处理学习数学中的难题。

1.加法凑整法。凑整法是加减法计算中常用的巧算方法之一。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哪几个数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就先算。如:计算7+29+3,就可以先算7+3=10,再算10+29就很简单。

2.减法凑整法。连续减去两个数,如果减去的这两个数的和是整十数,只要减去这个整十数就行了。如:56-9-1,先算9+1=10,再算56-10=46。

3.口、珠、笔算结合算口算。学习数学时,方式越多越好。比如在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时,如果能将口算、珠算、笔算这三者相结合起来,效果就会比只是练习口算要好得多,更能提高孩子的运算能力,为以后学好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算盘读写有妙招

自从学习了算盘拨珠,豆豆每天把自己的小算盘拨得噼里啪啦响,又快又好,可是每次一遇到四位、五位或者更多位时,他便出错,不是拨错了珠就是拨错了位。尤其是中间有零的数,豆豆的错误率几乎达到百分百。

其实豆豆的这个毛病,班里的其他同学也都有,于是张老师决定再认真把拨珠的这一节好好讲一讲。

“大家在拨珠的时候一定要定好位,看清楚了再拨,尤其是中间有零的数一定要看清楚,拨的时候更应注意。记住遇到零就是空开一位。”

听张老师这么一说,豆豆终于明白,自己作业本上那么多的大红叉是怎么来的了。原来自己在拨珠时一看是零就直接跳过拨数字,结果拨错了位数。认识到了这个错误,豆豆在以后拨珠时,都会先定好位,然后再拨珠,写数时也会对照着算盘上的位数。这样一来,豆豆的算盘拨数真正达到了快、准的境界。

两位数和三位数的数字还容易读、容易写,学习四位数、五位数时,很多同学不小心就会出错了。这时借助算盘能帮孩子形象地表示出数位,从而更容易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数位的意义,学习读数和写数。

以“一千零二十”为例,在拨珠读数时可以这样做。

1.定位,在算盘上定好数位,即万、千、百、十、个。

2.读数,把要写的“一千零二十”先读一遍,知道最高位是千位,可以判定要用四个档,这个数是四位数。

3.拨珠,把要写的数在算盘上拨出来。千位上有一个千,就在千位档拨一个下珠;百位上一个百也没有,不拨,用零占位;十位上有两个十,就在十位档拨两个下珠;个位上一个一也没有,不拨,以零占位。

4.对照算盘写数,千位上有一个千,就在千位写“1”;百位上一个百也没有,很明显,要在百位上写“0”;十位上有两个十,要在十位写“2”;个位上一个1也没有,同样在个位上写“0”。这样就正确写出了1020,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错误。

5.看是否缺位,最高位是千位,算盘上用了四个档,写出的是四位数。再读一读,与算盘上的数相同,说明写的数是正确的。

加减乘除谁先行

单元小测验结束了,豆豆的数学成绩居然只有70分,这可让豆爸和豆妈吃惊不小。两人回到家什么事都没做,而是先着急找出豆豆的考试卷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豆豆也一脸做错事的表情,乖乖地站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

等到豆爸豆妈看完考卷后,才弄明白豆豆的分全失在了加减乘除的混算上,而且每次都是因为加减乘除算错了顺序。比如,有一道题是:

200-76+24

=200-100

=100

另一道题是:

4+20÷4+20

=24÷24

=1

还有一道题是:

2020÷20=11

看完这些题,豆妈看了眼豆豆,问道:“豆豆,加减乘除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

豆豆想了想说:“应该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那你这些题是怎么一回事?”豆妈指着考卷上的错题问道。

豆豆顺着妈妈所指一看,才发现自己在算题时为了节省时间,光顾着找整数,而把先算谁的事给忘了个一干二净。

看豆豆半天不语,豆妈知道他已经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于是道:“好了,现在你把那几道做错的题重新做一遍。”

“好。”豆豆爽快地答应道。

过了一会儿,豆豆拿着改完的错题说:“妈妈,我都改完了,你看看对吗?”

豆妈看了一下,这次豆豆把上面的题都做对了,于是开口道:“知道以后遇到这类题时该怎么做了吗?”

“知道了。”豆豆低声道。

“以后做题别太心急了,一定要看清题再计算。记住了吗?”

“嗯,记住了。”豆豆保证道。

看着豆豆一脸的严肃,豆妈知道这次的成绩也给豆豆敲了警钟,相信有了这个70分,以后做题时,豆豆粗心的毛病就会收敛和改善许多。

在做加减乘除混合题时,算题的顺序是很多孩子,最易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在考试过程中,这种地方孩子最易失分。即便是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也难免会犯这种错误。

1.在平时的学习中,为了节省时间,更为快捷地得出答案,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做题时,会时不时地教一些简便的方法,比如连加时先算整数,再加其他。结果以后在遇到混合算式时,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先算整再算其他,却忽略了加减乘除混算是讲究先后顺序的。

2.造成故事中问题的原因,除了粗心外,也与孩子的求快心理有关。因为考试时间一般都很紧张,所以一看见此类的题目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先算整数以方便计算。所以,在辅导孩子学习加减乘除混算时,应该专门找出此类的题目,讲清楚按顺序和按步骤之间的差别,再让孩子多做一些此类习题的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准确率,还会提高解题速度。

审好题才能做对题

“妈妈,我这道题明明是对的,老师为什么要给我判错?”豆豆拿着练习册一脸的气愤。

“是吗,哪一道,我看看。”豆妈边接过豆豆的练习册边说。

“这一道,你看,是不是对的,老师却给我打了叉。”豆豆越说越愤愤不平。

“嗯,这一道可能是老师判错了,好了,别再生气了,你自己知道对就好了。”豆妈看完题后安慰道。

坐在旁边的豆爸听后说道:“是吗,让我看看是哪道题。”

听豆爸这么一说,豆豆赶忙拿过豆妈手里的练习册递了过去,满脸正义地等待豆爸和自己成为一组。

没想到豆爸却说:“噢,这道题老师判的没错,是豆豆做错了。”

“怎么可能?”豆豆和豆妈异口同声地问道。

“你们看,这道题是说,从A到B总共200千米,小明4小时刚好走了120千米。余下的走了2小时,问小明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你们有没有发现,120千米后面是句号。也就是说,这道题所问的是小明后面2小时平均走的路程,而不是6小时平均走的路程。”豆爸解释说。

听豆爸这么一说,豆妈算是转过弯来了,可是豆豆仍有些不甘心地道:“只是一个标点符号。”

“豆豆,你可别小看了这个标点符号,一个标点符号不注意,整个题的意思就理解错了,那么列出来的算式和得出来的答案都是不正确的。就像你这道题。”豆爸耐心地劝导道。

听爸爸这么一说,豆豆也觉得很有道理,轻轻地点了点头。

要做好一道应用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审题,只有审好了题,才能降低出错率,而且还可以为孩子节省不少的检查时间。

1.注意标点。很多时候一个标点不同,题目的解答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2.符号要看清。数学计算中,一个符号不看清,算出来的答案就会相差甚远,比如:48÷6-2与48÷6+2,尽管两道算式只有一个运算符号的差别,但是得出来的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在审题时一定要看清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再解答。

3.单位要统一。在计算题目时,若有单位,首先应该看看单位是否统一。如:苹果重3kg,梨重500g,问苹果和梨一共重多少克?如果不把单位换算统一,那么这道题所算出来的是错误的答案:503g。总之,审是做的前提,将题目审清楚了,才能做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