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20157900000013

第13章 抗衰益寿(2)

古人认为食养与医药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人体与自然之间必须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饮食直接参与了机体与外部的交换,所以饮食应随外界四时气候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并认为食物与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四气,酸、甘、苦、辛、咸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以及配伍禁忌等。合理的膳食与药补均可取得良好的营养和保健效果。

(一)调整脏腑功能的养生食物,某些食物对五脏补益调理有相对作用的趋向,根据五味之酸人肝、辛人肺、苦人心、咸人肾、甘入脾及归经分类如下:

1.调理心的食物:主要有苦瓜、藕、莴苣、小麦、西瓜、龙眼肉、莲子、鸡蛋黄、猪心、鸽蛋、海参等。

2.调理肝的食物:主要有苦瓜、丝瓜、芹菜、韭菜、番茄、兔肉、乌骨鸡、芝麻、荔枝、樱桃、桑葚、山楂、松子、猪肝、牛筋、青鱼、鹌鹑、鸽子、鸡肝、鳝鱼、甲鱼、墨鱼、海蜇。

3.调理肺的食物:主要有冬瓜、苦瓜、芫荽、竹笋、萝卜、山药、蘑菇、银耳、薏仁米、胡桃肉、白果、花生仁、松子、蜂蜜、泥鳅、鸭蛋、鸡蛋。

4.调理脾的食物:主要有苦瓜、南瓜、卷心菜、藕、胡萝卜、茄子、山药、香菇、木耳、猪肉、牛肉、粳米、糯米、粟米、小麦、玉米、黄豆、蚕豆、豌豆、花生仁、芡实、山楂、猪肚、鲤鱼、鲫鱼、青鱼、鳝鱼、泥鳅。

5.调理肾的食物:主要有韭菜、卷心菜、山药、羊肉、狗肉、猪肉、乌骨鸡、黑豆、葡萄、樱桃、桑葚、莲子、胡桃肉、栗子、白果、芡实、猪肾、羊肾、墨鱼、鳝鱼、黄鱼、海参、虾。

(二)有功能性滋补作用的养生食物

1.聪耳食物:指增强和改善听力的食物。传统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肝之经络贯于双耳,因此听力与肝肾关系密切。补肝肾的药物有:莲心、山药、荸荠、蒲菜、核桃仁。

2.明目食物:具有增强或改善视力、防治老花的食物。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因此明目的食物都有养肝。肾之阴、补心肝之血、平肝潜阳、泻降肝火的作用。食物有山药、枸杞子、蒲菜、猪肝、羊肝、野鸡肉、青鱼、鲍鱼、螺蛳、蚌、蚬。

3.美发食物:具有乌须黑发、生发润发作用的食物。因为脏腑的阴阳气血的荣盛虚衰皆可由毛发的色质反映出来,因此毛发的好坏就与心肝脾肾等脏器的生理功能有关。食物有芝麻、韭菜籽、核桃仁、鲍鱼、乌骨鸡、冬虫夏草、黑豆、鳖肉。

4.美容食物:具有润肌肤、助颜色的作用。一个人的容颜的健康程度是人体整个健康水平的反映,其病态是机体内部阴阳气血失调表现,因此美容须从调整机体内部的脏腑人手。美容食物有:冬瓜子、枸杞子、樱桃、荔枝、黑芝麻、山药、松子、牛奶、兔肉、荷花蕊。

5.轻身食物:能使人感到轻快或有减肥作用的食物。中医认为肥胖与湿、痰、水气有关,而肺主一身之气,脾主水湿运化,肾有利水之功,所以减肥多以宣肺、化痰、健脾等行水、利湿的食物。如荷叶、山楂、燕麦、冬瓜、苡仁米、红豆、高梁米、玉米、扁豆。

6.增智食物:指有益智健脑、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的食物,具有养心血、开心窍、补脾气、益肾精的作用。食物有粳米、荞麦、核桃仁、葡萄、菠萝、荔枝、龙眼、大枣、百合、山药、黑芝麻、黑木耳、乌贼鱼等。

7.增力食物:指可以增加体力的食物。要增加人的体力,应从调整气血阴阳人手,因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都可以造成气血不足。一般体力劳动前宜益气助阳、增加体力;体力劳动后宜养血滋阴,以消除疲劳而恢复体力。食物有荞麦、大麦、桑葚、榛子、鳝鱼、酸枣等。

(三)不同补虚作用的养生食物

1.平补食物:性味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适用于年老体虚者,食物有粳米、玉米、扁豆、白菜、猪肉、牛奶。

2.清补食物:具有补益作用但不滋腻碍胃,适用于阴虚者或夏季进补,其性平和或偏寒凉。食物有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鸭肉。

3.温补食物:一般偏温热性,适用于阳虚者,也可于冬令进补。食物有核桃肉、大枣、龙眼肉、牛肉、猪肝、海虾、鳝鱼、鸡肉。

4.峻补食物:是指补益作用较强、显效较快的一类食物,如狗肉、鹿肉、甲鱼、黄鱼等。

5.补阴养生食物:银耳、海参、鸭肉。

6.补阳养生食物:狗肉、虾、荔枝。

7.补气养生食物:鸽蛋、糯米、香菇。

8.补血养生食物:羊肝、菠菜、龙眼肉。

9.补心益脑养生食物:猪心、鸡蛋、苹果。

10.补肝养生食物:牛肝、黑芝麻、海蜇。

11.补肺养生食物:猪肺、冬瓜、橄榄。

12.补脾养生食物:白扁豆、牛肉、鲢鱼。

13。补’肾养生食物:猪肾、鱼鳔、黑大豆。

对于老年人的食补,传统医学提倡合理搭配,主副结合,调和五味、清淡为宜,饮食有节,进食适量,而能取得抗衰益寿的目的。

(四)食物宜忌及忌口

老年人脏器逐年虚衰,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历代医家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现象均主张宜少食多餐,食物多以清淡为主,素多荤少,软硬寒温适中,饮食适度。食物的烹调宜炖、煮、爆、蒸,而少用煎、炸、熏、烤,以免伤及脾胃,影响消化吸收。

由于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适用范围,不同体质或不同疾病的人对食物养生要求不尽相同,因此食物既有适宜养生的一面,同时也会有不适宜的一面,称之为“忌口”。如中医学认为“肥人多痰”,体胖的人忌食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痰;“瘦人多火”,忌进燥热食物,以防阴虚内燥上火等。

六、气功推拿、导引吐纳、调畅气血、祛病强身

(一)气功

气功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古人通常称之为“治气养生之术”,又称“导引吐纳”等。气功作为一门养生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商周出土的金鼎文中就有了气功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姓中老子、庄子、孔子等著名学者都有关于气功原理和修炼方法的论述,汉唐以后中国气功有儒家、佛家、道家、医家四大流派,各具特色,相互渗透,逐步汇通。

气功主要通过“意”、“气”的锻炼来调整脏腑机能,增强气化功能,发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育真气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强身和抗衰防老、益寿延年的目的。

我国气功流派很多,大致有炼丹派、养性派和吐纳派等。每一流派又衍生出许多各具特色的锻炼方法,如按锻炼方法分类的有站功、坐功、卧功和行功以及动功、静功,按作用分类的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无论何种气功都要求做到调身、调心、调息。所谓调身,就是摆好姿势、松弛躯体;调心,就是诱导思想人静,并在意识主导下进行一系列机体内部功能的自我调整;调息,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调整呼吸。

气功分为养生气功和武术气功。常作为养生强身、祛病益寿的气功有:

1.强壮功:是以调心为主并结合深呼吸或逆呼吸的一种静功,对增强体质和防治神经衰弱、抗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基本方法如下:

姿势:常用的为盘坐式,两小腿交叉,足掌向后,臀部着垫,两大腿压在小腿上。头颈躯干端正,臀部稍向后以便于含胸,颈部肌肉放松,头微前倾,两眼微闭,两上肢自然下垂,两手四指上下互握,也可将一手置于另一手心上,放在小腹前的大腿上。

意念:采取意守丹田,借以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达到人静的目的。也可意守外景,如美丽的景物,以良性意念排除杂念。

呼吸:刚开始练功的和年老体弱者可采用静呼吸法,像平时呼吸那样自然,呼吸时要均匀、细缓。锻炼一段时间改用深呼吸法,将呼吸调整到静细、深长、均匀。最后可用逆呼法,即吸气时将胸部扩张,腹部往里回缩,呼气时胸部回缩,腹部往外凸出。逆呼吸要由浅入深逐步锻炼。

2.小周天祛病益寿功:取盘坐姿势,通过调气、运气,推动丹田之气沿着背后正中线的督脉和胸腹正中线的任脉作周天运行。

本功具有调和阴阳、培肾固本、强壮腰膝、聪耳明目、降低血压的作用,对神经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独特功效,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功法。

基本方法如下:

姿势:采用盘坐式,两膝屈曲盘地而坐,脚外侧着地,两手掌心均朝上相叠,右手在下,双手虎口微交叉放在小腹下前方,前胸微挺,小腹内收,头颈正直,双目微闭、口闭,力求体态轻松自然,排除杂念。

意念:结合调息、意守和运气,集中思想排除杂念。

呼吸:先采用自然呼吸法,使呼吸自然柔和、细匀深长。然后一呼一吸与气在经脉中运行密切配合。即吸气之终气到百会,呼气之末气归丹田,如此反复循环。

具体锻炼方法如下:

调气法:口闭舌抵上腭,鼻吸口呼,呼气时舌离上腭。呼吸应深长,细缓而均匀。吸气时扩胸,同时意想大自然之气进入胸中,再向下贯人丹田。呼气时内收小腹,同时意想丹田中废气向上经口排出。

运气法:在调气五分钟后丹田处就有温热感,在丹田之气充实的基础上将气逐渐下移达会阴。然后轻轻吸气,同时提肛,内收小腹,舌舐上腭,以利任督两脉交通。吸气、收腹促使气通过会阴沿督脉上行,而到达头顶百会穴处。接着改呼气,鼓腹松肛,将气达舌根,然后舌尖落下舐下腭,沿任脉下降至丹田处,再将气下沉会阴,把气呼尽,再继续下一循环。

3.松静功:松静功是在放松功基础上衍化发展而来的,心静体松是其基本要领,对多种身心疾病具有良好的功效。对高血压、神经衰弱、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疾病可作为主要锻炼方法。

基本方法:

姿势:采取卧位或坐位。姿势力求摆正,要感到轻松舒适。

意念:采用分段放松法,根据具体情况可意守不同穴位,如涌泉、足三里、命门等,进一步可意守丹田。

呼吸:采用自然调息法,吸气时思想注意某一部位,呼气时默念“松”字,进一步可结合意守丹田,采用腹式呼吸。

松静功锻炼操作的基本点,是通过循环放松的方法诱导放松入静。通常采用分段放松法,按程序自上而下进行,结合默念“松”字,一般2~3个循环即可达到初步入静。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到丹田,并随着腹部呼吸而起伏,久之即进入心静体松的境界。练功结束时要逐步进行收功,先用一只手掌心放在小腹部,另一只手的掌心贴在这只手背上,思想集中于小腹部静养2~3分钟,然后慢慢睁开眼睛,搓一搓手,做几节按摩,还可结合病情与体质做几节保健动功,动静结合,效果更佳。初始练功一次20~30分钟即可,逐步可适当延长至30~60分钟,每天练1~2次。

4.内养功:是一种宁心安神调养内脏的功法。在呼吸的调整方面有独特之处,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基本方法:

姿势:卧位、坐位均可。卧位者,如胃张力低下,蠕动较弱及排空迟缓者,尤其在饭后,宜选用右侧卧位。

意念:常用意守部位是丹田。意守丹田既有助于集中思想,诱导人静,更可促使腹式呼吸的形成与巩固。

呼吸:内养功要求腹式呼吸与舌动、默念动作密切配合。常用呼吸法有两种。第一种呼吸法是吸一停一呼,口微闭以鼻呼吸,匀缓吸气,并以意念引导气下达小腹部,稍作停顿,再慢慢将气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