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慧缘佛医学
20150700000057

第57章 耳鼻咽喉口腔科病治疗法(3)

四、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二次,每次3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二次,每次10分钟左右。

每日六观想一次。

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属于中医“口疳”范围,为幼儿常见口腔疾病。因脾胃二经湿热上蒸所致。

【诊查要点】

1.口腔及唇黏膜普遍充血红肿,有散在或簇集水疱,破裂成为小溃疡,表面有黄色膜状物。口水增多,颌下淋巴结肿痛。

2.可有发热,不欲饮食、便秘、尿赤等全身症状。

【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治法:清泄胃热。

方药:清胃汤加减。生升麻5克,黄连2克,生地、玄参、黄芩、丹皮各10克,生石膏20克,蜂蜜1匙。

恶寒、发热、头痛加牛蒡子5克,薄荷3克。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芒硝各3~5克。

二、局部处理

绿袍散搽口腔,1日3次。

三、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三次,每次3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三次,每次10分钟左右。

每日六观想一次,礼拜心佛一次。

复发性口疮

复发性口疮中医亦称“口疮”。此因思虑太过,睡眠不好,以致心肾不交,虚火上炎;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心脾积火上攻。

【诊查要点】

1.好发生于成年人。

2.溃疡较深,有灰白色假膜,从绿豆大到黄豆大,多孤立存在,好发于唇、颊内侧、舌边、牙龈等处。

3.反复发作,持续甚久,常在情绪紧张、疲劳过度情况下复发。

【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一)虚火型溃疡红肿不显,非进食不痛,疲劳易发,无全身症状,苔白,舌淡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山萸肉、白芍、丹皮各10克,熟地、玄参各12克。

失眠梦多,加朱茯神、炒枣仁、五味子。

便秘,加火麻仁。

久发不愈者,去知母、黄柏,加肉桂、附子引火归源。

(二)实火型溃疡红肿明显,灼热疼痛,或有口干口臭,舌红苔黄,尿黄便秘。

治法:清泄心脾。

方药:导赤散加味。生地15克,竹叶、玄参、知母各10克,鲜芦根、生石膏各30克,木通、甘草各3克。

二、局部处理

养阴肌散、锡类散、珠黄散,任选一种,涂在溃疡上,每1~2小时涂一次。

三、中成药状,敷于双侧内关穴,然后用纱布包扎,24小时后去之。适用于“疳积”出现腹胀、内热、烦躁等症。

四、针灸疗法

体针:合谷、足三里、太白。

五、其他疗法

(一)刺四缝疗法:取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的中节横纹,即第二指节与第三指节之间的横纹处,经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挑刺(左右均刺)约0.3厘米深,有黏性黄白色透明液体随针拔出时流出时外溢为度。每周刺2次,直至无液溢出或烦躁症状消失为止。

(二)捏脊疗法:先把病儿衣服解开,裸露背部,伏在大人身上(要伏平、伏正)。施术者位于病儿股部后方,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拳眼与背相垂直,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皮提起,而后做食指向前、拇指后退的翻卷动作,两手交替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沿脊柱两旁向上推捏,一般上至大椎穴即可。如果患儿夜盲目燥,白膜遮睛,口角糜烂,鼻下红赤,则捏至风府穴。如此反复5~7次,但捏第3~4次时,每捏3把,将皮肤提。下。捏完后以拇指按摩两侧肾俞数下。不要抚摩其他俞穴。每天一次,6天为一短程;如需再做,连捏5天后,休息1天或间日1次,再捏5次,前后约半个月为一疗程。

(三)敷贴疗法:杏仁、桃仁、栀子、皮硝、大黄各6克,研末,以鸡蛋清加面粉,调敷于脐部。适用于肚腹膨大。

(四)推拿疗法: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推脾土,运土入水,推板门,揉阴陵泉,揉足三里、脾俞、胃俞、摩腹。如肚胀肠鸣,大便稀溏,加运五经,侧推大肠,揉大肠俞;发热,加清天河水;潮热,加揉外劳官;多汗,配揉阴郄。

(五)饮食疗法

健脾八珍膏:由党参、山药、莲心、大米、白糖组成。每天10~20克,开水调冲作点心服。适用于“疳气”脾胃虚弱、大便溏薄等证。

胡萝卜粥:胡萝卜适量,和大米混合煮粥充饥。适用于眼疳。乌鱼或鲤鱼加葱姜和少量食盐煮汤,连鱼带汤作饵服,用于疳症兼肿胀。

山药粥:山药粉10克,大米50克,煮粥作食用。适应证,脾虚腹泻。

【预防与护理】

1.提倡母乳喂养,及时增添辅助食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防治各种疾病,驱除肠道寄生虫。

2.精神不好、性格反常的小儿,要耐心哄导,不要随意训斥。

3.应注意疳积患儿大便排虫情况。

4.对干疳拒食患儿,要掌握“胃家以喜为补”原则,千方百计,诱导食欲,但要避免坚硬和生冷不洁之物。

5.注意生活起居,当心气候的寒暖变化,及时加减衣服,防止外邪侵犯引发时令病,加重疳症病情。

溃疡性牙龈炎

本病中医称为“风热牙疳”,是由胃经积热上攻、外感风邪搏结而成,或因湿热病后余毒上攻所致。

【诊查要点】

1.好发于儿童,常见于营养不良时或热性传染病后。

2.牙龈红肿腐烂出血,上覆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口臭,唾液增多,疼痛明显,碰触易出血。颌下淋巴结肿痛。

3.伴有发热、头痛、饮食不香、便秘、尿赤等症。

【治疗方法】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清疳解毒汤加减。牛蒡子、薄荷各5克,黄连、人中黄各3克,黄芩、玄参、连翘、生地、知母各10克。

便秘加大黄、芒硝。

二、局部处理

芒硝、自矾、食盐各3克,加水200毫升擦洗口腔。

腐烂时搽绿袍散,腐脱后搽养阴生肌散。

三、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二次,每次3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二次,每次10分钟左右。

每日六观想一次。

智齿冠周炎

智齿冠周炎中医称“牙根痈”。因内有积热,复感风邪,风热相搏而成。

【诊查要点】

1.青年人生长智齿。

2.智齿处牙龈红肿胀痛,压之可从龈缝中溢出脓液,腮颊处有明显肿胀。

3.牙关开合困难,吞咽说话都有影响。

4.重者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疼、不思饮食、便秘等全身症状。颌下淋巴结肿痛。

5.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治法:疏风清热消肿。

方药:牛蒡解肌汤加减。牛蒡子、夏枯草、赤芍、僵蚕、皂刺、黄芩、山栀各10克,黄连3克,生甘草5克。

二、局部处理

腮颊肿处用金黄膏外敷。脓肿形成时切开排脓。按扁桃体炎用漱口药水漱洗,搽冰硼散。

三、针灸疗法

取穴:下关、颊车、内庭、合谷。

四、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三次,每欠2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三次,每次5分钟左右。

每日六观想一次。

牙周脓肿

牙周脓肿中医称为“牙痈”,是由过食膏梁厚味,胃经火毒上攻而成;或因龋齿、牙周疾病而诱发。多发性牙周脓肿,常与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正气虚弱有关。

【诊查要点】

1.患牙持续性疼痛,牙龈上有局部性肿块,化脓时肿块变软或从龈缝中溢脓。

病牙处腮颊或上唇肿胀。颌下淋巴结肿痛。

2.常伴有畏寒发热、口干、便秘等全身症状。

【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治法:清胃解毒。

方药:清胃汤加减。生升麻5克,黄连、生甘草各3克,生地、丹皮各10克,银花、连翘各15克,生石膏30克。

恶寒发热加牛蒡子、薄荷。

口臭、便秘加生大黄、芒硝。

多发性牙周脓肿,应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二、局部处理

腮颊肿处敷金黄膏,口内搽冰硼散,脓肿形成时切开排脓。

三、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三次,每次2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三次,每次5分钟左右。

每日六观想一次,礼拜心佛一次。

【预防】有龋齿牙周疾病者,平时应重视治疗,以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