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家哲学智慧
20154000000001

第1章 序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唯道家对于等级制度有所批评。老子宣称“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庄子认为“至德之世”没有“君子小人”之分。老子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创者,是反向思维的倡导者,提出对于任何问题都应从反面想一想,于是揭示了事物向反面的转化,“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出了正与反的统一性,“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正言若反”。道家的这些观点表现了高度的辩证思维,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道家的学说表现了高度的智慧,在今天仍然能够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张松如同志曾出版关于老子的专著《老子说解》,邵汉明同志著有《儒道人生哲学》,都对于道家有较深的研究。,近又合著《道家哲学智慧》,对于道家哲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评析了道家的政治哲学、自然哲学、认识论、人生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以及养生论等,阐微析疑,得其要领。邵汉明同志以书稿见示,邀序于余,我认为这是一本颇具新意和理论深度的全面论述道家学说的新著,于是略述道家思想的重要价值,作为序言。

张岱年

1996年8月

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