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症,又称虚劳、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脏腑亏损和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症候的总称。
对于虚损的纠正,应以补益为基本原则,根据属性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方法。
我国医学认为:人体的虚损多是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自身衰老等所致,尤其是以后天失于调养为主。而人体自然衰老过程的迟早,决定着一个人寿命长短。如何延缓衰老,除了取决于自身的体质、身心调摄、社会环境、疾病状况、医卫条件、运动锻炼、劳逸程度、饮食起居等诸多因素之外,适时、适量进补,对于防治老年性疾病,做到虚则补之,以达到延年益寿、保持晚年健康的目的,这是重要环节,亦为后天调养的一种有效方法。公元一世纪,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已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上品多为服之轻身壮体、延年不老的补益之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说:“五十以上,四时勿缺补药,如此乃可延年,得养身之术尔。”强调服用补益药物,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代的《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50种,其中明确有益寿作用的药物已达235种之多。自此以后,历代医药著作,载有延年益寿、轻身养生的方药越来越多。如今延缓衰老、养生保健的中成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加用中药制成的保健用品,如长寿保健帽、枕、鞋、袜、衣、被等,中药辅以理疗仪器疗疾、健身、美容养颜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药物养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药物终属补偏救弊之举,使用滥用,也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补虚一定要分辨气血之衰少或阴阳之亏损,或温阳,或滋阴,或养血,或补气,以达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充养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健身延年的目的。
第一节补阳填精益寿
补阳亦称助阳或壮阳。一般具有壮‘肾阳、强筋骨、补精髓、振心阳、温脾土等作用,用于阳虚精亏诸症。
阳虚即是阳偏衰,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形成阳偏衰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和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阳气不足,一般认为以脾、肾之阳虚为主,其中尤以肾阳为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衰在阳偏衰的病机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阳气的虚衰,阳虚则不能制阴,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经络、脏腑等组织器官的某些功能也因之而减退,血和津液的运行迟缓。
肾阳为一身之元阳…肾阳虚则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失禁,夜尿频繁,性欲减退,阳痿遗滑等症。心主血脉、心阳虚则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心悸怔忡、胸口憋闷、脉细欲绝或出现脉结代。脾主运化,脾阳虚则完谷不化、便溏泄泻、食欲不振等。
由于我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所以助阳药主要用于温补肾阳,对于肾阳衰微不能温运脾阳所引起的“五更肾泻”以及肾气不足,摄纳元权引起的喘促,都可选用适当的补肾阳药来治疗;至于心阳虚,可用温里药或补气药治疗。
精为肾所藏,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来源上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从功能上又分为“脏腑之精”和“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是饮食物经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输送到全身各脏腑,成为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称之为“脏腑之精”,可促进脏腑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后天之精”不断转化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不断补充“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又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作用,所以又称之为“生殖之精”。
由于精气的盛衰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壮、老、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为脏腑的阳气所化生。精充则体壮力强、五脏安和、耳聪目明,可尽享天年,所以补阳增精,“精盈则寿,精竭则天”。
助阳之品性多温燥,凡具有阳虚火旺的症状,应该慎用,以免发生阴劫的弊害。
代表方药:
1.金匮肾气丸
药物组成: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腰膝酸软、四肢逆冷。
用法:口服,每次l丸(9克),每日两次。或服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两次,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2.右归九
药物组成:熟地黄、制附子、肉桂、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
功用:温补元阳。
主治:肾阳不足或先天禀弱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兼有畏寒肢冷,阴寒内盛之征。
用法:口服,每次l丸(9克),每日三次。
3.全鹿丸
药物组成:全鹿干、锁阳、党参、怀牛膝、生地黄、熟地黄、楮实子、山药、菟丝子、补骨脂、枸杞子等。
功用:滋补强壮。
主治:虚劳、头晕、耳呜、阳痿、遗精。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两次,白开水或淡盐水送服,冬日温酒或姜汤送服亦可。
4.龟龄集散(胶囊、酒)
药物组成:人参、鹿茸、海马、枸杞子、丁香、穿山甲、蚕蛾、雀脑、牛膝、锁阳、熟地黄、补骨脂、菟丝子、杜仲、石燕、肉苁蓉、甘草、天冬、淫羊藿、大青盐、砂仁等。
功用:强身补脑、固肾补气,温。肾阳、补肾精。
主治:命门火衰、肾精不足、气血亏损引起的阳痿遗精,肾寒精冷、五更肾泻、老年贫血、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诸症。
用法:口服。(1)散剂,每次0.3~0.4克,每日一次。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2)胶囊每次0.6克(每粒0.3克),每日一次,早饭前2小时用淡盐水送服。(3)酒,每次15~30毫升,每日三至四次。
5.苁蓉补肾丸
药物组成:肉苁蓉、山萸肉、石菖蒲、金石斛、巴戟天、磁石、鹿茸、菟丝子、茯苓、沉香、川椒。
功用:补肾壮阳、益气填精。
主治:阳虚肾精亏乏、腰肢疲软、头昏健忘。
用法:口服,每次6克,每日两次,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6.鹿茸
功用:补督脉、温肾阳、生精髓、强筋骨。
主治:肾阳不足、阳痿、腰酸肢冷、夜尿频繁,精衰、消瘦乏力。
用法:研细末,每次1~3克吞服,每日一至两次。或入丸剂、散剂,不入汤剂。
第二节滋阴增液益寿
滋阴又称补阴或养阴,具有养阴清虚热,增津液润燥的作用。
可用以纠正阴虚阳亢,津亏液耗所致肝肾阴虚,或肺、胃阴虚等阴征。多采用养阴增液生津药为主组成的方剂。
阴和阳本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古代科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运用到医学领域,并用以阐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其根据一些物质的形态、性质、功能来分阴阳。将气、脏腑的生理功能归属于阳,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归为阴。阴液具有滋养机体的作用,内则五脏六腑、经脉,外则皮毛肌腠,上则头颅、五官九窍,下则四肢百骸。
阴虚即阴偏衰,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偏亢,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一般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阴液不足,滋养和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形成阴偏衰的主要原因,多是阳邪伤阴,或五志过极而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阴液不足,一般以肝、肾、肺、胃等脏腑多见。其中尤以肾阴为诸阴之本,所以肾阴不足在阴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肾阴为元阴,真阴,为肾所藏。对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和滋养的作用。每因伤精、失血、耗液,或因急性热病耗伤阴液,以及因过服温燥劫阴之品而导致肾阴不足。由于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及阴虚阳亢等多种表现。如五心烦热、骨蒸盗汗、面红升火,消瘦、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虚细无力而数;老年肾亏者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腰膝酸软,肢体痿弱,遗滑早衰等;肝阴亏者兼有双目干涩,视物模糊,眩晕,肢体麻木,甚则震颤,烦躁易怒;肺阴虚兼有干咳少痰,甚则痰中带血,此为虚火灼伤肺络;胃阴虚者兼见大便干燥,干呕呃逆等症状。导致亡阴者可见患者喘渴烦躁,手足虽温而汗多欲脱等症候。这是由于机体阴液发生突然性的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若不及时纠正,可致死亡。由于热邪炽盛邪热久留,大量煎灼阴液,也可因为其他因素大量耗损阴液。
针对不同脏腑的阴虚症候,分别采用养胃、益肺、滋补肝肾及大补元阴之法,以养阴增液,强体益寿。
代表方药:
1.六味地黄丸
药物组成:熟地、山萸肉、淮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以及消渴等病症。
用法: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或浓缩丸每次8~10粒,每日2~3次。
2.大补阴丸
药物组成:黄柏、知母、熟地、龟板。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骨蒸潮热,盗汗遗滑,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腰膝酸软。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15克,每日早晚各l丸,淡盐开水送服,或水煎服。
3.补肺阿胶汤
药物组成:阿胶、牛蒡子、甘草、马斗铃、杏仁、糯米。
功用:养阴补肺、镇咳止血
主治:肺虚热盛,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少痰或痰中夹血、盗汗。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二次,阿胶炖化,分次调入药汁。
4.麦门冬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