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当代科技简明教程
20150500000051

第51章 知识经济(1)

【要点】

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知识经济的兴起,全面展示了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功能和深远意义。

2.知识经济的出现反映了知识和科学技术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与资源,以知识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正在上升成为当代社会的主导产业,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3.知识、信息和智力是知识经济形态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要素。知识经济具有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4.知识经济的到来,既为我国提供了加快发展、迅速实现现代化的难得历史机遇,也使我们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在迎接和发展知识经济的过程中采取一种辨证的态度,既高瞻远瞩,努力跨越,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5.知识经济的利害二重性决定了我们在发展知识经济的时候,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并举战略方针。而在发展知识经济的具体政策层面上,我们应当坚持有重点地大力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和其他高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来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增加科技的投入;大力实施引进吸收的创新发展战略,加强对外资和技术引进的导向能力;重视人在知识生产、分配和应用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教育,尽快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本素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使之成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前沿阵地;重建国家创新系统,使之成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和引擎;加强社会科学和软科学研究,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相关知识的供给与支撑。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始终是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兴起,又一次全面展示了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功能和深远意义。

第一节知识经济的兴起

一、知识经济:当代世界的新经济现象

1996年,总部设在巴黎、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发表了一系列报告。其中,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指出,所谓“知识经济”,实际上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这一点可以通过经合组织国家向高、技术投资、形成高技术产业、对高熟练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以及相关生产率的增长趋势而反映出来。”报告指出,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个术语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了更充分的认识。知识,作为蕴含在人(又称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向来都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是,只是到了最近几年,正如知识的重要性在增长一样,人们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报告估计指出,知识经济在经合组织主要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0%以上。在《1997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总结了自20世纪190年代以来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与趋势,提出了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并用具体的统计数字说明了构成知识经济体系的一些重要因素,如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信息与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与构成以及劳动力的技能素质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该报告总结指出:事实已经使人们越来越清楚,知识是支撑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1996年12月30日,美国的《商业周刊》杂志发表了一组以“新经济”为主题的文章,指出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已经出现和形成。1997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并明确地指出,“我们迈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需要一种新的经济战略”。此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开始得到广泛而迅速地传播与扩散,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了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现实,也逐渐为人们所了解、熟悉、接受和认同。

二、知识经济的成长趋势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的出现,主要表现为在最近20年来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引人注目的现象和趋势:

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技术进步效应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愈益显著。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只有5%是依靠技术进步取得的,而在现在的发达国家中这一比例则达到了70%一80%。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第二,在产业结构方面,传统产业的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合组织成员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的产值和出口中所占的份额翻了一番多,达到了20%一25%,1996年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值也超过了制造业。据经济学家估计,进入2000年以来,全球的信息产业开始超过石油工业,成为了全球第一大产业。

第三,在劳动力结构方面,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中的劳动力的比重显著上升。目前发达国家中劳动力就业方面出现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受过更多教育、掌握了更多知识的劳动者能够得到更高的报酬,就业机会正倾向于知识和智力密集的群体。

第四,在消费结构方面,知识消费的趋势正在迅速上升,软件产品、加工和服务的市场份额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目前,在经合组织国家中,人们购置计算机软件的费用已经超过了硬件的购置费用;在教育方面,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用于教育的经费都在不断地增加;在国际贸易方面,从1985年到1993年,专利和技术的贸易额增加了20%,成为了国际贸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贸易业务之一。

第五,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掌握了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发达国家,依靠它们在高新技术以及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垄断了上游产业,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着较大的竞争优势。据统计,全球高新技术专利的7%以上被发达国家所掌握,高新技术产业中每年大约70%的巨额利润被发达国家所分享;在信息产业的产值中,发达国家与较发达国家所占据的比重达到了98%;在1996年世界软件产业的产值中,仅美国就占有了70%的份额。

可以看到,当今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这样一种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结构性变迁趋势,实际上反映了知识和科学技术正在成为社会生产与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与资源,以知识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正在上升成为当代社会的主导产业,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三、知识经济概念的确立

对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的兴起与扩展,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知识界在二战结束以来实际上一直都保持了一种高度的关注和预见。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知识经济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知识经济的概念被逐渐明确地提了出来。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阿斯彭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组建了“信息探索研究所”。在该所出版的《1993—1994年鉴》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年鉴》中以“知识经济:21世纪信息时代的本质”为总标题,发表了六篇从不同方面论述“未来信息社会”本质与特征的论文。其中一篇题为《技术在信息时代的地位:把信息转化为行动》的论文明确指出,“如同在200年前资本和能源取代土地和劳动量一样,信息和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产。而且,本世纪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转变为智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世界经济已经变成信息密集型的经济,信息和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经济属性。”

1994年,美国经济学家C·温斯洛和w·布拉马共同出版了《未来工作:在知识经济中把知识投入生产》一书,不仅明确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而且对知识经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在两位作者看来,“管理智力”是获取和利用高价值信息的关键。书中不仅阐述了企业在知识经济形态下获取市场成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而且也提出了“知识工人”的概念。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一系列报告,首次在国际性组织的正式文件中使用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在该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年年度报告》中明确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据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作为一个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新的概念,知识经济代表了当今世界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类型,其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尤为重大。在详细描述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提出了明确的知识经济概念的基础上,报告还对“科学系统在知识经济中的作川”包括知识的生产、知识的传播、知识的转移(转让)和政府政策等方面韵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描述,并首次提出了“知识型经济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了知识、知识投入、知识的储备和流通、知识产出、知识网络和知识与学习等具体指标及其测度方法。

经合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的发表,不仅标志着人们基本上确立出了一种正式而统一的知识经济概念,而且也标志着人类在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与理论研究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度整合的新境界与新水平。

第二节知识经济的要素与特征

一、知识经济的要素

任何一种完整的经济形态,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要素。比如,在农业经济中是土地和劳动力,在工业经济中是资本。在知识经济形态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要素则是知识、信息和智力。

(一)知识

作为知识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经济要素,知识包括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所获得的认知性成果以及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广泛内容。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说法,知识可以被划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 what)。这是一种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如世界有多少人口?太阳系有几大行星?鸦片战争是在哪一年发生的?等等。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why)。这是一种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等方面的客观规律的知识。对于某些领域比如化学、电力和电子行业的技术开发而言,这类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要获取这类知识通常需要加快技术进步和降低试错过程中出现错误的频率。

——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 how)。这是一种做某些事情的技能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技术的范畴。这类知识既与生产有关,也与经济领域中的其他很多非生产性活动有关。

——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who)。这是一种涉及谁知道什么和谁知道怎样做什么等方面的知识,它既包含不同技能的结合,也包含一种被称为社会技能或社会资本的东西,尤其是包含与有关专家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网络。

(二)信息

随着因特网的扩张、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作为知识经济基本要素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第一,从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来看,知识经济是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产物,体现为信息社会的经济形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经济的兴起创造了最重要的技术条件,其中,尤其是把知识转化为信息的形式并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编码和传播,更是彻底地改变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存贮和应用的方式与效果。

第二,从知识经济中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成功,将越来越依赖于它从信息中获取价值的能力以及随着信息和知识的快速流动而作出组织创新的能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所导致的信息的可获得性的增加,带来了信息和知识的快速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企业想获得生存、发展与成功,都必须要满足对信息的需求,都必须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人类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连接到一起。

第三,从知识经济中的产业构成来看,信息产业开始跃升成为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部门。知识经济形态的出现,不仅使得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活动的信息产业获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且也使得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越来越起到了关键的拉动作用。一方面,一系列与信息产业相关联的新的子行业正在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比如,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内容提供商、网络集成、网络维护等行业;另一方面,传统的信息产业在当前的数字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正在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经济部门,这个部门有的人称之为“比特产业”,也有人称之为“多媒体产业”。

第四,从知识经济中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来看,信息化的水平与程度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不同国家之间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差距将主要表现为在信息尤其是有效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方面的差距,表现为不同国家之间信息能力的差距。在知识经济形态中,一个国家信息能力的强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国际地位。

第五,从知识经济的社会结构方面来看,计算机的使用正在进入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网络正在成为人们生产、交换、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实践的基本平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趋势正在成为广泛弥散于微观的人际社会互动的展开和宏观的社会结构秩序的重建过程之中的一种主导性机制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