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当代科技简明教程
20150500000038

第38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4)

(四)科技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所创造的知识信息量急剧增加,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另一方面又空前提高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劳动者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使教育事业出现了质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传统的规定时间和空间范围的学校教育模式,正在向学校教育同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业余教育、自我教育等相互结合的终身教育模式过渡;传统的单一性专业教育被德才教育和能力教育取代,学科交叉、文理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现代通才教育的特征;传统的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方式被多样化、综合化的教育方式所取代,现有的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广播、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信息网络系统等教学手段,大大改变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使教育向家庭普及,学生自己可以控制进度选择内容检查作业考核、考试虚拟实验、远程问答等。正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导致教育对象的扩大、教育功能的扩充、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程度的普及,从而极大地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科学技术进步与文化变迁

科技进步不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上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文化变迁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功能。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及其巨大的功能效应的突起,科技进步促动文化变迁的方式、过程、后果等,不仅其速度和强度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其本身也进人了科学技术的整体系统之中,成为我们在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及其发展时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科技进步促进文化变迁的方式

科技进步促进文化变迁的方式是指通过科技进步的过程与成果在文化系统中的渗透、扩散与传播,促进特定的文化形态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科技进步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促动文化的变迁的。

(一)示范效应

科技进步作为一种宏观层面上的社会现象和相关效应,它在社会中进行扩散和传播的时候,总是既体现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也物化在具体的器物(如新的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制度(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上。当一种科技进步成果如知识、器物和制度向另一个社区和社会群体进行扩散和传播,并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的时候,它就会对这些社区和社会群体的文化产生强烈的向心力与吸引力,促使其在自身的形式、内容和功能上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二)刺激与激励

新的科技进步成果的示范效应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强烈地刺激落后社区和社会群体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向往和追求。于是,对新的科学技术的需求被激发了,寻求文化变迁的内在驱动力变得更加强烈了,黝Ⅱ上国家和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就会使得一个社区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与变迁冲动变得更加不可遏止。

(三)模仿与攀比

在新的科技进步成果的强烈刺激下,人们的变革行为首先会表现为对这种新的科技进步成果的模仿与攀比。比如,表现在文化的器物层次上,人们对引进的先进科学技术设备进行仿制;表现在文化的制度层次上,则是学习和运用与先进科学技术相适应的科技和经济管理方法;表现在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层次上,则是以凝聚在先进科学技术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为楷模,并致力于逐步改变自身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

(四)宣传与说服

这主要是指在科技进步成果扩散与传播的社会过程中,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书籍、网络、教育、专业讨论、学术会议等各种交流媒介与途径,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观念,从而加快科技进步成果在文化生活中的扩散与传播过程,起到促进文化变迁的作用。

二、科技进步促进文化变迁的过程

科技进步与文化之间互动作用的不断展开,必然会带来文化系统在结构与功能、形式与内容上的不断生成变化,形成文化系统自身的不断分化与整合即所谓的文化变迁过程。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进步已经成为了促动文化变迁的基础性发动机。具体来看,科技进步与文化的互动所导致的文化变迁过程,大致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对科技进步的有效需求:文化变迁的前提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讲,文化系统对科技进步的有效需求是引发文化变迁的生态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文化对科技进步的有效需求并不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需求关系,而是必须在适应科技进步的目标的同时,也保持与文化系统的适应、稳定和发展等功能需求之间的一致性。因为只有这样,这种对科技进步的有效需求才能成为文化系统内部的有机构成因素,才能成为一种有效地提高文化的适应能力并带动文化变迁的基本前提条件。事实上,在科技进步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中,并不是任何性质、任何形式或在任何条件下的文化对科技进步的需求都能成为有效需求并得到彻底满足,也不是对科技进步的任何一种需求及其满足都能引发文化的变迁过程。只有当文化对科技进步的需求满足了某些特殊条件即成为有效需求时,才能引发文化系统作出相应的调整,并构成为文化变迁的起点。

(二)科技进步的展开和实现:文化变迁的动因对科技进步的需要本身并不能直接启动文化变迁,因为这种对科技进步的有效需要还不是现实的科技进步活动与过程,它所导致的文化变迁也只是初步的和表层的。因此,文化变迁的启动还需要一定的中介环节,而科技进步的展开和实现恰好就是这样的中介环节。正是通过科技进步活动的持续展开和科技进步成果的不断实现,新的产品、技术、工艺、组织形式、行动规范和价值观念等逐渐被引入到了文化之中,成为促动文化变迁的动因。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到,许多重大的科技进步活动与成果如蒸汽机、内燃机、无线电、电话、电视、晶体管、尼龙、化肥、电子计算机以及国际互联网等,都曾经在当时引发了显著的文化变迁过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科技进步成果都能够作为新要素引发文化的变迁,历史上一项科技进步成果被无声无息地湮没掉也是常有的事。这就表明,科技进步要想显现其引发文化变迁的功能效应,除了需要有适当的文化需要和文化环境的存在外,还必须具备便于扩散的特征。

(三)科技进步的扩散:文化变迁的具体途径科技进步的活动与成果,只有经过传播与扩散的过程,才能形成文化的变迁。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科技进步的扩散构成了文化变迁的具体途径。一般来说,科技进步成果要想能够得到较快的传播与扩散,应当具有这样几个特征:(1)较强的适应性,即新的科技进步成果必须与文化系统具有相容性,与人们的文化需要和接受能力相吻合;(2)一定的先进性,即新的科技进步成果必须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3)可操作性,即新的科技进步成果在使用和功能上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抽象的,尤其是要能够通过试验和示范的方法向人们展示它的可行性;(4)明显的效果,即科技进步成果的传播与扩散是与它的效果相联系的,一般来说,理论和观念形态的科技进步成果往往要比物质或实物形态的科技进步成果传播得慢,因为后者的效果要明显和直接得多。这里要指出的是,文化变迁的具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只存在科技进步的扩散这样一种唯一的形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科技进步成果的扩散无疑是文化变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