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不是为一只虱子求情
20151100000019

第19章 权术的底线

俾斯麦和李鸿章同时代人,都闻名世界,都官居宰相,都擅长权术。

俾斯麦功业,震惊全球。他在任期间,打败丹麦、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尤其普法战争,色当一战,打败二十余万法军,俘获拿破仑三世。

在此过程中,俾斯麦纵横捭阖,将权术玩得如风车,呜呜直转,算得老狐狸。色当胜后,又独排众议,释放法军俘虏,包括拿破仑三世。一时,赢得广泛赞誉。

李鸿章功业,虽逊于俾斯麦,可也扬名全球。

李鸿章功业起点,在于同太平军作战。作战中,他极尽权术,把阴谋阳谋,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苏州招降,充分显示了他的残酷,他的手段,他的权术。

苏州,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所在地。苏州繁华,居江南之首。李鸿章觉得,要取江苏,先下苏州,以为根本。

此时的太平军,经过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已成强弩之末,面对晚清最精锐的陆军——淮军的进攻,只有挨打之份,毫无还手之力。

李鸿章攻苏州,不只是占领城池,还在于歼灭天国军力。因此,采用围而不攻的方法,将苏州围得铁桶相似。淮军初起,军锋甚锐,装备精良,快枪大炮,一起上阵,乒乒乓乓一阵猛轰,太平军晕头转向,已成溃败之势。

李鸿章看差不多了,命人将劝降书射入城中:“降者免死,斩酋出降者封官。”

降书一去,就有人来,叫郜云官,太平军的纳王,偷偷溜出,准备投降。李鸿章很高兴地接待了他,酒席招待。酒足饭饱,二人密谈,李鸿章让郜云官重回苏州,联系部下,杀掉主将李秀成,献出苏州。

李秀成很得军心,郜云官下不了手。李鸿章退而求其次,让杀掉李秀成助手谭绍光,同样立功领赏。

既能不死,又可当官,郜云官乐不可支地潜回苏州,策反去了。

策反工作异常顺利,因为,李秀成此时接到天王旨意,突围去天京,担任保卫工作去了。守城任务,落在谭绍光头上。不忍下手的郜云官终于可以下手了,一声令下,带着他联络的其他七个太平军将领,杀了谭绍光,打开苏州城门,投降淮军,一个个满面阳光,等待着封赏升官。

谁知,李大人不但不奖赏他们,反而一挥手,让拉出去砍了。

郜云官大惊,喊道,李大人,你答应的事,不能言而无信啊?

李鸿章仿佛没听见,就这样,郜云官等八个降将人头落地。同时被杀的,还有两千余投降的太平军战士。接着,淮军又对城内放下武器的万余名太平军战士展开屠杀。

历史上,称之“苏州杀降事件”。

当时,英国人戈登,是淮军洋枪队统领。这个老毛子,认为这样做最无耻,最背信弃义。这不但是淮军的耻辱,更是他的耻辱,因为他是李鸿章部下啊。

戈登不爽,闹开了。

首先,他提着枪,到处去找自己那位中国上司,要决斗,挽回自己名誉。李鸿章当然不能决斗,一个文官,斗不过老毛子。

其次,这家伙扬言,李鸿章不下台,他就窝内反,带着自己的队伍,进攻淮军刚占领的苏州,把它还给太平军。

最后,他竟然运动外国侨民,集体写万言书,抗议李大人这种行为。

这老毛子,太当真了,当真得让清廷下不来台,也让李大人下不来台。无奈之下,清廷想了个办法,将戈登封为提督,赐穿黄马褂,戴孔雀花翎,还赏给他部下一万两银子。老毛子不要,说是李大人讨要的。最后,愤然离开李鸿章。

这事,到这没完,传到国外,还留下个小尾巴。

多年后,李大人得到个外号——中国的俾斯麦。美国总统格兰特,当着俾斯麦面谈起这话时,俾斯麦淡淡一笑道:“没人说我是德国的李鸿章。”言外之意,很是鄙视。

格兰特很疑惑,心说,你俩没见面啊,怎么就有了成见?

又过几年,李大人出访德意志,两个俾斯麦见面。李大人兴高采烈,谈起自己当年的武功。俾斯麦听了,仍淡淡一笑:“我从不将杀俘作为功劳。”

李大人听了,顿时无语。

俾斯麦和戈登都擅权术,但是,在他们看来,搞权术可以,得有个底线,有个道德准则。超过了,就应当受到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