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岳麓风云(上下)
20165300000056

第56章 阿里海牙焚书院 湖湘学子斩凶顽(2)

阿里海牙知襄阳的战略地位,谁占了襄阳,谁就拥有了南宋天下的一半。忽必烈接受了阿里海牙的建议,就命同知枢密院使伯颜与阿里海牙率兵征战,事实正如阿里海牙所估计的一样,自襄阳攻破,吕文焕投降做了元朝的大官,南宋的其他州郡就更无斗志了。他们认为作为南宋对外用兵的第一门户襄阳都被攻破,其他州郡就更是不可力敌。因此,当阿里海牙率兵一路南下,所过州郡很少有过迎敌,各州郡守将不是象征性地与阿里海牙对上几阵就投降,就是见了阿里海牙的旗号就倒戈委身于元。当然对于以后所降的宋将,阿里海牙并没有像对待吕文焕那样礼遇了,也没有几个做到了吕文焕那样的大官。每战攻城掠地,使得忽必烈灭宋的计划比他自己所设想的要容易得多。

至元十一年九月,阿里海牙会师襄阳,从襄阳誓师南伐,十二月出沙芜口,第二年三月与巴陵守将高世杰兵遇巴陵。稍作战事,高世杰就兵败而逃,至桃花滩而投降元军。一路滔滔下岳州,四月至沙市,攻沙市不下,乃放火,沙市即破,沙市宣抚使朱祀孙献城以降。入江陵,传檄郢、归、峡、常德、沣随、辰、沅、清、复、均、房施、荆门及诸洞,檄文所到之处,州、县、郡守无不慑于阿里海牙的威力而纷纷归降。见此,忽必烈大喜,大宴三日,对其近臣说出了自己的内心话。他原以为南宋江山会固若金汤,元军灭宋会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他打发伯颜作为东路,因为阿里海牙孤军作战,也就很是为阿里海牙操心;没有想到,阿里海牙竟是如此善战,南宋将士竟是如此不堪一击,也就放心了。今荆南定,吾东兵可无后患矣,于是亲自作诏以褒阿里海牙,并命阿里海牙撤军还鄂。

却说阿里海牙,在接到忽必烈的嘉勉令与撤军返鄂的圣旨之后,不敢有违,所有收服的州郡的长官仍以原州郡的长官担任,以稳定所收服州郡的治安,又加派了兵马帮助维护。撤兵至鄂后,阿里海牙写信招潭州太守李芾来降。这李芾可不比吕文焕,亦不比其他的郡守,他对阿里海牙的招降文书连看都不看,就一把火给烧了,将来使重责了五十军棍,打得来使皮开肉绽,并将其轰出潭州。来使灰溜溜地爬了回去。

自襄阳誓师南征以来,这位招抚信使几乎没有受到过任何委屈。在其他州郡,尽管他是一位跑马送信的小人物,却终究手里拿了阿里海牙的书信,也就拿了鸡毛足以当令箭来,州郡长官见了,巴结他还来不及,将他敬君尊神一样奉为上宾。

如此崇高的礼遇,也就养成了他养尊处优的习惯,而自觉作为元人,他该高人一等。然而到了潭州,见李芾气得浑身颤抖,叫了军棍侍候:“回去告诉阿里小儿,在潭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李芾说话掷地有声,义正辞严,信使也就顾不得尊严,顾不得疼痛,边滚边爬溜了。回到大营,信使向阿里海牙汇报了李芾的回话,并添油加醋地向阿里海牙反映李芾是怎样咒他,是怎样咒骂忽必烈的,气得阿里海牙嗷嗷直叫,恨不得立马就将李芾拿住,并生吞活剥他。

自破樊城,攻襄阳,又从襄阳誓师一路南下,阿里海牙没有挫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以至南宋诸将望旗倒戈,闻名丧胆。阿里海牙没想到,潭州李芾不仅不买自己的账,而且还责打来使。两军交锋,不斩来使,这不是你汉人历朝历代所定的规矩么?

阿里海牙可是天生一个战争狂,在听了信使的汇报后,气得不得了。过一会儿后,他也觉得这李芾倒是有些气节,不像其他州郡的守将。他自襄阳誓师前后不过一年左右,就征服了南宋几十个州郡,少有州郡与之交锋,也就有些乏味。战争嘛,当然就是征服,但仅仅只是征服么?除了征服之外,是否还存在智力与体力的抗衡?所谓将遇良材,棋逢对手,不就是指战争么?阿里海牙曾做过贩马人,到过潭州,听说过楚蛮子的种种传说,也听说作为湘楚文化化身的屈原的种种传说。

他意识到,征服潭州有一场恶战,甚至会有一场他所不愿看到的悲剧的发生。

三月与高世杰兵遇巴陵,四月破沙市,盛夏移师鄂州,招李芾不从已是十月。阿里海牙很着急,于是移兵长沙,派兵攻打湘阴。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县城,让他苦战三四个月,大小战役几十场,自己折兵损将,才攻下湘阴,占了湘阴县城。

攻破了湘阴,阿里海牙就有些踌躇满志了。他以为又像当年战襄阳一般,攻开了樊城,襄阳也就会不攻而破。因为他清楚,湘阴对于潭州来说,也像樊城之于襄阳一般,唇亡而齿寒。他写了书信,但不再遣使亲送了。他吸取前回送书的教训,将书信绑缚于箭矢之上,以弓箭射入城内。信的内容也不同,上回是以许愿、封官、荣妻作为诱饵。他见软的不行,就改成了硬的,以强硬的口气、坚决的态度作了“速降,以活州民,否则屠城”来吓唬。李芾见了仍然不作答复,只是依照自己的计划积极备战,部署军事力量。见软的不能感动其心,硬的又不能动摇其志,阿里海牙着急了。于是一方面以决隍城之水,以水来淹,另一方面又派兵以火炮攻之,自己则率中军于城下搦战。漫天的洪水,隆隆的炮声,并没有让潭州守将屈服,并没有像阿里海牙所想像的那样:守城的将士听到隆隆的炮声,以为是天兵神将,就吓得屁滚尿流。相反听了炮声,见了洪水,潭州将士更加愤怒,认为灭绝人性的阿里海牙是在做一件灭绝人性的事情。李芾于城楼之上暗伏了数百名弓箭手,用上了毒液的箭矢,见阿里海牙率中军于城下,趾高气扬,甚是威风,就放了乱箭。阿里海牙虽是武功高超,有万夫不当之勇,然而面对流矢,虽然用力地避了一阵,却终究无法完全避开,一支箭矢像流星一样,正中阿里海牙胸口。阿里海牙大叫一声,坠下马去,顿时口吐白沫而不省人事。见主帅中箭落马,元兵就无心恋战,鸣金收兵,抢了阿里海牙返回大营。

自对南宋开战以来,阿里海牙可谓身经百战,夺城掠地,没有过败绩,没有遭受过如此重创。细细思来,阿里海牙愤恨交加。他拔了箭头,用了元朝最好的金创药物,控制了毒素的发展,但伤口却终日化脓,久久不能痊愈。越是如此,阿里海牙也就越是急躁,越是报仇心切,因此尽管自己卧床不起,却整日命令部将不断地发起进攻。经过七十余天的攻战,将士死伤无数,终于攻克潭州。

攻克了潭州,却征服不了潭州市民,潭州市民又作月城以作抵抗,潭州守将李芾及转运使钟蜚英、都统陈自,不甘屈服于阿里海牙而横刀自刎,以身殉国。

自从中了流矢,受了重创,阿里海牙元气大伤,经常精神恍惚,往往一闭眼就梦见那些死于他马蹄下的冤魂。特别是李芾、钟蜚英,陈自自刎以后,阿里海牙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意。于是他命众将,以崇高的礼仪安葬了李、钟、陈等三人,又假惺惺地对潭州市民进行了安抚,派了大量的兵士以维护潭州的社会秩序。尽管如此,阿里海牙收买民心的计划并没有完全实现,市民的反抗时有发生,残杀元兵的事件几乎天天存在。这件事实实在在让阿里海牙感到头痛。因为这种近似游击战争的做法,尽管阿里海牙有翻江倒海之功,却终究无处可使。这些游击队员神出鬼没,根本无法让人明了踪迹,要是进行大规模的剿杀就有违初衷,自己收买民心的计划岂不是空费力气?李芾等自尽后,其余残兵落到了守将刘忠之手。

这刘忠据说是兵部侍郎吕师孟的亲戚,是吕师孟一手栽培提拔的。李芾死后,他自然无心应战,于是率众打开城门献城投了降,作了元人的走狗。刘忠献城以后,接受了阿里海牙的封赏,作了元朝的潭州太守。刘忠很清楚,潭州城内的游击战争,是岳麓书院的那些学子儒生所为。因为自从潭州开战以来,岳麓书院的学子儒生就放下了书本,参加了李芾的护城军队,虽然战死大半,但还有一小半在继续活动。他在解散这些残兵的时候,惟独没有岳簏书院这小半学子的去向,于是他肯定地向阿里海牙作了汇报。

对于岳麓书院,阿里海牙早就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于张栻那种“致君泽民”、“经世济国”的思想的灌输,更是让他敬佩不已。攻开襄阳以后,他听吕文焕谈了襄阳的历史,谈了岳麓书院的学生赵方当年主政襄阳与金兵对抗的历史,以及赵方、游九言、游九功对于襄阳备战的贡献。他更是把岳麓书院作为一方圣地而加以崇尚。但是岳麓书院学子士人坚持的游击战争却搞得他焦头烂额,他就由崇敬而变为仇恨,而且他一想到潭州的战争就有些心惊肉跳。这些湘楚之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叛逆的精神,有一种支撑他们的精神文化,游荡在这潭州的上空,游荡在这潭州的空气里。阿里海牙似乎意识到,这种文化的发源则是岳麓书院,对“祸起岳麓”,要使大元帝国能在这潭州大地得以长久统治,这种文化可能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潜在因素,他认定了这个理。

斩草除根,截水断源,这是阿里海牙一贯的作风。他决定到岳麓书院去看看,于是备了战船,载了数百将士,过了湘江,浩浩荡荡地直奔岳麓而来。潭州七十余天的战争,大小数十次的战斗,无以数计的死亡与流血,早已把潭州的城池染得通红,早已把湘江两岸染得通红。呼吸带着血腥的空气,阿里海牙早已习惯。在他的思维里,空气本来就应该如此充满血腥。然而当他涉足岳麓,见那初春的嫩芽,潮湿的土地,那成阴的古树,以及那古色古香的书院、寺庙道观,这一切的一切,几乎让他惊呆了。呼吸着那纯尽的没有血腥气味的空气,阿里海牙虽然精神大爽,五脏六腑就像清洗过那样从未有过的轻松,然而这些却使他觉得有些别扭,有些不太习惯。那丛林中不时飞出的箭矢,要么射中他的一两个将士,让他感到心烦恼怒。但他却无可奈何,待他带兵闻箭而去,却是杳若黄鹤而无影无踪。当他们扑空离开的时候,间或又有一二十枝箭矢射中将士,他们在东奔西扑,继而又西奔东扑,却处处扑空。这些箭矢,都是经过毒液浸泡的,阿里海牙也没有如此之多的上等金创之药。因此带来的数百将士,竟被射死半数。他带了贴身随从步入岳麓书院的大门。大门敞开着,却找不到一个人影。步入二门,进入讲堂,一种从未有过的清香扑鼻而来。站在讲堂的中央,见孔子那慈祥的画相雄踞于讲堂之上,七十二贤位列左右,讲堂庄严、肃穆。他被这空旷却又充满神秘的气氛感染了。他真想像学子儒生一般,整天朝圣于此。但这是怎样的一种幻想呢?他是一个蒙古人,而且是一介武夫。虽然蒙古人亦崇尚孔子,太宗帝亦曾册封过孔子五十一世孙元措为衍圣公,敕修了孔庙。但于他阿里海牙行么?潭州七十余日的攻坚,大小数十场战斗,自己心口的创伤,几欲丧命的痛苦,以及潭州人誓死不屈的精神,在他的心中已经定形为一个无可挽回的悲剧,是他阿里海牙战争史上以及人生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页。一个可怕、可悲的决定在他的心中形成。他两眼冒火,他把一生的耻辱统统结归于这个圣地了。是这里培养了赵方,培养了游氏兄弟,是这里产生了湖湘的文化精神。只见他用手一挥,数十名亲兵各执火把,首先点燃了讲堂内的画像,慢慢地点燃了大门、二门、讲堂、斋舍……慢慢地整个岳麓山绯红了,浓烟滚滚有如乌云,遮蔽了天日,整个岳麓山笼罩在血腥的烟雾之中。书院的一切,在一声声毕毕剥剥的响声之中,化为了焦_十。那数百年数十年的树木化成了炭末。岳麓山的一切在一阵火红之后慢慢地暗淡下来。

站在山麓,阿里海牙狂笑着,正准备离开,一枝流矢飞来,射中阿里海牙的面颊,阿里海牙应声倒地,不省人事。

正是:

元人问鼎逐中原,滚滚烽烟蔽云天。

荼毒岳麓干戈起,碧血尽染啼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