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见人见己见如来
2015400000009

第9章 无德无私无妄心

放下所谓的『道德』『自我』以及由此生出的虚妄心。

爱和爱的实施并非单一和单向的

经典原文

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妙法莲华经》

【智慧解读】

守着佛土的菩萨不是真正的菩萨。所以,须菩提,你要知道,真正的菩萨应该是生出清净之心,不应该拘泥于俗世的心性,不应该被俗世的观念影响自己的内心,应该让自己的心没有束缚。

案例

不睡觉的建筑师路易斯·康

他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岁时才真正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建筑作品通常是在质朴中呈现出永恒和典雅,或者反映对人类本质的思考。他经常提到光明与阴影,这与他在建筑作品中善于把握光的作用一样,启发着人们对存在和哲理的思考。

康的一生都在追寻建筑的永恒和纯粹,但若要在浮世中树立永恒的纪念碑,则必须拒绝一切轻飘的思想、俗世的温情、虚浮的华丽。这使得他活得比别人更像自己,换句话说,他更忠于自己。

在犹太教环境中成长的康毅然抛弃了犹太教对自己思想的禁锢,转而在佛教和伊斯兰教里寻求艺术的出路,因为它们的核心是爱。正是这种爱,使康具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爱,正如他对宗教的定义:一种超越了自私的自我意识——是人们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寺院或立法机构的东西。因为建筑是围合的,当人们进入其中的时候,会产生类似于血缘关系的感觉。

然而拥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爱的路易斯·康,却连自己有几个儿子都不清楚。

当被人们视为传奇时,康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他拒绝西方社会已经形成的有普遍共识的一夫一妻制和社会责任,像一个孩子一样听凭自己欲望的驱使。他有一位妻子和两位秘密女友,每个家庭都有孩子。但是每个人都在怀疑:他真的爱他们吗?他四处旅行,从不拒绝任何项目的委托和讲座邀请。他的孩子们常常在等待中度过童年。康的妻子苦恼地说,只有领带和书常在康的身边。

事实上,他常常于孤独的“自在”中度日,因为他觉得只有工作可靠。他以极大的热情关心严肃的问题,如社会责任和大量需求的平民住宅,以及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他睡在工作室的地板上,毯子当床铺。他没日没夜地工作,多数时候在人们眼里,他就是一个不睡觉的神。

世人对他的神化并没有让康迷失方向,相反,他更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热爱建筑,只有建筑让他找到归属感,或者说,建筑于他而言是一种“终极关怀”,从中他可以找到自己的信仰。

/禅悟/

能管理国家的人不一定能把羊放好,想要事事做好的人终将一事无成。就算是爱这种行为,也不一定非得符合主流社会的价值观。

认识并承认个人的局限,其实往往是一种伟大情怀的开始。路易斯·康并非没有信仰,他的信仰是建筑;他并非没有爱,只是他没有在家庭中实施爱,而是通过建筑去建立一种普世的爱。

苦难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桶金

经典原文

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悟性论》

【智慧解读】

凡是被迷惑的人,他的疑惑都是在清醒中产生的;而顿悟的人,他的清醒也是在迷惑中得到的。

案例

向敌人致敬的曼德拉

这位坐在总统就职演说讲台前的老人精神矍铄,深沉的眼神却让他脸上的每一根皱纹都静若止水,人们无法揣度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老人用缓慢的语速介绍了来自各国的政要,神态淡然。之后,他停顿了几秒钟,非常郑重地向大家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是最让他高兴的是,当初自己被关在罗本岛监狱的时候,负责看守自己的三名狱警今天也能到场。老人伸手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向大家介绍他们。

三名前看守站起身来,神情多少有些尴尬。毕竟,他们曾关押、呵斥甚至鞭挞的那个人——现在的南非总统,就在自己的面前,眼神里没有责备。这让他们比自己身受折磨更为难受。

老人缓缓站起身,神态从容地面向这三名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这让整个会场乃至全世界都在这几秒钟里屏住了呼吸。

这是在1994年的南非,这位老人名叫曼德拉,南非非国大主席,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皮肤的总统。

曼德拉1918年7月出生在南非特兰思凯一个大酋长家庭,曾就读于南非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又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深造,获律师资格,曾从事律师工作。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理想主义者,为了实践自己的目标——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拒绝成为酋长继承人,因为他“绝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民族”。曼德拉于1944年加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即非国大),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他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

1961年,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并任总司令,为争取民族权益与南非当局展开了斗争。次年8月,南非当局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阴谋颠覆罪,刑期被改判为终身监禁,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他被关押在罗本岛监狱,由三名狱警专职看守。

罗本岛可不是游乐园,这是一个位于开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孤岛。岛上岩石满布,到处都是蛇等危险动物,是一个天然的集中营。曼德拉被关押在岛上的一个锌皮房里,整天从事打石头、捞海带、开采石灰等重体力劳动——当然是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措施的。专职看守他的三名狱警就像三只地狱恶犬,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折磨他。

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迫于国内外舆论压力,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同年,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会任命为副主席,次年当选主席。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这时的曼德拉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相比以前,他的理想并没有丝毫动摇,只是,他比年轻时更懂得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他在总统就职仪式上向三名狱警致敬的时候,他的心中并非像某些阴谋论者所揣测的那样:依旧充满了仇恨,并且狡猾地将其掩饰起来。

“可能会有人以为我是在争取政治资本,为以后的行动做一些铺垫。”曼德拉两手摊开,面带微笑,“我没有办法阻止谁这么想……但事实是,我是在真诚地感谢他们三位——是他们让我学会了怎样看待自己经历过的苦难,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用毅力经历过考验,我最终活了下来,否则,我就有可能死在那个岛上。这样的理由还不够我向他们致敬吗?”

/禅悟/

关于自己的不幸,人们说得最多的总是:“人生几十年,苦多乐少。”事实上,这样的话往往隐藏着一种态度,即“我凭什么就应该这样苦”。

客观点来看,苦难的经历人人都可能有。区别在于,有些人总是纠结于自己的不幸;而那些有智慧的人,想的却是:这样的经历到底能带给我什么?

以七十六岁高龄就职南非总统的曼德拉当然不是为了所谓“日后的行动”去作秀——实在没有必要。他知道,自己在罗本岛上的那27年光阴,就是让自己站在国旗前宣誓的第一桶金。

放下面子

经典原文

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

——《坛经》

【智慧解读】

明白自己本心的人,在这儿也行,不在这儿也行,心灵无拘无束。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违背自己的本心,就能自由自在。

案例

“示弱”的华罗庚

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华罗庚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华罗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在古稀之年去英国访问时,他就把成语“不要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鼓励自己。

华罗庚说,每到一个大学,是讲别人专长的东西,从而得到帮助呢,还是讲别人不专长的,把讲学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当然是选择前者,也就是“弄斧必到班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华罗庚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较量。中国象棋有个规则,那就是“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

但华罗庚1981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说:“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一方面,当你见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说;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修正——这才是“君子”与“丈夫”。

针对一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华罗庚在给金坛中学的条幅中写道:“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心更坚。”

华罗庚的一生都是在苦难中挣扎,他常说他的一生曾遭遇三大劫难。第一次是在他童年时,他家贫、失学,又患重病,腿也残废了。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因孤立闭塞,他缺乏资料、图书。

第三次劫难是“文化大革命”,家被查抄,手稿散失,他被禁止去图书馆,他的助手与学生也被分配到外地。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他仍然坚持工作,并且有所成就。可想而知,这需付出何等努力,需怎样坚强的毅力。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华罗庚就已经是数论界的领袖之一,但他不满足,离开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和勇气!也许,他没有想太多,只是一门心思去研究而已。

/禅悟/

面子是个奇怪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人知道它到底什么样子,却有无数的人被它所羁绊。这里也要面子,那里也要面子,做什么事都要考虑自己的面子问题,结果却是做了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事,甚至可能吃哑巴亏。

华罗庚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学问比面子更重要,所以他宁愿不要面子,暴露自己的缺点。因为他知道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指点,不断提高自己。放下面子,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不要被身份束缚了梦想

经典原文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圆觉经》

【智慧解读】

修多罗教是指佛所说一切经典,佛说他所讲的一切经典如同用手指指出月亮在哪里。假如我们没有通过手指而直接看见了月亮,知道了月亮在哪里,那么,这只指出月亮的手指就不需要了。因为指头不是月亮,不要把指头当成月亮了。佛经只是指头,指出真理在哪里,不要把佛经里讲道理的文字当成真理本身,抓住不放。

案例

做生意的范冰冰

说起范冰冰,我们最先想到的,大多是她演过的一系列电视剧。是的,她是一个演员,但是现在,她也是一个老板。

范冰冰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女人。2007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工作室成立之初,各方质疑扑面而来:明星单打独斗究竟能混出什么名堂?

有记者就此事对范冰冰做了专访。在专访中,范冰冰很大方地谈到了她的经营策略:“如果做生意的话,没有一个老板想赔钱。所以当时我的计划就是,连做三部电视剧,赚了钱以后再去拍电影。”是的,她的最终目标是电影,她成立工作室绝不是玩票的,她经营得很用心。

当被问起“打着范冰冰旗号拉投资,是不是特容易”时,范冰冰笑了:“工作室算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投资吧,演员这一行是一本万利的。我的收入放在工作室里面,有一部分是可以拿来做开销的。我拍工作室的戏拿的片酬,可能会便宜一点。”

范冰冰对自己很有自信,她的工作室推出的电视剧不接受预购,为此她解释说:“从现在看,我敢确保每一部电视剧都可以稳赚。像我的第二部电视剧《金大班》刚有剧本要拍时,所有电视台都来找我预购,包括香港亚视,但目前我还不卖。预购是这样:这部戏能卖到80万一集,现在卖了就是80万,但如果真的做得好,所有电视台都追着买,可能会卖到120万。但现在收这些钱还不如等我把戏做得更好,让电视台追着我,那时这部戏的价值就会更高。”

至今为止,范冰冰工作室已经陆续推出了电视剧和电影。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不服输的女人,她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禅悟/

身份,是一个奇特的东西,它能给人荣耀或者耻辱,也是一种束缚。有人以为耻辱的身份才会束缚人,其实荣耀的身份也一样束缚人。有很多人正是因为在意自己的身份,而放弃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

但是范冰冰没有被束缚,明星的身份不过是她的一件衣服。她想要独立,想要做自己的电影,她就不会被一件衣服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