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不闲居集
20153900000071

第71章 草圣传人范汝寅

范汝寅先生是安徽和县人,现客居江苏南京。近日拜读他寄赠我的新著《范汝寅书法》,使我感动。范老今年七十又六,仍在书艺上不息探索进取,依旧录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勉,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此精神可敬可佩。欣赏新著,使我想起誉称书坛草圣的林散之先生,早在1984年给他写下的那段话:“安徽省范汝寅,今年57岁,和县人。8岁跟我学书法,40余年,未曾间断。他临摹唐碑、北魏、汉隶,循序渐进,功力厚实,非人所及。现在他的书艺已臻成熟,他写的草书和楷书平和稳厚,挺拔遒劲非凡,风神气韵兼备,实为难得好手。”我以为这是老师对学生最好评语。范老没有辜负舅公林老的期望,从新著看,近20年来,他的书艺更有新的发展。他的同乡,我的好友田恒铭兄曾向我介绍他说,他写颜柳13年,临魏碑16年,习汉隶16年,50岁后始写草书,如今草书竟写到如此风神独到、气韵非凡,水墨交融,冈0柔相济。难怪沈鹏先生也说:“范老书法颇得散之先生三昧”。可见他是狠下一番苦功练就,他的草书真正达到王澍《论书剩语》所言:“束腾天潜渊之势于毫忽之间,乃能纵横潇洒,不主故常,自成变化。”见他作书时五指撮管长锋羊毫,齐力行墨涩而取势排宕,腕灵笔活,沉着痛快,给观者一种美的享受。在林散之先生的书法选集中,临唐碑汉隶多种,皆能形似神似。他成功地以隶入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范老在他身边学书“40年来未曾间断”,得其真传,加上他始终如一地将隶书作为功课,“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因而笔势笔意都能感悟到他“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畅,翰逸神飞”(孙过庭《书谱》)的功力。不仅如此,他还在恩师隶书紧密的结体上略放宽疏,将过长的挑脚稍微缩短,使得“林隶”更加完美。恒铭兄也有此见解。

另外,我注意到新著中就有50余首自作诗,可见他随林散之先生不仅学习书法,还向他学习古文辞及诗词格律。林老书艺誉为一绝,诗词也独树一帜,我拜读过林老赠我的四册油印本《江上诗存》,足见他诗作非凡。范老亦如此,诗词也颇见功底。

他的诗不深奥,近乎白描,直接领着读者进入他的情感世界达成默契。坦率诚挚的语言通俗易懂,把旧体诗写得如此这般,不是易事。如“岁月匆匆含苦甜,古稀如梦眷童年。萧萧风雨讲台老,忽忽春秋耕砚田。花影一帘云挂地,书声半夜月悬天。空怀往事寻情趣,诗颂太平好人眠。”又如“老去情怀只自知,小生业就叹迟迟,寒窗千笔学颜字,夜月三更吟杜诗。秋雨梧桐迎晓日,春风杨柳送青时。沧桑虽历身犹健,留得清名做艺痴。”这是他从教坛退休下来以谦和的心态写就的二首自喻诗,真诚地讲述一生坎坷经历和执著从教习艺学诗又淡泊名利的平凡生活。“画堂春掩忆当年,旧貌音容浮眼前。多少诗留风雨夜,艺高德劭驻人间。”字里行间渗透他对恩师一缕怀念,感人至深。

总之,他得林散老亲传,加上他天赋聪慧,勤学不怠,这才使他的书艺诗作称佳,相辅相成,这是很多书法家企求而又难以达到的,范汝寅先生做到了,实属难能可贵。

(原载2003年5月27日《江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