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健康管理、防病有方
专家提出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猝死发生的观点,与目前欧美流行的通过健康管理来预防疾病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就减少猝死发生而言,健康管理服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1.收集并跟踪反映个人的健康状况。
2.家族史。
3.膳食习惯(如谷类、肉类、干豆类以及咸菜、酒类等摄人情况)。
4.生活方式(如吸烟、睡眠、体力活动、锻炼、精神及社会因素等)。
5.体格检查。
6.实验室检查。
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完成后,可通过疾病危险I生评价模式进行分析计算,做出按病种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报告,了解个人患慢性病(包括心梗)的危险性。一旦明确个人患病的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即可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采取行动来减少发病危险。
例如,某人平时存在导致心梗发生的四个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吸烟、紧张、缺少运动),那么,通过疾病危险性评价模式进行分析计算,就可以得出他患心梗危险性的评价报告。即使他表面上没有症状,医生也会提醒他,他属于心梗的高危人群,并通过提供促使其改善行为的“指南”及个人实际行动“日记”,指导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改变食谱、加强锻炼、戒烟、控制血压、正确用药控制血脂比值等。同时,通过参加专业健康管理服务中心等提供的服务项目来获得更进一步的医生指导和随访服务。
二、平安过冬六注意
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一些平日看上去比较健康的老年人,在早晚温差大和气候多变的冬季,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甚至突然死亡。
这是因为寒冷可以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冠状动脉收缩可以造成心肌缺血,对已患冠心病的老人更是雪上加霜。同时寒冷刺激可使血液中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活性物质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引起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血管破裂而突发脑出血、中风等。
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怎样才能安全过冬,除了定期到医院检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养神5分钟再起床。清晨醒后,人体的血管应变力为一天中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脑血管疾病。
2.注意“温室度缓冲”。冬季早晚温差大,晨练的老人,应给身体一个适应温度的时问,出门时注意添加衣服,防止温差过大诱发疾病。
3.不大喜大悲。保持淡泊宁静、乐观豁达的情绪,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重要因素。
4.不可盲目进补。冬季虽是养生、进补的好季节,但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千万不可盲目进补,饮食仍应保持清淡和营养均衡。每天早上起来最好喝一杯温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和促进肠蠕动。
5.警惕药物性中风。一些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在冬季服用时,易增加血管紧张度、改变血液黏稠度,反而会导致心脑血管病发作。因此,服用降压、镇痛等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6.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1)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波动比较明显时。
(2)冠心病患者近期心绞痛发作次数频繁,每次发作时间较以往明显延长、用药后缓解慢或用药量明显增大时。
三、如何选配老花镜
老花镜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
1.单光镜。其优点是:整个镜片的每一点看近距离影物相当清晰。缺点是:戴眼镜后只能看近,抬头远望则视野模糊。因此,它适合有阅读习惯或经常看近处的人士。
2.双光镜。其优点是:这种镜片能同时照顾远近视野,容易适应。缺点是:镜片分为上下两截,外观较差,且未照顾到中距离的视像。
3.渐进镜。其优点是:可同时照顾远、中、近三种距离,镜片没有界线,外观良好。缺点是:镜片在左右两侧的下方有变形区,使影像模糊和不规则,需要1~3个星期时间才能适应。此外,它的近中距离视野较窄,长时间集中狭窄的聚焦点容易使双眼疲倦。
4.鸳鸯隐形眼镜。其优点是:一只是近用度数,另一只是远用度数,看近或看远时双眼会自行调节。由于是普通镜片,故价钱便宜,且容易配到。缺点是:只适宜老花度数在150度以下者。
另外,老年人配眼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在眼科医生或验光师检测后配花镜。二是配花镜需要检测两眼瞳距。三是宜选有滤光作用的烟色或灰蓝色镜片,以保护视网膜。四是戴上花镜在30厘米处能看清报纸上最小的字而不出现物体变形、眩晕等症状,说明花镜度数合适。五是初戴老花镜自觉目标放大、物体变形、眩晕等不适症状,多为花镜度数过大;相反,视物虽清,但阅读久则出现眼睛疲劳,多为镜片度数不足。六是一般两眼花镜度数不能相差400度以上。七是糖尿病人配花镜时需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时再配镜。八是口服或注射磺胺类药物、青光眼滴缩瞳剂后,不要急于配花镜。
四、心脏病者旅游四注意
1.旅游只限于心功能较好的病人。对心功能二级的患者,一般不提倡远游,尤其应避免爬山、游泳等剧烈活动;心功能三级者不适合进行长途旅行,只能在住处周围的风景区做小范围的旅游活动;心肌梗死康复期的患者,3个月内不能长途旅游。
2.出行前,患者应先到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经医生确诊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时方可旅游,并确定旅游范围。旅游时要有人陪同,并随身携带病情摘要、近期心电图和一般急救药,如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异搏定、安定片和地高辛等。
3.避免过度疲劳。每日活动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睡眠休息时间不应少于10小时。时间和日程安排宜松不宜紧,路途宜短不宜长,活动强度宜弱不宜强。
4.随身携带必要的药品,有病及时就医。外出旅游时有些人易发生晕车、晕船和胃肠炎等,如不及时治疗,极易诱发心脏病。
因此要随身带上乘晕宁、安定和氟哌酸等药。一旦诱发心脏病,应及早就医,切勿拖延,千万不可带病旅游,以免发生意外。
五、秋季保健应防燥
秋季,身体一片“燥”情,鼻干、口干、咽干、皮肤干裂,皱襞增多。一种中医称之为“秋燥”的疾病,就是发生于秋季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病因是感受秋令燥热病邪。病症特点是一般感冒症状的基础上,伴有口、鼻、唇、咽及皮肤干燥,表现为发热、怕冷、少汗、咽干、唇于裂、大便干结等。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
故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锻炼。秋天气候宜人,是进行户外活动的大好时光。
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爬山、冷水浴、跑步、练太极拳、做操等,坚持锻炼,养神强身,能提高肺部的生理功能及机体的耐受能力,有效地抵御秋燥的侵犯。
2.要注意精气的收敛护养。自然阴阳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由长转向藏的收敛过程,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变化,体内阴阳也随之发生“收”的改变。因此要特别注意体内精气的收敛保养,更不能经常大汗淋漓,使阴津伤耗,阳气外泄,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3.要注意起居调摄。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规律;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适时配戴口罩,防止病邪侵袭。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洒点水以调节空气湿度。双手、面部宜勤擦甘油类护肤品,保护润养皮肤。
4.注意饮食调摄。元代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说:“秋天燥,宜食麻以润其燥。”麻即芝麻,有良好的润燥作用。“润其燥”,是秋季养生大法,并不局限于芝麻,还可多喝些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多吃些萝卜、梨、柿子、百合、银耳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六、炎夏应“三防”
夏季暑热之气特盛,当人体不能耐受过度的温热时,炎热和湿闷就成了可以致病的邪气了,所以在盛夏之时要注意防暑、防湿。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因过分“贪凉”而伤阳。《黄帝内经》里说的“春夏养阳”,就是指在炎热的夏天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1.防暑邪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盛夏时暑热之邪可以耗散阳光,又由于出汗过多体液减少而伤津,症见唇干口燥,尿黄心烦。这就是夏季最常见的中暑现象。
古涛歌云:“避暑有去处,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说的是心静自然凉的意思。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此时宁心神尤为重要。故前人告诫:“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以消暑气。”
也就是说,为了避暑,要心平气和,饮食清淡,早睡早起,登高望远,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
夏季要保护好心神,具体做法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只要这两点做到了,精神自然会饱满,就会“无厌于日”。
2.防湿邪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尤甚。因为湿邪重浊向下,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而导致消化不良。湿气也特别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在夏天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较多见。在夏季“三伏”期间,由于高温、低压、高湿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汗出后不易被蒸发掉,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故易发胃肠炎、痢疾等。
长夏湿热盛,既要防暑热,又要防湿邪侵袭。湿邪侵犯脾胃,可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认为,长夏季节的饮食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也就是夏季饮食要“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余肥腻当戒”。在我国南方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吃辣椒可以促进排汗,帮助消化,对增加食欲有一定的好处。
关于食暖的办法,就是喝粥。养生家认为,早、晚餐喝点粥是大有好处的,这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如赤豆粥有补肾消水肿的功能;蚕豆粥对于慢性水肿和肾炎的病人有好处;荷叶粥能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莲子粥能健脾益气,对改善腹泻、失眠、遗精、白带多等症状有好处;百合粥能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合肺阴不足的老年人食用;冬瓜粥利水消肿,止渴生津,并有降血压的作用;银耳粥生津润肺,滋阴养肺,有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作用;黄苠粥能治脾虚所致的水肿。
3.防贪凉
夏天贪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多数人不知道,在炎热的夏天,必须要保护体内的阳气,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夏天如何保护阳气呢?首先,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地方的农民喜穿兜肚,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其次,人久处冷气环境之中,一旦进入炎热的自然环境,体内就要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容易感冒,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病,重者会患皮肤或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为防冷气的侵害,在酷暑季节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入睡后,最好关上空调。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
七、如何预防雷击
1.室内避雷
(1)当天气预报有雷雨来临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
(2)遇到雷雨天气,人不要站在灯泡下,居住在常遭雷击地区的居民应将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以免损坏电器。
(3)雷雨大,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线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4)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5)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上及房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事件发生。
2.户外避雷
(1)雷雨交加时应尽量停止足球或其他室外运动项目比赛。
(2)雷雨天气时不要在户外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同时打雷时严禁接近一些正在作业的电力设施。
(3)乘坐汽车一般不会遭遇雷电袭击,但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4)遇到突然来临的雷雨,当头发硬竖起来时,应该立即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5)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远。
(6)遇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作用。
八、减轻打鼾有五法
1.侧睡:侧睡可防止咽部组织和舌后坠阻塞气道。
2.避免饮酒和服用某些药物:酒精和一些药物如镇静剂、安眠药等会使呼吸变浅变慢,使咽部肌肉松弛,从而加重打鼾和呼吸暂停。
3.减轻体重:肥胖会使打鼾加剧。
4.定期锻炼:锻炼可以帮助减轻体重,增强肌肉并使肺部功能更好,从而改善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症状。
5.戒烟:因为吸烟会刺激鼻腔,使已经阻塞的鼻腔和呼吸道变得更糟。
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消除鼾声,那么就应去有条件的专科医院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以确定是否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时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