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20151000000022

第22章 中国军事史(2)

匈奴贵族不甘心失去河南这一战略要地,数次出兵袭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南地区。汉武帝于是决定反击,发起了漠南之战,时在元朔五年(前124年)春。

当时卫青任车骑将军,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牵制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卫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长途奔袭,突袭右贤王的王廷,打得其措手不及,狼狈北逃。汉军俘敌1万多人,凯旋归师。

次年二月和四月,新任大将军的卫青两度率骑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前后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远离汉境。这就为汉武帝下一步实施河西之役并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河西即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它为内地至西域的通路,汉廷为了打通通向西域的道路和巩固西部地区,遂决定展开河西之役。

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青年将军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廊的匈奴。他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直入,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接着翻越焉支出(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连战皆捷,歼敌近9000人,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凯旋而还。

同年夏天,汉武帝为了彻底聚歼河西匈奴军,再次命令霍去病统军出击。为了防止东北方向的匈奴左贤王部乘机进攻,他又让张骞、李广等人率偏师出右北平,攻打左贤王,以策应霍去病主力的行动。

这一次,霍去病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绕道河西走廊之北,迂回纵深达1000多公里,远出敌后,由西北向东南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破匈奴各部,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3万余人,取得决定性胜利。霍去病共俘获匈奴名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收降匈奴浑邪王部众4万,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汉廷在那里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实边戍守生产。

河西之战,给河西地区的匈奴军以歼灭性打击,使汉朝统治延伸到这一地区,并打通了汉通西域的道路。

汉武帝为了彻底歼灭匈奴主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边患问题,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能度幕(沙漠)轻留(轻人久留)的心理,将计就计,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定对匈奴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且因势利导,乘敌不备,确定了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的具体作战方针。武帝集中了精锐骑兵10万人,组成两个大的战略集团,分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另以步兵几十万,马匹十余万配合骑兵主力的行动。卫青、霍去病受命后,各率精骑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沿东西两路北进,决心在漠北与匈奴进行会战。漠北之役一触即发。

匈奴单于闻报汉兵将至,采纳赵信建议,将部众、牲畜、辎重转移到更远的北方,“以精兵待于幕北”。卫青出塞后,得知匈奴单于的战略意图,即率主力直扑单于所在,横渡大沙漠,北进几百公里,寻歼单于本部。同时命令李广、赵食其率部从东面迂回策应。不久,卫青部主力与匈奴单于相遭遇。卫青下令用武刚车环绕为营,以防匈奴军的袭击,接着便指挥5000精骑向单于军发起猛攻,单于即遣1万骑应战。双方鏖战至黄昏,大风骤起,飞沙扑面,两军难辨彼此。

卫青乘势分轻骑从左右迂回包抄。单于见汉军人多势众,自度无法取胜,遂带数百精骑突围,向西北逃遁。卫青发现单于潜逃,即派轻骑连夜追击,自率主力随后跟进。虽然最后未能擒服单于,但一举歼俘匈奴军19000人,挺进到真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端)的赵信城,尽烧其城和匈奴积粟而还。

在另一个方向,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北进1000余公里,渡过大漠,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尽歼其精锐,俘获屯头王、韩王以下70400余人。左贤王及其将领弃军逃逸,霍去病乘胜追杀,直抵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然后凯旋班师。

漠北之役是汉匈间规模最大,战场距中原最远,也是最艰巨的一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汉军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共歼匈奴9万余人,严重地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使得其从此无力大举南下,造成了“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的局面。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至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8.浪淘风流人物的赤壁之战

这是确立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后,又用两年时问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南下,直取荆州。

对于曹操的南下,占据江东的孙权也感到很紧张。在孙权同意下,鲁肃到刘备那里去察看动静,并且说服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完全同意鲁肃的主张,带领军队退守长江南岸的樊口。并派诸葛亮跟着鲁肃去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会见孙权。

诸葛亮见到孙权,说服孙权下决心联合抗曹。孙权任命周瑜做大都督,程普做副都督,鲁肃做赞军校尉,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与刘备的水军会合,协同作战。孙刘联军进驻长江南岸的赤壁,跟北岸曹操的军队隔江对峙,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这时候,曹操的士兵因水土不服,陆陆续续地生起病来;没有得病的士兵,由于不习惯水上的风浪颠簸,许多人晕船,恶心呕吐,失去了作战的能力。曹操对此非常焦急。有人献计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铺上木板,造成“连环船”,就会四平八稳。曹操急忙命令工匠连夜赶造。连环船造成了,人在船上行走,就像在陆地上一样,果然平稳得多了。统率孙刘联军的周瑜,得知曹操使用连环船的消息,就跟大伙儿商量对策。

部将黄盖建议用火攻,并且自告奋勇,愿意用诈降的方法完成火攻。几天以后,曹操接到了黄盖要求投降的信。这时候,曹操认为自己处于绝对优势,同时认为孙权的处境已经十分困难,江东覆亡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孙氏政权内部的分化极有可能。因此他对黄盖的诈降信以为真,还约定了黄盖来投降的日期和暗号。

到了约定的日子,天快黑下来的时候,曹操得到士兵的报告说:“有十条插着青龙旗的小船向北岸开来了。”曹操高兴地说:“这是黄盖前来投降。黄盖一来,我的大功就告成了!”哪里知道黄盖的船上,装满了浇上油的枯柴干草,外边盖上帷幕。在离曹营不远的地方,黄盖叫点起火来。当时正刮东南风,火借风势,风趁火力,十条船就像十条火龙,飞快地顺着风势冲向曹营,把曹营的船只都烧着了。因为曹营的船是用铁链锁着的连环船,很快就烧成了一片火海。只见烈焰腾空,火光把江岸的石壁都照红了。曹军士兵一片惊慌,争着逃命,被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指挥联军主力,乘机向曹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曹军大败。孙刘联军分水陆两路乘胜追击,曹操带着残兵败将,由陆路狼狈逃走,最后回到了许昌,从此再也没有力量向南进军了。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和曹军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是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个著名战例。

9.奠定南北对峙局面的淝水之战

公元四世纪,氐族人符坚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前秦,先后灭掉了前燕、代、前凉等割据政权,初步统一了北方。

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率90万大军,在东西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水陆并进,南下攻晋。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决意奋起抵抗。

晋孝武帝司马曜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统率经过7年训练的、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遏制秦军主力的进攻。又派遣胡彬率领水军5000增援战略要地寿阳,摆开了与前秦大军决战的态势。

同年十月十八日,苻融率领前秦军前锋攻占寿阳。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晋军胡彬所部在增援的半道上得悉寿阳失陷的消息,便退守硖石。苻融又率军尾随而来,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五万进抵洛涧,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遏制从东西增援的晋军。

十一月,晋军前锋都督谢玄派猛将刘牢之率领精兵5000迅速奔赴洛涧。前秦将梁成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前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梁成的军队。前秦军腹背受敌,抵挡不住,主将梁成阵亡,步骑5万人土崩瓦解,争渡淮水逃命,1.5万多人丧生。晋军活捉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缴获了前秦军的大批辎重、粮草。洛涧遭遇战的胜利,挫抑了前秦军的兵锋,极大地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乘机命诸军水陆并进,直逼前秦军。

前秦军洛涧之战失利后,沿着淝水西岸布阵,企图从容与晋军交战。谢玄知己方兵力较弱,利于速决而不利于持久,于是便派遣使者激将苻融说:“将军率领军队深入晋地,却沿着淝水布阵,这是想打持久战,不是速战速决的方法。如果您能让前秦兵稍稍后撤,空出一块地方,使晋军能够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这不是很好吗?”前秦军诸将都认为这是晋军的诡计,劝苻融不可上当。但是苻融却说:“只引兵略微后退,待他们一半渡河,一半未渡之际,再用精锐骑兵冲杀,便可以取得胜利。”于是苻融便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前秦军本来就士气低落,内部不稳,阵势混乱,指挥不灵,这一撤更造成阵脚大乱。朱序乘机在前秦军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听了信以为真,遂纷纷狂跑,争相逃命。东晋军队在谢玄等人指挥下,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的攻击。苻融眼见大势不妙,骑马飞驰巡视阵地,想整顿稳定退却的士兵,结果马倒在地,被追上的晋军手起刀落,一命呜呼。前秦军全线崩溃,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青冈(在今寿阳附近)。前秦军人马相踏而死者,满山遍野,堵塞大河。活着的人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晋兵追来,更没命地拔脚向北逃窜。这次战役,秦军被歼灭的十有八九,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仓皇逃至淮北。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场战争对于前秦政权和苻坚本人来说,则是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慕容垂、姚苌等氐族贵族重新崛起,乘机肢解了前秦的统治,苻坚本人也很快遭到了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

10.大规模运动战的典范:唐末农民战争

唐朝后期,朝廷内部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地方藩镇争战扰攘,广大农民煎熬在死亡线上,只有起来反抗,才有生存的希望,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风暴就要来临了。

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在山东长垣聚众起义。次年,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荷泽市西南)率众响应,举行起义。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黄巢自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起义爆发后,义军势力蓬勃发展,迅速遍布10余州,进而发展到淮南地区。唐朝统治集团惊恐万状,急忙调兵镇压农民起义军。当时王仙芝、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只有数万人,又被唐军压缩在曹、濮内线,形势对义军不利。于是王仙芝、黄巢决定跳出包围圈,向沂蒙山区分兵转移。随后义军进入河南地区,连克阳翟、郏城,进逼汝州。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九月,起义军一举攻克汝州,杀唐将董汉勋,俘虏刺史王镣,兵锋直指唐东都洛阳,给唐军以沉重打击。起义军攻克汝州后,挥师南下,进入湖北、安徽境内,攻克郢、复、庐、蕲诸州,转战千里,彻底打垮了敌人的包围封锁。

王仙芝与黄巢分兵作战。王仙芝继续在湖北作战,于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二月攻克鄂州,九月攻克随州,西迫湖北重镇襄阳。这年冬天,王仙芝又派尚君长等赴唐廷请求封官,于中途被唐将宋威捉杀。起义军的分裂给唐军可乘之机,集中力量进攻王仙芝,王仙芝兵微将寡,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在湖北黄梅被唐军包围,王仙芝被杀,起义军受到重大挫折。

湖北分兵以后,黄巢率兵进入山东,于乾符四年(公元877年)春攻克郓、沂二州,队伍壮大到数万人,革命势力扩及山东、河南。王仙芝死后,部将尚让等与黄巢会师,义军发展到10万,两支起义军共同拥戴黄巢为首领,在黄巢统一领导下,继续战斗。唐朝为尽快消灭起义军,把重兵集结在洛阳一线,江南空虚。黄巢采用避实就虚战术,暂时放弃攻取洛阳计划,向江南进军。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三月,起义军数十万人横渡长江,乘胜进军,连克江西虔、吉、饶、信诸州。六月,攻陷安徽歙、池二州。八月,攻占浙江越州。十月,黄巢率军填实谷,在闽浙丛山中开路进入福建,十二月攻克福州。此后转入广东,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九月攻下广州。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后,挥师北上。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十一月,黄巢率军迅速逼进潭州,取得了潭州首战大捷。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在江西信州集中优势兵力,击溃唐将高骈主力,杀唐将张嶙,唐朝长江防线崩溃,加速了北伐:攻取长安的进程。此后,起义军从信州出发,经安徽、湖北,插入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