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打败大盘:价值投资法则的精髓
20165200000019

第19章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7)

上述这项假设首先是被约翰·布尔·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nms)在他的一本叫做《投资价值理论》(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的书中提出来的。虽然这本书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是书中的评价理论直到今天还颠扑不破。如果把这种评价过程和债券评价方法相比,似乎更容易被理解,因为其背后的数学原理都一样。债券虽然没有所谓的现金流量,但债券却有票面利息支付。虽然债券并不反映无限延长的企业生命,但债券在存续期到期时必须把本金还给投资人。我们看待企业现金流量,就好像看待一个附带票息、存续期间一百年的债券一样。其实,企业未来也要把获利回馈给投资人,只不过这些利息并非像债券票面利率那样是白纸黑字写在债券上的,而是需要投资人自己衡量标的公司未来可能的增长率。

计算公司获利必须先取得两项数据:第一,未来可能的获利,第二,将未来可能的获利折算成当期获利的折现率。巴菲特通常以当时政府长期公债增殖利率作为折现率标准来计算的,因为美国政府30年期公债的利率是百分之百有保证的,所以这种利率我们也称之为“无风险利率”。不论投资标的是政府公债、公司债、普通股、房屋不动产、油井还是农场,巴菲特认为无风险利率是用来衡量各种投资标的或投资组合的最好指标。

巴菲特不会因为某些投资报酬不确定而随意调整折现率的高低。尽管某一项投资较其他投资,看起来风险稍高,但他还是维持折现率不变,只是调整购买价格。换句话说,他不会像资产定价模式理论那样,如果投资组合中的单一投资风险较高,就加入其他股价波动风险较低的投资,试图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他只做在最初投资时选择股价低位时介入的事情。

他认为,如果投资人能了解标的公司的特性和未来发展状况,就不太需要再靠其他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或增加投资稳定性。相反,越不了解标的公司的状况,投资人就越想靠其他风险分散策略来增加投资的安全性。

伯克希尔公司曾有几个较大的股票投资案,对这些投资案作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部分案例所涉及的被收购公司获利率甚至超过市场无风险利率。因此用两段式股利折现模式似乎比较合适,即(1)当企业处于刚开始发芽成长的先期阶段,采用较高的折现率;(2)当企业发展处于较稳定状态时,则采用较低折现率。

巴菲特在1988年买进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时长期政府公债增殖利率为9%,可口可乐获利增长率则达15%,9%减掉15%,得到一个负数,从而使得这种计算结果没有任何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两段式折现模型,首先假设可口可乐的股东净获利(净现金收入+折旧/分期付款-资本支出)将保持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率,可以持续增长至少10年,然后增长率降低到大约5%,所以,在第11年的时候,可以将9%的无风险利率减去5%增长率,得到4%的公司未来获利增长折现率。

大多数美国投资人都认为可口可乐的股东净获利理所当然地可以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至少10年以上,所以他们认为巴菲特的假设和预测太过保守。而有些投资者则坚持可口可乐未来10年的情形很难预测,所以只能以15%的增长率来预估其今后5年内的股东净获利增长。这两种看法似乎都有些道理,但我们认为不尽然。请牢记巴菲特曾说过的一句名言:“宁可约略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因为我们的研究重点不在于可口可乐公司获利到底是否能在5年、7年,甚至10年内以15%的增长率增长,而在于投资前要花时间研究标的公司的真实价值,不能靠一些旁门左道的捷径,这些捷径可能可以准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数,但还是无法衡量出这笔投资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另外人们常问的是有关股利折现模式问题,即当无风险利率为9%,一切问题似乎都很好解决,但问题是,目前无风险利率只有5%或6%左右,该怎么办?举例说,当利率水平只有6%,减去标的公司5%的获利增长率,公司股东净获利折现率只有1%。对于这种现象,巴菲特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巴菲特认为,身处低利率环境中,他会将折现率向上调高。当长期公债增殖利率低于7%,他就将折现率调高到10%。如果长期市场利率逐渐攀升,市场利率就会和他的折现率靠近。就算市场利率不再攀升,他的投资案也因此多保留了3%的安全利率空间。

铁律:投资获利高于资金成本

投资人当然都同意高毛利、高获利企业是好的投资标的物,而且如果企业股东报酬率也相应高的话就更完美了。但是,要不要以经济附加值的方法来衡量标的公司,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人们又不约而同地看巴菲特是如何对待的。

附加值评估最先是由纽约斯特恩·斯图尔特”(Stern Stewart)投资顾问公司使用的,它是一种衡量投资报酬是否高于资金成本的投资原则。过去十几年来许多著名公司包括可口可乐、礼来公司(Eli Lilly)和AT&;T公司内部的投资案等都相继采用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首先要知道企业负债成本,而后减去公司净利。负债成本是流动负债成本和股东权益成本的加权总和。简单地说,流动负债成本是企业借钱所需支付的利息;股东权益成本则视企业的风险高低有所不同,企业风险是由资产定价模式来衡量的。公司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就是:股东权益占负债结构比例×成本+流动负债占负债结构比例×成本举例来说,假如一家企业的负债结构中有60%是股东权益,而另40%是流动负债,如果股东权益成本为15%,流动负债利息为9%,则这家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等于60%×15%+40%×9%=12.6%。如果企业资本报酬率一直高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则公司股票价格通常会上扬。但如果上述公司的资本报酬率一直只有10%,低于它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它的股票价格通常会下跌。

附加值法是采取高资本报酬率门槛来衡量投资标的公司的一种方法。此外,巴菲特还有其他的衡量方法,比如,他喜欢比较公司的市值增长率和保留盈余增长率是否一致,因为他认为公司每保留一元在账上,公司市值最起码也要增长一元。表面看,巴菲特的这种选股方法(一元保留盈余至少创造一元市值)和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的附加值选股法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巴菲特却不太苟同附加值的择股法:首先,附加值法对股票价格波动风险的看法根源于资产定价模式。我们已经知道,巴菲特不认同股票价格波动越大风险就越高的看法。其次,因为股东权益成本一定高于流动负债成本,因此,如果流动负债成本在负债结构比例上大一些,公司整体负债成本就会往下修正。巴菲特喜欢的公司最好是负债接近零或无负债,而附加值选股法则认为高负债比例代表公司的负债成本低,这种说法无法让巴菲特认同。其实,企业负债成本到底多少合适,一直是一个商业秘密,外人很难掌握到这方面的信息,所以附加值选股法只不过是衡量公司负债成本方法中的一种而已。

巴菲特远离华尔街上那帮疯狂的人群,自己默默地投资运作,只是在几年前才被人们称为美国首富。1993年,《福布斯》杂志第400期将巴菲特列为美国首富,身价83亿美元。根据《福布斯》的计算方法,巴菲特在1994年变为次富,身价92亿美元,位居身价93.5亿美元的比尔·盖茨之后。1994年10月10日,巴菲特在坐落于林肯市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做了一次演讲,他说:“盖茨排名居前的唯一原因是他们把他的家产也计算在内。”2002年,《福布斯》再次把盖茨列为首富,身价530亿美元,而巴菲特则为次富,身价350亿美元。然而在2002年春,巴菲特和盖茨恰好并列为世界首富。

如果我们要真正了解巴菲特现在所拥有的350多亿美元资产(大约相当于石油富国科威特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应当看一看他的负债情况,他的负债为零。多年来,他仅有的一次负债是一笔7万美元的抵押贷款,现早已还清。这笔贷款是他在1971年用于购买一栋三室两卫的房子,这是他的第二处房屋,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拉古纳滩,站在埃默洛尔德湾可以远眺太平洋,他每年来这里欢度圣诞节。这栋房子当时价值15万美元,现已升值,估价为18.5万美元。巴菲特的资产负债率完全符合他在投资中所坚持的一个概念――安全边际收益。

1991年9月13日,巴菲特在跟所罗门公司的客户们谈论他讨厌负债时说:“站在你们眼前的这个家伙,曾经负债7万美元购买了位于拉古纳滩的一栋房屋,我买这栋房子是因为贷款利率低……这是我很多年来所欠下的全部债务。”现在,巴菲特在拉古纳滩的老房子后面又添置了一栋新房子,以满足其家庭人口不断增多的需要。根据爱达荷州梅里迪安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东伦妮·约翰逊的叙述,1999年9月29日,威利商店在爱达荷州博伊西市附近举行开业仪式,巴菲特在仪式上说:“我从未变卖过任何一栋房子。我一直住着我自己的房子,我拥有这栋房子已有41年的时间,我还添购了另外4栋房子,但从未出售过其中的任何一栋。”巴菲特拥有的房屋有一栋在奥马哈市,有两栋在加利福尼亚的拉古纳滩,还有两栋位于旧金山。

除了他的财富之外,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投资观念在世界上也极具影响力。对所有那些追求财富的人来说,巴菲特提出了两条具体原则:第一条原则:千万不要亏损。

第二条原则:千万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

一位伯克希尔迷据此提出了两条新的原则:

第一条原则:千万不要抛售你的伯克希尔股票。

第二条原则:千万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

虽然巴菲特不会用附加值选股法来计算企业负债成本,但并不表示他不重视公司负债成本的高低。所有伯克希尔公司的子公司如果向伯克希尔公司融资,是要支付利息的。但巴菲特表示,他从不倾向使用太复杂的方式来衡量负债成本。他说:“我们只是很简单地告诉来借钱的公司我们要求的利息,并让他们决定在这种资金成本下他们是否还需要添购新设备。通常我们都收15%左右的利息,他们也都能接受这种利率水平。毕竟我们也不想让那些应该要做的事因为利率过高而无法去做。”从巴菲特要求他自己的企业内部借款利息成本控制在15%左右,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对内部子公司获利增长率的要求肯定要高于15%,否则,他的下属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至此,我们知道15%是巴菲特衡量公司负债成本的平均标准,也就是说,不论他的子公司向母公司借款购买任何东西(如研究器材、新机器或从事推广营销),都要有至少15%的报酬率才行。

伯克希尔公司的贷款内规和附加值选股原则都是计算资金成本的方法之一,虽然两者评估的方式不太一样,但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就是要投资获利率高于资金成本的公司,而脱手或不投资于资金成本高于其获利率的公司。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度会议中,巴菲特被问及是否要用附加值选股法时说:“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但是我并非一定要用附加值选股方法才能发现可口可乐有极高的附加值。”

把自己当作是公司大股东

巴菲特认为,最好的经营者就是把自己当作是公司的大股东,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来好好经营。如此一来,经营者就不会忘记企业经营的最大目标就是创造股东价值,而且他们也会想办法尽量往此方向努力。但是我们要如何分辨出哪些经营者真的是在积极地朝着创造股东价值方向努力,而哪些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套呢?换句话说,我们要如何评估经营者的价值?巴菲特用三种原则来衡量企业经营者:一、合理性;二、诚实度;三、企业准则。

我们大家都知道,当公司创造出高额股东报酬,经营者的任务就是负责将这些获利做合理的转投资,使公司获利更高,也使所有股东都能利益均占。但是,如果这些获利无法通过再投资赚取更高利润,经营者也可以有三种做法:一、想方设法以相对较低的投资报酬率从事转投资;二、留在账面上使每股净值增高;三、通过发放现金股利把盈余部分分配给股东,股东就可以拿这笔钱去从事报酬率更高的投资。巴菲特认为只有第三种方法是最合理的,而且还可将公司经营者倾向采取上述哪一种方法来为股东创造价值,作为投资人决定是否要投资该公司的评估指标。显然,通过公司年报,投资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经营者是如何作盈余分配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