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20151000000009

第9章 外国政治史(2)

6.首创字母文字的腓尼基人

腓尼基是一个地中海东部沿岸的奴隶制国家,由塞姆语系的迦南人所建。迦南人于公元前3000年代进入腓尼基疆域(约当今之黎巴嫩而略大),并同化了当地的最早居民胡里特人。公元前3000年代末,腓尼基人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城邦,其中重要的有推罗、西顿、毕布勒、乌加里特等,这些小邦都以一个城市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形成典型的城市国家。诸城邦各自独立,始终未形成统一的政权。腓尼基长期受邻近大国的征服和统治,只是在大国衰落时才得以暂时独立。公元前16世纪,腓尼基受埃及新王国统治,赫梯也常来进犯,后来又有“海上民族”入侵。公元前10世纪前后,腓尼基各邦有一段安定和强盛时期,到公元前8世纪末,又为亚述帝国所征服,仅推罗未被侵占,但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曾围攻推罗达13年之久,只因推罗人的顽强抗击方免于难。公元前6世纪,腓尼基为强大的波斯帝国所吞并。腓尼基地处地中海沿岸,各邦的工商业和航海事业发达,盛产葡萄酒、橄榄油、玻璃制品,尤以出产紫红色颜料而著名。腓尼基人从事海上贸易,在贩卖国内外商品的同时,也从事海盗活动,在海上掳掠人口,贩卖为奴。腓尼基人善于航海,在希腊人兴起之前,他们掌握着地中海上的航运霸权。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周围建立许多殖民地,作为商业据点,其中著名的是北非的迦太基,迦太基后来成为地中海上强大的商业帝国。

腓尼基人在文化上的最大贡献是创造字母文字,腓尼基文字是世界上第一套字母文字,创于公元前13世纪,共22个辅音字母,无元音。约公元前1000年代初,这套字母传至希腊,希腊人在此字母基础上加入元音,创造希腊字母,后来由希腊字母发展为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即现代欧洲各国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传至东部,在它的基础上形成阿拉米亚字母,而阿拉米亚字母又发展成为希伯来、印度、阿拉伯、畏吾尔等字母。

7.盛极而衰的波斯帝国

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约公元前2000年代后期从中亚进入伊朗高原西南部。

公元前7世纪时,波斯尚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当时伊朗西北部兴起米底王国,米底王国在很长时期统治着波斯。公元前558年,波斯的部落首领之一、出身于阿黑门尼德贵族氏族的居鲁士(前558~529)领导波斯兴兵反抗米底,公元前550年灭掉米底,并建立波斯王国,依其出身,称其所建政权为阿黑门尼德王朝。随后,居鲁士进行远征,征服小亚细亚,灭新巴比伦,占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使波斯成为西亚强国。居鲁士之子冈比西(前529~522)于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波斯的版图又扩展至非洲北部。冈比西死后,国内发生变乱,阿黑门尼德的族人大流士(前522~486)夺得政权,是为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f镇压国内人民起义和地方叛乱,并征服了中亚和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地方,至此,波斯帝国的版图包括:伊朗高原、中亚大部、印度西北一部分、西亚、埃及和欧洲的色雷斯等地,成为跨有亚、非、欧三洲之地的空前大帝国。大帝国的首都是苏萨,另有巴比伦、爱克巴坦那、帕赛波里斯三个陪都,作为波斯国王出行时的驻跸地。大流士为了加强对帝国的统治,强化中央集权,乃进行改革,大流士改革曾暂时取得稳定帝国的实效,但大帝国是脆弱的。由于帝国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保持着各自的经济特点,而又互不联系,因此未能形成全国统一的经济基础;王室、贵族经济和大商业家族控制着全国的经济命脉,广大奴隶和其他劳动者受着贵族、官僚和大商人的残酷剥削,因而国内存在着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大帝国完全靠军事暴力统治维持。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发动对希腊的侵略战争,即著名的希波战争(前500~449),结果波斯帝国惨败,从此大帝国一蹶不振。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国内矛盾逐一暴露,人民起义、被征服地区的独立斗争,以及宫廷内部的王位争夺,都削弱着帝国的统治力量。此时,希腊北部兴起马其顿王国,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0年战败波斯军,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败死,波斯帝国遂亡。

8.威名远扬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指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的奴隶制王朝,约存于公元前324~178年,是印度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公元前4世纪,在孔雀王朝建立之前,恒河流域由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统治(约前364~324),而西北部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所征眼。此时,印度北方人民掀起反抗马其顿侵略者的斗争,马其顿侵略军被迫撤离印度。驱逐侵略军的领导者是旃陀罗笈多(约前324~300),他于公元前324年在北部称王,赶走马其顿侵略者,并东进灭掉难陀王朝,夺得摩揭陀国政权,自建王朝。据说他出身于为国王饲养孔雀的家族,故称其王朝为孔雀王朝,摩揭陀国被称为孔雀帝国,首都华氏城。旃陀罗笈多统治时期,统一了恒河流域,至第三代国王阿育王时代(约前273~236),向南扩张,南印度大部分地区被其征服,除南部迈索尔地区外,整个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主要部分都并人帝国的版图,形成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帝国。孔雀帝国时代是印度奴隶制的全盛时期。政治上是一典型的东方专制帝国,国王拥有无限权力,王权被神化,国王之下设有庞大的中央官僚机构,地方设省,由总督统治。国王有一支由步兵、骑兵、战车兵、象兵和海军组成的强大军队,作为维护帝国的支柱。国王除用暴力统治外,又用宗教麻痹人民,阿育王时代,佛教被奉为国教。孔雀帝国时代的奴隶制度十分发达,奴隶数量很多,奴隶劳动被广泛用于农、工业生产部门。由于奴隶制的发达,孔雀帝国的经济有很大发展,大河流域的庞大灌溉工程扩大了耕地面积,城市手工业形成了同业协会,北方出现许多大城市,首都华氏城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孔雀帝国是不巩固的,各地经济联系不紧密,各省的独立性较强,农村公社的普遍存在也是分裂因素。王家和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残酷地压榨奴隶;帝国时期种姓制度进一步发展,低下种姓的命运更加悲惨,因此引起奴隶和贫民的斗争,使帝国的实力被削弱。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将军普沙密多·巽伽夺取政权,建立巽伽王朝(约前187~75),孔雀王朝覆亡。在巽伽王朝存在期间,摩揭陀国势力微弱,印度北部长期陷入分裂状态。

9.民族瓦解的荷马时代

荷马时代指古希腊氏族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时代,约在公元前11至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期间,希腊半岛受部落大迁徙浪潮的冲击,许多支希腊人及非希腊人侵入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及小亚沿岸各地,使这些地区已进入阶级社会又从氏族制解体时期开始。公元前9至公元前8世纪形成的《荷马史诗》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社会情景,故称此时期为荷马时代,有时史书也称之为“英雄时代”。荷马时代希腊社会的生产技术比前一阶段的迈锡尼文化略逊一筹,但此时已出现铁器,农业和畜牧业相当发达,手工业开始脱离农业,出现铁匠、陶器匠等独立行业,商业交换也已发生,此时整个生产发展迅速而且较为平衡,这是向国家过渡的物质前提。荷马时代已出现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现象。氏族部落首领占有氏族公社的大片土地,普通氏族成员有的贫困化,失去份地而沦为雇工或乞丐。荷马时代已出现奴隶,奴隶劳动被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荷马时代仍以父系氏族为社会基本单位,若干近亲氏族组成胞族,若干胞族组成部落,由部落组成部落联盟。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管理采取军事民主制,管理机构有三:①议事会:由氏族首领组成,是氏族贵族会议,决定部落和联盟的大事。②人民大会:由部落全体武装的成年男子参加,原则上是民主的集会,实则由贵族把持。③军事首长:主要职责是指挥军队,由选举产生,但实际上是由某一氏族贵族世袭。总之,荷马时代,虽然氏族组织仍然存在,但它已开始瓦解,社会阶级也开始出现分化,奴隶制已经出现,希腊社会正在从氏族制向阶级社会过渡。

10.古希腊的霸主:斯巴达

斯巴达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之一,位于南希腊的拉哥尼亚平原。公元前1100年左右,希腊人的一支多利亚人进入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其中的一支进入半岛的拉哥尼亚,占有这里的斯巴达城(初建于迈锡尼文化时代),这支多利亚人便被称为斯巴达人。约在公元前800~前730年间,斯巴达人征服了整个拉哥尼亚,建立起斯巴达国家,随后又征服半岛西南的美塞尼亚,从而控制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部,接着又向南意大利殖民,势力逐渐扩大。斯巴达国家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即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和希洛人。斯巴达人是征服者,全权公民。斯巴达公民只服兵役,不从事生产,每户公民分得国家份地,由奴隶为之耕种。皮里阿西人意为周围地区的居民,是无公民权的自由小生产者,受斯巴达人剥削。希洛人是斯巴达国家的农业奴隶,为斯巴达公民耕种份地。斯巴达是典型的农业奴隶制城邦,其政治体制是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两个国王,由贵族世袭;长老会议由30名贵族组成,是国家的重要权力机关;监察官五人,由贵族充任,左右国王、控制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掌握国家实权;公民大会由30岁以上成年男性公民参加,形式上是民主会议,实际受长老会议和监察官控制。斯巴达靠军事力量统治全国被征服居民并向外扩张,因此特别重视军事。公元前6世纪中叶,斯巴达靠军事实力迫使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许多城邦加人军事同盟,称“伯罗奔尼撒同盟”(约前546~368),同盟成为斯巴达称霸南希腊的工具。公元前5世纪中叶,发生希腊波斯战争,斯巴达以陆军优势同雅典及其他希腊城邦反抗波斯侵略者,战绩卓著,但战后因在政治、经济上的利害冲突,与雅典为敌,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与雅典发生争夺霸权的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403),斯巴达获胜。战后斯巴达曾一度称霸希腊,但不久,许多城邦联合战败斯巴达,随之各邦间连年混战,希腊城邦日益衰落。公元前338年,全希腊为马其顿征服,斯巴达城邦尚存,但已处于马其顿的附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