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不闲居集
20153900000080

第80章 《迎客松下录》读后感

沏一杯茶、捧一卷书,独坐在窗前灯下,读之、品之,那真是乐哉、美哉!如果是捧读一本友人赠书,那感受就会更美,更令人遐想,恰似老友重逢,在静听他进述他身边的故事。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友人的音容笑貌,学识文采彻底地呈现在你脑海的屏幕上,活灵活现,那是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这不,俞乃蕴害苦了我。已是凌晨2点,我仍放不下他的新著《迎客松下录》。因为书中记载的人和事很多我熟悉,他所说的张恺帆就是我敬重的人之一。我也拜谒过胡适故居和刘禹锡的“陋室”等等。因为他的文章写得正如施培毅先生所说的那样,“闻不到丝毫的“公牍八股气即‘师爷’气,看到的都是报人的敏锐,诗人的情怀,闻到的是一位好学不倦的书生所特有的书香气。”

《迎客松下录》是一本从古说到今,从安徽看全国看世界的有趣的书。全书共分三辑,一为《采风录》,从欧阳修、李白说到刘禹锡、张恨水、吴敬梓,张恺帆等;二为《日月潭诗笺》,依据港、澳、台报载文章资料中去台人写的或思亲或怀乡或念旧的诗词而编撰的短文;三为《迎客松下录》,记录的是作者十余年迎来送往中所遇到的可言可传的人和他们的新鲜事。瞧,我就听他侃入了迷。项南先生说得好:“乃蕴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给人一个勤于学习、善于思索的形象。他近年来,在公务之暇,用散文、杂文、随笔等不同形式写成的这本集子,如同他本人的风趣与幽默一样,充满娓娓而谈,挥洒自如的气韵。他观察人微,持论公允,没有某些人爱把事物简单化、概念化、教条化那种坏习气,要想把一件事说好就什么都好,说坏就一切都坏。……例如集子里写到胡适两重性格,就叫人很感兴趣。”其实,感兴趣的还多着呢,如他徜徉在刘禹锡之“陋室”,细读那千古绝唱的《陋室铭》后静思之余,也录下了民间流传的《公仆铭》、《贪官铭》、《升官铭》、《陋官铭》、《关系铭》等。如他和何南史博士的谈话整理成访谈录后,硬是把一个他从未谋面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晚年轶事侃得让你心服口服,使读者对于老进一步认识,添一份尊敬。还有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的诗人情怀,著名诗人、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恋乡之情等等。俞公用他生花妙笔撰写而成的文章,虽然曾经刊于《江淮时报》、《江淮文史》、《艺术界》、《新闻世界》、《纵横》等报刊,有的我曾读过,但结集出版后再读,依然新鲜如初,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才华所致。他真是善于设计和开拓自身的人,否则身居省内高级幕僚人物的他,是无法也不能写出众多文采飞扬的好文章来的,“文章之事,在素养、在天赋、在人品,更在于勤奋”,俞公都在追求和实现,我真佩服他。

俞乃蕴,他原本是一位老报人,后来进入幕僚,当上了“师爷”。曾出版《新闻圈的里里外外》文集一本,眼前这本《迎客松下录》就该算是他公务之余的“小秋收”。如今,他已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已“进入了宽松的生活轨道”。

其实,他也没闲着,又在《人民民主报》开辟专栏,当上了专栏作家。他忙着呢。

(原载1995年11月21日《安徽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