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
20151100000073

第73章 那一方古典的山水

苏轼如月,三分朗照中秋,三分朗照周郎赤壁,剩下四分,挥挥洒洒,映照了整个大宋文化的天空。从而,唐宋文采,并称风流。

更如月的,是他的人品,他的性格,他的感情。

他潇洒如春风花雨,青天白云,不滞碍于物欲,不羁绊于得失,一袭青衣,芒鞋竹杖,笑对官场得失,坐看鸡虫争斗。

他自然如雪映梅花,水流石上,率性闲适,自成风流,一支竹管笔,指点山河,评论古今,干净优雅,韵致高迈。

但,更让千古士子倾倒的,是他豪迈中的多情,潇洒中的温柔,飘逸中的细腻。

历史深处,我们能听到赤壁月下袅袅的箫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我们能感觉到“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刻骨铭心的思念;能领会到“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绝代悲伤。

苏轼,是苏轼的天赋成就了自己,笑傲江湖,淡对人生。

苏轼,更是蜀中山川风物孕育的奇才,胸襟如海,眼界超迈。

如果说,他的豪放,他的超迈,他的见识,得益于个人和蜀中山川;那么,他的多情,他的细腻,他的温柔,则更多的得益于蜀中的那一角山水——青神。

因为,青神有王弗,青神有他少年的爱情。

是那个杰出的女子,用自己的温柔,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细腻,滋润了他,浇灌了他,让他走向完美,走向成熟,然后,走上文坛,登高一呼,天下士子,风起影从。

一个男人,近千年来,以他的文采风流滋润着整整一个华人世界。

一个女人,以她的温柔多情聪慧整整滋润了这个男人的一生。

至今,我都想像不出青神的样子,就如我想像不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溕雨亦奇”的西湖美景,想像不出“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扬州秀丽,想像不出“乌桕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的吴中影子。

但我想像得出的是,蜀中的青神,绝不同于江南。

江南这样玲珑的山水,绝对陶冶不出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的;这样柔弱的山水,也一定孕育不出见识过人的王弗。因为,江南,太多人工的雕琢,少了自然的韵致。

苏轼和王弗,是自然孕育的一对璧人。

我想,思蒙河的水一定很清很清,清得如少女的眼波,在日光下,白亮亮的,一闪一闪的含情脉脉,让每一个从这儿走过人,一颗心都会被浸泡得柔软多情,文采斐然,不说话则已,一吐口,就是平平仄仄,烨然生辉。

这儿的山,一定绿如翡翠,美不胜收。不说别的,单唤鱼池、牛头洞、猴头石、千人床——,这样的名字,不说看,单听,就让人倾倒。难怪徘徊此间的蜀中士子,一个个文采超凡,锦心绣口,口吐珠玑。

这儿,一定是最浪漫的,浪漫如月夜的情歌;这儿,一定是最多情的,多情如草尖的露珠;这儿,一定是最风流的,风流如花林的笛声;这儿,一定是最优美的,优美如竹海的鸟鸣。

真的,让每一个文化人难以想像又不得不想的,是青神的山水。

在青神行走,应当是静静的,静静的看,静静的想,静静的领悟。

在这一方文化积淀厚重的地方,随意翻检的砖瓦里,都埋藏着古人的诗句;随意踏过一块石头,都可能是当年苏轼摸过或坐过。

那小路,那草坪,还有那松岗,都可能有苏轼吐过的诗句,都可能在苏轼的诗文中闪现过。那清朗朗的河水里,都曾经可能有少年苏轼来外婆家玩耍时,在这儿撒过野,打水迷子,仰浮,蛙泳。

走在这儿,不管你是干什么的,是诗人,还是商人,是平民百姓,不管你的修养如何,你的举止自然而然的,就会斯文起来;你的语言不自觉地,就会干净起来。因为,这儿是文章锦绣之乡,是宋代文章成熟的发祥地。

这儿,曾是诞生斯文的地方。

小巷中,时时,你会发现几个人,慢慢地踱步,慢慢地歌吟,不徐不急,神情闲适,浑身透出淡淡的书卷气。

如果感到口渴了,你也可随便敲开一扇门找水喝。一杯清茶,一番闲谈,让你心清如洗,一身轻松。

小巷深处,总会有下棋的老人,三三两两,围着棋盘坐着,有的微阖双目,以手叩棋;有的以手捋须,沉默不语;有的仰首望天,一手负背。

一个个青神男人的身上,都闪现着苏东坡的影子。

青神的女子,总是天下闻名的。不说别人,单一个王弗,就倾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那是怎样一个女子啊?想想,千余年来,能给苏大才子指示文章缺点,评论话语得失的,须眉之中,又有几人?可,这个女子不但做了,还让苏轼心服口服。又有几人如这样一个女子那样,能慧眼识人,明辨人心?这样一个女子,又是怎样的让那么超脱豪迈的大诗人念念不忘,神伤不已。

漫步千余年后的青神,你情不自禁地会产生怀古之情:这儿,哪一条街的哪一座小楼曾居住过这位风清云白的女子?“小轩窗,正梳妆”,是在那一扇窗子下?这,是苏轼青神游玩时看见的情景,还是对亲后所见?就是这儿走出的一个女子啊,从此以后,让诗人魂牵梦绕,寤寐思服。

你会不自禁地放慢脚步,把眼光投向街道,投向千年后的青神女子们的身上。

这里的女子,依然风清云白,水水嫩嫩的,如羊羔子,就连说话声都如羊羔子叫,细细的,仿佛还搀杂着丝丝缕缕的膻味呢。

每一个都不是王弗,每一个都像王弗。

走一趟青神,你,还了一笔文化的债,同时,也成了一个诗人,随意吐一串词,就是一篇锦绣文章。

其实,徜徉在这样的山水之间,行走在这样的人群之中,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耳濡目染,不能成为诗人,也会成为画家。

“此身合是诗人么?细雨骑驴入剑门”,过了剑门,我认为,还应当到青神。

青神,就是因为这样,才走出了王弗;也因为这样,吸引了苏轼;更因为这样,近千年来,成了中国文人心头一个想解却又解不开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