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20163900000033

第33章 莫让老年病侵吞寿命(4)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控制糖尿病及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四肢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头晕引起跌倒。然后慢慢坐起,稍活动几下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大的波动。温水洗漱后,饮白开水一杯,冲洗胃肠,降低血液粘稠度,通畅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庸医害人,不胜枚举。勿乱投医滥用药,千万不要上当受骗。要知道,心脑血管病用药最讲究“个体化治疗原则”,绝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用药经验。尤其那些镇静药、降压药、抗凝药、溶栓药等,用之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去有条件的医院看医生,与医生全面合作,按照医嘱用药,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防止中风“回马枪”。

老年期痴呆什么是老年期痴呆老年期痴呆是指老年人(年龄≥60岁)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大脑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智能减退,远近的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甚至意识模糊等。其中包括: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含多发梗塞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老年人痴呆。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老年期痴呆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呈上升趋势;工业、交通的发展带来环境的污染,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医学研究对老年期痴呆认识加深,老年期痴呆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等因素,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欧美国家的统计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6%~12%发生痴呆,85岁以上的老人则有20%~40%发生痴呆,其中半数以上为老年性痴呆。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000万的人患有老年性痴呆。

我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最近,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全国6个城市10个中心的109名医师参加了对42890名老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65岁以上居民痴呆患病率为6.9%,其中老年性痴呆为4.2%,血管性老年痴呆为1.9%。我国南方地区65岁以上居民痴呆患病率为3.9%,其中老年性痴呆为2.8%,血管性痴呆为0.9%。

估计我国现有痴呆的老年患者500万,2020年老年人将达2.3亿,占人口总数的20%以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人数大幅度上升。

据预测,2030年全球患老年痴呆的人数将达到6000万,仅我国就将有1200万。老年痴呆已成为未来社会的流行病。

什么是脑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性痴呆是指由于脑血管病损害脑功能而引起的痴呆。有报道称,该病可占全部痴呆的8%~39%,而在日本常报告脑血管病性痴呆为60%左右,我国也有报告为60%左右的。可见脑血管病引起痴呆还是较多见的。

脑血管病性痴呆主要是由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腔隙脑梗塞或单一的大面积脑梗塞所致,而且小的梗塞越多,出现痴呆的机会越大。尤其病变发生在与痴呆发生有密切关系的脑部位时,更易发生痴呆。所以脑血管病性痴呆的发生与脑梗塞灶的大小、多少及部位有密切关系。

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一般症状有失眠、夜间谵妄,焦虑、抑郁及情绪改变、强哭或强笑,或伴有幻觉、妄想、行为人格改变、语言不利或失误以及记忆。力障碍、智能低下等。

该病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病情呈阶梯式进展,即早期呈部分脑功能缺失,而其它脑功能尚存在,如记忆力明显障碍,但判断力、理解力尚正常。少数患者起病隐匿,缓慢进展,无反复中风史。

怎样知道得了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痴呆是常见的一种能够引起记忆力、计算力、语言和认知思维能力等智能障碍的神经变性疾病,记忆力下降是其核心症状。老年性痴呆通常起病缓慢,最初表现一般不很明显,以后在5~10年内病情逐渐加重直到死亡。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型痴呆),目前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多认为与年龄、遗传因素、慢性感染、慢性重金属中毒等因素有关。目前也无特殊的治疗方法。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一般是忘性大,通常也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所以经常不被病人和家属注意。此时老人突出的症状是记忆(尤其是短期记忆)障碍,病人总爱忘记刚发生过的事情,而对以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却记得颇清楚。家属有时还会误认为病人记忆力不错。具体表现举例如下:随做随忘,丢三落四做菜时已放过盐了,却不知道放过没有;明明锁了门出去,半路上却又觉得门没锁;上街去买菜,忘了拿篮子或钱;本来去接孙子另带买瓶醋,孙子接回来了醋却没有买。

词不达意,唠里唠叨本来想表达一种意思,说出来却是另外一种意思,对一件事总是反复不停地说。

忘记熟人的名字走在街上,明明是老熟人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

多疑猜忌

自己东西找不到了,总怀疑别人。

情感冷漠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甚至对过去很感兴趣的事情也觉得索然寡味。

计算力下降上街买菜,挺简单的账算起来很费力,甚至根本不会算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性痴呆早期,尽管有明显的记忆力下降,语言空洞,概括和计算能力有损害,但仍有不少病人能继续工作,这是由于在做很熟悉的工作,只有在向他提出新的要求时才被发现。

中期,病人的远记忆和近记忆都明显受损,如忘记用了多年的电话号码,记不住自己哪年结婚。有些老人表现出明显的性格和行为改变,如以前脾气温和、为人宽厚,现在变得脾气暴躁、心胸狭小;以前脾气很坏,现在却特别听话。多数病人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不能完成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有些病人表现为不安,如无目的地在室内走来走去,或半夜起床到处乱摸,开门关门搬东西等。有些病人走得稍远一点就有可能迷路,有的甚至在很熟悉的环境中迷路。

晚期,病人不认识周围环境,不知年月和季节,算10以内的加减法都有困难,日常生活需要照顾,最多只能记起自己或配偶等一两个人的名字。如美国前总统里根最后只认识他的夫人南希。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可以以较小的费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当你身边的老人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要以为是正常的老态,应及时找=号科医师诊治。

家中自测老年痴呆症:此简表应由老人的家属对老人进行测量,每答对一项得1分,错误不得分。

(1)您多大年龄?(误差2年之内算正确)

(2)现在是哪年?哪月?哪日?星期几?(每项1分)

(3)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家,是医院,是公院等)

(4)即刻回忆3个单词。(例如:a梅花,b狗,c汽车,每个1分。应提示老人记住这3个单词,后面还要复述)

(5)100—7=?

(6)93—7=?

(7)倒背数6—8=2

(8)倒背数3—5—9

(9)让老人复述问题4中的3个词(每个1分)

(10)出示5种彼此不相联系的物品(如钥匙、笔、牙刷、手绢、钱币),然后收起来让老人回忆,每正确回答一个给1分:

(11)说出尽可能多的蔬菜品种,如超过10秒种不能说出下一种即终止。在说出5种后,每说一种给1分(超过10秒后可停止)

以上问题满分26分。如果低于16分,可考虑老人可能存在智能障碍(痴呆),可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如果在17~22分者,应考虑老人可能存在智能障碍(包括良性记障碍),建议去医院复查;分值在23分以上者,属正常。

如何区分老年痴呆与老年抑郁症老年人面临突然出现的重大精神刺激,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情绪抑郁乃是正常现象,并非病态。只有出现持久的抑郁症状,并且向严重程度发展时,才能考虑到是否得了该病。另外,人到老年,会罹患老年痴呆症,而有些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当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病人的思维和动作都会受到抑制(尤其是思维抑制),此时会出现类似老年性痴呆症的临床表现。所以对这类病人,尤其要注意鉴别“假痴呆真抑郁”情况的存在,以免贻误病情。那么,两者如何区别呢?

老年抑郁症起病较快,发展迅速。而老年性痴呆则起病缓慢发展也缓慢。

老年期抑郁症的抑郁症状持续较久。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变幻莫测,犹如幼童。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智能障碍为暂时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检查的结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智能损害是全面性的,而且呈进行性的恶化。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并无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脑CT检查也无阳性发现。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不少病人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小中风”的病史,脑CT检查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和)脑梗塞的表现。

静用了抗抑郁药物后,老年期抑郁症病人会病去体愈,恢复病前谈笑风生、谈吐自如的神态。而对于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来讲,抗抑郁药物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当然,有部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现抑郁症状,颇像“老年期抑郁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痴呆的“庐山真面目”。对此尤需警惕。

家里有痴呆病人怎么办老年期痴呆患者大多数均在家疗养,由家人照顾。因而家庭的关爱、温暖、耐心对痴呆病人显得尤为重要。对他们进行智力、记忆训练,以延缓病程的进展。

智力活动内容很丰富,如常识,社会适应能力,计算分析和综合能力,逻辑联想能力,思维的灵活性等。

逻辑思维灵活性训练从儿童玩具中去寻找一些有益于智力的玩具。

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经常让病人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作归纳和分类。

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给病人讲述一些事情,讲完后可以提一些问题让病人回答。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尽可能地让病人多了解外部的信息,不要使其处于封闭的生活环境,鼓励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对于家庭生活中的事情应当有目的地让病人参与,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常识的训练所谓的“常识”,有相当的内容属于病人曾经知道的、储存在记忆库里的东西,伴随病情加重不断丢失。

如果能经常提取、再储存,遗忘速度会大大减慢。

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抽象的数字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比较困难,更何况有认知障碍的病人,但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字概念和计算,只要我们留意,可以有许多让病人锻炼的机会。记忆训练包括:瞬时记忆(超短时记忆)。方法是可以念一串不按顺序的数字,从三位数起,每次增加一位数,念完后立即让病人复述,直至不能复述为止。

短时记忆。给病人看几件物品,令其记忆,然后请他回忆刚才看过的东西。

长时记忆。让病人回忆最近到家里来过的亲戚朋友的姓名,前几天看过的电视的内容,家中发生的事情。

平时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病人的记忆训练,效果更好。可以指导病人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让病人主动关心日期、时间的变化,督促病人按规定的时间活动和休息;鼓励病人关心家中的事情,多与家属成员和邻居交谈;病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的放置有规定的地方,尽量让病人自己取放;陪同病人外出也尽量让病人自己辨别方向,或告诉病人该如何走;对于言语困难的病人,可在经常接触的用品上贴上标签,帮助读出物品的名称;多培养、鼓励病人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如果由于病情发展,原有爱好已不适合,可培养新的爱好,如种花,在花的种植、养护、观察过程中都需要有记忆的参与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

在护理上应注意:请专人照顾,防止跌伤,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被褥保持干燥、防止褥疮;饮食以易消化的流质为主,适当注意营养,常陪患者到室外活动、晒太阳;给病人足够的照明,保证居室安静;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不强迫病人做不情愿的事,鼓励参加运动,安慰病人,避免刺激性语言。

怎样治疗老年痴呆目前,老年痴呆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尽量减轻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包括精神症状在内的各种症状,延缓痴呆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老年痴呆患者大多体质差,肾功能减退,故极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积蓄,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药量应严加限制。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并且密切注意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药量应限制在一般成人剂量的1/3~1/2。如果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切勿盲目加药。当患者伴发精神症状时,应积极地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