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无奈只得暗自叫苦,但他却永远记得,他在一个叫龙腾的地方走了马,后来人竟把龙腾叫做走马街了。离开龙腾,一路走去,虽然“损失惨重”,却也收益多多,听足了乡村对乾隆的歌颂,甚至有“国有乾隆,谷不生虫”这样肉麻的颂扬,领略了中里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品尝了“红嘴鹦鹉白玉板”,让其大饱了口福。所以尽管有失,然而失一匹马对乾隆来说又算得了什么?所以他十分满足,亦是十分兴奋。
于是沿了南岳山脉,一往直前,来到了一个叫做韶山的地方。他登上韶峰,放眼眺望,只见群山环绕,溪水长流,又见一团紫气,时隐时现于东方,这乾隆本来就极颖慧的,见了如此景致,不禁大发感叹:“天钟于此也!”于是断:“五百年后,此地必有王者兴。”不知乾隆故意说五百年,以期延续其大清的寿数,还是乾隆确实没有说准。反正,历史只承认他说准了一半,这里确实出了一位伟人,只是离乾所说的时间要短将近一半。只有两百来年以后,这里的一个少年,在一个薄薄的晨雾的早晨,挑了十分简单的行李,从这里走了出去,他去了省城,以后借寄岳麓书院,在这里的“爱晚亭”、“赫曦台”与志同道合的几个青年,商讨着国家的大事,民生的大事,商讨着要怎样才能推翻这不合理的世界,要怎样才能建设一个新的世界。后来,他们终于成功了,让这个世界改变了模样。这些,当然是乾隆做梦也想像不到的。不过这是后话,暂按下不表。
乾隆来到韶山,登了韶峰,亦好像当年舜皇南巡来到这里一般。舜皇南巡是带了许多随从的,他登临韶峰,因是圣人的到来,天下数百种的鸟也就飞来,盘旋于此,而唤做“百鸟朝凤”。舜皇大悦,命乐师奏了宫中之乐《韶乐》,亦可能是听了韶乐的缘故,百鸟竟是久久不愿离去,舜皇也就据此,将此山名为韶山,将所站立峰名为韶峰了。乾隆亦有如此之感,老天好像也是极愿给这位人间帝王面子似的。乾隆来到韶山之时,正是深秋,老天久雨,却突然晴朗起来,太阳从东方破云而出,却少了往日的沉闷。这太阳也真是的,好像刚刚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地明媚,却不媚俗柔和,少有燥热之感,而尽洗了老气横秋之俗。虽是深秋,韶山遍野的山花,却像春天一样,为迎接这位据说是极有福分的乾隆而盛开。因是雨过天晴,一切尘埃、丑恶,都被这秋雨刷洗得干干净净。
天是明净的天,地是明净的地,虽是深秋,却无深秋的燥热,说是嫩寒锁暖的春天么?却少了春天的寒冷,只是乾隆并没有当年的舜皇一样,带了文武百官。因为乾隆是微服私访,只有二三个随从,但也却像当年的舜皇一样,他非常的满足,韶山的一切,让他满足了作为一个帝王的所具有的虚荣。
乾隆游了韶山,韶山的一切,满足了他的虚荣,于是一路前行,来到长沙,他没有去找巡抚大人蒋薄,只是在长沙的街道上溜达了一回,又是藉舟渡江,而登临岳麓山了。见岳麓书院弦歌不断,士子学人,三三两两或成诵于山林之间或讨论于亭台之上,很是蔚然壮观。觉得有如朝圣者到了灵山,浑身上下沾染书香了。他来到了吹香亭见有两位儒生正在续对,乾隆亦是摇了纸扇,倚柱而立,因乾隆本身喜欢吟诗作对也就静下来听,只听一儒出联:“泰岱千峰,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传东鲁”。
一儒对日:“黄河九曲,文王谋,武王烈,历代道统在西齐”。
乾隆听了觉得大妙,于是猜测,这对坐的二儒,可能是一南一北的两士。这乾隆,续对却是高手,见对句有“黄河九曲”觉得改为“岐山一脉”语义更加连贯,更有力量。于是摇扇高吟:“岐山一脉,文王谋,武王烈,历代道统在西齐”,事实正是如此,这吹香亭的二儒乃陕西的大儒王杰及黄明懿的弟子高倬。王杰自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自以为天下之才十斗,而己占其八,挑战各处。他早闻岳麓书院大名,亦闻黄明懿儒名,就同当年的朱熹挑战张栻一样,竟是不远数千里之遥,登岳麓而名为游学,实为挑战。高倬乃湖南零陵人,黄明懿的高足之一。见王杰来势汹汹,目空一切的样子,高倬很是有些不服气。在相互论道以后,王杰没有征服高倬,于是续对为乐,名在取乐,实在斗智斗勇。见乾隆如此一改,二儒竟是瞠目结舌,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摇了纸扇,浑身珠光宝气的公子爷们竟有如此之才。乾隆也不露山水,只是微微而笑,见山长黄明懿与一老者在不远处对弈,乾隆于是随口而占: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随口而念了,却并不正眼而观二儒,只是若无其事地摇扇。王杰、高倬清楚,眼前的这位公子爷,是在向他们挑战,王杰尽管极有才华,却只是搔头,而无对句。高倬却是随声对道: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俨然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在指挥着一场战争,却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湖湘文化“致君泽民”“经世致用”的内涵。乾隆听了,不禁大吃一惊,这哪是一介儒生所对呀?明明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将口吻。乾隆不禁点头,然后飘然而去。这高倬,虽是才思敏捷,亦是深得黄明懿真传,为岳麓巨子之首,然而官运却是极惨,参加科举考试,一进考场,不是打摆子,就是拉肚子,考了数次,终究连一个举人也没有考中,只做一老儒而寿终天年。
乾隆微服南巡,登岳麓见岳麓书院如此,从而领略了湖湘文化的精髓,联想到在韶山及韶峰所见到的一切,也就认定,“惟楚有材”,此言不假。
却说李天柱,任了山长,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在为岳麓书院争取专修资金的问题上违心地进行了暗箱操作。尽管事成,为书院争得了面子,争得了荣誉,但毕竟觉得无趣,自觉愧对列祖列宗,辞职归了山林,而不再过问俗世尘事了。雍正作恶太多,终遭报应,被吕四娘斩了头颅。乾隆做了皇帝,蒋薄以“内廷亲臣”作了湖南巡抚。因蒋薄乃当朝大儒,亦是热心于书院的建设,所以,他一上任,就对书院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修与改造。整治其腐折,葺补其毁亏,焕新其赭垩,自大成殿而庑,而祠,而讲堂,而斋舍,而亭,而台,一新面目。因为钟保调离,李天柱又相继隐去,书院尽管弦歌不断,却终究几近散沙一盘。这蒋薄,本就是当朝鸿儒,雍正八年即中进士,而对教育又是十分关心,在他修葺了书院之后,登坛讲学,使得书院渐渐地回归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