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20163900000031

第31章 莫让老年病侵吞寿命(2)

对于脉压增大的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是一个难题,目前,还没有哪一种降压药只选择性降低收缩压,而对舒张压无影响,或者能在降低收缩压的基础上升高舒张压,从而缩小脉压。常用降压药往往降低收缩压的同时,亦降低舒张压,若舒张压过低就会影响心脏等重要脏器的供血,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用药。

高血压

怎样自我保健控制情绪波动,减轻情绪压力

高血压患者情绪易波动,很容易受周围的影响产生恐惧和过度的焦虑,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血压的进一步升高,使血压波动过大。也可以在口服常规降压药对血压控制不满意时产生。所以,高血压患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事件,保持平静的心态。

注意合理饮食和运动

加强营养,休息充足,锻炼身体,以提高自己的机体抵抗力。在饮食上注意每天摄入优质蛋白质,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戒烟、戒酒。

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和降血脂药物的病人不应吃柚子,以免影响药物疗效。高血压病人不宜做剧烈运动,平时锻炼应选择做一些轻度或中度的适量运动,如散步、徒手操、太极拳等,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得了高血压照样能长寿有些中老年人在被确诊患了高血压以后,精神十分紧张,生怕自己哪一天闹个脑溢血。因此,惶惶不可终日,总为自己的寿命担心。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大量事实表明,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治疗合理,同时注意情绪的调节和饮食起居的忌宜,就可以带病延年,甚至比正常人还要高寿。有关部门曾对249名90~98岁高龄的长寿老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并进行了详细统计,结果发现,这249名老寿星中竟有145名患有不同程度的各种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有些老寿星的心血管病史还很长,在69位患有高血压的老寿星中,就有60位已患病多年。病史最长的一位老寿星,竞有40多年高血压史。充分说明,得了高血压并非一定短命。

那么,高血压患者怎样才能益寿延年得康宁呢?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精神调节

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高血压病人在大喜、大悲、盛怒、惊恐时,常使全身血管过度收缩,血压突然升高致脑血管活动失调,导致脑溢血的发生。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

饮食调理高血压病人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芹菜、萝卜、苹果、山楂、西红柿等。上述食品含有大量维生素C,能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要食用植物油,因动物脂肪可使人发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油、肥肉等。摄盐量应适当控制(每日6克以下),过多进盐可造成体内钠离子的潴留,使病情加重。还要忌食过度辛辣刺激的食物及暴饮暴食。贪杯狂饮,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导致出血性中风。

慎于起居强体力劳动或超量运动可使心脏排血量增加,全身肌肉收缩,腹压增高,血液相对集中于较大血管,引起血压升高而诱发中风。

高血压患者应戒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尤其从事脑力劳动者,更要注意白天适当休息,夜间保证睡眠。高血压病人的心脏储备功能较差,脑血管对脑血流量的调节功能减退,当体位突然改变时,如久蹲后突然站起、睡醒后突然下床、猛然回头等会产生脑急性缺血缺氧,从而发生晕厥、摔伤。因此,体位改变时应注意动作缓慢。

高血压病人冬季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天气变冷时应及时加衣防寒,尤其是寒流到来时,血压往往会突然升高,容易导致脑出血、脑血栓等危重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切忌久蹲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时,应服用通便药物,平时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

另外,性生活也十分消耗体力和能量,高血压病人要有所节制,防止在性交中发生意外。

按时服药

在医生指导下定时服药,以平稳控制血压。有些高血压病人治疗不规范,不能坚持用药。如自行停药、换药,这样会使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甚至一些患者由此而发生心、脑、肾的合并症。

有些高血压病人降压急于求成,短时间内服用多种降压药,造成血压下降过快、过猛,亦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

有些高血病人晚上血压低于白天,因此,入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免夜间血压过低,诱发缺血性中风。最好在入睡前3小时服降压药,这样可避免降压高峰发生在夜间。有条件者可服用每日一次长效降压药以避免夜间血压降得过低。

做好家庭自我监测

如血压控制平稳,不要随意更换药物;如血压控制不理想,血压过高或波动过大,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量和药物种类,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时间有规律地服药,但若血压下降过快、过猛,则可导致脑血流量不足,可促使脑血栓形成。

因此,服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使血压缓慢下降,以后长期巩固,保持平稳,减少波动。不论服用何种降压药,必须遵医嘱行事,不可自作主张随意服用、减量、加量或停药。应用每一种药物前,必须向医生询问清楚用法、副作用等,还要搞清怎样减少和避免副作用。

此外,使用降压药后应注意定时测血压,根据血压高低调整服药的剂量和次数,力争血压达标。一般高压在140/90mmHg,伴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130/80mmHg为宜。如血压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以上,应选用两种以上降压药同时服用。

高血压病人真正做到上述几项要求,可使血压基本稳定,活到耄耋之年并不是梦想。

冠心病

什么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上世纪末公布的11个国家的资料来看,30~69岁冠心病死亡率以北爱尔兰最高,芬兰次之,日本最低。在美国,尽管冠心病的死亡率较30年前下降了40%,但仍居美国死因之首。据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公布的美国死亡人数及死因顺位的资料表明,心脏病占总死因的35%,其中冠心病死亡占24.1%,居前10位死因之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属冠心病低发国家。据报告,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36.9/10万,农村为15.6/10万。北京市心肺血管中心结果表明,在由WHO组织的48个监测中心中,中国35~64岁的冠心病标化死亡率仅高于日本,排列倒数第二。男性冠心病死亡率为49/10万,女性为27/10万,与死亡率较高的芬兰(男性493/10万、女性为63/10万),相差甚远。但目前,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约1/3,其中脑血管病占45%,冠心病占15%。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特点是,脑卒中高发,冠心病较低发。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和年龄密切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60岁以上者所占比例由67%上升到75%。据统计,上海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为65.5岁,其中男性平均为64.1岁,女性平均为69.4岁。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74:1。

哪些因素可致冠心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研究表明,冠心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年龄、性别有关。一般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常发生在中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男性患冠心病者比女性为多。妇女在绝经前因心肌梗死而死亡的病例很少,而35~55岁的男性人群中,因冠心病而死亡的病人比女性高出5倍;到70岁以后,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同。

这一差别表明,冠心病的发病与雌激素水平有关。此外,下面一些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生也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这是目前认为引起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血压血压增高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冠心病患者60%~70%有高血压病史,同时,高血压患者患本病者较正常血压者高3~4倍。

吸烟

已知吸烟可增高冠心病发病率,如每日吸烟l~2包者,因冠心病而死亡的比不吸烟者高出70%~200%,女性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也较高。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2倍,同时冠心病患者糖耐量降低也常见。

其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尤其是体重迅速增加者;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工作多、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常进食较高热量食物,如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者;微量元素铬、锰、锌、钒、硒的摄入减少,铅、镉、钴的摄入量增加者;心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性强,工作专心而不注意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A型”性格者。

怎么知道得了老年隐性冠心病隐性冠心病亦称无症状冠心病。虽无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因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见于静息、增加心脏负荷或仅在24小时的动态观察中间断出现。

当出现手臂、下颌、牙齿、咽喉部麻木等不适症状,使患者停止或减少活动可被看作一种警报,应及时就医或服药,从而保护心脏免于发生进一步的缺血损害。

心肌缺血明显而无症状,则表示这种警报系统功能有缺损。目前已有研究指出,无症状的冠状动脉阻塞患者其缺血病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直至有的是致命的一次发作。

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吸烟的老年人更应注意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性冠心病,以利于及时治疗,防止心肌梗死或心性猝死发生。

老年心绞痛有什么症状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胸口突然出现压迫、沉重、憋闷的疼痛,且迅速加重,1~2分钟后可达到高峰,几分钟后(一般很少超过10分钟)疼痛缓解。疼痛可向上肢、肩背部放射,也有放射至颈、咽、牙齿及上胸部。

上述症状常因超过平目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睡眠不足,或饱食油腻食物,或烟、茶、咖啡摄人过量,以及气候变化等引起。

目前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舌下含化。

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它发病急、变化快,尤其早期死亡率高。

约有50%~82%的患者有先兆表现,如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以及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最突出。

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疼痛较剧、持续较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等。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是:病人发生剧烈而持续的胸前区疼痛、胸闷发憋、有恐惧和死亡感。常伴有大汗淋漓及虚脱,应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往往持续1~2小时甚至更久。一些老年人由于脑动脉硬化或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者,急性心梗时胸部疼痛症状不明显,而仅有胸闷、心慌,很容易被忽略。严重的病人可出现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大量出汗、身体衰弱、昏迷。

发现或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应就地卧床休息,绝对禁止走动或乱加搬动;安慰病人镇定其情绪;如有硝酸甘油可给其舌下含服。有速效救心丸等中成药也可选用;如有氧气给其吸氧;有安定等镇静药也可酌量服用;同时家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医师前来急救。

怎样预防第二次“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康复后,有些老年人很容易发生第二次“心梗”,病人应接受二级预防,以预防再次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或者降低其发生率。应注意: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根据身体状况制定锻炼方式;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检查,根据病变情况,选择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以改善残余缺血心肌的供血;姆在医师指导下长期坚持服药,常用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制剂如肠溶阿司匹林等;注意饮食调节,加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

怎样预防猝死型冠心病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地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6个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引起。

猝死型冠心病以隆冬为好发季节,患者年龄多不太大,在家中、在工作中或公共场所中突然发病,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半数患者生前无症状。在抢救成功的存活患者中有先兆症状是非特异性而且是较轻的,如疲劳、胸痛或情绪改变等,因而,不容易引起患者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