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
20151100000069

第69章 文化的骨节

傅斯年这人,心里藏不住话,所以,得了个响当当的外号——傅大炮。当年,孙仲山也得过这个外号,名曰:孙大炮。

孙大炮的炮弹,轰向满清王朝,最终将其轰塌,成为废墟。

傅大炮的炮弹,却轰向了蒋介石。

他首先选中的主,是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

孔祥熙这人,看见钞票,眼睛就发红,主政行政院后,利用职权,进行走私,贪污,行贿受贿。傅斯年知道后,勃然大怒,两次上书弹劾孔,并在国民参政大会上,炮弹如雨,轰向孔祥熙。

蒋介石见了,很无奈,忙出面宴请傅斯年,希望抹平这事,套着近乎问傅斯年,你相信我吗?傅斯年点头,表示相信。蒋介石说,相信我,就应当相信我任用的人啊。傅斯年头一摆,一句话抵了回去:“因为信任你也就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面对此公,蒋介石无可奈何。

最终,孔祥熙灰溜溜地下台。

傅斯年第二炮选中的主,竟然是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

宋子文这人,见了黄白之物,和孔祥熙一样,也如苍蝇见血,嗡嗡乱飞。傅大炮又一次震怒了,笔走龙蛇,发挥文章优势,公然在刊物上发表《这样的宋子文非走不可》道:“国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该走了,不走国家垮了。”

一颗颗炮弹,烟火熏天,将宋子文打落马下,引咎辞职。

对待极为赏识自己的蒋介石,傅大炮的炮,也毫不客气,炮声震天。

一次,蒋介石想拉拢傅斯年,让其进入国府,做国府委员。傅斯年听了,毫不领情,摇着脑袋推辞了。古代文人讲究“士为知己者死”,可是,傅斯年打破了这种观点,他曾公然道:“一入政府,没人再听我们的话了。”他拒绝做奴才,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腰杆铁硬的文化人。

他更是阻止朋友胡适出山,一针见血地指出:“借重先生,全为了大粪堆上插一朵花。”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更有一事,他曾单刀直入,让蒋介石下不来台。

蔡元培死后,中研院院长位子成了空缺。

中研院,当时大师云集,名家如林,都是学界一等一的人物。谁来主座,挥斥方遒,领袖群雄,成为当时文化界焦点。

院长选举,采用提名制,由评议员们投票,选出三人,然后交给蒋介石,从中圈定一人。就在大家忙着评议时,会议秘书长得到一函件,是蒋介石的,竟然托关系走后门,“盼以顾孟余为院长”。

傅斯年一听,愤慨之极,几乎拍着桌子当场骂人,只是鉴于顾孟余乃前辈学人,才容忍下来,但是,肚子里的那股鸟气,仍然难以发泄,鼓鼓的。

选举结果,顾孟余只得一票,走了麦城。

虽然如此,傅斯年仍记着那件事。

后来在台湾,蒋介石带着大员,到松山机场迎接“代总统”李宗仁,所有官员权贵,一个个小心谨慎地站着。唯有傅斯年一人,叼着烟斗,喷云吐雾,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在蒋介石面前,指手画脚地谈话,表示对权势的不屑一顾。以至于后来,谈到傅斯年主管的台湾大学,蒋介石苦笑着道:“那里的事,我管不了。”

难怪,在谈到傅斯年这位朋友时,多少年后,季羡林在《扫傅斯年墓》中赞道:“孟真先生仍然保留着他那一幅刚直不阿的铮铮铁骨,他真正继承了历代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传统。”

季羡林所说的传统,就是气节。

文化的传承,是由文化人做为中坚。文化人的骨气,决定了文化的骨气。如果,一代文化人,面对权势,面对金钱,面对名利,骨头松了,酥了,甚至软了。那么,文化也会随之匍匐在地,难以直立,成为奴性文化。

中国文化能够屹立几千年,坚挺如竹,就在于有傅斯年这样一些人。

文化的骨节,真正说来,是文化人的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