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岳麓风云(上下)
20165300000052

第52章 兴理学朱熹平反 庆大功理宗赐书(1)

兴理学朱熹平反庆大功理宗赐书话说朱熹终于从韩侂胄的“生死簿”上走了出来,他解脱了,从此不再有烦恼,不再有惊悸,也不再有恐惧了。是年是宋宁宗庆元六年的三月初九。半个月以前朱熹收到了弟子黄干的来信,黄干告诉他:“一日,他仰观天象,见有紫气漫游于朱宅故居,慢慢地坠于故宅古井,此怪相也,弟子很足忧心,故作书以问先生安好!”朱熹读了黄干来信,自度不久于世,于是,对镜作诗而自悼: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

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佘日付残编。

作毕,不竟喟然长叹:“时不与我矣!”

却说黄干作书探问朱熹后,知恩师不久于世,于是匆匆向考亭赶了过来。但他终究没有赶到,朱熹去了。他收到了朱熹临死时的遗书:“……凡百更宜加勉力,吾道之托在此者,吾无憾矣。衰病本自略有安意,为愈梦达荐一张医来,用钢砂巴豆等攻之,痫遂大变。此两月愈甚,恐不可支。吾泰儿又远在千里外,诸事无吩咐外,极以为挠。然凡百已定,只得安之耳。异时诸子诸孙,切望直卿一一‘推诚,力赐教诲,使不大为门户之差,致祝,致祝!《礼书》今为用之,履之不来,亦不济事,无人商量耳。可使报之,可且就直卿处折中,如何来《丧礼》,详略皆已得中矣。《臣礼》一篇,兼旧本,今先附案,一面整理,其他并望参考条例,以次修成,就诸外借来可校,作两样本,行道大小并附去,并纸各千番,可收也。”

黄干启读遗书后,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他没有赶上先生的忌日,他遗憾终生。他清楚,先生的遗书,大有白帝城托孤之意,此乃先生对他黄干的器重,先生弟子数千,何其钟情于他耶?

“先生去时,有何吩咐?”黄干问了沈蔡。

沈蔡回答:“先生讲:道理只是恁底,但大家倡率做些艰苦工夫,须牢固着脚力,方有进步。”

“先生真乃磐石人格也!当年孔圣离世,尚叹‘吾道穷矣’,‘道不行,乘槎浮于海’。”黄干钦佩地说。

“先生病时,张揆亦来馈礼也。”沈蔡接着说。

“张揆?张揆何人?”黄干问道。

“张揆,荀经也。”沈蔡的比方,却让黄干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黄干睁大眼睛狠狠地盯着沈蔡。“荀经?”他清楚,荀绖乃东汉末年谋士,后附曹操以求富贵。黄干想了一阵,却是哑然失笑。“张揆乃先生门徒,韩伲胄驱先生于考亭,张揆乃反戈,附了韩侂胄,而作建阳县令矣!张揆携了重礼而望先生,先生大怒:荀绖,望错人也,你该望之人居临安耳!继而大斥:知县若宽一分,百姓则得一分之惠。先生拒不见张揆,张揆讨了个没趣,丢下礼物灰溜溜地跑了。”

沈蔡说毕得意地笑了起来,黄干也大笑不止。“此乃先生人格也。”黄干补充道。

却说三月九日这天,赵扩临朝,他刚坐到龙椅上,却猛地看到有一股紫气如烟如雾地滚滚而入,直飘殿上,慢慢散去。不久一阵狂风,铺天盖地而来,却刮得赵扩睁不开眼,又片刻离去。赵扩大惊,急问群臣:“众爱卿,如此怪异,是何征兆?”

许久无人作答,赵扩于是点起将来:“韩爱卿,你说说如何?”

韩侂胄本来就不学无术,除了利欲熏心,又晓得多少焉?

他用力地搔了搔头,却是胡扯起来。

“陛下洪福,此乃极好之兆矣,紫气入殿,大幸矣!”

赵扩听了韩侂胄胡扯了一阵,将信将疑:“紫气入殿,大幸矣,然而狂风入殿,亦大幸乎?”

赵扩想了想,却终究不得其解。

其时,有司天监沈祯,出班奏事。

“启禀陛下,臣昨观天象,见一巨星坠落东南,臣恐非祥矣!”

“沈爱卿,仔细道来,让朕听听!”

“臣昔闻,朱晦庵诞生时,其故宅有一古井,忽冒紫气,如烟如雾,笼罩天日。很久以后,紫气凝聚为虹而贯于天,其间不知是否属真?”

“臣亦曾听闻矣。”沈天监说毕,京镗亦附了沈祯。

“真如此,晦庵危矣。”

散朝后,不久却传来了朱熹的死讯,又传来了四方道学信徒决定在十一月聚集举行大规模会葬的消息。韩侂胄听说朱熹已死,那高兴的劲儿可别提了,他立即召了京镗、刘德秀、余杰等十余人,在京城大开起庆功会来。此刻韩侂胄已不做丞相了,被赵扩封为平原郡王,加为太傅,把丞相之位给了京镗。“朱熹己死,吾等无忧矣!”朱熹死后,群魔乱舞了。

只是听说要举行大规模会葬,却让他们慌了神。

“此乃万万使不得的。”刘德秀在大吹大擂地庆祝了一会后,不无忧虑地说。

“要是这些士子儒生,聚集闹事,岂不惨矣?”京镗补充道。

“闹事,有何惧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郡王手中有的是千军万马。”余杰眯了眼睛盯着韩伲胄,很是谄媚地讨好韩侂胄。

“只是伪徒极盛,四方皆有,聚而集之,足有十万之众,十万之众而会葬,其誉岂不有盖吾王也?”余杰接着解释了“何惧闹事”的原因。

“呸!小小朱熹,岂敢与吾王相比也?吾王千秋百岁,岂敢言死?”余杰很想借此大拍韩侂胄一阵马屁,没想到却被施康年找了破漏,拍马屁竟拍到了马腿上了。

“岂敢?小可岂敢?施正言污蔑小可了。”余杰涨红着脸,冷汗直冒。“小可岂敢言吾王死?”

施康年冷笑道:“还在狡辩,刚刚尚说死!”

施康年说完,把目光投向了韩伲胄,此刻韩伲胄可不像庆功时那样春风得意了,他绷着老脸,讷讷地呆坐着。韩伲胄受封平原郡王以后,却以帝王自居了。慈福太后把武林山东麓的南园赐给了他。韩侂胄便居太室三茅山旁,筑石坛烧炼大丹,唤了一个姓余的道士替他掌火候,自以神仙自居,百岁又算得了什么?他要万岁,千秋万岁!但他没有说出,尽管这些乱舞之群魔是自己的心腹,但毕竟是些少有素养的无赖之徒。

他看了看刘德秀,在这些人中,韩伲胄还是比较相信刘德秀的,刘德秀办事没有过纰漏,于是问:“德秀,你意如f可?”

“启禀王爷:臣以为,此事万万使不得,可使正言作折禀奏皇上,乞请皇上派兵前往办妥。吾王意下如何?”

听了刘德秀之说,韩侂胄点了点头说:“此事孤就不出面矣,就让京相做主,康年你去作折,明日早朝投进。”

韩侂胄作了安排,各自散去,不在话下。

第二天早朝,赵扩端坐龙案,黄门太监拖着长长的鸭公嗓声高唱:

“皇上有旨,众位卿家,有事出班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正言、施康年慌慌张张地抱本出班,说:“臣有事启奏!”

“施爱卿,所奏何事?”赵扩问了。

“四方伪徒,期以一日聚集送伪师朱熹之葬。”

“爱卿何以知之?”

“所传纷纷矣!”

“如何不见帅守所奏?”

“帅守所奏,抑或尚在驿中。”

“众爱卿,其闻确有其事?”

“启禀皇上,臣亦有所闻!”京镗出班回奏,接着刘德秀、余杰相继出班回奏。

“众卿所言,果有其事呀,施爱卿,汝给朕说说。”

“陛下,臣闻伪师住在浙东,则浙东之徒盛;在湖南,则湖南之徒盛。夜三鼓聚于一室,伪师身居高坐,口出异言,或更相问答,或转相问难,或吟哦经书,如道家步虚之声;或幽默端坐,如释氏入定之状,遇夜则入,至晓则散,如奸人事魔之教。观其文,则对偶偏枯,亦如释氏之语录。杂之以魔书之诡秘,倡之以魔法之和同。今熹身已殁,其徒不忘,生则画像以事之,殁则设位以祭之,容有些事。然会聚之意,必无美意,若非妄论世人之短长,则是谬议时政之得失。望陛下明鉴,令守臣约束。”

“依卿所奏,卿似事伪师矣。”听了施康年所奏,赵扩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陛下明鉴,微臣一片忠心,岂敢以身事伪师哉?微臣之忠,平原郡王最是清楚也。”施康年听赵扩所言,吓得浑身像打摆子一样颤抖起来,跪拜于殿,以头抢地,叩得地板“嘭嘭”作响。

赵扩看着施康年一副狼狈相,哈哈地大笑起来。

“施爱卿伺‘必如此也,何必被一个死朱熹吓死耶!平身,朕与你开个玩笑而已。”然而,赵扩对施康年所奏并没有作答。

自从罢黜了朱熹,罢黜了赵汝愚后,朝中的相党不罢即死,去了儒臣,朝内空空如也,赵扩每次上朝,无非就是韩伲胄几句歌功颂德之词,无非就是“吾皇万岁,主上洪福”那几句陈词滥调。韩伲胄受封平原郡王以后,据说在烧汞炼丹,修炼神仙故事,索性连朝也不上了,“吾皇万岁,主上洪福”这几句陈词滥调赵扩也难以听到了。朝政根本不是朱熹、赵汝愚在时一般热闹有为。赵扩每次退朝后,回到后殿,总是有如此之想。他甚至开始有些怀念起朱熹来了。夜深人静之际,闲暇无事之时,他也偶尔翻一翻朱熹做侍讲时呈送的自己编著、作注的书籍,虽然只是偶尔翻翻,并不经意,却也偶尔看出了些名堂来。一次,他翻阅了朱熹集注的《书经集传》,见序有“二二帝三王治本于道章”,竟是来了兴趣。朱熹说:

“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而言矣。何者?精一执中,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曰德,曰仁,日敬,日诚,虽言殊而理则一,无非所以明此心之妙也。至于言天,则严其心之所自出,言民,则谨其心所由施。礼乐教化,心之发也;典章文物,心之著也;家齐国治而天下平,心之推也。心之德,其盛矣乎?二帝三王,存此心者也;夏桀商纣,亡此心者也;太甲成王,因而存此心者也。存则治,亡则乱,治乱之分,顾其心之存不存如何耳?后世人主,有志于二帝三王之治,不可不求其道;有志于二帝三王之道,不可不求其心……”

读了朱熹的文章,斜倚靠在龙椅上,慵慵地微闭双眼,赵扩好像看到了朱熹那颗滴血的心,那颗“德”心,那颗“仁”心。“是啊!朱熹是忠心的!”赵扩慢慢地回忆了与朱熹相处的那四十余天,他终于找不出朱熹的劣迹来。他又想起前不久施康年奏朱熹的事来了。

“陛下,微臣之忠,平原郡王最清楚,这哪里是在向朕表白?分明是在向朕示威!施康年的眼里有朕乎?分明只有平原郡王耳!”

赵扩想了想,不禁有些毛骨悚然,平原郡王,是呀,哪有肱臣不朝见皇上的?这分明是不把朕放在眼里了。“外戚执政,危及根本,汉之王莽,唐之吕氏,其灾还浅乎?”赵扩又记起了朱熹之言。

十一月二十日朱熹的葬礼,按原计划举行了。赵扩既没有依施康年之奏派兵镇压,也没有下旨叫福建帅守“约束”,而是听其自然。参加葬礼的也并没有像施康年他们所说的“十万余众”,只有一千多人,其中有名的弟子四百多人,远的却在家设位哭祭了。

却说韩侂胄,设计罢黜赵汝愚、朱熹等一班干臣以后,赵扩任他做了丞相,不久又封他平原郡王加太傅,可真是一手遮天了。满朝皆是其党羽,以至于朝野知有平原王而不知有宁宗矣。他有四夫人分东南西北而名之,也是仿照皇室的东南西北四宫而设,惟一区别是叫“夫人”而未叫“娘娘”。韩侂胄那天生曰,其党羽争献异宝,有一个叫做赵师择的献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小盒。韩伲胄见了,起初很不高兴,意欲随手丢了,赵师择连忙跪拜,定请韩侂胄启盒一视。韩侂胄启盒一看,竟是一座粟金薄桃小架,小巧玲珑,上面缀夜明珠一百余颗,价值连城。赵师择因此很快升任工部侍郎。一次,韩侂胄同客到南园喝酒,他指了竹篱茅舍说:“此真田舍间气象,但欠犬吠鸡鸣耳!”

话刚落音,远处草丛中却传来了犬吠声。客大惊,起身往茅草处视之,只见赵师择趴在草丛里大作犬吠呢。

韩伲胄的劣迹很快就传到了赵扩的耳里,赵扩听了韩伲胄的传说后,不无羡慕地说:“朕贵为天子,尚无福享受耳。”于是赵扩慢慢地对韩侂胄有了厌恶。

赵扩的这些微妙的变化,朝中少有人发现,只有一个叫余端礼的探出了一丝丝的脉象。余端礼其时任左相,同赵汝愚、朱熹有些关系,但这层关系很隐蔽,几乎没有谁知道,朱熹终于没有被斩,就是这余端礼从暗中斡旋的。余端礼探出了赵扩的脉象后,乘机向赵扩奏了一道密诏,列举了韩侂胄有心问鼎天下、贪赃枉法的十大罪状:“陛下,平原郡王问鼎天下,野心已是昭然,据臣所知,其府私藏龙袍数件,陛下再是无睹,只恐到时难以挽回了。”

“余爱卿所言,朕已知之,然如之奈何?满朝皆是韩伲胄耳目,韩伲胄不上朝,却是遥控朝政,如何是好?”

“陛下可记否?当年一个叫余杰的上奏,乞请陛下,加韩侂胄‘九锡’!”

“朕记得!”

“老臣有一计,陛下不如依了余杰加韩伲胄‘九锡’,到时韩侂胄必上朝谢恩,却叫御林军抓了,岂不无事?抓了韩侂胄,树倒猢狲散,余党自然成不了气候。”

余端礼献了计,赵扩不住地点头称好。

赵扩果然依了余端礼的主意,当众宣布了自己的意思:“逆魁朱熹已死,赵汝愚亦亡,朝纲肃正,海晏清平,此皆平原郡王不遗余力之功也,朕心甚慰。前者,余爱卿奏请,赏平原郡王‘九锡’之尊,只因朱熹未死,朕心犹惧,今已大功告成,当依余爱卿所奏。众爱卿意下如何?”

满朝重臣几乎都是韩党,哪有反对之音?就是那几个有意见的小字辈,此刻也不敢出来说话。

“皇上英明,平原郡王,当受‘九锡’之尊!”听了一片“皇上英明……”赵扩心里真不是滋味,这哪是他赵扩的朝廷呀,分明就是他韩伲胄的朝廷了,赵扩只觉得眼前一片茫然。“如此以往,禅位还有多久?”

赵扩降了圣旨,命太监携旨入了韩府宣读。

三天后,韩侂胄果然前来谢恩,却让赵扩的御林军捕了个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