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按摩大全
20151600000011

第11章 穴位按摩的辅助用具(6)

在面部,目正视时瞳孔正下方,与鼻翼下缘相平,鼻唇沟外侧。

穴位功效、适应证

祛风活络。属足阳明胃经,可治疗口眼斜、面部疼痛、齿痛、鼻出血、唇颊肿痛,也能紧缩肌肤,加强肌肤弹性。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注意,施力时,方向要朝向颧骨方向。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鼻窦炎、牙龈肿痛、面部痉挛以及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地仓

取穴方法

在面部,口角外侧,目正视时瞳孔正下方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通经、活络、祛风。属足阳明胃经,可治疗口眼斜、流涎。能祛除口臭。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每次可按、揉5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高血压、面部痉挛、失语等疾病。

(2)周围性面瘫。配合下关、四白、合谷、阳白使用,每次30分钟,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3)单纯性流涎。配合颊车使用。多用于小儿流涎。

大迎

取穴方法

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处的前缘,面部动脉跳动处。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疏风清热、消肿止痛。属足阳明胃经,可治疗面颊肿痛、牙齿肿痛、口眼斜、昏迷。能增加血液循环,祛除脂肪,瘦脸。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牙龈炎,消除面部肿痛。

颊车

取穴方法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垂下大约1寸,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 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天关活络、消肿止痛。属足阳明胃经,可治疗口眼斜、牙齿肿痛、痄腮、昏迷。能祛风活络,紧缩肌肤,瘦脸。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最好左右两手同时操作。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牙周炎、腮腺炎、颈部痉挛、口噤不语。

(2)镇痛。按摩此穴,能减缓疼痛。

下关

取穴方法

在面部,耳前方,颧骨弓与下颌角形成的凹陷处。也可从耳前颧骨弓下方找,所摸到的骨头凹陷处。按压时,牙齿会感到疼痛。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疏风清热、通关利窍。属足阳明胃经,可治疗耳聋、耳鸣、脓耳、齿痛、口眼斜、面部疼痛、牙关开合不利。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擅治牙周炎。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下颌关节炎、牙关开合不利等疾病。

头维

取穴方法

在头侧部,眼尾、耳尖连线中点正上方与发际相交处的正上方1寸处。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头明目。属足阳明胃经,可治疗头痛、眩晕、目痛、迎风流泪。具有止痛的功效,治疗三叉神经痛较好。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眼睛疲劳、视力减退等疾病。

(2)脱发。配合风池、通天、阿是穴使用。每日1次,10日 1个疗程。

(3)眩晕。配合印堂、太阳使用。可降低人的收缩压。

人迎

取穴方法

在颈部,喉结旁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动脉跳动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理气、通脉、开淤。属足阳明胃经,可治疗咽喉肿痛、胸满喘气、头晕、心悸、慢性胃炎、关节炎等。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一般不双手同时操作,如两手需同时操作,用力要轻。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高血压、慢性胃炎、关节炎、咽喉炎等疾病。

(2)拍压人迎,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使脸部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祛除双下巴。

水突

取穴方法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人迎正下方2寸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止咳、平喘、利咽。属足阳明胃经,可治疗咳嗽、哮喘、咽喉肿痛、瘿瘤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但是力度一定要适度。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气管炎、声音沙哑等疾病。

气舍

取穴方法

在颈部,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距胸骨正中凹陷1.5寸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调气、化痰、散结。属足阳明胃经,可治疗咽喉肿痛、颈项肌肉痉挛、喘息、呃逆、瘿瘤等疾病。气舍穴与肠胃功能的关系比较紧密,所以对于治疗肠胃疾病效果很好。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注意力度要适中。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各种肠胃性疾病。此穴具有软坚散结、活血化淤的作用,也多用于治疗瘿瘤。

听宫

取穴方法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开口时呈凹陷的地方。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开窍、聪耳。属手太阳小肠经,可治疗耳鸣、耳聋、脓耳、齿痛、癫痫、狂症、瘸痫,并可治疗头痛、视力障碍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每次左、右各按、揉2分钟左右,效果很好,而且可以每日多做几次,有利于缓解眼部疲劳。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近视眼、耳部疾病。

(2)耳聋。配合耳门,治疗效果最好。

颧髎

取穴方法

在面部,目外眦直下方,颧骨下缘凹陷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祛风消肿。属手太阳小肠经,可治疗口眼斜、齿痛、面部疼痛、面部肿痛,能消除脸颊浮肿、黑眼圈、眼睛疲劳,治疗三叉神经痛、鼻炎效果尤其好。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但要有一定的方向,或者由上而下,或者由下而上。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也可美容。此穴能改善面部肌肤松弛度,保持肌肤柔润有活力。

天容

取穴方法

在颈外侧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处。伸长脖子时,会感到耳朵下方的颈部有条粗肌肉,在这条肌肉与下颌角之间就是天容。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聪耳、利咽。属手太阳小肠经,可治疗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面颊肿痛、梅核气、颈项肿痛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颈部疾病。

天窗

取穴方法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热开窍。属手太阳小肠经,可治疗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面颊肿痛、颈项肿痛等疾病。治疗耳部疾病效果较好。也能治疗腮腺炎、手臂酸痛。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牙龈肿痛等疾病。

攒竹

取穴方法

在面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热明目。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头痛、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迎风流泪、面瘫以及腰部疼痛。

按摩保健

用两手指指腹端由上往下按压此穴,每日多做几次,每次2分钟。可以缓解眼睛疲劳。此穴是治疗眼部疾病的重要穴位之一。有无眼部疾患,都可以按摩此穴。

疾病治疗

头痛、目眩、眉棱骨痛、视物不清、迎风流泪、目赤肿痛、近视等。

睛明

取穴方法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祛风明目。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近视、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等多种眼部疾病以及急性腰痛。是治疗眼部疾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保健

用大拇指和食指指腹端按、揉、拿、捏此穴,每日多做几次,可以缓解眼睛疲劳。每次可以做2分钟左右。此穴是治疗眼部疾病的重要穴位之一。有无眼部疾患,都可以按摩此穴。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散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疾病以及功能性遗尿、坐骨神经痛、泪囊炎等。

通天

取穴方法

在颅顶部,承光后1.5寸,百会旁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利鼻止痛。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鼻塞、鼻渊、鼻出血、头痛、眩晕,也可治疗面瘫、颈痛。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头痛、头重、眩晕、鼻塞、鼻衄等。

天柱

取穴方法

在项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疏风、解表止痛。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直、肩背疼痛、目赤肿痛、目视不明、鼻塞。此穴还具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增强记忆力的功效。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由上往下,或者由下往上,每次按摩2分钟左右即可。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咽喉炎、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高血压、晕车等疾病。

丝竹空

取穴方法

在面部,眉梢凹陷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散风止痛、清头明目。属手少阳三焦经,可治疗目赤肿痛、目眩、头痛、癫痫、狂症、口眼斜、齿痛。还可以明目止痛,消除脸部浮肿,消除眼袋。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每日休息时可做,每次2分钟。有病无病均可做,有减缓压力的功效。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视神经性萎缩、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等疾病。

耳门

取穴方法

在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时,凹陷的地方。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开窍、聪耳、舒筋活络。属手少阳三焦经,可治疗耳鸣、耳聋、脓耳、牙齿疼痛以及面神经麻痹。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日休息时可做,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常用于治疗各种眼部疾病。也是美容的重要穴位之一。

角孙

取穴方法

在头部,折耳缘盖住耳孔处,在耳尖上方发际的凹陷处附近。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热散风、消肿止痛。属手少阳三焦经,可治疗视力模糊、齿痛、痄腮、偏头痛、颈部肌肉痉挛以及晕车。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日休息时可做,每次2分钟。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眼部疾病、中耳炎、牙周炎等疾病。

翳风

取穴方法

在耳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的凹陷处。左 右 各 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散风活络、聪耳启闭。属手少阳三焦经,可治疗耳鸣、耳聋、脓耳、口眼斜、牙关紧闭、齿痛、呃逆、面颊肿痛、眩晕、晕车等疾病。

按摩保证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力度适中。

疾病治疗

(1)呃逆。操作时,力度一定要重而强,以患者感觉到胀痛难忍为好。

(2)腮腺炎。用揉法、捏法时,力度要重。

(3)重听。配合听宫、耳门同时使用。

瞳子髎

取穴方法

在面部,目外眦旁边约1寸处,眶外侧缘处。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疏散风热、明目止痛。属足少阳胆经,可治疗目赤肿痛、目翳、青盲、口眼斜、头痛、眩晕以及视力减退、面部痉挛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垂直按压此穴,每日休息时可以进行,每次2分钟。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角膜炎、近视、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听会

取穴方法

在面部,耳屏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后有凹陷处。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益聪利耳、通经活络。属足少阳胆经,可治疗耳鸣、耳聋、脓耳、齿痛、口眼斜、面部疼痛。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每日2次,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耳部疾病,主要是耳聋、耳鸣。

上关

取穴方法

在耳前,下关正上方,颧骨弓的上缘凹陷处。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开关启闭、清热安神。属足少阳胆经,可治疗耳鸣、耳聋、脓耳、偏头痛、口眼斜、齿痛、面部疼痛、癫痫、狂症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小儿惊风、重听等疾病。

颔厌

取穴方法

额角发际朝耳朵上方,当用力咬牙时,头部两侧隆起肌肉的稍下方。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热止痛、散风止抽。属足少阳胆经,可治疗偏头痛、眩晕、癫痫、齿痛、耳鸣、口眼斜等疾病。可缓解鼻炎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压力,还能美容。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力度逐渐加强,时间约为2分钟,用按法、揉法、拿法均可。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鼻炎、感冒,还可用于美容。

曲鬓

取穴方法

在颧骨弓上方1.5寸,与耳边发际交会处。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止痛、消肿、祛风。属足少阳胆经,可治疗偏头痛、面颊肿痛、目赤肿痛、失语、牙关紧闭,并可缓解眼部疲劳。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小儿惊风、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头窍阴

取穴方法

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按压此处会感到强烈的脉搏跳动。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热散风、通关开窍。属足少阳胆经,可治疗耳鸣、耳聋、头痛、眩晕、颈项强直、高血压以及眼睛发炎等疾病。

按摩保健

上半身坐直,用手指指腹端向下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休息时可做,每次2~3分钟。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高血压、眩晕,也可以改善情绪。

完骨

取穴方法

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祛风清热、止痛明目。属足少阳胆经,可治疗头痛、颈项肌肉痉挛、失眠、齿痛、口眼斜、面颊肿痛、癫痫、疟疾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掌包住头部,五指张开,用手指按、揉压此穴,同时手掌摩擦颈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偏头痛、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本神

取穴方法

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热止痛、祛风止痉。属足少阳胆经,可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头痛、偏瘫、大脑发育不全等疾病。

阳白

取穴方法

在前额部,目正视时瞳孔正上方,眉上1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