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2016200000004

第4章 把握机遇的能力

机遇总是转瞬即逝,它不会给你思考的时间,只有能够适时地抓住机遇,才会使人迈向成功的殿堂。但是机遇也不是等来的,一个人即使明白了机遇的重要性,但如果不懂得为自己创造机会,最终也只能是徒劳无功。真正的成功者永远不会为找不到机会而灰心丧气,因为他们懂得创造机遇,并且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将它牢牢的抓在手上。

机遇有时可改变一生的命运

成功指南

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能否抓住机遇,决定了各人命运的不同。

选秀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一张直接晋级的“pass”卡,而机遇就是你人生中的“pass”卡,帮你取得成功、获取财富、实现你的人生梦想。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机遇,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住这些机遇。贝多芬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就是告诉我们要将机遇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把握机遇的能力,即使其他的方面再优秀,也终将只能成为一位“苦行僧”,只会终日哀叹命运的不公。

《世界名言博引词典》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是何人?”

“我是征服一切的机遇。”

“为何踮着脚?”

“我时刻在奔跑。”

“你脚上为何生有双翼?”

“我乘风而行。”

“为何前额枕着头皮?”

“好让幸运者把我抓牢。”

“后脑为何光秃秃?”

“为了不让坐失良机者从背后把我抓住。”

机遇是有情的,你抓住它,它就陪伴你一步步走向成功;机遇又是无情的,你稍有疏忽,它便匆匆弃你而去。

有两个人同时在候车室等车,他们准备离开家乡去外面打工。一个想去深圳,一个想去北京。就在他们等车时,两人都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深圳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了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深圳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深圳好,给人带路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并交换了车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深圳的人发现,深圳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就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10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打理得既干净又精巧,以“花盆土”的名义,向喜欢植物又好干净的都市白领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6次,净赚了50元钱。一年后,凭着“花盆土”,他竟然在深圳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因为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而不负责洗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名员工,业务也由深圳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空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5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票。

选择去北京的人沦落到了以捡破烂为生的境地,而选择去深圳的人却颇有一番成就。其实北京和深圳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当迅速的大城市,两个城市有个特点一样,那就是随时随地都隐藏着发展的机遇。去北京的人只享受而不付出,就是有机会也把握不住;到深圳的人善于开动脑筋,抓住时机,因此他能够取得成功。

机遇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能否抓住机遇,决定了各人命运的不同。机遇本身随处可见,但是只有对于那些能抓住它的人来说,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以准备的心态来迎接机遇

成功指南

要想牢牢抓住机遇,就要为机遇的来临做好准备。

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有人早已做好了迎接机遇的准备,那机遇也就不会与之擦肩而过了。机遇不会从天而降,需要自己去争取、去创造;如果你背着双手,一动不动,机遇就会落到地上。守株待兔得来的永远是一只兔子,只有积极地准备,才会获得成百上千只兔子。

在西方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许多年前,一位聪明的国王召集了一群聪明的臣子,给了他们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各时代的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这些聪明人离开国王后,工作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皇皇十二卷的巨作。

国王看了以后说:“各位先生,我确信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读,把它浓缩一下吧。”这些聪明人又长期努力地工作,几经删减之后,完成了一卷书。然而,国王还是认为它太长了,又命令他们再浓缩,这些聪明人把一卷书浓缩为一章,又浓缩为一页,然后减为一段,最后变为一句话。

国王看到这句话后,显得很得意。“各位先生,”他说,“这真是各时代智慧的结晶,并且各地的人一旦知道这个真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句话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积极的准备,你就抓不住机遇。那么我们在平时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1.创新意识

机遇是意外的、异常的,因而用常规方法解决机遇问题很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有创新意识,寻求新的对策和方法。

2.判断力

在人们发现的机遇中,并不是每一个意外情况都有价值,都值得探索,都有成功的希望。这就需要准确判断,从各种机遇中抓住有希望的线索,抓住有价值、有潜在意义的线索。这一点对于确定是否进一步追究机遇所提供的线索有决定性的意义。

3.观察力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及时捕捉到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

4.事业心

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事业紧密相连的人,才有可能把机遇与发展事业、搞好工作联系起来,才能为了事业而刻意求索。

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有利机遇往往被几个人同时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谁能把捕捉到的机遇利用起来,这就要取决于实力的对比和竞争了。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是一句早为人们所熟稔的名言,其中所包含着的朴素真理一次次为实践所证实。所以,要想牢牢抓住机遇,就要为机遇的来临做好准备。

天上不会掉馅饼——机遇要靠自己去创造

成功指南

机遇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创造出来的,是对其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机遇大多是被人创造出来的。许多人不仅善于抓住机遇,更善于创造机遇,他们总是在努力,总是在奋斗。开始时他们是在追寻机遇,而一旦他们自身的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机遇便会自动登门拜访。

而且,随着他们自身才能的不断提高,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也会相应的有质和量的提高。可以说,没有他们这些主观的努力,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良好机遇。从这个角度来说,机遇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创造出来的,是对其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人们如果看了林肯的传记,了解了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和他后来的成就,就可能对“没有机会只是弱者的托词”这句话感触更深了。

年幼的林肯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既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他仿佛生活在荒郊野外,距离学校非常遥远,既没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更缺乏生活上的一切必需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天要跑二三十里路,到简陋不堪的学校里去上课;为了自己的进修,要奔跑一二百里路,去借几册书籍,而晚上又靠着燃烧木柴发出的微弱火光阅读。林肯只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但是他竟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最终一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典范人物。

林肯没有坐等机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而是一直在努力地改善自身条件,坚持不懈地学习,尽全力地寻找机遇、发掘机遇。林肯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不会没有机遇。”无论你的先天条件处于怎样的弱势,无论你的家境怎样的贫寒,只要我们自己不与弱者为伍,坚持与强者为邻,学习他们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永不服输的斗志,即使机遇不来找你,你也会找到发展的机遇。

综观世界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凡是在世界上作出一番大事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幸运之神的宠儿,反而是那些“没有机会”的苦孩子。

例如,只有划水轮的福尔顿,只有陈旧的药水瓶与锡锅子的法拉第,只有极少工具的华特耐,用缝针机梭发明缝纫机的霍乌,用最简陋的仪器开创实验壮举的贝尔……物质的匮乏使他们看来已经“没有机会”了,可正是他们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托词。当我们尝试着步入失败者的群体中对他们加以访问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告诉你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能得到像别人一样的机会,没有人帮助他们,没有人欣赏他们。他们还会对你叹息好的职位已经人满为患,好的机会已被他人挤占。总之,他们是毫无机会了。

但有探索精神的人却从不会为他们的工作寻找托词。他们从不怨天尤人,他们只知道尽自己所能迈步向前。他们更不会等待别人的援助,他们自助;他们不等待机遇,而是自己创造机遇。

失败的时候回回头,机遇就在身后

成功指南

坚持是人生的重要品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或许你一个转身之后会发现,机遇就在不远处。

持久心是战胜一切失败的有力武器。试问三百六十行,有哪一行可以不经坚持和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呢?坚持是人生的重要品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或许你一个转身之后会发现,机遇就在不远处。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曾讲述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

每当里根失意时,他的母亲就这样说:“最好的总会到来,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那是不会发生的。”

他母亲说得很正确,当里根于1932年从大学毕业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时里根计划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

于是,里根就搭便车去了芝加哥,敲开了每一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在一间播音室里,一位很和气的女士告诉他,大电台是不会冒险雇用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的,并且劝告里根去试试找家小电台,那里可能会有机会。

里根又搭便车回到了伊利诺伊州的迪克逊。虽然迪克逊没有电台,但里根的父亲说,蒙哥马利·沃德公司开了一家商店,需要一名当地的运动员去经营它的体育专柜。

由于里根在迪克逊中学打过橄榄球,于是就提出了申请。那工作听起来正合适,但他却未能如愿。里根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母亲提醒他说:“最好的总会到来。”父亲借车给他,于是里根驾车行驶了70英里来到了特莱城。

里根试了试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WOC电台。该电台的节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错的苏格兰人,名叫彼特·麦克阿瑟,他告诉里根说他已经雇用了一名播音员。当里根离开他的办公室时,受挫的郁闷心情一下子发作了。里根大声地问道:“要是不能在电台工作,又怎么能当上一名体育播音员呢?”之后,里根突然听到了麦克阿瑟的叫声:“你刚才说体育什么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里根站在一架麦克风前,叫里根凭想象播一场比赛。结果,里根被录用了。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成功者,都是靠持久心而造就的。发明家在埋头研究的时候,是何等的艰苦,一旦成功,又是何等的愉快。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坚忍勇毅者的掌握之中,当别人开始放弃无法再做时,他们却仍然坚定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