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乱唐
20159500000608

第608章 :天子的秉性

“怕只怕磨延啜罗不会公开报复,只在暗中搞鬼,也会给朝廷带来不小的麻烦!”

秦晋只嘿嘿冷笑,慢说磨延啜罗只是个领兵大将,此人究竟有多少能力可以左右回纥怀部的用兵策略,他相信凡事两利则和,只要让回纥人认清楚只有与唐朝合作才会得到最好的回报,某些人的私怨在这种所趋大势之前也只会成为当车身的螳臂。

换言之,朝廷里的某些人也太过于拿磨延啜罗当盘大菜了。更何况,这个磨延啜罗本就不是回纥部的可汗,回纥部的怀仁可汗能够在诸多觊觎汗位的争夺者内胜出,就绝对不是易与之辈,这种人又怎么可能因怒而兴师呢?

“放心,磨延啜罗这个哑巴亏只能独自咽到肚子里,稍后秦某会开出一个怀仁可汗难以拒绝的条件!”

郭子仪沉默了,天下间的格局就这么大,如果朝廷要拿出一个让怀仁可汗无法拒绝的条件,也就等同于在朝廷的碗里抠出去一大块肉,这么做会不会遭到朝臣的诟病呢?

但是,郭子仪又暗暗揣度,秦晋不是个鲁莽的人,一向都是谋定而后动,今日所说也许另有深意。再加上他今日已经多次就秦晋的提议表达了质疑,因而也不想再僵持下去,便选择了沉默,看看事态的发展吧。

总体而言,郭子仪对朝廷的前景是持有乐观态度的,平叛成功是必然之事,未定的只在时间的早与迟。

对朝廷而言,自然是平叛越早越好,如此就对朝廷的影响控制在某种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假如持续数年难治愈十数年,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毁掉的财产,死掉的人口,又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恢复旧观。

尤其人口的损失,没有个百十年的休养生息,是很难恢复元气的。

“末将愚钝,不知大夫深意,还请大夫明示!”

思来想去,他总觉得还是问明白的好。

郭子仪今日的举动有些反常,秦晋有些不耐烦,许多事还在构思之中,尚未成型,因而只含混的应付了一句。正好此时饭菜也端了上来,一盆炖肉,几张烤饼子,一大碗热汤。

秦晋也不客气,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这个时代的烤饼可比不上后世的白面饼,粟米面做出来的饼口感并不细腻,加之是烤制而成,秦晋便喜欢以热汤泡软了吞食。

眨眼的功夫,案上的食物就被风卷残云般的消灭一空,纵然是见惯了军中将士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郭子仪也不免咋舌,秦晋这吃饭的速度快到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打了一个大而长的饱嗝,秦晋心满意足的呼了口气。

“估算时辰,李萼那里也该有些收获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他在以委婉的方式让郭子仪放心,他不会把大好的形势以几计昏招而全部断送。但是,转而又皱眉道:

“今夜又发生了一桩意外,也不知是不是巧合?”

这让郭子仪的心又提了起来。

“难道也与神武军有关?”

秦晋毫不隐瞒自己的想法。

“与崔大尹有关,永兴坊失火,政事堂的新宰相们恐会以此事大做文章!”

历来京兆尹都是宰相之首志在必得的职官,一定要安排心腹之人,否则连京畿之地都不能操于鼓掌之间,宰相之位就难以名副其实。

“难道,难道失火并非意外?”

郭子仪脱口而出后,连他自己都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那朝廷上可就又是一片腥风血雨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方势力突然都蹦了出来,难道就没想一想,现在的朝廷政令不出潼关,潼关以东广大的土地都在所谓的“大燕”治下,这些人怎么也就不想想,一旦斗的鸡飞狗跳,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秦晋摇了摇头。

“房琯、崔涣等人应该不屑为之,但只怕别有居心之人故意将水搅浑,或者说祸水东引!”

“祸水东引?”

郭子仪马上明白了秦晋所谓祸水之说指代的是什么。引得宰相们主动加入进来,这不失为一招转移矛盾的妙棋,但凡斗争的时候,敌人的敌人也就是天然的盟友。

“大夫打算如何应对?”

秦晋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由于事起仓促,一时间还没想的透彻,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见招拆招吧!不要小瞧了那几位宰相,又怎么可能平白的被人当了刀枪使唤!”

很快,永兴坊的火情消息被送入军中,除了朝散大夫王冕的宅邸被火烧了大半以外,别家并无损失,也就是说火势没有蔓延成弥漫整个坊的熏天大火,这对崔光远而言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郭子仪却不像秦晋那么乐观,在他看来失火无小事,就算只烧了一家人,崔光远京兆尹的帽子也保不住了。

“按照朝廷惯例,去职外放已经是最轻的处置了。”

秦晋却道:

“京兆尹难辞其咎,宰相就可以独善其身了?京中失火,焉知不是宰相失德而至?”

这么说有胡乱攀咬的嫌疑,但在儒家天人感应的体系内也完全说得通。确实如此,这场火早不烧,晚不烧,偏偏在这个时候烧起来,难免会被附会到信任的宰相身上。

其实,在秦晋看来,这也是个可以任意套用的公式,就算套在天子李亨的身上也一样说得通,只不过现在李亨的地位依然稳固,又有解围长安困局的功绩,没有人会那么不开眼而已。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崔光远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赶来求见秦晋。

秦晋清楚,如果不是有天大的麻烦事,他也不会连夜造访。

果然,才一见面,崔光远就哀声连连。

“王冕那厮要,要到御前状告状,我冤枉啊,那火又不是我放的,凭甚告我?”

“区区朝散大夫,无诏不得见天子,没有任意觐见天子的特权,大尹又怕从何来?”

崔光远哭丧着脸,道:

“他是见不到天子,但可以上书啊,上书一定会经由政事堂转呈,这,这不就遂了那些,那些人的愿吗?”

他本想指名道姓,但话到了嘴边又觉得不妥,便收了回去,只说的模棱两可。

说到底,崔光远是向秦晋来求援的。现在问题的重点已经不是他还能不能保住京兆尹的位置,恐怕连长安都待不下去了,去职外放的结局现在都可以看到了。

“事情未必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大尹且放宽心,先看看政事堂的宰相们如何处置!”

与回纥人暗中较劲,广平王遇袭,大观兵眼看着也要开始了,各种事事情交织在一起,现在又闹出了这档意外,只想象都让秦晋觉得头大如斗。

然则,饭得一口一口吃,麻烦也得一件挨着一件解决。

前两者,秦晋早就有了底,只等着底牌掀开,来个赢者通吃,皆大欢喜,大观兵可算是有变数的地方,这些神武军的战斗力可能不弱,只怕他们的队列训练生疏,不能给朝臣和外藩以震惊,那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数万人组成一块又一块整齐划一的军阵,气势如虹的口号震慑天际,这等令人心潮澎湃的阵势,非亲眼所见不能有所体会。

三个人商议的结果是,最低限度也不能让崔光远外放出京,否则神武军于长安城无异于少了一大臂助。

“如果宰相有意撤换大尹,不如就退而求其次,主动下来,谋个度支的差事。”

崔光远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和着救火时附在脸上的黑灰,几把下去就成了大花脸,但他此时哪里还有心情在意仪容。

“只要不外放,哪怕做个度支郎也是完全可以的!”

此时,郭子仪竟笑了。

“大尹何以如此轻易菲薄自己,要做就做度支尚书,做甚来度支郎?”

崔光远没好气的回应道:

“都到了这等光景,将军就别拿我说笑了,怕只怕那些人落井下石!”

秦晋只沉吟着,没有加入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斗嘴。

其实,郭子仪明显是在缓和崔光远的紧张心绪,细细思量,度支尚书的差事,未必不能替崔光远谋到,以其在长安之围中的功绩,再找一个扎实的理由,李亨那里是有很大可能应允的。

这还要着落在李亨的性格上,平素秦晋总质疑李亨因为顾念旧情而屡屡做出软弱寡断的表现,现在对崔光远而言竟是因祸得福了。

待人厚道也就意味着,李亨不会轻易做那种落井下石的事情,比如陈希烈和李泌,陈希烈在长安之围时,甚至都有了通敌的证据,李亨也只以老臣糊涂为说辞,没有深究下去。李泌犯得错误也不少,照样没有受到李亨的重处。

现在,不过是京城中一位官员家里失了火,就要因此而惩处身为京兆尹的崔光远,这也就太不近人情了,也不符合李亨的脾气秉性。

就算宰相们在天子面前提及此事,恐怕也只能碰一鼻子灰,往后怎么较量,还要看对方是否有更确实的理由。

听罢秦晋的推断,崔光远明显放松了不少。

“但愿如大夫所言,此事过后,某一定求神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