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巨天中说易经
20154900000011

第11章 易经与人(3)

阴阳五行生、克,反映在《易经》综卦中,是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两种相生相克的力量。如祸与福,正与反,是与非,成与败。利与害,善与恶等,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的。

根据“八卦”引申出来的“五行”还有相生的关系,即金生火、火生土、土生水、水生木。这是在讲震熔为离,离凝为坤,坤(冰壳)融为兑,兑蒸为乾。即地核熔为地幔,地幔凝为大地,大地化为海洋,海洋蒸为天空。

姜太公在道家经典《阴符经》里面说过“恩生于害”,中国乡下人有句老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这就是典型的恩生于害。

我们帮朋友的忙,在他正困难的日子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对好朋友,往往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适得其反。在反对自己的人群中,常常正是那些得过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领导的人,对这点特别要注意。

一个人的失败,往往也会失败在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身上。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这种人并不一定是存心加害对他有恩的人。

这都是恩与害互为因果的例子。

“恩生于害”很重要。而它的原理,亦来自生克的法则,生人者也克人,恩与害对立相存,没有绝对的一方。爱得愈深,恨得也愈切,在一对恋人身上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也就是“恩生于害”的原理。

金生水,在《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的文字,这个丽水不是地名的丽水,这里丽水是形容水多,实际生活中凡是藏金的矿源,一定是雨带地区。从前有一个笑话,一个祖父打孙子,可是他的儿子看到了,便打自己耳光。这位打孙子的祖父问儿子为啥自打耳光。他儿子说:“你可以打我的儿子,我怎么不可以打你的儿子?”这也近于五行相克,事实也是如此。

所谓隔代相克,逢三必变,这是一个法则。在生克之中,恩生于害,害又生恩。

5.阴与阳的人统

提起“阴阳”,人们常常会归因于某种后起的学术流派,譬如战国至汉代的阴阳、五行学;提起“阴阳”,人们又常常会联想起一些巫术、迷信的东西,例如流传至今的风水、命相之类。其实“阴阳”的学术价值,远比占卜、算卦之类的行为更加深厚。

日为阳,月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雄为阳,雌为阴;有为阳,无为阴;白为阳,黑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好为阳,坏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矛为阳,盾为阴;时为阳,空为阴;物质为阳,思想为阴;看见的为阳,看不见的为阴。大千世界,一切对立都有“阴阳”包容在内。同时,阳中也有阴的存在,阴中也有阳的表现,这才是世界的根本面目。这就是易学的世界观。

用现代科学可以这样解释和理解阴阳:世界上的任何物质都可被分解成为质子与电子,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阳)电荷,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阴)电荷。带阳电荷的质子为阳物质,带阴电荷的电子为阴物质,阴阳混成而为太极,故太极又可称为阴阳。

太极构成的万事万物,所含阴阳不可能绝对均衡,当质子与电子混成为物时,必使其物带上不同的电荷。若质子多于电子,其物带上阳电,电子多于质子,其物带上阴电。这就可将世界万物的属性总分为阴阳两类。

阳与阳必然相抗,阴与阴必然相妒,阳与阴或阴与阳才能相吸相合,这就拿到了认识宇宙万物运动规律的第一把钥匙。

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的范畴。这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周易》开篇即为乾、坤二卦,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事物变化的基本要素,乾坤为阴阳的总根源和代表。《周易·系辞》又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意谓在阴阳的交互作用下,乾坤定位,万物化生,宇宙间变化万千错综复杂,都是基于乾坤开合、阴阳运化的结果。

《周易》中乾坤对卦以及阴阳(一一、一)同一事物正反的两个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事物的整体属性。比如一天之中有昼夜之分,一年之中有寒暑之别,阴或阳不代表全部事物,而是事物的不同阶段或不同侧面的相对立的属性,阴阳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体的。

例如:一日分为昼和夜,没有白昼就不会有黑夜,没有黑夜就不会有白昼,白昼和黑夜是一日的两种属性表现;人类有男有女,没有男就不会有女,没有女就不会有男,男女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性别表现;人有烦恼和快乐,烦恼是快乐之源,快乐是烦恼之根,两者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两种心理感受;人生有生有死,生死是生命阳阴两面的表象,人生有生必有死,有死也必有生,此生彼死,此死彼生。阴阳是统一的,乾坤是一体的,不仅乾坤是一体的,六十四卦都是一体的,都只是太极的不同化象,是事物在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的不同属性表现。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是乾坤二卦所揭示的。

“象阳者莫大于天,象阴者莫显于地”,即所谓“阳清以为天,阴浊以为地”。

“太极生两仪(上下尊卑之仪位)。”天在上、地在下,天色明、地色暗,天欲动、地欲静,天无形、地形固,天主变、地主守,天主虚、地主实,天道清、地道浊…

天与地的各种不同特性,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是阴阳属性的表露。

孔子在《系辞》中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宇宙万物的生化模式,与胚胎的细胞分裂过程十分相像,揭示了万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宇宙化生过程十分相似。老子的一,相当于太极,二就是两仪(阴阳),三者,为阴阳之和。

孔子和老子的宇宙生化模式是一致的,均认为太极生两仪(即一生二)是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即承认事物的矛盾性),只是表达事物变化的角度不同而已。孔子强调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即万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多层次变化过程;老子则强调了万物阴阳的相互作用,即阴阳相生、相和而不断化生万物的过程。

天、地、人三才,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